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604477886125

      【解釋】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   後【褒義】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貶義】也比喻徒勞,不自量力。   原文   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於東海。 註釋   

    1、曰:叫作。   

    2、發鳩之山:古代傳說中的山名,舊說在今山西省長治縣西。   

    3、柘木:柘樹,桑樹的一種。   

    4、狀:形狀。   

    5、烏:烏鴉。   

    6、文首:頭上有花紋。文,同“紋”,花紋。   

    7、其名自詨(xiāo):它的叫聲是在呼喚自己(的名字)。   

    8、是:這。   

    9、少女:小女兒。   

    10、名:名字   

    11、故:所以。   

    12、堙(yīn):填塞。   

    13、為:化為。   

    14、喙(huì):嘴。 譯文   有座山叫發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樹林裡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上羽毛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衛”,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這其實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遊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鳥。它經常叼著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及時選為滿意答案,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程式設計這件事兒要看天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