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大6657

    其實老關原本姓武,因為他爹本是住關氏隔壁,幾十年過去了,家裡只剩老關一人了,鄰居都叫他武剩了,其實他小名叫狗剩。

  • 2 # 經典重溫之似水流年

    第一為什麼他們都被成為萬人敵。

    劉備,張飛,關羽三戰呂布時。就可以看出來。他們三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由於劉備後來當了領導,自然上陣殺敵的時就少了很多。

    不管是《三國志》也好,還是三國演義也罷,更或者是影視劇也好,張飛留給人印象,總不是太好,不是好喝酒,就是脾氣暴躁,總給人一種匹夫之勇,雖然張飛也打了不少勝仗。但是總體來說和關羽比起來,還是顯得弱點。

    在《三國志》中,關羽和張飛是同一時期追隨劉備的兩員虎將,由於兩人都是當世萬人敵,又與劉備恩同兄弟,因此,雖然他們與馬超、黃忠、趙雲同為一傳,但很多人往往將關羽和張飛放在一起評論,而不是將五個人一起拿出來探討。比如陳壽曾把兩人放在一起做過評價,稱“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當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曹操手下程昱稱稱“關羽、張飛皆萬人敵也”,郭嘉也說過“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甚至連周瑜也說過“關羽、張飛熊虎之將”這樣的評價,足見在當時,關羽和張飛的地位應該是並駕齊驅

    第二:關羽以斬顏良文丑出名,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等都顯示了關羽智勇雙全。

    第三也是最為主要的一點。從古至今,能夠讓人們永遠記住的人物,都是在講這個人為這個社會做出的貢獻,和一個人道德,兩個方面,缺一不可。

    縱觀三國演義整部書都是在講一個義字,無論是曹操還是劉備,剛開始出發點都是講究個義字,雖然在後來發展中,人們的評價不一,但是我們不難看出,一個義字,貫穿全文。

    他們打戰也都是主將先上,雖說是亂世,也講個理字,也講個義字。

    要說到義,當然關公在整個三國中,表現是最為突出的。

    自桃園三結義之後,一心跟著劉備打天下,此志從未改變過。後來投了曹操,但得知大哥的去處後,便連夜去迴歸他大哥身邊,曹操賞的新袍,卻扔不忘舊主,仍將舊袍穿在身上。把一義字表現的淋漓盡致。

    後來又放走了曹操,也算是不忘舊恩,他的這種高貴品質到現在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典範。

    放眼現在人人都以利益放在最前面,少了很多人情味,那麼一個人的價值也就很難讓人們能夠記得住了。

    更何況相比於張飛,先降曹操,再奔劉備的關羽更顯忠義,而後世對關羽的敬仰,也正是出於關羽即便投身曹營,在得知劉備的訊息後,依舊千里走單騎尋找劉備,併為蜀漢奉獻終身的情形。正因為關羽如此優秀,又是忠義的典範,因此即便他最終敗走麥城,導致荊州盡失,他依舊是人們心中的武聖。

  • 3 # 一壺清茗品春秋

    關羽和張飛同稱“萬人敵”,而只有關羽被成為“武聖”。

    據《三國志》稱,“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魏國的謀臣程昱等人都稱呼關羽、張飛為萬人敵,這是敵人對他們的評價,可以說是非常客觀;二是張飛的“雄壯威猛”不如關羽。在諸葛亮給關羽的書信中,也稱馬超“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從側面也說明諸葛亮認為張飛還比不上關羽,而關羽看到後的反應是“省書大悅,以示賓客”,可以他也非常認可這種說法。從這些我們也可以看出不論是敵人,還是蜀漢高層,以及關羽自己,都認為張飛及不上關羽。

    然後,我們來看一下兩個人的戰績,首先,要提的自然是關羽解白馬之圍時,在萬軍之中策馬,刺殺顏良,並“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其實,想想在正史記載的關羽斬殺顏良,比《三國演義》更為不易,在《演義》中,顏良先後斬殺呂布舊將宋憲、魏續,戰退徐晃,勇猛非常。關羽一舉擊殺,可以說十分難得,以顏良的難得襯托關羽的勇猛。但是,我們仔細想想,《演義》中,顏良斬將退敵,必竟是在陣前,再加上赤兔馬快,突然襲擊,一擊得手。在正史中的萬軍之中,就沒有這麼簡單了。古代一軍主將單挑的極少,即使帶兵打仗,必然被親兵護衛層層保護,而且周圍還有其他將軍。而現實中,關羽是衝破重重士兵和將士的阻擋,一舉斬殺顏良,還有時間把顏良的首級割了下來。看似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卻是發生在歷史上。中國上下五千年,猛將不少,但像關羽這樣在敵軍中單身一人取主將首級的,這有“武聖”一人。

    《三國志》表現張飛的勇猛,在長坂坡,張飛帶二十餘騎,“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翼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這裡充分展現了張飛膽氣之豪、威名之盛,但可惜的是體現戰績。

    在《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溫酒戰華雄、過五關斬六將,都是一擊必殺,充分展現其勇猛。除了勇猛之外,關羽最被世人稱道,特別是被統治者欣賞的是其“義”,千里走單騎,這在《三國演義》中也是極力稱道的,每一朝的統治者都希望自己身邊有一大批像關羽這樣忠肝義膽的文臣武將。除了這些,還有刮骨療毒,這些合在一起,我們就看到一個堅韌不拔、忠義無雙、勇猛非常的“武聖”。而張飛雖然勇猛,在描寫中不及關羽生動,給人印象深刻。在統帥方面,關羽早在劉備擔任徐州牧時期,就已經獨擋一面,之後,鎮守荊州,水淹七軍。而張飛有記載的,要到入蜀的時候,義釋嚴顏,擊敗張合。

    關羽被稱為“武聖”,也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其實,在關羽被東吳殺害後,蜀漢給的諡號是“壯繆侯”,“壯”字“威德剛武曰壯;赫圍克服曰壯;死於原野曰壯;好力致勇曰壯;屢行征伐曰壯;武而不遂曰壯;武德剛毅曰壯;非禮弗履曰壯。”屬於偏美性質;“繆”字“名與實爽曰繆;傷人蔽賢曰繆,蔽仁傷善曰繆”。合起來就是“武而不遂,名與實爽”,屬於惡諡。大概這與關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有關吧,畢竟是諡號都是那些關羽曾經看不起計程車大夫起的。關羽在宋徽宗年間,地位開始提高,成為道教神靈,“崇寧真君”、“武安王”的封號,道教也因此將關羽列為神靈。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萬曆帝加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而這些都是與”武聖“無關。這一時期的“武聖”則由封神的姜太公、抗金的嶽元帥擔任。直到清朝,從努爾哈赤、皇太極開始,滿朝上下都愛讀《三國演義》,受該書影響,他們把關羽當做他們的戰爭守護神來崇拜,八旗兵每次出戰之前,必燒香拜佛祈禱關羽護佑。 隨著他們節節勝利,不斷侵吞大明疆土,更加認定這是關羽保佑的結果。從順治帝入關起,加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後任皇帝又多次加封關羽,最終成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當然,這裡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關羽身上體現的“忠”和“義”是符合統治階級需要的。

  • 4 # 方圓論壇

    關羽之所以被譽為“武聖”,除了他的武力值之外,關羽的氣節,忠義,堅韌,勇猛都是他之所以被稱為“武聖”的原因。比如關羽被曹操圍困堅持不降曹,後來迫於無奈和曹操約定三章才降曹。但也事先約定找到劉備蹤跡會馬上而去。之後對於曹操的拉攏利誘也不為所動。要知道曹操當時對於關羽的拉攏可是下足了本錢。又是封侯又是金錢美女的,誠意十足。而且曹操對關羽的重視程度都惹得曹操陣營大將不滿了。但即使這樣關羽也沒有降曹。從這裡可以看出關羽的氣節和忠義。

    而關羽的堅韌體現在他刮骨療毒這一段。先說明一下,歷史上確實有關於刮骨療毒的事情。但是當時給關羽治療的醫生並不是華佗。《三國志》記載“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右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從這段可以看出關羽的堅韌。關羽刮骨療毒就好比你做骨科手術不打麻藥一樣。這滋味想必沒幾個人可以忍受。

    而關羽的勇猛從他陣斬顏良。再到之後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可以說關羽把自己的勇武體現到了極致。所以關羽之所以會被後世無限的抬高,一方面是因為宣傳的緣故。另一方面關羽確實在各方面都有很出色的表現。而想必張飛就要平淡很多。從歷史上看,張飛貌似也沒什麼太突出亮眼的表現。自然忠義氣節這些東西也無處體現。這也就是為什麼張飛和關羽同為“萬人敵”。但關羽被尊為“武聖”,張飛卻沒有這個資格。

  • 5 # 聾王異史

    關羽比張飛會裝,是個好演員,還愛講故事,老百姓喜歡看熱鬧,當然喜歡關羽,把他稱為“武聖”。但關羽這個“武聖”水分不小。

    一個儒將,一個莽夫

    關羽、張飛武功都不錯,如果兩人比試一下,三百回合肯定不會分出勝負。但關羽會裝啊,雖然從來沒有出過什麼好計謀,晚上沒事,總喜歡敞著帳門、坐在榻上、捧本《春秋》,他又是個眯縫眼,是看書還是打瞌睡,大家也分不清。士兵看到後無不暗豎大拇哥:“關將軍儒將也,文武雙全!”

    再看張飛,晚上沒事,高坐帳中,瞪著兩牛眼,鼓著腮邦子,大碗喝酒,大塊嚼肉,說好聽點猛將一個,說難聽點,莽夫一枚。比關羽差了一大截。

    關羽愛士兵,張飛尊將官

    關羽樹威信玩氣場,憑藉自己當年與劉備同塌而臥的關係,藐視群臣,黃忠封為五虎上將,關羽看不上,老棺材瓤子怎麼也能排在前五名!糜芳沒有及時送物資,關羽威脅說:"等我回去收拾你。"他和很多將軍大臣離心離德,走麥城時沒有人去救他。但關羽時士兵非常好,愛民如子,士兵都擁護他。

    張飛正好相反,他非常敬重比他能耐大的、學問高的人,講義氣的人,卻不體恤士兵,經常喝高了就打士兵作樂。劉備警告他:“你天天鞭打士兵,又留他們在你身邊,小心為妙。”但他不聽,最後被手下殺死。

    關羽智商情商比張飛高

    關羽裝大智慧。有一次曹操請劉備玩圍獵遊戲,進了林子後曹操和衛隊走散了。關羽對劉備說,咱們趁機殺了曹操吧。這個建議看似關羽有勇有謀,實際上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他們倆在曹操地盤上打獵,到處都是曹軍,曹操人頭落地,他倆立馬變肉泥。其實關羽瞭解劉備根本沒有這個膽量,只不過賣弄一下勇氣和智慧而已。

    張飛則沒有這可頭腦,和劉備一起去請諸葛亮,孔明正午休,張飛大叫著要一把火燒了人家的房子。智商、情商一下子被關羽比下去了。

    關羽臨場發揮出色

    蜀將中關羽武藝雖比不上趙雲,但臨場發揮特別好,也是常用將軍,一上戰場武神附體,出手穩準狠,總是在幾個回合將對手斬於馬下。首場秀斬華雄後,就像開了卦,誅文丑,斬彥良,過五關,斬六將,表現搶眼。

    相比之下張飛在戰場上心表現平平,總是費老大力氣才能打跑對手,好不容易抓了個嚴顏,還因為人家骨頭硬,不服軟,不但把人放了,還當貴賓。張飛臨場發揮不盡如人意,湮沒在關羽的光環中。

    《資治通鑑》吳國公評價:"克敵在勇,全勝在謀。昔關羽號萬人敵,為呂蒙所破,為無謀也。"關羽被稱之為“武聖”,不但應該勇猛無敵,懂兵法,知謀略,運籌帷幄,但他勇猛有餘,謀略不足,只好用久“義”字矇事。

    張飛有勇無謀肯定當不了“武聖”,但關羽勇猛過人,謀略不足,最後被“吳下阿蒙”算計,這個“武聖”也摻有水分。

  • 6 # 職業減肥營養師

    我是勃勃,我來回答。

    我認為關羽被稱為武聖的主要原因就是“仁”這個字。

    表現就是忠義(始終忠於劉備,不管曹操給予多大官職,多大權力都要跟劉備一起同生共死,這是忠。與劉備走散,始終護得兩位嫂嫂周全,最後與劉備會合 這是義)二字,當然他的戰績也是當仁不讓的。水淹七軍,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陣斬顏良文丑等等都證明他武力無雙。

    但是“仁”很重要,你想孔子被稱為孔聖因為“仁”,孟子變成我亞聖也是“仁”。孔子曾說,吾道一以貫之,忠恕而已,這裡面說的就是仁。

    關羽成為武聖就是因為他複合儒家這兩條被儒家和歷代統治者扶上去的。

    而且關羽沒事時候就喜歡看春秋看看書,他還是眯眯眼,你看不出他到底是看書還是打瞌睡,士兵們看到都會說關將軍真是儒將,(又和儒家扯上了關係。)張飛沒事喜歡幹什麼呢?喝酒吃肉,打罵士兵。

    而且在三國演義中張飛的相貌是還是醜陋的,不僅臉黑,而且滿是絡腮鬍子,不好看。而關羽則被稱為美髯公,丹鳳眼,鬍子修的非常好看,非常有氣勢。在當時那個年代,長相也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看看當時選官的標準,對長相就有要求就知道,儒家歷代尊崇的武聖不可能長得醜。

    綜上所述,所以張飛不管戰功如何彪悍,如何厲害,跟關羽相比他是始終無法成為武聖的,在長相這一關他就過不去。

  • 7 # 愛比較

    如果一個將軍對自己計程車兵毫不體恤,甚至隨意辱罵用刑,他會得到廣大百姓的尊敬嗎?

    百姓對他更多的是恐懼,傳到後世的口碑不好,怎麼會有人稱他為武聖?

    而張飛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雖然他勇猛無雙,但是留下的都是勇猛兇惡之名。

    但是關羽不同,雖然關羽性格自負,但是對待士卒百姓非常體恤,獲得了廣大人民的尊敬,人人都傳頌關羽的美德。

    關羽不僅體恤士卒,而且智勇雙全,忠義皆在:

    當時劉備準備謀反,被曹操識破密謀追擊劉備,交戰時關羽被曹操生擒,但是曹操知道關羽的本事,便留關羽為己所用。

    後袁紹派顏良攻打白馬,關羽此戰在萬眾中取顏良首級,策馬回軍,敵軍群龍無首,莫敢攔者。

    關羽立下此功,曹操給關羽封賞加爵,但是關羽認為已經報了曹操的恩,便留下曹操的賞賜獨自離開尋找舊主劉備,曹操知道關羽的忠義,挽留不成便放其離開,沒有多加阻攔。

    這件事不僅可以體現關羽的勇武,也表現了關羽的忠義,不受無功之祿,高風亮節。

    後世之人還在小說中增加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情節來體現關羽的勇武。

    關羽的智勇忠義從他在世時便被人民傳頌,所以後人才會將他尊稱為“武聖”,像徵著“智勇和忠義”

  • 8 # 良人執戟2

    據我瞭解,"萬人敵"稱呼,始見巜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叔叔項梁年青時血氣方剛,巷頭村尾通常別人是鬥毆,他很新潮,直接殺人走人。

    叔叔兇殘,侄兒也是"端起拳頭走路",因為路政告誡他:放下拳頭走路地上可能砸個坑。

    叔叔年長後盼著戾氣太重的侄兒讀書練劍,項羽扭頭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己,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目有雙瞳的項羽見到秦始皇東巡的車隊,威武霸氣,正合他意,竟然大聲說:"彼可取代也"!

    項梁嚇得丁子汗直冒,捂住他的嘴巴低聲呵斥:"你要收老子的命呵,這麼反動的話都敢說,心頭想想意淫一下就對囉嘛"!

    書歸正傳,關羽和張飛都是"萬人敵",其實這不過是一種榮譽稱號而己。真正配稱"萬人敵"稱號的,的確只有歷史上的項羽。

    以他二人的功夫,無論正史、演義中,至少有八個相同水平的戰將。

    關羽被捧上武聖的高度,與文聖孔子齊名,其實是清朝的時候,各地大建關爺廟,懸掛關羽"夜讀《春秋》"掛圖,這是統治階層為了鞏固政權的需要,所以關羽形象被江湖豪傑奉為經典,取其"豈曰無衣,與子同胞"的胞澤之誼。

    吳佩孚大帥就敬關羽、岳飛為武聖,終身追隨其忠君愛國精神。

    至於關羽的驕傲自大,痛失荊州,沒有誰提了,否則捱罵。

    而張飛千百年來給人的印象就是威武霸氣的剛腸劍膽,首先應該歸功於巜三國演義》作

    者羅貫中的精心刻畫和歷代讚頌張飛的詩文、戲曲、傳說。

    而眾多的對聯用其獨特的藝術形式豐富著張飛這一獨特個性。

    閬中張飛墓前有一聯:

    公真乃世間快人,降曹則稱逆,歸漢則稱兄,語語從肺腑中出,何等悲壯;

    我誓誅天下蟊賊,成固不為王,敗亦不為寇,事事本良心做去,安問死生。

    張飛也是一代豪傑,只是歷代官府宣傳了張飛的勇,可稱"萬人敵","聖"、"神"方面的就掛不上鉤了。

  • 9 # 偽裝的觀點

    對比一下這兩個人,就可以看出為何關羽成了神,張飛不過就是個名將。

    第一,身份。桃園三結義,關羽老二,張飛老三,這個沒什麼好比的,但是關羽出身普通,卻是為友報仇的逃犯,張飛出身大戶,這個就幾乎決定了關羽更容易被普通民眾接受。

    第二,性格。關羽雖然為人刻板,但卻好過張飛的暴躁魯莽。

    第三,待人處事。關羽尊重讀書人,愛護兵士,看不起豪門世家,張飛對待有身份的人尤其是世家子弟,頗為有禮,但卻有一個暴躁愛鞭笞下屬的壞習慣。

    第四,忠義,兩人不相上下。

    第五,經歷。關羽的經歷比張飛更加的豐富,尤其是過五關斬六將的橋段被傳頌千古。

    第六,死法。關羽是在大獲全勝的情況下,被東吳偷襲,又被小人陷害,悲情而死,張飛,喝醉了打人被人報復弄死了。。。

    第七,後世傳揚。關羽的所有條件都是讓普通人佩服的,願意有這麼一個人保護的,所以統治階級和文人墨客也都會對其進一步神話。

  • 10 # 歷史書童

    關羽張飛為劉備的兄弟又是虎臣,張飛性如烈火,關羽沉穩剛愎自用。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從這部官方史書的看法,關雲長有萬人之敵的絕對肯定的一面,有報效曹公的並不值得讚揚的一面,更有剛而自矜的明顯是缺點的一面。 之所以關羽比張飛出名是因為關羽為人忠義,義薄雲天,比較守信用。

    一 關羽降操 上馬金下馬銀 三天一小宴 五天一大宴。關羽都不曾收受而他的非走不可,因為他和劉備有一個生死承諾,正是他不背盟誓的人格力量,正是他堅貞守約的信義精神,也更使求才若渴的曹操,下定決心挽留 就其戰績、政績來看,也不能說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和政治家。蜀之亡,個人英雄主義的關雲長,是不能辭其咎的。關羽的信義不同於人間大義,他有江湖義氣,為了報答曹操殺顏良誅文丑。也有君臣義節,為了劉備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他的義不僅是封建社會君臣倫理的需要也是普通百姓所向往的江湖情節,為朋友兩肋插刀。

    二 匹馬斬顏良,偏師擒于禁,威武震三軍,爵號亭侯君不忝徐州降孟德,南郡喪孫權,頭顱行萬里,封稱大帝恥難消。無不都是頌其武藝功勳,贊其操行德守,褒其忠貞剛烈,敬其義薄雲天無論你是誰,劉備也好,曹操也好,只要一片真心,以誠相待過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出身家性命,雖萬死而不辭來回報。這也正是人們不敬別的神,獨敬關羽的緣故。,關羽的忠誠信義,不事二主,也符合歷代統治者駕馭臣民的需要,於是封號由漢獻帝的“漢壽亭侯”,到劉備的“前將軍”,到劉禪的“壯繆侯”,到宋徽宗的“忠惠公”,到元文宗的“武安王”,到明萬曆的“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關帝聖君”,到清代順治、乾隆的“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一級一級地上升,成了華人最普遍信仰的神。功績和後世統治者和名家說書人的熱捧把關羽推上神壇。

    三 其實最重要的是三國演義這本書把關羽武神的形象逐漸推上高位,影響深遠,華人嘴上說的中庸其實華人最是愛憎分明,比較絕對化,可想中國哲學早就有,後來發揚光大的都是西方大家。三國演義把義絕關羽塑造成如今的關帝 關聖 甚至崇拜的菩薩。文人的推動,文學的烘托必不可少。

    其實張飛性如烈火比較常人就是一個武夫,不受待見,他善畫美人,寫字了得的事實沒有文學著作的美化和民間文化的推動也就不了了之。真實的張飛其實不比關羽次,甚至還要比關羽更厲害,但是歷史就是這樣,真實的東西都會儲存一個道理,人們鍾愛的都是道理,不是表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有沒有一瞬間聽懂一首歌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