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C大話零食
-
2 # 小剛說食事
是自己提供的,一般不需要稽核,監管機構對這方面的監督確實很少。
首先食品裡的配料表,是生產企業生產食品時的配方。儘管生產的產品類似,但每家企業都有其自己獨特的配方,來保證自己產品的口感。既然是自己的秘方,自然就只有自己才知道了。當然配料表和配方還是有些區別的,配方除了各種原材料以外,最重要的是各種材料的配比。而配料表雖然現實了全部的配料,但各種材料的新增量只是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然後,除了特殊食品以外,國家不強制要求配方被監管機構稽核的。比如嬰幼兒配方乳粉,國家要求每個企業將其配方進行稽核註冊,未經註冊的配方是不能生產的。
最後,對配料表的監督其實是很難的。一是,配方或者配料對於大部分食品企業來說就是其核心競爭力,將其告訴外人風險是很大的。就像可口可樂的配方,據說其掌握的三個人手裡,只有他們三個人同時在場的時候,才能看到完整的配方。為了避免風險,他們三個人不能同乘一家飛機。雖然這個事有待考證,但可見企業對其配方的重視性。這種狀況註定了,政府機構不能廣泛的審查配方。二是,按照國家要求,配料表中應包含食品加工過程中所需使用的全部配料。做過飯的都知道,做菜過程中加的東西,不一定都在成菜中有體現。比如我們拿花椒、辣椒熗鍋,這些材料用完後就被撈出來了。對於食品來說也是一樣,我們買個燒雞,它只是一隻雞,咱們看不到在加工過程中它使用了什麼配料。三是,目前的檢測方法,沒法透過成品完全檢測出材料。比如有個油潑辣子的辣椒醬,咱們送去實驗室檢測,想知道它用的是花生調和油還是花生油。實驗室檢測判斷物質都需要有特異性,才能判斷出來。也就是花生油和花生調和油必須有自己獨特的代表物,才能被檢測出來,就像人類的DNA檢測一樣。但就目前的技術條件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因此監管機構對配方的檢查多以現場檢查為主。
回覆列表
食品包裝上的配料表,和配料表中原材料的內容,是由食品生產商,根據自己產品配料的情況,自行標註的,也不需要監管部門稽核。但好多廠家為避免違規,設計好包裝後,會找相關部門給看一下,看有沒有錯誤的地方。
但,配料表如何標註,應該怎樣標註,國家是有嚴格標準的,就是國標7718《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如有違反,則面臨懲罰。
如,各種原材料的排列順序,必須是按所佔比例從大到小排列;是食品用新增劑的,必須單獨標明是食品新增劑;各種配料名稱必須用規定的或約定俗成的詞語等等。
監管部門是市場監督局、食藥監局,他們會對食品企業極其產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如果發現存在嚴重錯誤或弄虛作假現象,就會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懲處。比如添加了某種新增劑並超過豁免標註的重量而故意不標註,就必須懲罰了。
不規範的非故意瑕疵,就會給機會限期改正。比如味精作為主配料時,標註為“味精”,但如果以食品用新增劑的身份出現,則標註為“穀氨酸鈉”——如果有個廠家忽略了這一點,應該是限期改正。
實際上,現在存在監管漏洞最大的,是小作坊等,其產品存在很多亂新增、爛新增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