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刀嗝嗝
-
2 # 正在學歷史
古代四民,士農工商,士排第一位,士是幹什麼,用一句話解釋就是當官的,士從哪裡來,士從讀書人裡來。古語不是說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千鍾粟,這就是說讀書讀的好的就能做官,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所有讀書人的夢想,管不得王維在中了進士之後要“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呢。不光古代,現代不也一樣嗎?知識改變命運不就也是這個意思。
-
3 # 純鈞LHGR
帝王心術。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句話其實很早就有,真正的出處已不可考了。北宋時,一個叫汪洙的人把它編入了專供兒童啟蒙用的《汪神童詩》,【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但是可以肯定,這句話在隋以前絕對沒有。
這是因為,隋代是科舉的起源之時。而科舉制度,表面上是替國家選拔人才,其本質卻是統治階級愚民政策的體現。
統治階級的意思是,讓民眾認為讀書、做官才是成功的最佳途徑讓天下所有人都盡心竭力投入到“科舉”這個巨大的騙局當中。
這樣,民眾對於時局的不滿,對政治的不信任,乃至對社會的對抗,都會輕易化作毫無實質殺傷力的筆墨文章,且用“八股”來禁錮民眾的思想,大大降低民眾造反起義的可能。
用讀書牽制人力,用科舉的高官厚祿畫餅,用所謂的聖賢思想來矇蔽民眾,並且用所謂“禮儀”的封建教條來限制民眾的行為自由,天下便能坐得安穩。
這就是帝王心術。
還是《大宅門》裡季宗布對二奶奶白文氏說的那句話最實在:【您想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哪個不是犯上作亂起家的?可一坐了天下,卻教訓子民要忠君愛國,這幾位祖宗若都是忠君愛國之輩,他做得了皇上嗎?】
只是由於太多年的封建思想禁錮,許多人想不明白這個道理罷了。
在古代,階級劃分很明顯。不管是重農抑商的時候還是重商抑農的時候,從來不受影響的只有仕這個階層。
想要出人頭地,光耀門楣的人很多,無論是官宦之後、商賈之後或者是寒門之後,沒有一個不渴望考取功名,證明自己的同時報效國家。
讀書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一件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事。
古代當官的方法除了世襲制,九品中正制,以及後來的科舉外,便不存在什麼正規的途徑了。
到了清朝,八股文盛行,科舉變了味道,但還是阻擋不了天下滿額多的學子前赴後繼。只因為他們沒有額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