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八磚學士

    這種符號叫做注音字母(一名“國音字母”,1930年改名為“注音符號”),是中國第一套法定的漢字形式的拼音字母。

    這套方案於1913年由“讀音統一會”議定,1918年北洋政府公佈,推行到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佈。當然,目前臺灣地區今天還在使用。

    這個方案原為38個字母,公佈時增加一個“兒”,成為39個:

    聲母24個:

    l ㄍ(見一)古外切,與澮同,今讀若格,發音務促。

    l ㄎ(溪一)苦浩切,氣欲舒出有所礙也,讀若克。

    l 兀(疑) 五忽切,兀高而上平也,讀若愕。

    l ㄐ(見二)居尤切,延蔓也,讀若基。

    l ㄑ(溪二)本姑泫切,今苦泫切,古畎字,讀若欺。

    l 廣(娘) 魚儉切,因崖為屋也 ,讀若膩。

    l ㄉ(端) 都勞切,即刀字,讀若德。

    l ㄊ(透) 他骨切,義同突,讀若特。

    l ㄋ(泥) 奴亥切,即乃字,讀若訥。

    l ㄅ(幫) 布交切,義同包,讀若薄。

    l タ(滂) 普本切,小擊也,讀若潑。

    l ㄇ(明) 莫狄切,復也,讀若墨。

    l ㄈ(敷) 府良切,受物之器,讀若弗。

    l 萬(微) 無販切,同萬,讀若物。

    l ㄗ(精) 子結切,古節字,讀若資。

    l ㄘ(清) 親吉切,即七字,讀若疵。

    l ム(心) 相姿切,古私字,讀私。

    l ㄓ(照) 真而切,即之字,讀之。

    l ㄔ(穿) 醜亦切,小步也,讀若痴。

    l ㄕ(審) 式之切,讀屍。

    l ㄏ(曉一) 呼旰切,山側之可居也,讀若黑。

    l ㄒ(曉二) 胡雅切,古下字,讀若希。

    l ㄌ(來)林直切,即力字,讀若勒。

    l ㄖ(日)人質切,讀若入。

    介母3個:

    l 一於悉切,數之始也,讀若衣。

    l ㄨ疑古切,古五字,讀若烏。

    l ㄩ丘魚切,飯器也,讀若遇。

    韻母12個:

    l ㄚ於加切,物之岐頭,讀若阿。

    l ㄛ呵本字,讀若痾

    l ㄝ羊者切,即也字,讀若也。

    l ㄟ餘之切,流也,讀若危。

    l ㄞ古亥字,讀若哀。

    l ㄠ於堯切,小也,讀若傲,平聲。

    l ㄡ於救切,讀若謳。

    l ㄢ乎感切,嘾也,讀若安。

    l ㄤ烏光切,跛曲脛也,讀若昂。

    l ㄣ古隱字,讀若恩。

    l ㄥ古肱字,讀若哼。

    l ㄦ而鄰切,同人,讀若兒。

    關於這套方案的產生過程再多說幾句:

    清末,民間產生了27種以“言文一致”和“普及教育”(後來又加“統一國語”)為目的的拼音方案,叫做“切音字”。其中王照、勞乃宣的《官話合聲簡字》推行最廣,影響最大。

    勞乃宣

    1910年冬,清朝政府為了籌備立憲,成立議會式的機構“資政院”,各地均提出要求要求頒行和推廣王照、勞乃宣的這套拼音方案,以便國語教育。

    該會中,以嚴復為會長的“特定股員會”對這套方案,提出了具體點意見,學部把這些意見推到第二年(1911)夏天召開的“中央教育會議”討論,議決了《統一國語辦法案》,提出了具體落實措施。不過,10月發生辛亥革命,清朝政府被推翻了,問題就留給了民國。

    1912,時任教育總長的蔡元培主持了教育部在北京召開“臨時教育會議”,透過《採用注音字母案》,決定先從統一漢字讀音著手,實施國語教育,把清末資政院提出的“音標”改稱為“注音字母”,用來給漢字注音。

    1913年 2月15日,“讀音統一會”在京開會,會員80人,會期 3個多月。會上審定了6500多字的“國音”,並核定音素和採定字母。會上提出了各種字母方案:或漢字偏旁筆畫,或自造符號,或羅馬字母及其變體,莫衷一是。

    後來,馬裕藻、朱希祖、許壽裳、錢稻孫、周樹人(魯迅)建議把會議審音用的“記音字母”作為正式字母,並獲得了透過。而這套字母中的15個採自1908年章炳麟“皆取古文篆籀逕省之形”制訂的《紐文·韻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適宜居住的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