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天一起來到的,除了春風還有各機構的暑假班招生宣傳。
目前很多機構都在做暑假入口年級特價班,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選擇一個機構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無任何廣告行為,家長一定耐心看下去)
選擇一個機構,我們可以從課程、收費、教師及校區四個維度來進行參考。
課程問題我們要判斷以下幾點
1. 是否根據成績分班
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不同,即使分數相同的孩子,不會的地方也是不一樣的。班級課程的最大問題就是教學沒有針對性,所以選擇一個根據成績分班的機構是最好的。
2. 是否混齡上課
孩子年齡差一歲會差很多,尤其是在初一寒假之前的年紀,即使兩個孩子學習水平程度相對,最好也不要去上混齡的課程,尤其是英語,因為理解能力上會有明顯差別。年齡小的孩子學習程度跟年齡大的相同,要麼是透過課後大量的補習實現的,要麼是因為孩子非常聰明。透過大量補習實現的,課上可能會跟不上年齡稍長的孩子,非常聰明的孩子則會比年齡稍長的孩子吸收得更快,可能會感覺課程進度慢。同時有些膽小的孩子會對年齡大的孩子有天生的恐懼感,課上不敢主動與老師互動。
3. 用什麼教材
目前機構使用教材分三種,第一種是一個老師一個樣,每堂課講課內容隨心情(也有說根據孩子學習情況制定下節課內容,但其實都是給沒有教材的說辭而已);第二種是採用購買的第三方教材,這種教材的最大缺點是本地化情況稍弱,但相對來說已經很好了;第三種是自己研發教材,這種情況又分兩種,一種是自己有研發教材,但是老師還是按照自己想法上課,這種的研發教材其實就是一個幌子,另一種是所有老師都用統一的自己研發的教材上課,這種機構一般來說是最正規也最有教研實力的機構。
4. 是否有教學規劃
教學規劃一般會直接寫明什麼樣的孩子進入什麼樣的班型課程,未來的學習方向是什麼樣的,同時要寫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每個年級每個學期的學習內容都是什麼樣的。
5. 是否有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教學規劃的細化版,精細到每堂課內容,至少要看到目前上課階段及下一個繳費週期的每節課上課內容,同時一定要做好留存,以便跟實際上課相匹配。
6. 每個班上限多少孩子
要知道所報班級的最大上限人數是多少,孩子太少沒有學習氛圍,太多了老師的關注度會不夠,一般來說,每班上限不超過25人、不低於6人為宜。
7. 是否有出入門測試
出入門測試是檢測孩子課後複習和每節課聽課情況的最好方法,有出入門測試的機構更重視孩子每堂課學習的情況,同時也可以讓家長第一時間知道孩子每堂課的情況,不至於等到兩個月後學校的考試才知道。這件事也是機構對自己教學質量的信心所在。
8. 是否有定期考試
機構的定期總結,作用跟上面的出入門測試相當。但要注意,機構的測試更多的出發點是續報工作,但透過測試瞭解孩子階段性問題也是非常好的。這裡家長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參加未報機構的續報前測試,裡面會有孩子完全沒學過的題,來讓您感覺您的孩子成績太低,而那些題是這個機構在考試前給在讀學生講過的,所以在讀學生的成績會明顯好於您的孩子。
9. 是否有家長會
定期情況說明很重要,但家長會幾乎都是催費的。所以要去看家長會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如果以家長教育或者學習規劃為主的家長會可以去參加,如果僅是催費,那就根據孩子學習情況來定是否交費就好了,不用浪費時間參加家長會。
10. 是否有課後反饋
每堂課客服老師的反饋是否及時、是否有針對性。那種群裡一大堆話的本節內容都是事先準備好的套話,並非可否反饋,一定要注意。只有針對自己孩子本節課學習情況的才是真的課後反饋。中小學培養行業的最大問題是消費群體和體驗群體是分離的,孩子是課程的體驗者,家長是消費者,作為消費者,必須要知道體驗者每堂課的實際情況。
11. 是否有作業個性化作業及跟蹤
每堂課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會有細微差別,那麼每堂課的課後作業是否根據這個差別而單獨制定了。同時每堂課的作業,教師是否在課後做了跟蹤,而不是完全依靠家長的催促或孩子的直覺。同時對於未完成作業的情況,教師是否主動與您取得溝通。
12. 上課時間是否固定
固定的上課時間段可以讓家長更合理的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同時不會因為某一個課程的改變時間而不得不面臨兩個課程二選一的選擇。
13. 假期是否集中上課
假期孩子除了補課以外,還需要去讀書,有條件的還需要去旅遊,所以假期集中上課可以給孩子留出更多的時間。工作比較忙的可能會感覺集中上課後,沒有人管孩子,那樣可以選擇一個正規的託管班,因為即使不集中上課的機構,也是隔天或者隔兩天上課,一樣需要選擇託管班。
關於收費,我們要觀察以下幾點:
1. 一次交費交多久
最近總有教育機構因為資金鍊斷裂跑路的新聞,所以四部委剛剛公佈,補課機構收費時長不允許超過3個月,超過3個月的機構都面臨處罰,要麼就是這個機構未註冊,查不到。
2. 交費是否進入學校賬戶而非個人賬戶
這裡一定要注意,如果一個機構突然不允許交費到公司(或學校)賬戶了,那就說明有問題了,如果同時還給了一個報長期大優惠的活動,那跑路幾乎是肯定的了。
3. 是否能開發票
注意,這裡的發票指的是正規發票,不是繳費收據或憑證。有發票代表是正規企業,至少有問題可以找到工商局或教育局。
4. 是否可以隨時退費
這個沒法問,問的時候都說可以,但真到退費的時候就會很費勁,跟其他家長多打聽吧。另外要問好退費方式(是否取消優惠等)。
關於機構的教師,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進行觀察。
1. 教師是否專職
兼職老師一般對上課情況是不負責任的,同時隨時可能走掉,就會面臨換老師的問題,我相信孩子和家長都不希望隨便換老師,因為那樣還得重新去考察老師情況和做出適應。
2. 是否經常換老師
如果全職教師,但是經常換老師(一般以懷孕、升職、調動為藉口,但懷孕一般都有提前跡象,升職和調動的大前提是不能卸課或帶到本期結束,不會突然走掉),說明這個機構的人員流動性非常大,不是收入低就是老師自身感覺得不到成長,機構內部肯定有問題。
3. 教師學歷
教育培訓行業的門口太低了,尤其小學初中階段,幾乎張嘴就敢教課,所以一定要問好老師的學歷和畢業學校以及是否統招入取的。我在這行太久了,目前市面上90%的小學老師都是專科甚至中專畢業,這也是為什麼小學數學老師都不會教奧數的原因,因為自己以前就沒太學明白,今天也沒有信心學明白。當然,年齡大的專科或中專還是非常厲害的,我說的是那些年輕的老師們,90%都不是正規本科及以上畢業。
4. 教師課上紀律
是否是新教師,講課如果看出不來,就看上課紀律,一般新教師的課堂紀律都不好。
5. 課上互動提問能提問幾次
課堂互動可以讓孩子更緊張,同時減少溜號時間。
6. 教師是否能準確說出孩子姓名及學習情況並給出合理建議
教師能說出孩子學習情況說明這個老師對孩子是重視的,誰都不希望老師完全不重視孩子。
7. 家長是否可以隨時聽課
家長聽課是教師對自身教學的自信,那些會影響孩子學習的都是胡說,只要保證家長不坐在孩子周圍就可以了。當然,教室太小沒辦法聽課的除外。
8. 上課有多媒體手段
教師上課會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最基礎的程度是有ppt,再複雜一點的是有答題器、搶答器等裝置,最複雜的是每堂課有機構自己的動畫或機構自己研發的app用來提高學生的興趣。
9. 教師板書是標準化的
板書是班級教學眾多重要環節中的一項,板書的設計也是老師備課的重要環節,透過板書標準化可以看到該機構的教研水平。
10. 同一個水平的班級可以隨時轉班,不影響課程
如果同年級同水平班級轉班會影響上課(比如進度不統一、內容不統一等),說明該機構的教研都是教師單獨在進行,而非是教研組統一進行。
在校區這個層面,我們可以觀察以下幾點
1. 校區員工是否能叫出學生姓名
校區員工,尤其前臺,能叫出學生姓名,並分辨出哪個是孩子家長,對於低年齡段學生的安全性來講非常重要,但是高年齡段家長就完全不用在意這個情況了。
2. 校區是否很多課程顧問(諮詢、銷售人員)
校區諮詢顧問越多,說明教師可以得到的課酬水平越低,因為要用學費養更多的非教學相關人員,就意味著教師的整體水平可能會越低。
3. 機構的公益群是否在宣傳完招生後就不在有任何活動
打折公益活動的幌子做招生動作,在群內只要學到東西就是值得的,但是如果招生前和招生後,對未報名家長態度不一,就說明機構在未來孩子報名後面對的校區人員的態度也可能會不一樣。
以上就是提供給各位家長可以進行參考的點,但提醒各位家長,沒有機構能都做到,不要太苛求機構,但是可以從上面幾個方面做參考,篩選出您在意的方面。
隨著春天一起來到的,除了春風還有各機構的暑假班招生宣傳。
目前很多機構都在做暑假入口年級特價班,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選擇一個機構呢?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無任何廣告行為,家長一定耐心看下去)
選擇一個機構,我們可以從課程、收費、教師及校區四個維度來進行參考。
課程問題課程問題我們要判斷以下幾點
1. 是否根據成績分班
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不同,即使分數相同的孩子,不會的地方也是不一樣的。班級課程的最大問題就是教學沒有針對性,所以選擇一個根據成績分班的機構是最好的。
2. 是否混齡上課
孩子年齡差一歲會差很多,尤其是在初一寒假之前的年紀,即使兩個孩子學習水平程度相對,最好也不要去上混齡的課程,尤其是英語,因為理解能力上會有明顯差別。年齡小的孩子學習程度跟年齡大的相同,要麼是透過課後大量的補習實現的,要麼是因為孩子非常聰明。透過大量補習實現的,課上可能會跟不上年齡稍長的孩子,非常聰明的孩子則會比年齡稍長的孩子吸收得更快,可能會感覺課程進度慢。同時有些膽小的孩子會對年齡大的孩子有天生的恐懼感,課上不敢主動與老師互動。
3. 用什麼教材
目前機構使用教材分三種,第一種是一個老師一個樣,每堂課講課內容隨心情(也有說根據孩子學習情況制定下節課內容,但其實都是給沒有教材的說辭而已);第二種是採用購買的第三方教材,這種教材的最大缺點是本地化情況稍弱,但相對來說已經很好了;第三種是自己研發教材,這種情況又分兩種,一種是自己有研發教材,但是老師還是按照自己想法上課,這種的研發教材其實就是一個幌子,另一種是所有老師都用統一的自己研發的教材上課,這種機構一般來說是最正規也最有教研實力的機構。
4. 是否有教學規劃
教學規劃一般會直接寫明什麼樣的孩子進入什麼樣的班型課程,未來的學習方向是什麼樣的,同時要寫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每個年級每個學期的學習內容都是什麼樣的。
5. 是否有教學大綱
教學大綱是教學規劃的細化版,精細到每堂課內容,至少要看到目前上課階段及下一個繳費週期的每節課上課內容,同時一定要做好留存,以便跟實際上課相匹配。
6. 每個班上限多少孩子
要知道所報班級的最大上限人數是多少,孩子太少沒有學習氛圍,太多了老師的關注度會不夠,一般來說,每班上限不超過25人、不低於6人為宜。
7. 是否有出入門測試
出入門測試是檢測孩子課後複習和每節課聽課情況的最好方法,有出入門測試的機構更重視孩子每堂課學習的情況,同時也可以讓家長第一時間知道孩子每堂課的情況,不至於等到兩個月後學校的考試才知道。這件事也是機構對自己教學質量的信心所在。
8. 是否有定期考試
機構的定期總結,作用跟上面的出入門測試相當。但要注意,機構的測試更多的出發點是續報工作,但透過測試瞭解孩子階段性問題也是非常好的。這裡家長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去參加未報機構的續報前測試,裡面會有孩子完全沒學過的題,來讓您感覺您的孩子成績太低,而那些題是這個機構在考試前給在讀學生講過的,所以在讀學生的成績會明顯好於您的孩子。
9. 是否有家長會
定期情況說明很重要,但家長會幾乎都是催費的。所以要去看家長會的核心內容是什麼,如果以家長教育或者學習規劃為主的家長會可以去參加,如果僅是催費,那就根據孩子學習情況來定是否交費就好了,不用浪費時間參加家長會。
10. 是否有課後反饋
每堂課客服老師的反饋是否及時、是否有針對性。那種群裡一大堆話的本節內容都是事先準備好的套話,並非可否反饋,一定要注意。只有針對自己孩子本節課學習情況的才是真的課後反饋。中小學培養行業的最大問題是消費群體和體驗群體是分離的,孩子是課程的體驗者,家長是消費者,作為消費者,必須要知道體驗者每堂課的實際情況。
11. 是否有作業個性化作業及跟蹤
每堂課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會有細微差別,那麼每堂課的課後作業是否根據這個差別而單獨制定了。同時每堂課的作業,教師是否在課後做了跟蹤,而不是完全依靠家長的催促或孩子的直覺。同時對於未完成作業的情況,教師是否主動與您取得溝通。
12. 上課時間是否固定
固定的上課時間段可以讓家長更合理的安排孩子的學習時間,同時不會因為某一個課程的改變時間而不得不面臨兩個課程二選一的選擇。
13. 假期是否集中上課
假期孩子除了補課以外,還需要去讀書,有條件的還需要去旅遊,所以假期集中上課可以給孩子留出更多的時間。工作比較忙的可能會感覺集中上課後,沒有人管孩子,那樣可以選擇一個正規的託管班,因為即使不集中上課的機構,也是隔天或者隔兩天上課,一樣需要選擇託管班。
收費類問題關於收費,我們要觀察以下幾點:
1. 一次交費交多久
最近總有教育機構因為資金鍊斷裂跑路的新聞,所以四部委剛剛公佈,補課機構收費時長不允許超過3個月,超過3個月的機構都面臨處罰,要麼就是這個機構未註冊,查不到。
2. 交費是否進入學校賬戶而非個人賬戶
這裡一定要注意,如果一個機構突然不允許交費到公司(或學校)賬戶了,那就說明有問題了,如果同時還給了一個報長期大優惠的活動,那跑路幾乎是肯定的了。
3. 是否能開發票
注意,這裡的發票指的是正規發票,不是繳費收據或憑證。有發票代表是正規企業,至少有問題可以找到工商局或教育局。
4. 是否可以隨時退費
這個沒法問,問的時候都說可以,但真到退費的時候就會很費勁,跟其他家長多打聽吧。另外要問好退費方式(是否取消優惠等)。
教師類問題關於機構的教師,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點來進行觀察。
1. 教師是否專職
兼職老師一般對上課情況是不負責任的,同時隨時可能走掉,就會面臨換老師的問題,我相信孩子和家長都不希望隨便換老師,因為那樣還得重新去考察老師情況和做出適應。
2. 是否經常換老師
如果全職教師,但是經常換老師(一般以懷孕、升職、調動為藉口,但懷孕一般都有提前跡象,升職和調動的大前提是不能卸課或帶到本期結束,不會突然走掉),說明這個機構的人員流動性非常大,不是收入低就是老師自身感覺得不到成長,機構內部肯定有問題。
3. 教師學歷
教育培訓行業的門口太低了,尤其小學初中階段,幾乎張嘴就敢教課,所以一定要問好老師的學歷和畢業學校以及是否統招入取的。我在這行太久了,目前市面上90%的小學老師都是專科甚至中專畢業,這也是為什麼小學數學老師都不會教奧數的原因,因為自己以前就沒太學明白,今天也沒有信心學明白。當然,年齡大的專科或中專還是非常厲害的,我說的是那些年輕的老師們,90%都不是正規本科及以上畢業。
4. 教師課上紀律
是否是新教師,講課如果看出不來,就看上課紀律,一般新教師的課堂紀律都不好。
5. 課上互動提問能提問幾次
課堂互動可以讓孩子更緊張,同時減少溜號時間。
6. 教師是否能準確說出孩子姓名及學習情況並給出合理建議
教師能說出孩子學習情況說明這個老師對孩子是重視的,誰都不希望老師完全不重視孩子。
7. 家長是否可以隨時聽課
家長聽課是教師對自身教學的自信,那些會影響孩子學習的都是胡說,只要保證家長不坐在孩子周圍就可以了。當然,教室太小沒辦法聽課的除外。
8. 上課有多媒體手段
教師上課會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最基礎的程度是有ppt,再複雜一點的是有答題器、搶答器等裝置,最複雜的是每堂課有機構自己的動畫或機構自己研發的app用來提高學生的興趣。
9. 教師板書是標準化的
板書是班級教學眾多重要環節中的一項,板書的設計也是老師備課的重要環節,透過板書標準化可以看到該機構的教研水平。
10. 同一個水平的班級可以隨時轉班,不影響課程
如果同年級同水平班級轉班會影響上課(比如進度不統一、內容不統一等),說明該機構的教研都是教師單獨在進行,而非是教研組統一進行。
校區類問題在校區這個層面,我們可以觀察以下幾點
1. 校區員工是否能叫出學生姓名
校區員工,尤其前臺,能叫出學生姓名,並分辨出哪個是孩子家長,對於低年齡段學生的安全性來講非常重要,但是高年齡段家長就完全不用在意這個情況了。
2. 校區是否很多課程顧問(諮詢、銷售人員)
校區諮詢顧問越多,說明教師可以得到的課酬水平越低,因為要用學費養更多的非教學相關人員,就意味著教師的整體水平可能會越低。
3. 機構的公益群是否在宣傳完招生後就不在有任何活動
打折公益活動的幌子做招生動作,在群內只要學到東西就是值得的,但是如果招生前和招生後,對未報名家長態度不一,就說明機構在未來孩子報名後面對的校區人員的態度也可能會不一樣。
以上就是提供給各位家長可以進行參考的點,但提醒各位家長,沒有機構能都做到,不要太苛求機構,但是可以從上面幾個方面做參考,篩選出您在意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