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魑魅涅磐

    自世界上第一枚原子彈爆炸後,人類便在想象怎麼才能將核裂變產生的巨大能量利用起來,所以歷史上第一臺核反應堆1942年12月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建成,從此正式開啟了人類原子能時代。

    不同於美國首先將核反應堆用於軍用,並在1951年便成功下水了人類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蘇聯剛開始還是將核反應堆用於核能發電領域,所以蘇聯在1954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利用濃縮鈾作燃料採用石墨水冷堆的核電站。不過蘇聯雖然在核潛艇的建造上慢於美國,不過蘇聯第一艘核動力潛艇的起點可要比美國高不少,在美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後的1957年蘇聯第一艘核潛艇也成功下水,很特別的是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採用鈦合金建造的核潛艇,而且其採用的核反應堆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冷卻劑自然迴圈核反應堆和世界上第一座單塊(整合)型艦艇反應堆裝置。二戰結束後,全球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時代,並由此也產生了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同時核反應堆的技術和輸出功率也在不斷提升之中,所以對於美蘇這兩個擁有核能的國家來說,核能的優勢是明顯的,因為相比傳統的燃油動力軍艦來說,核能可以保障其全球航行能力,特別是在潛艇領域,使用核能的潛艇因為不需要再和使用柴油機為動力的常規潛艇一樣必須定期上浮充電,所以核動力潛艇可以長久的潛航下去,那無疑就大大增加了潛艇的生存機率和戰時的攻擊突防能力。所以在這一理論的推動下,美蘇兩國開始大批次的建造使用核動力的潛艇和水面艦艇,蘇聯主要側重於突防攻擊能力更強的核動力潛艇,所以在核潛艇的水下最大航速上和潛航深度上一直在打破自己創造的記錄,像冷戰時期蘇聯建造的661型核潛艇堪稱是黑科技中的典範,之所以這麼說,除了其艇身全部由全鈦製造下其擁有超過1000米的潛航深度外,而且其水下航速能達到驚人的44節,相當於81km/h,已經和家用汽車一樣快。比較有意思的是冷戰時期,美國有一艘洛杉磯級核動力潛艇曾經在靠近蘇聯的某海域發現了一艘未知型號的潛艇,所以這艘洛杉磯級核潛艇準備追上去,結果這艘未知名的潛艇高速逃走了,至於與當時擁有高達35節航速的洛杉磯級核潛艇艇員傻了眼,。事後也證明這是一艘蘇聯研製的阿爾法級核動力攻擊核潛艇,其不同於蘇聯前面建造的眾多實驗性核動力潛艇,阿爾法級攻擊核潛艇可是蘇聯批次建造的第四代攻擊核潛艇,其擁有高達43節的水下航速和超過900米的潛航深度,所以光是從最大航速和潛航深度上就能看出其戰鬥力有多強,畢竟這兩項可是決定潛艇生存的關鍵。同期美國在開始大批次建造核動力潛艇的同時,也在全面普及核動力水面艦艇的發展趨勢,甚至在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後,美國甚至提出了建造“全核艦隊”的想法,並且在這一想法的提出下,美國還真的建成了以班布里奇號核動力驅逐艦、長灘號導彈巡洋艦及企業號核動力航母的“全核艦隊”,雖然使用核動力驅動的軍艦在整個航行過程中不用再進行燃油補給,所以單方面來看其優勢是很明顯的。但是最後還是因為核動力水面艦艇在造價、維護成本上不如常規動力軍艦,所以最後被財政部直接給砍了。最後也只留下唯一使用核動力裝置的核動力航母。從船舶使用核動力的優缺點來說,優點一是核動力裝置的出現讓所有使用核反應堆為動力系統的船舶擁有近乎無限的全球航行能力,所以這也是一開始核動力上艦的最重要原因,對於軍艦來說,全球航行能力是決定軍艦作戰實力和背後的國家全球影響力的關鍵。優點二是核動力裝置賦予了軍艦動力系統更大的輸出功率,所以軍艦的噸位可以設計的更大,像航母這種以搭載艦載機作戰的大型水面艦艇,艦載機的效能和數量直接決定了航母的綜合作戰實力,所以核動力航母的出現則恰好滿足了大噸位航母對動力系統的要求;但是核動力上艦的缺點也不少,缺點一是造價成本的翻倍,比如建造一艘8萬噸的常規動力的航母成本可能放在今天大概需要60-70億美元左右,但是要是使用核動力裝置的話其造價則會直接飆到130--140億美元之多,當然相對於核動力航母整個壽命期間只需要一次或者後面不再需要更換燃料棒而言,常規動力航母雖然出廠價更低,但是整個50年的服役壽命期限內的燃油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比如一艘使用燃油鍋爐的6萬噸航母航行1000公里就需要200萬美元來算的話,常規動力航母在整個服役期限內的燃油成本加上一開始較低的建造成本,其實和一艘核動力航母整個服役期限內的成本差不多。缺點二:核動力水面艦艇在日常的維護保養中,其成本要比常規動力更高,而且核動力水面艦艇的日常維護升級對於維修環境有很大的要求,還有就是相比更為常見的常規動力而言,核動力水面艦艇的維修難度更大,維護升級更為複雜後維護時間也更長。如果遇到中期大修的話,核動力航母一般而言還需要花費相當於全艦造價的1/5更換核燃料棒。缺點三就是核動力的日常操作安全隱患更大,不同於常規動力就算操作失誤至多損壞發動機,核動力艦艇如果操作失誤的話,比如核反應堆的冷卻系統出現問題頂的話,那整個核反應堆很可能因為冷卻不及時而出現堆芯融化,繼而導致核反應堆發生爆炸,出現更為嚴重的核輻射災難。缺點四就是不同於常規船舶退役後直接被大多數造船廠拆解回爐,核動力船舶拆解首先需要專業的核軍艦拆解船廠,更為重要的是拆解後的核廢料如何處理是很大的問題,這些處於乏燃料狀態的核燃料棒由於衰減的原因,已經不再可能被用於民用核電站發電了,但是卻存在致命的核輻射,所以核動力船舶退役後的核燃料處理也是一個很致命的問題。當然綜合來說,由於核動力船舶在軍用領域的優勢是明顯的,而軍艦是保家衛國的武器裝備,對於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並不像民用那麼注重,所以核動力船舶造價維護成本高也是能接受的。而民用船舶因為對經濟性的注重之下,使用造價高昂的核動力並不合適,所以在民用船舶中鮮少出現核動力船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可以把舊衣物改造成當今流行款式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