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ietr49411

    二十四節氣是西漢開始的。西漢時,“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文獻《淮南子·天文訓》。漢武帝時期,將“二十四節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採用“平氣法”(即平均時間法)劃分節氣。“平氣法”用立杆測影確定黃河流域的日短至作為冬至日,將冬至與下一個冬至之間的日期平均分成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把相鄰“中氣”之間的日期等分,稱為“節氣”;平均每月有一個“中氣”與一個“節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擴充套件資料: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下稱“委員會”)第十一屆常會於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會議中心召開。11月30日下午委員會經過評審。正式透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華人透過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下稱“代表作名錄”)

  • 2 # 使用者1216150070608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具體表現,具有很高的農業歷史文化的研究價值。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遠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先賢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執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這八個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一年的四季。後來到了《淮南子》一書的時候,就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訂的《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定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勞動人民獨創的文化遺產,它能反映季節的變化,指導農事活動,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2011年6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詳細的樓主可看下的有關條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江湖告急》這部電影沒看懂,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