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櫻桃小紅中ok
-
2 # 60分心媽
媽媽!小時候每次放學回家第一個總會想到的是媽媽,所有喊的人肯定是媽媽!
我媽呢,集中了中國傳統女性的優秀品格:勤勞,特吃苦,任勞任怨,對人熱心,有孝心,堅韌不拔......對於這個家,她付出了很多很多,為我爸爸和這個家的完整,忍受了常人忍受不了的心酸與無奈。
小時候,家裡的經濟來源是靠老媽養養一群豬,家裡老爸的第一輛是靠媽媽賣豬的錢買的,由於以前媽媽每天經常泡在河邊找水,找豬食的,隨著年紀的增加,她的背已經不再挺直......想想有一次,媽媽說山太幽靜了,讓我一起陪她,一起老媽爬上這高高的山頭,砍柴,那天我們砍了二三十捆柴火,絕大部分都是媽媽的...
兒女對父母的虧欠很多,有空還是常回家看看。祝願媽媽身體健康!
-
3 # 小小的李
本人生活在一個慈父嚴母的家庭,小時候成績非常差,每次回家都是先喊媽再喊爸,每次成績下來必先喊爸再喊媽,久而久之,父母也明白我的小想法。有一次回家先喊爸,結果我爸說:“老婆,辦事”我媽拿著一鞭子走了過來,那天我懂了一個道理:回家一定要先喊媽,喊爸也問媽在哪!
-
4 # 拯救葫蘆娃的爺爺
習慣先喊媽媽!小時候放學回家,還沒進門就開始喊,不管家裡有沒有人,或是在家的是爸爸還是媽媽,你要是問我原因是什麼,我還真的說不上來。
我家是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和大多數家庭一樣,談不上多有錢,但是也沒有窮的揭不開鍋。我爸媽都是老實本分的農村人,種了一輩子的地。在中國式的家庭裡,往往是慈母嚴父,媽媽的愛會經常的顯現出來,讓孩子能夠感受到;爸爸的話就會顯得比較低沉,就像一座沉默的大山,就算很愛自己的孩子,也基本不會顯現出來。所以大多數孩子小時候會比較的偏向媽媽,我相信大多數孩子小時候一回家喊的也是媽媽吧。
習慣喊媽媽並不能說明爸爸的愛就比媽媽的少,媽媽更像是在你的成長道路上為你擦拭傷口的人,爸爸更像是在你成長道路上敲打你的人。其實父母的愛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只是形式不一樣而已。
-
5 # 西蜀鹽源
我從來都是:外婆,我餓了。想著把我帶大的外婆就心酸,一輩子沒過一天好日子,外婆28歲外公去世,外婆獨自一人帶著三個女兒,後來帶大兩個,我出生以後又來我家把我帶大,在我九歲那年外婆永遠的離開了,那年她才六十歲,離開我們已經三十一年了。時常看到那些八九十歲的老人就會想起外婆,現在日子好了外婆卻不在了,想念外婆
-
6 # 慢半拍的花花姐
每次放學回來沒到家就開始喊媽媽,如果媽媽不在家心裡就很失落。
記得有一次媽媽天黑去偷人家紅薯藤,那時窮,家裡養了一頭母豬,靠賣豬仔支撐一家人的開支。媽媽出門就交代說不準喊,可是左等右等媽媽還沒回來,我們又想叫她了,因為擔心媽媽,那時也沒有手電筒,就藉著微微的月光出去的,很擔心但又不敢喊,就在外面一直等著,那滋味最難熬,終於等到媽媽回來心裡特開心,可媽媽就罵我們,”還不去睡覺,又不是不回來”,看到媽媽回來就了就安心睡覺去了。
媽媽上街是最難忘的。每次媽媽去街上再沒錢都會幫我們買點吃的回來,她不讓我們跟著去,我們就在家玩,只要聽到媽媽他們嘻嘻哈哈聊天,就會飛奔過去,大概3分鐘路程,一直接到媽媽一起回,媽媽總說都快到家了還來幹什麼?吃的也要到家才給你們啊!也是哦,但就是控制不住。
媽媽在身邊才有安全感,其實下手最重的是媽媽,經常捱打,但還是特別喜歡粘著媽媽。
回覆列表
不記得了…一般都是家長換著接回家的,(爸媽爺爺)因為小不懂得媽媽上班的規律(有夜班),一進門還是特別希望媽媽在家的,雖然老是挨嘮叨。如果不在家,還是挺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