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閆巧剪紙
-
2 # 老跨鬥
平常心是道才是藝術的真諦,當代人要樹立文化自信。不要追求什麼:顛、狂、怪、異。這些,我覺得是缺乏自信的表現。
當代人可能有某些憂慮,如:
寫楷書永遠寫不過顏柳歐趙。
寫行書草書寫不過二王。
寫篆書寫不過鄧石如、吳昌碩。
所以
才會想盡辦法求顛、狂、怪、異
為啥??
取悅別人
-
3 # 布衣張五爺
真正的書法藝術精品是需要達到“痴迷”和“瘋癲”的!否則真的很難出精品!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也如此!唯有一篇上作!
-
4 # 張曉東vi
痴迷是過程,瘋癲是創作狀態,依次有解衣磅礴,老僧入定,行雲流水,專心致志,心無旁騖,根據每個人的習性不同而略有區別,可統稱為"心手相應,天人合一"。
-
5 # 翔雲書院
一、文學史上有“李白斗酒詩百篇”之說。醉態百出,肆意而為,這也是一種“顛”的表現。微醉的狀態下,人的原始性情將得到無拘無束、酣暢淋漓地盡情發揮,毫無顧忌,不會有太多的心理因素作怪。思緒像放了線的風箏、如山中之泉水汩汩迸出、如高山之瀑布傾瀉而下、如奔騰之江河滔滔不絕,思緒得到放開、手腳(用筆)更加靈活、姿勢更加灑脫,有超凡脫俗之感,正所謂“下筆如有神”、猶如神助也,每一筆都是神來之筆、每一句都是金玉良言。這就是“醉”、“顛”的超凡感覺和狀態及神助般的力量,讓你創作出驚世駭俗的“神品”、“絕作”。這的的確確是真實存在的,毋庸置疑。這是一種高境界,非常人能所及,也非所有人都能擁有這種超凡神助的狀態。
二、書法史上有“顛張狂素”、“米顛”之說,張旭和懷素等痴迷、醉心於書法,達到忘我、化境的境界。懷素他少年時痴迷書法,沉溺於紙筆翰墨,整天都亂寫亂畫,曾兩次被驅離寺院。懷素家貧,家裡曾種植上萬株芭蕉樹,他把葉子都剪下來,用來練習書法。買不起紙張,只好在寺院的牆壁上、衣服上、器皿上,到處寫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練習,自創“一筆書”,終成大器。李白醉態“斗酒詩百篇”,懷素醉酒字更狂。連顏真卿都向其請教,懷素說:“有一天傍晚,我曾長時間觀察夏雲的姿態。發現雲朵隨著風勢,轉化而變化莫測,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蛟龍翻騰,或如飛鳥出林,或如驚蛇入草,或如大鵬展翅,或如平原走馬,不勝列舉,美妙無窮。”懷素正因為痴迷書法,領略了書法真諦,四十歲他的書法創作就已進入了巔峰狀態。而張旭呢。同為唐代人、為人灑脫不羈,豁達豪放,嗜好飲酒,與李白、賀知章等並稱“飲中八仙”。常於醉中以頭髮濡墨大書,如醉如痴,稱“張顛”。張旭的狂草左馳右鶩,千變萬化,極詭異變幻之能事,被譽為“行筆如從空擲下,俊逸流暢,煥乎天光,若非人力所為。”再者,還有智永,痴迷王羲之書法,幾十年居於永欣寺閣上,不出門,勤練王羲之書法,創立“永字八法”,為後世學書之典範。
三、懷素不狂,寫不好《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聖母帖》、《論書帖》這些經典作品;張旭不顛,不會有“草聖”之稱,更寫不好《古詩四首》等千古名作;智永不痴,寫不好《千字文》、更不會創立“永字八法”;王羲之不醉,也寫不好“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那將必是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大遺憾。
四、很多人片面地認為他們的“醉”、他們的“痴”、他們的“顛”、他們的“狂”是性格使然,其實,非也、非也。性格只是一方面,很多人也具備這種性格,但並無如此境界和成就。那是什麼?那是一種精神!那是一種勤奮!那是一種執著!只有勤奮、只有執著、只有勇於追求、勇於探索、勇於實踐的精神,才能撬開成功的大門,才能登入化境,才能創作出“神品級”的書法佳作!才能創立一番新天地!
五、“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採百家長,始得龍鳳飛!”這句話讓我們大家共勉吧!
-
6 # 讀書耕田人王七
而神品級作品的另一半指含蓄深沉的一面,二王,歐顏柳趙等等,近代李書同,等大師派之書家。
人性多不相同,故認定亦有差異。
-
7 # 趙寒翔
男人痴迷美女。蜜蜂愛戀鮮花。
無論是書法也好,繪畫也好,若想出好的作品一定是要迷戀這一行!深深愛這一行。 深入才能得其究竟。
但是非要達到痴迷或者是癲狂的狀態才出神級作品倒未必。現在書法界亂象叢生。所謂的射書,盲書,吼書是精品嗎?是神品嗎?簡直就是垃圾!是在浪費紙!縱觀歷史上的書法大家也好,藝術大家也好,無不都是有深厚的文化修養,豐富的各方面知識。古代書法家的生活習性,我們現在不得而知。近代的大家如啟功,舒同,林散之無不都具很高的專業知識及文化修為,他們的作品精品,神品。傳世之作比比皆是。作品行雲流水,功力深厚。絕對看不出癲狂,張牙舞爪留下來的痕跡。
-
8 # 名師巨典
這種說法有一定偏差,書法因氣韻不同,所需的創作狀態也不同。有需快樂,有需悲憤,有需陰鬱,有需癲狂,有需平和。創作書法作品的狀態要跟自己的書法風格相關,如讓趙孟頫尋找癲狂之態,即便癲狂起來,也少了些變化的狂放。反倒是平和的時候,創作出的作品為世人所重。
在一定程度,激情是藝術創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草書。在筆法和結字精熟之後,其中的變化是規矩還是豐富,全靠當時的心境。所以以一種癲狂的狀態去書寫,往往會得到跟平時不一樣的變化。
這種變化是無意識的,是手上完全脫離束縛的。卻又因為功夫深,不會脫離法度,所以才會為世人所重。如王鐸傅山徐渭的作品,在明清大草中,以王鐸的激盪,傅山的狂放,徐渭的癲狂最為著成,成就也數最高。
如要說行楷小草,還是要以一種平和的心態處理比較合適,癲狂只適用於大幅作品。如神品三帖,兩幅行書,一幅行草。十大傳世名帖中,出於癲狂狀態下書寫的行草也只佔一半。另一半都是正常狀態下根據當時的心境書寫。
所以不要盲目追求癲狂,還是要以練功為主,功夫到了,怎麼寫都是好的。功夫不到,即使日思夜思,也是塗鴉之作。
-
9 # 佳順書法網院才主哥哥
對於這個問題我並不完全認可,說說我的看法:
1.歷史上公認神品級的書法作品是蘭亭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這三件神品都不是瘋癲之作。
蘭亭序是王羲之曲水流觴,酒後怡然自得,感嘆人生苦短的一篇美文。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悼念在安史之亂中以身殉國的侄子顏季明的一篇文章,其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寒食帖是蘇軾烏臺詩案後,在政治上屢遭排擠,被貶謫黃州,在寒食節無限淒涼的有感之作。
三件神品沒有一件是瘋癲的狀態下完成的,且三件作品有幾個共同點
a.書法和文章都是書法家一人包辦,可見書法家的文學水平。
b.書法和文章一脈相承,和諧自然。
c.後面都有一個故事,都是情真意切的真情流露。
所以,一個偉大的書法作品不靠瘋癲,而是精通書法的同時,要有文化的根基和特殊的經歷。
2.書法家必須要痴迷才能夠達到不可逾越的高度,王羲之池水盡墨,智永退筆成冢,懷素芭蕉葉練字,古代書法家痴迷勤奮的故事數不勝數。痴迷不代表瘋癲,有人說“偉大的藝術家心裡住著瘋子”,可是“瘋子的心裡也住著瘋子”,最可笑的是“有的人明明不是瘋子,卻要裝瘋,”草草幾筆便自以為神品,只不過東施效顰罷了。
回覆列表
藝術要達到最高境界痴迷是少不了的,至於“瘋癲”,那是性格問題,現在有些大家本來沒有癲狂的性格,卻偏偏去裝瘋,實在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