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的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14
回覆列表
  • 1 # 秦半山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夢想的遙不可及,現實的殘酷無情,致使一位追尋真愛的情郎,如流星劃過天際,泯滅於人世間。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二十四載的短暫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既有宗教的神聖、政治的詭譎,又有愛情的悽美、命運的無常。

    站在布達拉宮,他是雪域之王;流浪在拉薩街頭,他是世間最美的情郎。他的一生是個難以捉摸的謎,也是一個永恆不朽的傳奇。

    他的一生都被囚禁在布達拉宮裡,連自由都是奢侈。如同一隻被囚禁的雄鷹,張開了翅膀,卻只能在牢籠裡扇動,永遠也無法飛上心中的聖山,無法觸控那純潔的雪蓮花。

    西藏的人們把人當成佛,一種能普度眾生的活佛,是一種信仰,但是被稱之為活佛的人卻沒有了自由,他們用條條框框束縛著,過著在外人看來幸福的生活。在我看來,倉央嘉措不過是一個會作詩的普通人,卻淪為他人手中一枚奪取政治權力的棋子,一生不能為自己而活,孤獨的度過短暫的一生。

    願來生你可以肆意生活,隨性而為地去追求心中的所愛,如閒雲流水度盡一生。

  • 2 # 歷史秘密

    藏傳佛教高僧對其評價為,“六世達賴以世間法讓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詩歌和歌曲淨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他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並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獨行讓我們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義!”也正因為如此,倉央嘉措在藏傳佛教中一直被奉為六世,而把後來指定的六世達賴稱為七世。

    倉央嘉措的世俗家中信奉寧瑪派(紅教)佛教,但這派教規並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達賴所屬的格魯派(黃教)佛教則嚴禁僧侶結婚成家、接近婦女。對於這種清規戒律,倉央嘉措難以接受。14年的鄉村生活,又使他有了大量塵世生活經歷及他本人對自然的熱愛,激發他詩的靈感。他不僅沒有以教規來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據自己獨立的思想意志,寫下了許多纏綿的“情歌”。他的詩歌約66首,因其內容除幾首頌歌外,大多是描寫男女愛情的忠貞、歡樂,遭挫折時的哀怨,所以一般都譯成《情歌》。《情歌》的藏文原著廣泛流傳,有的以口頭形式流傳,有的以手抄本問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見藏族讀者喜愛之深。中文譯本海內外至少有10種,國外有英語、法語、日語、俄語、印度等文字譯本。可見,《情歌》不僅在西藏文學史上享有盛譽,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聲名顯赫。

    倉央嘉措(1683—1706年),為第六世達賴喇嘛,門巴族人,西藏曆史上著名的人物。1683年(藏曆水豬年,康熙二十二年)生於西藏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松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1697年被當時的西藏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1705年被廢,1706年在押解途中圓寂。倉央嘉措是一位才華出眾、富有文采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情歌。最為經典的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詞句優美,樸實生動,彙集了倉央嘉措60多首情詩,如今已被譯成20多種文字,幾乎傳遍了全世界,他的詩歌已經超越民族、時空、國界,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其中最著名的是“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從政治上說是班禪制度的傀儡,從宗教上說是虔誠的佛教徒,從文化上說是個浪漫的詩人,從生活上說是個痴情的年輕人。集各種矛盾於一身的一個活佛。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許是他在宗教與愛情間難以抉擇的最佳寫照,可惜的是這麼一個人最終成為政治的犧牲品。

  • 3 # 漁鄉老陶

    多數人都以為他是個寫詩的情僧,這種想法略微片面了些。

    這是一個渴望自由的靈魂。

    他的一生,都在致力於掙脫世俗的禁錮,自由飛翔,然而卻一生都是身不由己。

    首先啊,被定為轉世靈童非他所願,被定為轉世靈童之後,當時攝政的第巴桑結嘉措出於政治上的需要,對於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和六世達賴喇嘛轉世之事秘而不宣。

    結果呢,倉央嘉措,作為一個不被承認的轉世靈童,受到親戚的各種冷遇,從小就做了放牛娃。

    7歲的時候,第巴桑結嘉措才派人去給他傳授佛理。直到康熙平定準噶爾之後,才知道五世達賴早就死了,倉央嘉措才正式被授戒。

    然而,他貌似對佛法並不怎麼感興趣,就連老師教授的時候,他也不怎麼好好聽,反而時常亂寫情詩,寫了很多。後來因為作風不檢點的問題,讓拉藏汗抓到了把柄,拿這個去給康熙皇帝告狀,皇帝也知道達賴喇嘛對於藏族人民的重要性,於是讓倉央嘉措被押送回京,想就近保護他。但是倉央嘉措沒堅持到京城,在路上的青海湖畔就死了。(關於這個死因問題眾說紛紜,有說倉央嘉措沒死,在世上傳道直到圓寂,也有說是到了京城,被皇帝軟禁了起來,直到死去)。

    他的一輩子,都想活出自己的樣子,然而被命運這雙看不見的大手,一直一直向前推,完全身不由己,最後淪落成為了權利鬥爭的犧牲品。

    希望下輩子,你轉世到了一個不再那麼動盪的年代,一生順遂無憂,一生平安喜樂。

  • 4 # 愛生活愛美景

    他是謎,他是夢,他是詩,他是情,他是活佛,他是六世達賴,他是倉央嘉措,他是三百多年前昇華了的生命。閱讀他,心底從悲涼到平靜,從敬仰到憐愛,卻總是割不斷那份執著的尋覓之情,總想著走遍天涯海角,把他連同那些蒼翠遼遠的思緒、念想都找回來。

  • 5 # 心安何所歸

    他是詩人,然後才是活佛。他的人生是詩,他是一個靈魂載滿了詩的活佛。我是讀著他的詩才走進了詩的世界,詩的海洋。

  • 6 # 蘆葦luwei

    倉央嘉措,藏語的意思是梵音之海。

    倉央嘉措,一個出身於農奴家庭的非藏族孩子,無需努力也無需奮鬥,一出生就是轉世靈童,“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所以他生來就是藏傳佛教的六世達賴喇嘛。

    前些年,隨著藏文化在內地的流傳,倉央嘉措的名字在藏外地區忽然就火了,而各種悽美的倉央嘉措式的詩句,更是老幼通殺,~從每個人的眼裡到嘴裡再到心裡。

    但是,細細考證,關於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似乎傳說多於歷史,關於他的生平至今也沒有什麼可靠記載,只知道他當時處在了一個政治鬥爭錯綜複雜的時期,十四歲進駐布達拉宮,二十四歲在被押解途中圓寂。而且我們口口相傳的一部分倉央嘉措的詩作,也並非真的出自倉央嘉措之手,因為仔細查證都能找到原作者。即便是那些真正出自倉央嘉措的詩句,怎樣解讀是正解?怎樣解讀是誤解?恐怕現在也沒有正確的統一的答案吧。

    只不過這一切都不影響廣大藏族人民對這位六世達賴的熱愛,藏族人念得最多的是六字真言,唱的最多的就是倉央嘉措的詩句。從這種意義上來說,我覺得那些關於倉央嘉措美麗的傳說,也表達了藏族人民需要一個至情至性的活佛,而這些倉式詩句在內地得以迅速的流傳,不正是提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於真善美的的一種熱切追求嗎。

    既然是這樣,管他是傳說還是歷史呢,您覺得呢?

  • 7 # 高粱179816305

    一個被風雪掩埋了很多時光的詩人,他的故事,有多曲折,內心如何煎熬,我們只能從他留存不多的作品中略窺一角……

    可以說,他的作品文字乾淨,感情悽美真摯,冷靜而富於哲理,猶如聖潔的雪水洗浴過,沒有塵土,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給久久不得安寧和乾淨的詩壇帶來了一縷久違的詩風……

    有些祟拜者去學習和模仿,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過,你就是學得再神似,也只是得其皮毛之形,沒有獨特的生活感受和心靈的折磨,以及對人,對社會和生命的思考,你怎麼寫得出那般叩擊寂寞心靈的驚世之作呢?

    他的肉體和時代遠去了,可他的作品卻驚奇地存活了下來,淚水盈盈地溼了許多人的心……

    這不得不驚歎發光晶瑩的文字和藝術的偉大魅力!

  • 8 # 孽風兒

    倉央嘉措,一個靈魂淨靈,伴佛而生,為愛而活,與詩擁眠的人,一個在梵音的海洋裡吟唱愛情的可憐人。

    嘉措的可悲之處在於,他的身體不是自己的,靈魂也被掰扯成了幾瓣,一瓣給佛,一瓣給愛情,還有一瓣他只能無奈地留給了自己的詩。

    嘉措詩清幽空靈,不染塵,自帶佛光。雖吟世俗情愛,卻處處散發著一股禪韻,這與他骨子裡的佛緣是分不開的,或許他前世就是佛家之人,只是轉世來到這人間,偏又誤拈了一把青絲。

    正如自己詩中所言,入布達拉宮嘉措成了雪域最大的王,之前他所處的環境並不禁忌男女之情,他也有心愛的姑娘,而且他的天性也是靈雋且多情善感的。境遇的無奈,愛的求而不得,常使他處於一種焦慮煎熬的痛苦之中。最後,所有積怨化作坊間男女的歡笑,最後如煙散去,卻在佛燈下凝結出一句句驚詫世人的詩句。一句“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竟痴迷了這世間無數的男女。少年的愛情

    永遠不夠用

    一杯酒足以了卻一件心事

    為午後預設的獨木橋

    在天亮前就被

    一個女子夢斷了

    漸悟也好

    頓悟也罷

    誰能說清

    從刀刃上失蹤了多少情人

    布達拉宮的日子是嘉措一生中最黑暗的,所幸他還有詩,他的詩是光明的,因為裡面有他對愛的期盼,當然也有“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的哀嘆,但與黑暗中的嘉措來說卻是無限光明的。

    嘉措的光明在愛中,在詩中,在愛的相思中,受其苦,卻愛其香。或許,倉央嘉措本就是為詩而生的人;又或許,他本就不是這個世界上的人。所以,驚詫間,匆匆來,又匆匆去了!

  • 9 # 嶺頭花

    倉央嘉措不需要被瞭解,對於我們來說遇見就好

    人物簡介:倉央嘉措,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曆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他所寫的詩歌馳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在藏族人民中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倉央嘉措因為那絕世的情詩,被越來越多的現代人所熟知,人們知道他是一位多情的僧人,叫他“情僧”。可他也是六世達賴喇嘛,是法界的王,是西藏的王,是數萬計僧徒擁簇的王,而在那個動亂的年代,這樣一位法王和人王,卻不曾有過些許自由的存在,從他被秘密認證為五世達賴轉世開始到他23歲消失於人世間,他的一生被政權左右,從留下來的任何事蹟中我們能看到的就是,這位王在現在看來是政權的傀儡。

    他在人們的心中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根本沒人會在意這些,不論他是政權的傀儡,還是那絕世的王,在人們心中,只認識他留下的作品,那一首首流入心靈的詩歌。不要去試圖探究他的身世,他的事蹟,因為在那個政權掌握在宗教手裡的時代和地域,你所瞭解到的也許僅僅是血腥的爭鬥,例如他那位心愛的姑娘被亂棍活活打死的故事。

    難道你想了解的就是這位六世達賴如何與姑娘交往的故事嗎?還是喜歡那突破世俗禁忌的刺激感。如果是那樣,世人可以杜撰很多,你知道的永遠只是故事,滿足你那可憐好奇心的故事。

    由於語言及區域的限制,即使是現在人們對西藏宗教文化內涵的理解也不夠徹底,人們熟識的故事不過網路碎片化的知識,而藏地宗教文化的核心傳承是依靠師徒口耳相傳的形式進行的,用保證法脈傳承的清淨性。而內地這些談資娛樂,只會讓倉央嘉措更加可憐,僅僅留下的幾首詩歌人們不能賞閱,反而是哪些莫須有的東西被人嚼來嚼去!不需要去討論那些亦真亦假的事,遇見倉央嘉措,遇見他的詩就足夠了。

    倉央嘉措沒想過被誰理解 ,而對於我們來說也許遇見過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一句廣告詞,證明自己已不再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