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田張

    “十里風俗不一般”。可是,結婚之夜鬧洞房這個風俗在全國漢文化地區統統一樣,都有這個規矩。儘管形式,方法,節目內容等不盡相同,但鬧洞房總是要鬧的。

    當然,我們這裡也不例外。風俗,也就是約定俗成。每當一個人白結婚之日起,鬧三天洞房這是規矩。如果沒有人去鬧洞房,這說明這家人沒有人緣,沒有朋友,做人處世有問題。

    也有這樣的情況出現。結婚之夜沒有人鬧洞房,全家人不得不全體出動,出去請比較說得上話的人到家裡來充充場面,應付應付。

    第二天,新媳婦回門,會從孃家帶回箕炒豆請大家吃。箕炒豆是一種面制的食品,用白麵加水,加雞蛋和鹽和好,再用鏊子烤,或用鍋加油炸出來。其味道香極了,很遠即可聞到香味,吃起來又香又脆。絕對是美餚佳品。

    那麼為什麼會興起這種婚鬧的規矩呢?據說這跟封建社會的一些社會現象不無關係。l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到了十二歲的時候都會舉行成人禮。十二歲生日時,都會請七大姑,八大姨等前來祝賀。這也就意味者從這一天起,你就是成年人了,就有了結婚的資格。結婚早是當年的社會習慣。早結婚早得子。所以那時人們平均壽命不長,卻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者比比皆是。我們村就有女兒和父親只差十四歲的例子。

    十二歲,一個天真無知的孩子。對於夫妻之間的事情混混沌沌,知之甚少。再加上那時候的婚姻制度實行父母包辦。有的不到結婚當日,都不知道對方長什麼樣子,自然生疏。雙方父母又不好意思親自教導孩子有關性方面的知識。為了打破這種局面不得不請別人來幫助。於是就出現了鬧房的事情。

    所以,我們這裡把鬧洞房也叫做教房。教房者必須有有經驗的人來充當教師。這也就有了“三天之內無大小”這種說法。

    於是乎,在鬧洞房時各種葷的段子,各種下流的小曲小調,甚至各種近乎耍流氓的節目紛紛出爐,並傳承下來。為了網路環境乾淨,我就不將具體內容一一例舉下來了。

    以上所述,即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也是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不知道提問者滿意否?

  • 2 # 情繫廣播義蘭高歌

    人生四大美事,其中一個就是洞房花燭夜,民間習俗,鬧洞房,也有叫鬧花房和鬧新房之說。最初起源於聽房,聽,就是在洞房外偷聽裡面的動靜和動作,這個不用說,大家就會明白了。後來逐漸演變為鬧洞房,在唐代比較盛行,以此來增加歡快喜慶和熱鬧,活躍氣氛。現代民間還有鬧洞房的習俗,而且逐步演變成戲弄新娘的習慣,鬧洞房的人越多,證明他家的人緣交際廣親朋好友多,要是沒人鬧洞房,大家會認為人緣不太好,所以有的還請人幫忙鬧洞房,以此來增加活躍氣氛和喜慶成度。但鬧洞房也要有個度,本來鬧洞房是喜慶的事,別鬧的不愉快,那就不好了,所以說適可而止,能達到活躍氣氛,增加喜慶的目的,就可以了。紅棗花生,栗子滿炕撒,早生貴子,兒女滿堂。鋪床鋪床,先生貴子,後生郎,富貴雙全,永吉祥。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 3 # 醉臥陽關外聊文化

    暴打新郎,惡搞公婆,這婚禮舊習該改改了

    鬧洞房習俗各地迥異。一般是在迎親的當天晚進行,講究“新媳婦三天沒大小”,無論長輩、平輩、小輩,聚在新房中,祝賀新人,戲鬧異常,多無禁忌,有“鬧喜鬧喜,越鬧越喜”之說。

    “鬧洞房”的習俗由來已久。周代以前,結婚儀式並不熱鬧。《禮記·郊特牲》雲:“婚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婚禮不賀,人之序也”。直到漢初,有些地方官吏囿於周禮,也禁止人們在婚禮時相賀。到了秦漢這樣熱衷享樂的時代,婚禮不賀的狀況並沒持續下去。到漢宣帝五鳳二年八月,詔曰:“夫婚姻之禮,人倫之大者也。酒食之會,所以行禮樂也。”這是中國首次以政令的形式對婚禮不賀習俗的終結,從此婚姻相賀便逐漸傳襲下來。

    關於鬧房習俗的來歷,源於驅邪避災。相傳,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個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隨在一夥迎親隊伍之後,他看出這是魔鬼在伺機作惡,於是就跟蹤到新郎家,只見那女人已先到了,並躲進洞房。當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進入洞房時,紫微星守著門不讓進,說裡面藏著魔鬼。眾人請他指點除魔辦法,他建議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勢眾,魔鬼就不敢行兇作惡了。”於是,新郎請客人們在洞房裡嬉戲說笑,用笑聲驅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時分,魔鬼終於逃走了。可見,最初的鬧洞房被蒙上了驅邪避災的色彩。

    鬧完洞房,便是“鋪床”。 床鋪由長輩或姑嫂給鋪,南北講究不同。整理床鋪,乘機在被子下面拋灑核桃、大棗、花生,邊鋪邊道:“早生貴子”“和和美美”之類的吉祥祈福。最後鋪床人將鬧洞房看熱鬧的人攆出新房,讓新婚夫婦早早安歇。

    洞房花燭夜,長夜燃明燈,新娘開櫃,新郎試鞋,夫妻對話,做入眠的準備工作。這時賓客親朋沒閒著,還有一個“聽窗”的環節。一般是姑嫂子侄在窗外偷聽新郎新娘的私房話,若得其一言半語,成為第二天人們的談資。至此,婚禮算是大功告成。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隴中一帶鬧洞房壓軸的節目是“新媳婦點菸”。不論男女老幼,都可從新媳婦那裡拿一支菸,讓新娘子吸著煙,遞給要求點菸的人,一些青年人最“下作”的動作,就是要求新娘子以嘴遞煙,趁機親新娘子一口,惹得大家哈哈一樂。新娘子點菸可是要收錢的哦。

    鬧洞房,無論如何喧鬧,主人不得惱怒,愈鬧愈發,喜可加倍。這時候的鬧洞房,多是向新娘提各種難題,讓其回答,文明禮貌,妙趣橫生。

    不知何時,“鬧洞房”習俗變味。一些地方的年輕人,“鬧洞房”時事先準備老鼠等異物,乘新娘子不備,迅速灌入新娘子的領口,以求脫衣服出醜,甚至出現鹹豬手進入新娘子褲腰、領口亂摸的狀況,謂之“渾水摸魚”。更甚者,當著新娘子的面,對新郎暴打,讓新娘子撲身相救。新娘子害羞扭捏之時,新郎已是苦不堪言。

    還有一些地方,風行“整飭公婆”的風俗。新娘子娶進門,公婆要過的第一關是“迎新進門”:事先將公婆化喜劇丑角妝,找來一輛人力車,新娘子坐在車上,讓公婆彩妝拉車,命新人手執鞭子,口喊趕牲口的指令,一直拉進家門。甚至讓公公跪在地面上當驢,讓新媳婦騎在公公背上進門,越鬧越玄乎。

    常有因鬧洞房過分給新郎新娘帶來身心傷害,甚至導致新娘、新郎受傷、癱瘓、新郎被當場打死的意外,婚事變成喪事。

    這樣鬧洞房就超過了限度,成為婚禮新陋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董明珠炮轟國產車創始人,為什麼不開自己的車,而受到廣泛點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