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我舊時裳”中的“裳”讀作cháng。
古人是“上衣下裳”,即上身穿的服裝叫“衣”,下身穿的叫“裳”,古人穿的遮蔽下體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種。
“著我舊時裳”意思是重新換上在家時的衣裙。
節選原文: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譯文: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出城去迎接。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門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
開啟閨房東面的門,坐在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重新換上在家時的衣裙,當著窗子整理像雲一樣柔美的鬢髮,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
出門去見同營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選自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它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後魏,這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儲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學者們大都認為,《木蘭詩》產生於北朝後期。
詩詞賞析
《木蘭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但求回家團聚的故事。詩中熱情讚揚了這位奇女子勤勞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英勇戰鬥的精神,以及端莊從容的風姿。
它不僅反映出北方遊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風氣,更主要的是表現了北方人民憎惡長期割據戰亂,渴望過和平、安定生活的意願。它對木蘭的謳歌,也衝擊了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偏見。它富有浪漫色彩,風格也比較剛健古樸,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木蘭詩》很有特點,對後世也有深遠影響。詩中用擬問作答來刻畫心理活動,細緻深刻;用鋪張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而運用精練的口語,不僅道出一個女子口吻,也增強了敘事的氣氛,更顯民歌的本色。
木蘭的故事深入人心,廣為傳頌。據《太平寰宇記》載,黃州黃岡縣(今湖北黃岡)有木蘭山、木蘭鄉、木蘭廟。據地方誌所載,在今安徽亳縣、河南商丘、河北完縣等地,都曾立廟奉祀木蘭。直到今天,舞臺銀幕上的木蘭形象仍然激勵人們的愛國情操。
“著我舊時裳”中的“裳”讀作cháng。
古人是“上衣下裳”,即上身穿的服裝叫“衣”,下身穿的叫“裳”,古人穿的遮蔽下體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種。
“著我舊時裳”意思是重新換上在家時的衣裙。
節選原文: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譯文: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出城去迎接。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門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
開啟閨房東面的門,坐在閨房西面的床上,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重新換上在家時的衣裙,當著窗子整理像雲一樣柔美的鬢髮,對著鏡子在額上貼好花黃。
出門去見同營的夥伴,夥伴們都很吃驚,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道木蘭是女孩子。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選自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它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生後魏,這詩產生於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後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儲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學者們大都認為,《木蘭詩》產生於北朝後期。
詩詞賞析
《木蘭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勳,回朝後不願作官,但求回家團聚的故事。詩中熱情讚揚了這位奇女子勤勞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英勇戰鬥的精神,以及端莊從容的風姿。
它不僅反映出北方遊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風氣,更主要的是表現了北方人民憎惡長期割據戰亂,渴望過和平、安定生活的意願。它對木蘭的謳歌,也衝擊了封建社會重男輕女的偏見。它富有浪漫色彩,風格也比較剛健古樸,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
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木蘭詩》很有特點,對後世也有深遠影響。詩中用擬問作答來刻畫心理活動,細緻深刻;用鋪張排比來描述行為情態,神氣躍然;而運用精練的口語,不僅道出一個女子口吻,也增強了敘事的氣氛,更顯民歌的本色。
木蘭的故事深入人心,廣為傳頌。據《太平寰宇記》載,黃州黃岡縣(今湖北黃岡)有木蘭山、木蘭鄉、木蘭廟。據地方誌所載,在今安徽亳縣、河南商丘、河北完縣等地,都曾立廟奉祀木蘭。直到今天,舞臺銀幕上的木蘭形象仍然激勵人們的愛國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