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翹
-
2 # 謝小樓
蘇軾的《記遊松風亭》,是一篇充滿哲理的小品文,全文如下:
記遊松風亭
蘇軾
餘嘗寓居惠州嘉祐寺,縱步松風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謂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由是如掛鉤之魚,忽得解脫。若人悟此,雖兵陣相接,鼓聲如雷霆,進則死敵,退則死法,當恁麼時也不妨熟歇。
蘇軾一生跌宕起伏,人生的風風雨雨,迫使他不斷地思考人生的問題,尋找安身立命的道理,所以,在他的詩詞文中,處處透露出人生的哲思。
蘇軾五十多歲的時候,他再一次被貶,這一次貶得比黃州更遠,貶到了廣東惠州,有一天,他偶然出遊松風亭,走到半路就累了,這一累,卻讓他頓悟到了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
文中寫到,蘇軾他曾經寄居在惠州的嘉祐寺,一天,他信步走到松風亭的下面。走著走著,便感到腿腳疲乏,於是便想到松風亭休息,但抬頭一看,松風亭還在那山頂高處。
此時,蘇軾心想,要怎樣才能到松風亭那裡休息呢?想了一會,忽然頓悟,這裡又有什麼不可以休息的呢?
這樣一想,蘇軾整個人都輕鬆了起來,他還用了一個絕妙的比喻來形容這種狀態,他覺得他就像掛在魚鉤上的魚,忽然掙脫了魚鉤。
蘇軾還將自己悟到的這個哲理放在了人生最艱難的處境中考驗,他說,即使是上陣殺敵之時,耳邊戰鼓聲聲,此時前進就會被敵人殺死,後退就會被軍法處死,面對這樣的必死困境,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一樣能放下顧慮,很好地休息一番。
蘇軾的“此間有甚麼歇不得處”,其實就是世間有什麼歇不得處。
人生很多痛苦,都是因為我們太執著於外在的目標。我們總是想,等我有房了,生活就舒服了,等我有車了,生活就安逸了,我們總是幻想,等我們達到了一個目標,人生從此就無憂慮了。
事實是,即使我們實現某個目標,人生依然充滿煩惱,充滿痛苦,把目標放在遠處,人生總是不如意的。
誠然,人生需要執著的毅力不斷鞭策自己前行,但執著固然使人進步,固執卻只會使人痛苦。
當我們明白人生隨處可歇,那麼我們在不斷前行的人生中,也就不會有那麼多執念,也就不會那麼痛苦了。
此間有什麼歇不得處呢?
回覆列表
蘇 軾:記遊松風亭①
【原文】
【註釋】
① 松風亭:在惠陽東彌陀寺後山頂上,初名峻峰亭。後植松二十餘株,清風徐來,因稱松風亭。
② 惠州:今廣東惠陽縣。
④ 熟歇:久歇。
【品讀】
佛、道、儒思想意識折射在蘇東坡的行為舉止中,衍生了一種獨具魅力的生命風格,既豪邁灑脫,又意趣天真,既風流倜儻,又靜逸逍遙,文人所具有的多面性和多面孔,多能在他的身上得以體現。
這篇《記遊松風亭》,正好印證了此說。
經“烏臺詩案”後,蘇東坡連連遭到政治打擊,流放一次次接踵而來,在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十月間,他再次遭到貶謫,前往更為偏遠的廣東惠州,寄居於嘉佑寺中,此文就寫於這期間。
松風亭位於嘉佑寺附近的山巔上,蘇東坡時有攀登興致,常登臨遊覽。文中所述就是其遊歷中的所思所悟。當一個人產生了“足下疲乏,思欲就林止息”的疲乏、困頓、迷茫感,該如何做呢?咬緊牙關再上?還是停下來暫且歇歇?理想與現實,身體與心靈,當下與未來,當眾多矛盾發生碰撞和衝突時,蘇東坡卻說:“此間有什麼歇不得處?”一語驚醒夢中人,一句話道破天機,一瞬間,一念間,頓悟就開,這就是禪機的魅力。人生猶如山一重水一重,山山又水水,無盡無頭,過了這道坎還有那段波,哪兒有真正的高處和彼岸呢?珍惜眼前、活在當下、把握此刻方是生命的真諦和生存的意義。
這篇松風亭遊覽記,側重不在攬景抒懷,而是著墨於賞玩自然景物時所產生的“頓悟”,是禪宗“當下即是”“看穿憂患”的思想發明。文中寓理於象,隨筆點染,又夾以幽默的比喻,解頤的妙語,因而讀來饒有意趣,令人不禁莞爾,歡愉自然上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