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V字周

    鴉片戰爭中的清軍 裝備與戰術都異常落後

    縱觀1840年夏季正式開始,持續到1842年夏季正式結束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兩國在軍事實力上的差距觸目驚心。

    當清廷水師最大的戰艦在火力、速度和防護水平上都弱於一艘普通的英軍海外殖民地巡航艦時,清軍也就早早的放棄了禦敵於國門外的海上阻攔策略。因而整個鴉片戰爭中,除了屈指可數的小規模衝突外,雙方的戰爭模式基本都是英軍從海面攻擊清軍水師部隊。而清軍落後的火炮與炮臺工事建設,也讓擁有大型遠海戰艦與蒸汽炮船的英軍在進攻中游刃有餘。

    最終,在虎門、廈門、定海、吳淞等地的炮臺被摧毀或佔領後,沿江靠海的廣州、廈門、寧波、鎮江都被先後佔據。甚至於關於清朝南北運河漕運的南京,都被置於英軍火炮射程之內,迫使清廷想英華人服軟。

    而作為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武裝力量的清軍,雖然在武器裝備與戰略戰術上都處於完全劣勢,依然期望透過調動內陸的陸軍力量來填補沿海防線薄弱的缺陷。英國遠征軍雖然有利用水運機動的便利,但位於外海而處於外線位置,需要在更長的作戰距離內使用數量偏少的部隊。清軍雖然以陸上行軍為主,卻可以利用國內的交通線與內線優勢,進行爭鋒相對的機動。

    正遭受英軍蒸汽炮艦攻擊的清朝水師戰船

    但在歷史上,這樣的策略從未奏效。英軍利用海運機動優勢屢屢在清廷意想不到的地方,突然發起攻擊。

    例如英軍在1840年6月首次封鎖廣州口岸後便在2個月的時間裡迅速北上機動,一路攻城略地後進抵北方的天津外海,第一次迫使清廷的戰爭意志出現動搖。

    第二年1月,已經返回廣東沿海的英軍,又在清廷故意拖延談判的情況下,迅速的發動虎門之戰。此後擊敗控制了廣東及附加的珠江三角洲地區。

    1841年,由璞鼎查率領的增援部隊抵達廣州後,果斷放棄與廣東清軍主力的接觸,北上再次佔領廈門與浙江的寧波等地。而清軍為了反攻浙江沿海的淪陷區,組織的部隊到1842年3月才逐漸到齊。結果,這些從全國多個地區小規模調配拼湊而成的部隊,在浙東反擊戰中一敗塗地。5月,英軍又主動放棄舟山以外的浙江佔領區,北上攻破了扼守長江入海口的吳淞。7月英軍攻克了長江下游的重鎮鎮江,到8月4日,抵達了尚沒有做好足夠準備的南京。鴉片戰爭的最終結局也就不可避免的駐地了。

  • 2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歷史上中國的每個大一統王朝都是強盛的帝國,從來都是中國吊打蠻夷,何時有輪得到西方來欺負人,其實大清前期還是很強大的,康熙大帝也曾經打跑過沙俄老毛子,那麼為什麼大清國在1840年鴉片戰爭後,被列強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呢?簡而言之,清朝的失敗,第一是制度上的失敗,其次是技術上的失敗。首先,清朝制度的腐朽,不適應歷史潮流

    清朝統治的建立是以全國生產力大幅度破壞為代價的,穩定後的統治被一些人大加吹捧,稱之為康雍乾盛世。“盛世”過後不到五十年,爆發了中英鴉片戰爭,隨之而來一幕幕喪權辱國的悲劇,使大清帝國的腐朽落後暴露無遺。

    滿族的統治就不可避免產生特權階級,滋生的腐敗很嚴重,皇帝作為高度的集權者面對外國列強入侵中國統治者不與頑強抵抗不與國家共存亡,反而怕失去帝位和整個家族的統治權貴族地位縱容列強在中國橫行無忌,道光帝實在難辭其咎

    其次,清朝軍力的落後

    打仗打得是國力,也是軍力。雖然清朝軍隊人數多,但是八旗兵自入關後就驕奢淫逸,鴉片的魔力不僅使得清朝白銀大量外流,同時也嚴重影響了清朝士兵的戰鬥力,當時的額很多清兵多是“雙槍將”,一手紅纓槍,一手煙槍,同時清朝承平日久,軍備廢弛。反觀英軍,雖然人數少,但是英國百年的擴張歷史使得其經驗豐富,並且裝備有先進的火器,如Brown Bess前膛燧發火槍和Baker前裝滑膛燧發火槍,其有效射程有200米以上。這一對比,熱武器的英軍自然比冷兵器時代的清軍贏面要大得多。

  • 3 # 三國校尉讀春秋

    在鴉片戰爭以前,大清國國力還是強盛的(雖然民眾生活很苦),外國列強只敢覬覦大清而不敢正面宣戰。鴉片戰爭後,大清被英國打敗,正如破窗原理,一個人砸壞窗子一次,只會讓窗子的口子越來越大。正是這樣連鄰國日本都想欺負中國,而日本得逞之後,列強掀開了瓜分中國的熱潮。也就是說,自鴉片戰爭之後,中國面對的列強越來越多,侵略中國的力度也越來越強。這是外因。

    但大清最主要的是內因的問題。中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在大清朝已經走過了巔峰,開始走向沒落。朝廷腐敗,百姓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外華人為什麼一邊和中國做生意一邊攻打中國呢?最重要的原因是華人口多但是沒有市場,小農經濟下人民生活艱苦,自給自足的模式下沒有額外的收入去消費,外華人運來的成批的貨物賣不出去,反倒是中國商人透過賣茶葉瓷器把外國大量的白銀吸收到中國來。而外華人只知道華人不配合,所以攻打中國以開啟大量的通商口岸來擴大自己的市場,這是外華人的需要。但實際上也是本國普通民眾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的迫切需要,因此有農民階級的抗爭太平天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抗爭維新變法、資產階級的革命辛亥革命和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

    正是在內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只有腐朽落後的武器技術的大清朝才會屢戰屢敗,被外國列強所欺凌。

  • 4 # 晴佛

    當時中國只是以農業為支柱封建國體,當然國家除了經濟還不錯之外,其科技,軍事,人才素質遠遠落後西方迅速崛起的西方資本主義強國。

    只有戰馬和大刀武裝的民族,如何能打敗槍炮為武器的侵略者。

    所以民族要自強,必須制度敢於與時俱進的改革。

  • 5 # Oo阿盾

    晚清跟西方列強相比,科技落後了一代,工業打農業,西方列強進入了工業時代,而大清還處於農耕時代。就好比改革開放初期,萬元戶開始很牛。但是很快就被外出經商,甚至進廠打工的遠遠拋在後面。

    玩一玩帝國時代就能體會到,升級一代,武器的防禦和進攻能力提升,艦船的射程增加,各項生產效率提升。 派一小隊士兵去騷擾一下對手就能讓對方癱瘓。

  • 6 # 一探乾坤靜觀萬物

    滿清作為馬背上的民族,雖然說也是靠武力一統天下,但是他們跟建立大元帝國橫掃歐亞大陸蒙古鐵騎根本無法相提並論,若不是李自成張獻忠等義軍將大明弄得油幹燈滅,滿周八旗未必有勝算,得說八旗女真撿一個大便宜,僥倖建立滿清帝國。

    滿清皇室和八旗貴族多為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大清建立以後,既不能上馬殺敵,又無治國安幫之術,而且實行野蠻的民族歧視政策,國家面臨危難,才想起漢族精英,一但用完鳥盡弓藏,姚啟聖,周培公就是很好的例子。嘉慶以後,滿清更加腐朽,八旗貴族統兵大員多為酒囊飯袋,八旗軍將無鬥志,兵無戰心,無論內憂外患,離開漢將都不能應對,可是又不相信漢人,就拿鴉片戰爭來說,本來開戰初期廣州林則徐鄧挺貞等漢將,本來打得不錯,頻頻重創英國艦隊,英軍在廣州不能取勝,繞道天津,大古口炮聲一響,滿清皇室嚇得尿了褲子,趕緊屈膝投降,八旗貴族腐朽愚蠢是戰敗的主要原因。而他們不學無術愚昧無知,還驕傲自滿,自以為是,閉關自守,整天沉醉在天朝大國的迷夢裡,致使滿清的軍事裝備水平遠遠落後於工業革命後的英法等西方列強,落後就要捱打,更何況愚昧八旗貴族,就是今天美國強大的艦隊給他,也未必有取勝的希望,他們是一群不可就要的人,簡直就是扶不上牆的爛泥,這就是他們屢屢戰敗頻頻割地賠款賣國的實質。

  • 7 # 遊史無終

    引言:1840年的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一次重大轉折點,也是華人民心中永遠的痛。鴉片戰爭為什麼會失敗?中華民族在失敗後為什麼會一蹶不振?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鴉片戰爭失敗後,還不明瞭失敗的理由,是中華民族的致命傷。

    鴉片戰爭的失敗是自然的,是逃脫不了的。因為我們落伍:我們的裝備和軍隊是中古的,我們的政府是中古的,我們的人民,包括士大夫階級還是中古的。我們雖拼命抵抗終歸失敗。但是失敗以後,道光、咸豐年間的人沒有領受軍事失敗的教訓,戰後跟戰前完全一樣,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了圓明園,才有少數人覺悟。倘若同治、光緒年間的維新改革提前放在道光、咸豐年間,那麼我們的政府就不會在鴉片戰爭後任人宰割,遠東的近代史也要換個面目。

    為什麼道光年間的華人不在鴉片戰爭後就進行維新改革?

    第一、華人的守舊性太重。中國文化有了幾千年的歷史,根深蒂固,要華人承認有改革的必要,那是不容易的。

    第二、中國文化是士大夫階級的生命線。文化的動搖就是士大夫飯碗的搖動。如果實行新政,科舉出身計程車人們就要面臨失業的危險,因此他們對實行改革是反對的。

    第三、中國計程車大夫階級(知識分子和官僚階級)最缺乏獨立的、創新的、大無畏的精神。唯有少數幾個看得清,看得遠的,但是他們怕時人的議論,也都默而不言。

    看世界的眼睛沒有完全睜開

    鴉片戰爭後,清政府也領略到了英國洋槍洋炮的厲害,但是他們並沒有尋找如何應對的策略。唯有一人是慢慢覺悟到的,這個人就是林則徐。林則徐當初到了廣東禁菸以後,就知道中國的軍器不如西洋,所以他竭力買外國炮,買外國船,同時還派人翻譯外華人開辦的刊物。他在廣東所蒐集的資料,以後成為魏源《海國圖志》的底本。這部書提倡“師夷長技以制夷”觀點是極為先進的改革方向。可惜,沒有引起清政府的興趣。後來,日本的文人把這部書當成寶,譯成日文,在日本上層廣為傳播,直接促進了日本的明治維新運動。 林則徐雖有這種覺悟,但還是遭到了奸臣琦善的陷害被謫貶伊犁,這次遭遇以後,他已心灰意冷,又怕自己的名聲再遭玷汙,即使後來復官歸來,也都默不作聲,讓主持公議計程車大夫們照樣處於睡夢中。林則徐尚且如此,何況別人?

    綜上所述,鴉片戰爭失敗後的中國,本是有翻身機會的,但是,上從朝廷政府,下到士大夫階級,均沒能觸及根本、力挽狂瀾,錯過最佳時機,後來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也是正常不過了。

  • 8 # 管錐天下

    第一次鴉片戰爭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對於整個中國歷史而言,具有其標誌性意義。作為戰敗方的清朝,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在現在看來,這一戰對清政府應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畢竟又是割地,又是賠款,還喪失了領事裁判權、關稅主權。但從歷史史實來看,清政府壓根就沒有對第一次鴉片戰爭做出任何反思。

    若從當時的清政府的角度,來分析一下中英《南京條約》的話,就會深刻體會到清政府為什麼根本就不會去反思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因為,就連《南京條約》清政府壓根就沒太在意。

    對於《南京條約》中割讓香港島的條款,在當時的清政府看來,根本沒什麼。就珠江口一個巴掌大的小島,基本上就沒有常住居民,蠻夷小國想要,就算賞給他了。

    對於《南京條約》中賠款2100萬銀元的條款,當時的清政府也沒太放在心上。2100萬銀元也就約合1470萬兩白銀,分四年賠付。除去第一年道光皇帝從軍費裡挪出了40多萬兩白銀,江蘇、浙江、安徽等地方湊了點。之後三年的賠款,乾脆全部甩鍋給了當時的兩廣總督,讓他自己想辦法。

    對於《南京條約》中開放沿海五座城市為通商口岸的條款,在當時的清政府看來,也就開放幾座沿海城市通通商,對於天朝上國來說,能算多大點事,就當照顧蠻夷小國了。

    至於《南京條約》中要求協定關稅的條款,清政府更是沒在意。英國要求關稅為百分之五,但之前清朝官方稅率也就百分之四多點。至於百分之二十幾的稅率都是廣州地方巧立名目徵收的。

    至於《南京條約》中要求的領事裁判權,當時的清政府更是求之不得。夷人管夷人,還省得天朝官員去管夷人的那點破事。

    總的來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雖然是戰敗了,但依舊是以天朝上國自居,就沒有把那些蠻夷之國放在眼裡,依舊是活在自己的天朝上國的迷夢中。既然如此,何談反思。而真正意義上,打碎清朝皇帝天朝上國迷夢的戰爭,不是第一次鴉片戰爭,而是第二次鴉片戰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龍八部3冰妖。小白。蛤蟆,金剛。各個點都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