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一至四節句式結構基本相同,形成復沓,構成對稱的樂章,將心中的愛以一幅幅四月天豐美的畫面作比,節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將畫面連線,情感如水面漣漪層層疊疊盪漾起伏,作品不僅美而且易於吟詠,朗朗動人詩的第五節/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收束的樂章,以抽象的愛、暖、希望來比喻心中的你,極盡盛讚,美不勝收“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與詩的開篇呼應,重複中有變化,詩情迴旋而流轉,毫無滯澀之感。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的一至四節句式結構基本相同,形成復沓,構成對稱的樂章,將心中的愛以一幅幅四月天豐美的畫面作比,節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將畫面連線,情感如水面漣漪層層疊疊盪漾起伏,作品不僅美而且易於吟詠,朗朗動人詩的第五節/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收束的樂章,以抽象的愛、暖、希望來比喻心中的你,極盡盛讚,美不勝收“你是人間的四月天”與詩的開篇呼應,重複中有變化,詩情迴旋而流轉,毫無滯澀之感。
作為詩歌最為形式化的表達上,此詩的節奏、韻律與語詞的選取都處於語詞的中性狀態,沒有大紅大紫、純黑純白的俗豔與鋒利,在聲音上,也是溫和的、靜雅的,甚至走向旖旎和慵懶;十一個“你”字,既突出了主題,又起到了“襯韻”的作用,在詩歌執行的過程中,“你”字的每一次出現,就像樂隊演奏中的節點,以“頻率”的方式突出了“我”的指向,這是一種形式美感與內容美感的深層次結合,是一種尚未被人們研究和認識的精妙之處。歌頌四月天,其實都是在向“你”傾訴,全詩只有一處破折號,這一處破折號寫著:“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什麼樣的希望呢?聯絡林徽因的知識背景,我們會更加明確這首詩豔麗的畫面背後,有著理性主義表達的節制和書寫的雅緻,完全能夠體現出古典英國詩歌的高貴氣象。《你是人間四月天》這首詩的語言,畫面感極強。不同於當今一些詩歌注重思想的表達,它還保留著古典詩歌以形象毗類情感的特點,也就是說,在詩歌意象、思想和語言之間,這首詩追求的是一種整一的感覺,不是思想高於畫面、意象和聲音,而是以訴說為主,閱讀者在吟誦的過程中參與創作,共同“呈現”意蘊的面貌,在這裡,沒有抽象的思想,只有敞開的畫面,以形象的語言等待領悟。作者巧妙地運用了色彩的象徵意義,且以溫暖的組合展示溫馨柔媚的情調。在這首詩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鮮妍、鵝黃、綠、白蓮”,我們對這些色彩進行光譜分析會發現,它們給人類視覺所造成的印象都是明亮的,都與人的溫暖的心理感受相關,帶給人們一種穩定的、甚至慵懶的感受,按照心理分析來說,則是一種溫潤的美感。而且,作者在描寫這些美感的時候,又採用了跳動的筆法,也就是說於變化中、動作中展示色彩,這可以從間接展示色彩的文字中看到,這樣的文字有“點亮、春的光豔、雲煙、黃昏、星子在無意中閃、夜夜的月圓、水光浮動”,在這些詞語中,我們仔細體味就會發現,它不是靜態的描摹,而是放在動態的、變化的背景中來揮灑,有點像繪畫中的暈染,漫出純粹色彩的邊界,正是在那模糊之處,美感油然而生;從人類的接受心理來說,這樣的色彩點燃恰好是抓住了人類注意力的某些特點:再似乎不注意的地方寫下動態的景觀,稍一提神,便豁然開朗,這正是美學欣賞中的恍然一悟。而且,在這樣兩組文字中,有一種順承的關係,第一組純粹的色彩只有到了第二組跳動的組合中才更生動,試看這些詞:“點亮”突出了“點”這個動作、“春的光豔”顯示了“春”的燦爛和妖嬈、“雲煙”則直接是狀態的描寫,若隱若現渺渺茫茫、“黃昏”看似暗淡實則隱喻了溫暖,因為它後面緊跟著的是“風的軟”、而“星子在無意中閃”承續“黃昏”這一意象,突出了“閃”的動態感,給我們一種靈動的審美體驗、在“夜夜的月圓”和“水光浮動”中,以“暗”和“柔”進一步烘托那種微醺的溫暖的感覺。所以,在這樣的文字細讀中,我們會發現,當單純的文字組合在某種一致性的情感脈動中的時候,那些文字就會突破其單一的意義,而獲得一種整體的審美感受。畫面和聲音是交織在一起的,在鵝黃和白蓮之間有人們笑的聲音、風舞動的聲音、雨滴灑落的聲音、花開的聲音、和Sunny一起浮動的流水的聲音、樹兒花開的聲音以及那春天最不可缺的燕子的聲音,在潔白溫暖的畫面上,這些聲音喧鬧起來,但並不覺得雜亂,熱鬧而不雜亂,一定是和抒情主人公的心情有關,所以,透過這些表達聲音的文字,我們可以看到整首詩歌完整的情緒流,那是歡快的聲音,類似溪水的流動———如同一個場景,春暖花開,但是冰雪還沒有完全消融,溪水在雪下流動,Sunny照耀之處,漏出的一線溪流冰澈清涼,在冷與暖的交界處,這些文字在跳動:“笑聲、交舞著變、吹著風的軟,星子在無意中閃,細雨點灑在花前、雪化後、水光浮動、一樹一樹的花開、燕在梁間呢喃”,這裡的每一組文字都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畫面、一是畫面的流動,笑是一種形態,要有人來構成,我們可以想象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個白衣少女,那聲音可以“點亮”周圍的“風”,而“輕靈”是由聲音的“脆質”導向畫面的“光豔”,在通感中,“交舞著變”的是春天的面相,這一組文字中,由對人的懷想引向聲音,又藉助聲音引向春光,交舞的變是寫場景,構成了一個熱鬧的開端。接著換了一個場面,其實是一個黃昏,但是不是淒冷的黃昏,而是溫暖微醺的黃昏,在這裡,寫了“風吹”、“星閃”和“雨灑”,這些動感的詞語引起閱讀者對意象的認同,那是一種溼潤的感覺,是早春的感覺,從唯美的角度來說,這一節詩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轉折,但是,也正是在這一轉折中,詩的意象才構成了跌宕,不那麼單一的燦爛,就像一幅畫,是在鵝黃的飄揚中暈染了蔚藍的底色,而且動感十足,又輕柔得彷彿不見。下面兩節轉入春天和人的雙重讚美,這實際上是詩的主題地呈現,即歌頌心目中的“你”,把“你”的喜悅和春天的“輕、娉婷;鵝黃、新鮮、初放芽的綠”揉在一起,那春的特質便是“你”的面貌,於是“你”獲得了“鮮妍、天真、莊嚴、柔嫩喜悅”的讚美,最關鍵的兩組意象在這裡出現“你是夜夜的月圓”和“你夢期待中的白蓮。”說實話,這兩種意象與“鵝黃”是由衝突的,在風格上一個肅穆,一個溫馨,其間的差異在過去對此詩的詩評中並沒有人注意,唯一合理的解釋是:這是一種期待後的兩種呈現,如果進行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會發現,在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和林徽因之間複雜的情感關係中,其間的曲折變化原本是緣於各種風格之間的不同、對話與妥協,在詩歌文字深處,這種隱秘的心理,不能不說是一種解讀的角度。所以,詩歌的第三、第四節隱含的聲音遠遠比第一、第二節更為隱秘而難猜。第五節的聲音很清晰、很明朗,“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我們會注意到,在這一節中,不同的意象得到了統一,“樹的花開”、“你”還有“四月天”,他們統一在“愛”、“暖”和“希望”這三個詞中,而“燕”的形象出現了,如果把它比喻成“家的懷想”———緣於“燕子”的駐巢本能,可能略顯牽強,但是,燕子的另一種經典意象也可以達到與此同等的歸旨,“雙飛燕”與“春燕”都是與愛情相關的意象。“梁間呢喃”才是“詩眼”,聲音的秘密便隱藏在這個片語之中。詩歌將內容與形式完美地結合,將中國詩歌傳統中的音樂感、繪畫感與英國古典商籟體詩歌對韻律的追求完美地結合起來,是一首可以不斷吟誦、可以不斷生長出新意的Teana之作。金嶽霖評論:“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