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安慰他人還是自我安慰,性質是相似的,前幾天我在微博更過一條《如何安慰他人》的短文:
當見到因失去摯愛親人、遇到重大挫折等而痛苦的人時,很少有人知道該說些什麼。我們希望表達同情和支援,但我們時常詞不達意。
當然,我們可以提及失去的人、物以及遭受的苦難,通常這樣的經歷是難以忘懷的。
這時候應該說些什麼?可以試試“很遺憾”、“為你感到難過”,然後停頓。
不要試著用樂觀的前景安慰那人。不要暗示這一損失不是最悲慘、最可怕的事情。也不要就此人的生活重回軌道提供建議。這些努力可能出自好意,但最終會貶低那人正在遭受的痛苦。只是提供衷心的同情就可以了。只要點頭傾聽,不要妄下判斷。
“越早放手越好”
“你會度過去的”
“他要是怎麼怎麼樣就好了”
“你還年輕,你還可以有其他的機會”
“你還有許多年的好時光”
肯定你的難過、傷心、痛苦是有價值的
我希望讓題主苦惱的,只是“難過傷心”這樣的情緒讓你覺得很糟糕,而不是苦惱“這樣的情緒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因為負面的情緒是有價值的,其實能夠知道題主為什麼而難過傷心會更有利於我給你提建議,但只是針對這樣的負面情緒,最好的緩解方式就是如同你安慰別人那樣,有一個人能夠來安慰你,僅僅是坐在你的身旁,傾聽你的故事和反思,肯定你承受的痛苦,默默拍一拍你的肩膀。
因為有些事情是不容易理性地去分析思考的,比如失戀,難過之餘大機率是不能說服自己用簡單的幾點理由就放下這段感情,這時候向他人傾訴會顯得更為有效,因為跟別人說自己的傷心事你可能需要一些空間來組織措辭,總之會進行一些“修飾”,而不是百分之百心裡想到什麼就脫口而出,這樣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傷心的原因,同時你也會努力去尋找如何讓自己振作起來。
如果你不太願意把心裡事告訴其他人,那麼他人沉默的陪伴也是有效的。
再者,如果你就是想自己把自己的情緒給搞定了,不妨找個時間,去稍遠一些的咖啡廳,坐下點杯熱飲,周遭都是來來往往的陌生人,看看他們的表情,品味一下可能代表的複雜情緒,冷靜地想一想最近發生的事情。獨處的空間會讓你稍顯平靜。
以上或許能有效地讓你自己的情緒好轉。
那麼無法做到自我安慰最大的原因就是你並不能很好地充當安慰自己的那個“人”的角色
因為你就是你,你熟悉自己的一切,你也知道你將會怎麼安慰自己,你總能找到一種說法來攻破對自己的暗示——如果你想的話。痛苦的當事人還容易陷入一個怪圈,“要是……就好了”,於是可能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指責而不是包容。因為有時候你確實難以包容自己,或者你不確定包容自己這樣的做法是否正確,這時候你會更需要另一個人來重新建立你的“價值觀”,去思考“別人可能會怎麼覺得、怎麼做”。
不管是安慰他人還是自我安慰,性質是相似的,前幾天我在微博更過一條《如何安慰他人》的短文:
D8.如何安慰他人當見到因失去摯愛親人、遇到重大挫折等而痛苦的人時,很少有人知道該說些什麼。我們希望表達同情和支援,但我們時常詞不達意。
當然,我們可以提及失去的人、物以及遭受的苦難,通常這樣的經歷是難以忘懷的。
這時候應該說些什麼?可以試試“很遺憾”、“為你感到難過”,然後停頓。
不要試著用樂觀的前景安慰那人。不要暗示這一損失不是最悲慘、最可怕的事情。也不要就此人的生活重回軌道提供建議。這些努力可能出自好意,但最終會貶低那人正在遭受的痛苦。只是提供衷心的同情就可以了。只要點頭傾聽,不要妄下判斷。
“越早放手越好”
“你會度過去的”
“他要是怎麼怎麼樣就好了”
“你還年輕,你還可以有其他的機會”
“你還有許多年的好時光”
肯定你的難過、傷心、痛苦是有價值的
我希望讓題主苦惱的,只是“難過傷心”這樣的情緒讓你覺得很糟糕,而不是苦惱“這樣的情緒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因為負面的情緒是有價值的,其實能夠知道題主為什麼而難過傷心會更有利於我給你提建議,但只是針對這樣的負面情緒,最好的緩解方式就是如同你安慰別人那樣,有一個人能夠來安慰你,僅僅是坐在你的身旁,傾聽你的故事和反思,肯定你承受的痛苦,默默拍一拍你的肩膀。
因為有些事情是不容易理性地去分析思考的,比如失戀,難過之餘大機率是不能說服自己用簡單的幾點理由就放下這段感情,這時候向他人傾訴會顯得更為有效,因為跟別人說自己的傷心事你可能需要一些空間來組織措辭,總之會進行一些“修飾”,而不是百分之百心裡想到什麼就脫口而出,這樣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傷心的原因,同時你也會努力去尋找如何讓自己振作起來。
如果你不太願意把心裡事告訴其他人,那麼他人沉默的陪伴也是有效的。
再者,如果你就是想自己把自己的情緒給搞定了,不妨找個時間,去稍遠一些的咖啡廳,坐下點杯熱飲,周遭都是來來往往的陌生人,看看他們的表情,品味一下可能代表的複雜情緒,冷靜地想一想最近發生的事情。獨處的空間會讓你稍顯平靜。
以上或許能有效地讓你自己的情緒好轉。
那麼無法做到自我安慰最大的原因就是你並不能很好地充當安慰自己的那個“人”的角色
因為你就是你,你熟悉自己的一切,你也知道你將會怎麼安慰自己,你總能找到一種說法來攻破對自己的暗示——如果你想的話。痛苦的當事人還容易陷入一個怪圈,“要是……就好了”,於是可能更多的是對自己的指責而不是包容。因為有時候你確實難以包容自己,或者你不確定包容自己這樣的做法是否正確,這時候你會更需要另一個人來重新建立你的“價值觀”,去思考“別人可能會怎麼覺得、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