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部發布第一輪“雙一流”院校名單,其中新增24所雙非院校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在“雙非”院校的基礎上創造出另一個新詞“四非”高校。
新增24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上週有朋友家小姑娘,2019年湖南高考文科生608分。之前想讀個不錯的專業,小西給推薦了中國地質大學等211大學。但是,回校一次後,在班主任的"苦口婆心"般的勸說下,她想"衝一衝"985大學的中國海洋大學。
小西查閱了下往年的錄取情況,發現中國海洋大學2018年在湖南省招生19人,最低錄取位次1500餘名,而2019年招生20人,但文科608分的位次已是2000名+。
但是,小西查閱往年錄取情況,發現投檔線在2000名左右的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可能錄取機會更大一些,每年在湖南省約招生18人。這也是小西給她建議-山大威海。
雙一流大學分類,除"一流高校A"、"一流高校B",我們常常將"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稱為"一流高校C"。
以保研為例,2017年剛出"雙一流"大學名單時,如推免、暑期夏令營等活動限制條件中,僅支援新增24所"一流高校C"的一流學科專業,但是原211大學(也是"一流高校C")則是不分專業。不要以為區別不大,部分頂尖985大學的熱門專業不接受"雙一流"大學以外的高校大三學生參加暑期夏令營。
但是,2018年、2019年絕大部分學校已接受"雙一流"的普通學科,和原211大學放在一個層次,不過鄭州大學、新疆大學、雲南大學等3所新增"一流高校B"的認可度距離原985大學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其實,選擇"雙一流"高校,即側重學校層次非地域、專業時,優點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校本身具有較高的推免比例,如15%左右學生有機會獲得推免指標。而普通雙非院校則稍有不同,大部分學科都是5%左右的學生有機會拿到推免指標。
二是更符合參加暑期夏令營的條件,如對學生前五個學期的成績要求是:一流高校AB類”前50%,一流高校C類”前25%,其他高校前5%。其實,這個要求和之前的推免比例是互相印證的,畢竟你拿不到推免指標是無法推免到其他大學的。
在考研複試中,“雙一流大學”的優勢得看具體學校,如部分學校的材料稽核加分項中,雙一流大學本科生可+5分(滿分10分),相當於一份中文核心期刊文章。或者是,部分導師對於"雙一流大學"畢業生認可度高,面試主觀上給高分可能性大些。
就業的話,關鍵看是本科生還是碩士生、博士生。相對來說,本科生更看重專業而不是學校,尤其是末端211大學或新增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冷門專業"就業非常差。碩士生,尤其是博士生,還是比較看重本科院校層次的,尤其是博士作為人才引進時,雙非本科往往進不去好些的大學。
小西想說本科雙非的同學,有心讀研讀博的話,儘量考一所211或985大學的研究生,否則想"一步到位"直接雙非的本科、碩士進985大學讀博,難度會越來越難。部分985大學的熱門專業釋出的招生簡章中,已明確或"潛規則"要求本科、碩士至少其中一個是"雙一流"大學。換句話說,拒絕雙非院校的本科、碩士生。
同時,本科志願填報時,儘量是選擇傳統意義上的一本批次高校,哪怕是僅僅省內一本批次招生,而非獨立學院或三本高校。或者,選擇省外部分高校剛升入省內一本批次招生的學校,如湖南省2019年的衡陽師範學院、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等。就小西瞭解的資訊,另外一個要求還有"本科就讀院校為所在省份的一次批次招生高校"。
小西覺得,這類嚴格要求其實是在保護"申請-考核制"讀博的健康成長,也是為了讓讀研讀博變得更加公平公正。一旦"申請考核制"的"口子"放的過開,非常容易滋生大量不公正現象,尤其是部分相關人的子女可能高考成績不理想,更容易折騰進985大讀博。
2017年,教育部發布第一輪“雙一流”院校名單,其中新增24所雙非院校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在“雙非”院校的基礎上創造出另一個新詞“四非”高校。
新增24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上週有朋友家小姑娘,2019年湖南高考文科生608分。之前想讀個不錯的專業,小西給推薦了中國地質大學等211大學。但是,回校一次後,在班主任的"苦口婆心"般的勸說下,她想"衝一衝"985大學的中國海洋大學。
小西查閱了下往年的錄取情況,發現中國海洋大學2018年在湖南省招生19人,最低錄取位次1500餘名,而2019年招生20人,但文科608分的位次已是2000名+。
但是,小西查閱往年錄取情況,發現投檔線在2000名左右的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可能錄取機會更大一些,每年在湖南省約招生18人。這也是小西給她建議-山大威海。
-為何要選擇"雙一流"大學?-雙一流大學分類,除"一流高校A"、"一流高校B",我們常常將"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稱為"一流高校C"。
以保研為例,2017年剛出"雙一流"大學名單時,如推免、暑期夏令營等活動限制條件中,僅支援新增24所"一流高校C"的一流學科專業,但是原211大學(也是"一流高校C")則是不分專業。不要以為區別不大,部分頂尖985大學的熱門專業不接受"雙一流"大學以外的高校大三學生參加暑期夏令營。
但是,2018年、2019年絕大部分學校已接受"雙一流"的普通學科,和原211大學放在一個層次,不過鄭州大學、新疆大學、雲南大學等3所新增"一流高校B"的認可度距離原985大學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其實,選擇"雙一流"高校,即側重學校層次非地域、專業時,優點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學校本身具有較高的推免比例,如15%左右學生有機會獲得推免指標。而普通雙非院校則稍有不同,大部分學科都是5%左右的學生有機會拿到推免指標。
二是更符合參加暑期夏令營的條件,如對學生前五個學期的成績要求是:一流高校AB類”前50%,一流高校C類”前25%,其他高校前5%。其實,這個要求和之前的推免比例是互相印證的,畢竟你拿不到推免指標是無法推免到其他大學的。
在考研複試中,“雙一流大學”的優勢得看具體學校,如部分學校的材料稽核加分項中,雙一流大學本科生可+5分(滿分10分),相當於一份中文核心期刊文章。或者是,部分導師對於"雙一流大學"畢業生認可度高,面試主觀上給高分可能性大些。
就業的話,關鍵看是本科生還是碩士生、博士生。相對來說,本科生更看重專業而不是學校,尤其是末端211大學或新增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冷門專業"就業非常差。碩士生,尤其是博士生,還是比較看重本科院校層次的,尤其是博士作為人才引進時,雙非本科往往進不去好些的大學。
-小西的一些小建議-小西想說本科雙非的同學,有心讀研讀博的話,儘量考一所211或985大學的研究生,否則想"一步到位"直接雙非的本科、碩士進985大學讀博,難度會越來越難。部分985大學的熱門專業釋出的招生簡章中,已明確或"潛規則"要求本科、碩士至少其中一個是"雙一流"大學。換句話說,拒絕雙非院校的本科、碩士生。
同時,本科志願填報時,儘量是選擇傳統意義上的一本批次高校,哪怕是僅僅省內一本批次招生,而非獨立學院或三本高校。或者,選擇省外部分高校剛升入省內一本批次招生的學校,如湖南省2019年的衡陽師範學院、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等。就小西瞭解的資訊,另外一個要求還有"本科就讀院校為所在省份的一次批次招生高校"。
小西覺得,這類嚴格要求其實是在保護"申請-考核制"讀博的健康成長,也是為了讓讀研讀博變得更加公平公正。一旦"申請考核制"的"口子"放的過開,非常容易滋生大量不公正現象,尤其是部分相關人的子女可能高考成績不理想,更容易折騰進985大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