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樹的特點是:傲骨崢嶸,莊重肅穆,且四季長青,歷嚴冬而不衰。《論語》贊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釋義:到了每年天氣最冷的時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堅韌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於改變初心。)。
文藝作品中,常以松象徵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高遠的志向、勇敢、孤傲自恃、堅貞高潔等。
1、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
像松一樣承受壓迫,又像松一樣挺直起來。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為充溢其中的豪氣激盪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來。
《青松》近現代: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釋義:
厚厚的一層雪壓在松枝上,但是青松依然挺拔筆直。要想知道這青松的高潔品格,那就要等到樹上那層厚厚的雪化之後。
2、高遠的志向。
“籠雲心”指高遠的志向。
《贈王桂陽》南北朝:吳均
松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未見籠雲心,誰知負霜骨。
弱幹可摧殘,纖莖易陵忽。何當數千尺,為君覆明月。
一棵幼松剛剛出土,就被叢生的雜草埋住。沒能看到它那籠聚雲氣的心志,誰能知道它有不畏霜雪的傲骨。軟弱的枝幹隨時可能遭受摧殘,纖細的莖葉容易受到輕藐欺侮。應當讓它長成參天大樹,為你禦寒遮暑。
3、勇敢。
它雖小而並不弱,在“深草”的包圍中,它不低頭,而是“刺頭”——那長滿松針的頭,又直又硬,一個勁地往上衝刺,銳不可當。那些弱不禁風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敵的。“刺頭”的“刺 ”,一字千鈞,不但準確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點,而且把小松勇敢的精神,形象地勾畫出來了。
《小松》唐代: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松樹小的時候長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沒看不出來,現在才發現已經長的比蓬蒿高出了許多。世上的人不認識這是將來可以高入雲霄的樹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經高入雲霄了,才承認它的偉岸。
4、孤傲自恃。
寫“孤松”枝葉繁茂、清風中顯得那樣瀟灑自得;“孤松”苔綠葉翠,秋煙中更添膘朧之美。這給人以孤傲自恃,超然物外的感覺。
《南軒松》唐代:李白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清風無閒時,瀟灑終日夕。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何當凌雲霄,直上數千尺。
窗南有棵孤傲的青松,枝葉是多麼茂密。清風時時搖著它的枝條,瀟灑終日是多麼愜意。樹陰下老早以前就長滿綠苔,秋日的雲霧到此也被它染碧。何時才能枝葉參天長到雲霄外面,直上千尺巍然挺正。
5、堅貞高潔。
詩人運用了象徵手法,用松樹象徵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借松樹的高潔來暗示情懷,以此自勉,也藉以勉勵從弟。
《贈從弟》魏晉: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高山上松樹挺拔聳立,山谷間狂風瑟瑟呼嘯。風聲是多麼的猛烈,松枝又是多麼的剛勁!任它滿天冰霜慘慘悽悽,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難道是松樹沒有遭到嚴寒的侵凌嗎?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松樹的特點是:傲骨崢嶸,莊重肅穆,且四季長青,歷嚴冬而不衰。《論語》贊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釋義:到了每年天氣最冷的時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堅韌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於改變初心。)。
文藝作品中,常以松象徵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高遠的志向、勇敢、孤傲自恃、堅貞高潔等。
1、堅貞不屈的英雄氣概。
像松一樣承受壓迫,又像松一樣挺直起來。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為充溢其中的豪氣激盪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來。
《青松》近現代: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釋義:
厚厚的一層雪壓在松枝上,但是青松依然挺拔筆直。要想知道這青松的高潔品格,那就要等到樹上那層厚厚的雪化之後。
2、高遠的志向。
“籠雲心”指高遠的志向。
《贈王桂陽》南北朝:吳均
松生數寸時,遂為草所沒。未見籠雲心,誰知負霜骨。
弱幹可摧殘,纖莖易陵忽。何當數千尺,為君覆明月。
釋義:
一棵幼松剛剛出土,就被叢生的雜草埋住。沒能看到它那籠聚雲氣的心志,誰能知道它有不畏霜雪的傲骨。軟弱的枝幹隨時可能遭受摧殘,纖細的莖葉容易受到輕藐欺侮。應當讓它長成參天大樹,為你禦寒遮暑。
3、勇敢。
它雖小而並不弱,在“深草”的包圍中,它不低頭,而是“刺頭”——那長滿松針的頭,又直又硬,一個勁地往上衝刺,銳不可當。那些弱不禁風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敵的。“刺頭”的“刺 ”,一字千鈞,不但準確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點,而且把小松勇敢的精神,形象地勾畫出來了。
《小松》唐代: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釋義:
松樹小的時候長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沒看不出來,現在才發現已經長的比蓬蒿高出了許多。世上的人不認識這是將來可以高入雲霄的樹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經高入雲霄了,才承認它的偉岸。
4、孤傲自恃。
寫“孤松”枝葉繁茂、清風中顯得那樣瀟灑自得;“孤松”苔綠葉翠,秋煙中更添膘朧之美。這給人以孤傲自恃,超然物外的感覺。
《南軒松》唐代:李白
南軒有孤松,柯葉自綿冪。清風無閒時,瀟灑終日夕。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何當凌雲霄,直上數千尺。
釋義:
窗南有棵孤傲的青松,枝葉是多麼茂密。清風時時搖著它的枝條,瀟灑終日是多麼愜意。樹陰下老早以前就長滿綠苔,秋日的雲霧到此也被它染碧。何時才能枝葉參天長到雲霄外面,直上千尺巍然挺正。
5、堅貞高潔。
詩人運用了象徵手法,用松樹象徵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借松樹的高潔來暗示情懷,以此自勉,也藉以勉勵從弟。
《贈從弟》魏晉: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釋義:
高山上松樹挺拔聳立,山谷間狂風瑟瑟呼嘯。風聲是多麼的猛烈,松枝又是多麼的剛勁!任它滿天冰霜慘慘悽悽,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難道是松樹沒有遭到嚴寒的侵凌嗎?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