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安晚報

    如果要給宋朝貼個標籤,“懂生活”當為其一 。撫琴、調香、賞花、觀畫、弈棋、烹茶、聽風、飲酒、觀瀑、採菊、詩歌、繪畫……“美”是宋代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平常事。

    提到宋朝,你會想到什麼?

    詩詞書畫

    “楊柳岸,曉風殘月”,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朗讀並背誦全文”的經典之作有很多便是出自宋朝。

    王安石、蘇東坡、歐陽修、李清照、辛棄疾、范仲淹、司馬光……都有一個共同的標籤——“宋代文人”。

    除了“引經據典”,書畫經典在宋代文化中也佔據著一席之地。你可以在千年前的“航拍中國”《千里江山圖》中一窺北宋風貌,也可以在“百科全書 ”《清明上河圖》中看到千年前的市井生活。

    ▲《清明上河圖》區域性

    美食茶飲

    1000年前,北宋都城無疑是名聞遐邇的“美食之都”。《清明上河圖》上,有近半建築為飲食店,《東京夢華錄》提到的一百多家店鋪,酒樓和各種飲食店也佔了半數以上,而且,《東京夢華錄》還介紹了近百種宋朝開封街頭的美食與小吃,可謂是“東京夢華小吃錄”

    “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閒事,不宜累家”,茶酒花香之器在宋代各有專用,器物,便成了另一個流傳於世的宋代標籤。萬貫家財,不及宋紙一張,宋瓷一片”。宋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無不體現著繁華盛世的清澈素雅。

    發明創造

    宋朝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高峰期,被馬克思稱為“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指南針、印刷術,其關鍵改進期、應用普及期及向外傳播期都是在宋代。

    宋朝文化,為何興盛?

    經濟興

    縱觀歷史,宋朝的疆域並不算遼闊,武力值更是排不上位置,但就經濟和社會繁榮程度而言,宋朝確是中國歷史上最具有人文精神,最有教養、最有思想的朝代之一。

    隨著都市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興起,世俗文化大放異彩,在道路通衢、瓦子勾欄,有說書的、雜耍的、講史的,也有街頭的飲茶活動。英國曆史學家伊懋可甚至評價,“這個時候的中國是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社會”

    而勾欄瓦肆和百戲藝術的活躍,自然極大地刺激了市民文藝的發展,比如當時產生了一系列新的藝術形式,像鼓子詞、諸宮調、講史、說經、雜劇、南戲、話本、風俗畫等等,可以說,中國的通俗性審美意識和藝術形式幾乎都可以在宋代找到。

    所以說,宋代的審美是雅與俗的兼備,也可以概括為“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三個傾向。

    文人雅

    兩宋時期,文學重心逐漸下移,也是市民文化勃興的標誌。文學重心下移,是指文學體裁從詩文擴大到詞、曲、小說,與市井有了更為密切的關係;創作主體從士族文人擴大到庶族文人,進而擴大到市井文人;文學的接受者擴大到市民以及更廣泛的社會大眾。

    ▲宋徽宗文會圖(區域性),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北宋文人相對安逸,又基於崇雅的觀念,追求日常生活的文人畫和精緻化,更把詩酒相得、談文論畫、宴飲品茗的日常交誼視為生活基礎,文會雅集則是這種生活的集中體現。

    我們能從宋朝學到什麼?

    近日,《清平樂》美術指導王競在接受思客君採訪時提到,宋朝的人文風氣和雅趣是值得當下我們的生活所借鑑的。

    擅審美

    在宋朝,官方和民間都能進行高度審美,貴族文化和大眾文化有機會交叉碰撞……並重理想與現實,兼備大俗與大雅,生活在宋代,不“美”也難。

    而今天與宋朝的連線點,恰巧是一種“生活美學”。如今,部分由日本美學傳遞而來的大樸若拙的“侘寂之美”“匠人精神”,都能在宋代器物中找到源頭,而宋的極簡風格,又能和當代藝術精神相契合。

    ▲宋徽宗瑞鶴圖,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懂生活

    如果要給宋朝貼個標籤,“懂生活”當為其一 。撫琴、調香、賞花、觀畫、弈棋、烹茶、聽風、飲酒、觀瀑、採菊、詩歌、繪畫……“美”是宋代文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平常事。

    而當今藝術與生活界限的日漸模糊,“藝術生活化”也不再是新鮮事。追本溯源,中國本土的思想傳統裡面,藝術與生活、創造與欣賞從來都是內在融通的,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古典美學就是一種活生生的“生活美學”。

    今日,我們能從宋朝學到的,可能並不僅僅是“雅俗共賞”的宋代美學,也並非是獨特詩意的審美概念,而在於如何讓“美”融入生活,創造屬於自己的“生活美學”。(新華網思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溫天用車如何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