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那年花開YX月正圓
-
2 # 史來想趣
首先漢武帝開創察舉制,這種制度是科舉制的前身,所謂的察舉制簡單來說就是官員在地方或者周邊發現人才從而向上引薦,雖然這種制度加大了各種貪汙腐敗,但是確實能夠為漢朝的人才選拔減少難度。之後經過各朝代的發展,察舉制最終發展為科舉制。
其次在文化上,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了百家爭豔的先秦特色,大大減少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增加了社會的穩定。在軍事上,漢武帝東並北韓、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退匈奴,直接開創漢武盛世。
不僅如此,歷史上也有不少皇帝能四方擴土,但是很少有人能像漢武帝一般,在開拓疆土的同時還能兼顧經濟,讓百姓休養生息。開創了絲綢之路,並且透過減稅的一系列方法來減輕百姓的負擔。
如此漢武怎能稱不得明君?
-
3 # 去過往嗎
漢朝建立之後經過幾代皇帝的努力休養生息,發展國家生產,積攢錢糧,訓練軍隊。等到漢武帝繼承國君的位置是漢朝人口已經有5000多萬,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同時漢朝也已經擁有了戰鬥力非常強的部隊,國庫比較充實,由於錢太多,甚至連穿錢的繩子都爛掉了。這個時候漢武帝果斷改變了之前對匈奴的策略開始實施軍事行動,攻擊匈奴。
漢武帝派遣自己手下的將領組織10萬多軍隊深入大漠當中,出其不意的攻擊匈奴,在這場戰鬥當中,由於匈奴並沒有做好戰鬥的準備,大部分的主力部隊被消滅,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漠北之戰。之後匈奴基本喪失了可以和漢朝對抗的能力開始對漢朝稱臣,年年進貢。
漢朝與匈奴的關係進入和平之後,匈奴人並沒有就此安定下來,而是在暗中不斷的積攢實力,以求能夠重新恢復匈奴的強大。同時漢武帝不斷對匈奴進行攻擊消耗了大量的國力,使得漢朝人口減少的數量比較多,國庫也逐漸出現了虧空。漢武帝晚年的時候,又派領軍隊攻打匈奴都以失敗告終。漢朝不得已又對匈奴採取了之前的和親政策。就這樣對待匈奴的問題上始終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一直到漢武帝之後的皇帝還徹底平定了匈奴對漢朝的威脅。
漢武帝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的貢獻,為了能夠擁有更多權力,漢武帝聽從了當時著名的學者董仲舒的建議,廢除百家的學說推崇儒術,確立了儒家思想在統治階級的正統地位,實際上是為了奴化百姓思想,更有利於穩固自己的統治。
同時漢武帝設定了許多監察部門,派駐官員到各地監督地方官,在管理統轄區域內的百姓是有沒有什麼嚴重的失誤,保證老百姓生活的安寧穩定。同時他創立了內朝將一些賢能的大臣聚集起來,制定國家策略。丞相作為最大的官員,只是負責執行皇帝下發的政策,取消了他可以參與決策的權力。
漢武帝還有一個影響非常大的決定,就是將鑄造錢幣的權力收歸中央。這對於當時的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當時許多地方擁有製造錢幣的權利,他們往往為了集聚錢財,對於錢幣的製作數量沒有限制,在很多地方引起了經濟混亂。
漢武帝在軍事上的手段一向是比較強硬的,不僅是在對匈奴的作戰之上,對於漢朝周邊那些小國家也是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攻擊,獲得了很大一塊土地,進一步擴充了大漢的疆土。
所以說漢武帝可以被稱為一代明君
-
4 # 碎片時間閱讀
我認為漢武帝不是一代明君,明君一般有什麼特點:兢兢業業,克勤克儉,體恤民情,關注民生,採納忠言等特點,但這些特點在漢武帝身上一個沒有。
漢武帝時期窮兵黷武,四面征戰,司馬遷在《史記》中很隱晦地點出了漢武帝的殘酷,而司馬光則在《資治通鑑》裡毫不客氣地說道:“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弊,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無幾矣!”
這裡我再舉幾個例子
任用酷吏:為了提高自己的統治力,他任用善於玩文字遊戲,透過苛刻的解釋和應用法律給人羅織罪名的酷吏,這些酷吏順從漢武帝的意志,幫助處理掉了很多不順從漢武帝,敢於直說忠言的大臣,若是如魏徵這樣敢於當面頂撞皇帝的大臣生活在漢代,恐怕一個禮拜都活不過,所以在漢武帝執政時期,無論從朝廷到民間,所有人頭上都籠罩著一個恐怖的陰影。
通使西域:其實通使西域最初的目的,是漢武帝為了聯絡被匈奴人打敗,與匈奴有著血海深仇的大月氏人共同對付匈奴。但當歸來的使者張騫帶回了許多西域特產,他才對西域感興趣,為了使西域認識到大漢的強大,他每次在使者出使時,都會讓使者攜帶大量金銀財寶,漢朝特產,分發給諸國,長久下來不僅耗費了巨量民脂民膏,還讓貪汙之風瀰漫在使節團裡。
遠征大宛:為了汗血寶馬,也為了出一口惡氣,漢武帝竟動用全部國力,派李廣利兩徵萬里之外的大宛,一路上漢軍死亡人數高達十幾二十萬!最後費盡千辛萬苦得來的汗血寶馬也被本地馬種同化,從而不了了之。
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我也就不一一贅述,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百度搜索,我相信在查閱大量歷史後,你們會真正瞭解到一個有血有肉的漢武帝,而不是被電視劇影視劇歌功頌德而神化了的漢武帝。
雖然漢武帝立下了不世功勳,但在他統治期間民生凋零,國家搖搖欲墜,幾近亡國,所以我認為他不是個明君,而是個暴君!
-
5 # 馬庸詩詞
漢武帝算一代明君嗎?
這是個不好墊量的問題,明昏之間難以劃分,那麼我們來看什麼是明君?
明君就是英明的君主,共分為四類,分別是開國之君、賢君英主、中興之主和待興之主。
漢武帝劉徹是開國之君嗎?答案是否定的,開國皇帝是他祖宗漢高祖劉邦。
那麼劉徹是賢君英主嗎?何為賢君英主,賢君英主乃是創治世盛世的英明之主。
漢武帝統治時期西漢繁榮昌盛,是整個西漢王朝繁榮的巔峰,也讓漢朝成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後面沒有之一,那漢武帝可謂賢君英主?那必然是之無愧。
漢武帝也是第一個用“罪已詔”進行自我批評的皇帝,自知其過而改也是一代明君必不可少的特點。
從今天來看,漢武帝劉徹不失為一代明君
-
6 # 亭殿閣
漢武帝劇照
外擊匈奴,內削諸侯,南平百越,東撫蠻夷,北通西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拘一格,唯才是舉……提到這些詞,人們都會自然而然想到漢武帝劉徹,這位在整個歷史長河裡功績斐然的帝王,他的身影穿越時光始終在人們腦海裡揮之不去,千年後再閱他的一生,讀來還是欽佩。
在筆者看來,漢武帝劉徹是古往今來最霸氣的帝王之一,而他的霸氣在於他不僅有鐵腕政策,同時心有柔情,何以見得?從漢武帝在位期間如何解決匈奴的問題可見一斑。
漢武帝劇照
漢武帝劉徹十六歲登基,少年天子意氣風發,彼時匈奴囂張,北方隱患不斷,這一從漢初起就遺留至今的問題,他以近乎鐵血的政策去處理,知人善用,啟用了衛青霍去病等一大批起於寒微的將領,取得了對匈奴決定性的勝利,解除了自三代以來一直滋擾不斷的匈奴威脅,奠定了中原政權的版圖。
劉徹的這一做法,雖然在今天看來很是簡單,寥寥數語就可以概括,但是在當時,其實面對著巨大的阻力,需要巨大的勇氣和魄力才能做到對匈奴不由余力的打擊。眾所周知,當年漢高祖即位後也曾希望一了百了,解決匈奴問題,可結果因為輕敵被困白登城,如果不是陳平出謀劃策,多半要像宋朝徽欽二帝一樣被人擄掠。自此以後,高後、惠帝、文帝、景帝對匈奴一直採取隱忍不發、和親至上的綏靖政策,看似以最小的損失換取和平,實則養虎成患,讓匈奴坐大。在這種情況下,漢武帝劉徹一方面要面對強大的敵人,另一方面還要面對一大批朝臣的反對,因為在他們眼中漢朝與匈奴還是可以和平共處的,歷來堅持的退讓與和親政策應該一直貫徹下去。然,無論阻力多大,漢武帝劉徹始終堅持著自己的決定,他讓那一句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響徹古今,建立了一個國家前所未有的尊嚴,給了一個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劇照
在漢武帝這一功在千秋的舉動裡,還有一個細節令人感動,那就是從漢武帝劉徹開始,公主和親的命運慢慢被改變,天下的太平再也不用放到女子的胸脯上,將軍既已平天下,紅顏不再苦邊疆。
在漢武帝劉徹登基之前,漢朝曾經有許多美麗的公主遠嫁和親,包括漢武帝的姐姐南宮公主也是如此,這些年輕的女子遠離家鄉,犧牲一生幸福換的天下短暫的太平。漢朝與匈奴短暫和平時,她們尚且還能平安活著,風雨欲來時,她們比任何人都先受到折磨。
劉徹是一位,如果當初東亞版圖不是被茫無人跡的沙漠與冰封萬里的荒原所包圍,甚至會想征服整個亞歐大陸的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可就是這樣一個野心勃勃的政治家。翻開史書,他是第一位面對強敵不再隱忍到用女人換去和平的帝王,在他心裡,王權霸業雖然重要,但男人的天下不該用女人的一生去成全。古今多少帝王,都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劇照
歷史紛紛擾擾,歷史人物也早已作古,可他們留下的故事還在被傳頌,誠然,漢武帝劉徹也並非完人,但他作為一代君王,可以稱得上偉大,因為他的霸氣與柔情,創造了歷史,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也讓後人有了不一樣的故事可聽,不一樣的精彩可看。
回望歷史,我們彷彿可以看到夕陽西下,餘暉撒下,一個男子的立於城樓之上,他望向遠方,遙遙萬里,青山綿延,百姓們安居樂業,千年之後,無數人對那個時代心嚮往之。
參考文獻:
范曄《後漢書》
-
7 # 人文之光
漢武帝這輩子,除了有限度的反擊匈奴以外,幾乎沒幹過一件好事:
1、搜刮民財;
2、窮兵黷武;
3、禁錮思想;
4、大興土木,供自己享樂。
可笑這麼個獨夫民賊,在當下居然被膜拜成什麼漢武大帝。
-
8 # 血山飛蟲
漢武帝應該就是個2B,時代侷限性和區域侷限性,他之所以被一群人吹捧成為神馬千古一帝,完全是因為他是統治中國2000年儒家的提倡者,華人對政治家和統治者有天生的莫名的崇拜,其實這些人的作用有限的,絕大多數都是負作用,哈哈,對比歐洲歷史你就明白了,歐洲國家你看他們的帝王無論從年齡經驗和學識能力道德水準講整體比中國帝王強一大截,但是歐洲人吹捧他們沒有,他們建立什麼類似中國帝王豐功偉績沒有,沒有的,原因是中國的所謂帝王豐功偉績,是有另外原因的,不是什麼帝王多能幹多能打,哈哈,例如秦始皇,吹的天花亂墜,實際和當時歐洲帝王比,沒有辦法上鏡的,哈哈,他能夠統一中國是系統發育的原因,我說過了,這個和美國巴西澳洲能夠成為無比巨大的國家道理是類似的!秦始皇混的沒有辦法,他能夠成功,完全是因為其他6國比秦國統治者更加混,哈哈,這個有點象現在的伊朗和海灣產油國的情況,伊朗就是混子國家,但是海灣產油國比伊朗更加渾,所以伊朗如果在古代就大殺四方了,伊朗的統治者就被吹上天了,哈哈。
漢武帝從他的所作所為看,沒有一點高明和英明的地方,任用毫無作戰經驗的17的小孩子做大將軍,任用毫無作戰經驗的樂隊演奏者做大將軍,哈哈,將手下十幾個宰相全部幹掉,禍害到家了,哈哈,最後的結果是天下人口減半,百姓易子而食,而且最後和匈奴實際媾和了,這個不是瞎折騰嗎?
華人之所以吹捧這些政治家和統治者也是區域文化特性決定的,因為中國歷史上的帝王和統治者一般都是現在許多華人的祖先,華人有很濃厚的祖先崇拜情節,但是歐洲帝王明顯不是很多人的祖先,甚至是絕後的,所以歐洲人對帝王和統治者的批評比較容易被大眾接受,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批評的文化氛圍。華人不能批評的,發一句牢騷就要你命,哈哈,你在漢朝說劉家壞話,周圍都是劉家人,你絕對不想活了,哈哈。
-
9 # 愛上資訊吧
人們經常說的一句話,“一美遮百醜”,我覺得這句話可以來形容他。我們先不談他執政後期做的荒唐事,我們先來看看其貢獻如何。
漢武帝終結的匈奴帝國,從其這個方面出發,訴說他的成就。
俗話說的好,攘外必先安內,我覺得漢武帝劉徹,對這話就做了很好的詮釋。漢武帝能終結匈奴帝國也離不開他對這句話做的努力。在當時要想終結匈奴帝國,說實話的確是有一些難度,但是漢武帝確做到了,下面我來帶大家看看他是怎麼做到的。
“安內”,你對“安內”做了一系列政策,在他剛登基之初,漢武帝繼續其父生前推行的養生息民政策,進一步削弱諸侯的勢力,頒佈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來推動諸侯分封諸子為侯,使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縮減。同時,他設立刺史,監察地方。加強中央集權,將冶鐵、煮鹽、釀酒等民間生意編成由中央管理,禁止諸侯國鑄錢,使得財政權集於中央。思想上,採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為儒學在古中國的特殊地位鋪平了道路。當然,漢武帝時期,漢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揚儒學的同時,漢武帝亦採用法規和刑法來鞏固政府的權威和顯示皇權的地位。因此,漢學家認為這更應該是以儒為主以法為輔,內法外儒的一種體制,對廣大百姓宣揚儒道以示政府的懷柔,而對政府內部又施以嚴酷的刑法來約束大臣。
“攘外”,他對匈奴主要採用了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先結束了匈奴的和親政策,再對匈奴進行了一步一步的宣戰。主要下面四次的戰役。
(1)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興兵南下,前鋒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漢武帝果斷地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迎擊匈奴。這次用兵,漢武帝分派四路出擊。車騎將軍衛青直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治代縣,今山西大同、河北蔚縣一帶)出兵,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出兵,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衛青首次出征,但他英勇善戰,直搗龍城(匈奴祭掃天地祖先的地方),斬首 700人,取得勝利。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漢武帝看到只有衛青勝利凱旋,非常賞識,加封關內侯。
(2)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的秋天,匈奴騎兵大舉南下,先攻破遼西,殺死遼西太守,又打敗漁陽守將韓安國,劫掠百姓兩千多人。漢武帝派李廣鎮守右北平(今遼寧省凌源西南),匈奴兵則避開李廣,而從雁門關入塞,進攻漢朝北部邊郡。漢武帝又派衛青出征,並派李息從代郡出兵,從背後襲擊匈奴。衛青率三萬騎兵,長驅而進,趕往前線。衛青本人身先士卒,將士們更是奮勇爭先。斬殺、俘獲敵人數千名,匈奴大敗而逃。
(3)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匈奴集結大量兵力,進攻上谷、漁陽。武帝派衛青率大軍進攻久為匈奴盤踞的河南地(黃河河套地區)。這是西漢對匈奴的第一次大戰役。衛青率領四萬大軍從雲中出發,採用“迂迴側擊”的戰術,西繞到匈奴軍的後方,迅速攻佔高闕(今內蒙古杭錦後旗),切斷了駐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同單于王庭的聯絡。然後,衛青又率精騎,飛兵南下,進到隴縣西,形成了對白羊王、樓煩王的包圍。匈奴白羊王、樓煩王見勢不妙,倉惶率兵逃走。漢軍活捉敵兵數千人,奪取牲畜一百多萬頭,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區。因為這一帶水草肥美,形勢險要,漢武帝在此修築朔方城(今內蒙古杭錦旗西北),設定朔方郡、五原郡,從內地遷徙十萬人到那裡定居,還修復了秦時蒙恬所築的邊塞和沿河的防禦工事。這樣,不但解除了匈奴騎兵對長安的直接威脅,也建立起了進一步反擊匈奴的前方基地。《史記》《漢書》盛讚此仗漢軍“全甲兵而還”,衛青立有大功,被封為長平侯,食邑3800戶。
(4)匈奴不甘心在河南地的失敗,一心想把朔方重新奪回去,所以在幾年內多次出兵,但都被漢軍擋了回去。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漢武帝命衛青率三萬騎兵從高闕出發;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都受衛青的節制,率兵從朔方出發;李息、張次公率兵由右北平出發。這次總兵力有十餘萬人。匈奴右賢王認為漢軍離得很遠,一時不可能來到,就放鬆了警惕。衛青率大軍急行軍六、七百里,趁著黑夜包圍了右賢王的營帳。這時,右賢王正在帳中擁著美妾,暢飲美酒,已有八九分醉意了。忽聽帳外殺聲震天,火光遍野,右賢王驚慌失措,忙把美妾抱上馬,帶了幾百壯騎,突出重圍,向北逃去。漢軍輕騎校尉郭成等領兵追趕數百里沒有追上,卻俘虜了右賢王的小王十餘人,男女一萬五千餘人,牲畜有幾百萬頭。漢軍大獲全勝,高奏凱歌,收兵回朝。經過了這幾次戰役,可以說匈奴已經不成氣候了。
漢武帝,通過了自己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一步一步的終結了匈奴帝國。
回覆列表
漢武帝一生雄才大略,赫赫武功,燦然文治。他給了一個民族挺立千秋的自信,他樹立了一個民族的尊嚴,他的許多改革如推恩令,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絲綢之路影響深遠,他的“明胡犯漢,雖遠必誅”是漢朝聲名遠播,源遠流長。他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加強了中央集權,賓服華夏四夷,推動並傳播華夏文化,鞏固國力,恢復民生生產力,是舉世公認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