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稷 shǔjì
Panicum miliaceum;broomcorn milet
禾本科黍屬一年生草本。粳者古稱稷、穄,又稱稷子、糜子。糯者古稱黍,又稱黍子、粘糜子或黃粟。一種早熟、耐旱的糧食和飼料作物。
中國古籍所稱五穀之一的稷,有人認為是粟,也有人認為是粳性的黍稷。黍稷起源於中國。在陝西、山西、甘肅、新疆和黑龍江等地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都發現有黍稷遺存物。陝西臨潼姜寨遺址史家地層中發現的黍朽粉,距今已有5000~5500年。華北、西北廣泛分佈一種與栽培黍稷同種的野生糜,野生性狀十分明顯,與栽培種能雜交,可能是中國黍稷的祖先。
世界上黍稷主產國為前蘇聯和中國。亞洲、歐洲和美洲一些國家也有少量栽培。中國主要分佈在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南方只有零星種植。
黍稷初生胚根1條,次生根為鬚根系,入土深度和擴充套件範圍100~150釐米。株高一般為100~150釐米,根與莖的輸導組織發達。
葉長披針形,較粟寬長,莖葉被有茸毛。圓錐花序,有綠色和紫色兩類。穗形有多種,常作為品種分類的依據。子粒為帶殼穎果,呈紅、黃、白、褐、灰等色,而以白色種子的出米率較高。黍稷為喜溫、喜光、耐旱、短日性C4作物。除低窪易澇地外,能適應多種土壤,對肥力較差的砂土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耐鹽鹼能力也較強。
黍稷通常按形態特徵分類。先根據子粒的糯性與粳性分為黍和稷,然後根據穗形和生態特性分為側穗型、散穗型、密穗型3個型別(見圖)。病蟲害較少,主要有糜子黑穗病、吸漿蟲和地下害蟲等。
黍稷種子含粗蛋白質10%~16%,無氮浸出物70%左右,粗纖維10%左右。
蛋白質品質較好,含有較多的蘇氨酸、蛋氨酸和亮氨酸。稷米可煮飯,用子粒加工而成的炒米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食品。前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常用以製作稷片粥和糕餅。黍米是中國北方的主要糯食,也是釀造黃酒的原料。黍稷子粒還是家禽的精飼料。秸稈可供飼用。由於再生能力強,一年可刈割數次,是優良的一年生禾本科牧草。
另外,黍稷耐旱、耐熱、耐鹽鹼,適於生荒地栽種,常作為開荒、改造鹽鹼地和沙漠的主要先鋒作物。因其生育期短,又可作乾旱地區的補救作物。
黍稷 shǔjì
Panicum miliaceum;broomcorn milet
禾本科黍屬一年生草本。粳者古稱稷、穄,又稱稷子、糜子。糯者古稱黍,又稱黍子、粘糜子或黃粟。一種早熟、耐旱的糧食和飼料作物。
中國古籍所稱五穀之一的稷,有人認為是粟,也有人認為是粳性的黍稷。黍稷起源於中國。在陝西、山西、甘肅、新疆和黑龍江等地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都發現有黍稷遺存物。陝西臨潼姜寨遺址史家地層中發現的黍朽粉,距今已有5000~5500年。華北、西北廣泛分佈一種與栽培黍稷同種的野生糜,野生性狀十分明顯,與栽培種能雜交,可能是中國黍稷的祖先。
世界上黍稷主產國為前蘇聯和中國。亞洲、歐洲和美洲一些國家也有少量栽培。中國主要分佈在西北、華北、東北地區,南方只有零星種植。
黍稷初生胚根1條,次生根為鬚根系,入土深度和擴充套件範圍100~150釐米。株高一般為100~150釐米,根與莖的輸導組織發達。
葉長披針形,較粟寬長,莖葉被有茸毛。圓錐花序,有綠色和紫色兩類。穗形有多種,常作為品種分類的依據。子粒為帶殼穎果,呈紅、黃、白、褐、灰等色,而以白色種子的出米率較高。黍稷為喜溫、喜光、耐旱、短日性C4作物。除低窪易澇地外,能適應多種土壤,對肥力較差的砂土有較強的適應能力。
耐鹽鹼能力也較強。
黍稷通常按形態特徵分類。先根據子粒的糯性與粳性分為黍和稷,然後根據穗形和生態特性分為側穗型、散穗型、密穗型3個型別(見圖)。病蟲害較少,主要有糜子黑穗病、吸漿蟲和地下害蟲等。
黍稷種子含粗蛋白質10%~16%,無氮浸出物70%左右,粗纖維10%左右。
蛋白質品質較好,含有較多的蘇氨酸、蛋氨酸和亮氨酸。稷米可煮飯,用子粒加工而成的炒米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食品。前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常用以製作稷片粥和糕餅。黍米是中國北方的主要糯食,也是釀造黃酒的原料。黍稷子粒還是家禽的精飼料。秸稈可供飼用。由於再生能力強,一年可刈割數次,是優良的一年生禾本科牧草。
另外,黍稷耐旱、耐熱、耐鹽鹼,適於生荒地栽種,常作為開荒、改造鹽鹼地和沙漠的主要先鋒作物。因其生育期短,又可作乾旱地區的補救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