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讀作suì,屬於常用字。本意是稻、麥等穀物成熟後聚生在莖幹頂端的花或果實,引申指與其形狀相似的裝飾物,又引申作量詞,用於農作物的果實。"穗"也是廣州市的別稱。相傳古代有五位仙人乘五色羊、持六穗秬來到廣州,因此廣州市別稱穗城,簡稱為穗。穗"在甲骨文中是會意字,字從"爪(覆手),從"禾",寫作坩(部分裝置可見)。合起來表示採摘禾穗之意。後來成了形"禾"聲"惠"的形聲字。在《說文解字》中是""的異體,現代漢語以"穗"為正體。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詩經·王風·黍離》彼有滯穗。--《詩經·小雅·甫田》又如:穗肥;麥穗(2)〖名〗用絲線、綢布、紙條等紮起的下垂飾物,也稱流蘇[tassel]如:穗帶(如穗狀的帶子);穗韁(帶穗的韁繩);穗頭(穗狀物)(3)〖名〗用於穗狀農作物或穗狀物(4)〖名〗中國廣州市的別稱 [another name for Guangzhou city](5)〈文言義〉〖名〗穗狀物,多指燭花或燈花 [snuff]時復見殘燈,和煙墜金穗。--韓偓《懶卸頭》(6)通"繐"。細而疏的麻布 。古時多用作喪服 [fine-textured cloth]如:繐帷(靈帳。同繐帳);穗屨(細疏布所制,喪事時穿的鞋子);穗布(細而稀疏的麻布)(7)(Suì)〖名〗姓氏用字
穗,讀作suì,屬於常用字。本意是稻、麥等穀物成熟後聚生在莖幹頂端的花或果實,引申指與其形狀相似的裝飾物,又引申作量詞,用於農作物的果實。"穗"也是廣州市的別稱。相傳古代有五位仙人乘五色羊、持六穗秬來到廣州,因此廣州市別稱穗城,簡稱為穗。穗"在甲骨文中是會意字,字從"爪(覆手),從"禾",寫作坩(部分裝置可見)。合起來表示採摘禾穗之意。後來成了形"禾"聲"惠"的形聲字。在《說文解字》中是""的異體,現代漢語以"穗"為正體。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詩經·王風·黍離》彼有滯穗。--《詩經·小雅·甫田》又如:穗肥;麥穗(2)〖名〗用絲線、綢布、紙條等紮起的下垂飾物,也稱流蘇[tassel]如:穗帶(如穗狀的帶子);穗韁(帶穗的韁繩);穗頭(穗狀物)(3)〖名〗用於穗狀農作物或穗狀物(4)〖名〗中國廣州市的別稱 [another name for Guangzhou city](5)〈文言義〉〖名〗穗狀物,多指燭花或燈花 [snuff]時復見殘燈,和煙墜金穗。--韓偓《懶卸頭》(6)通"繐"。細而疏的麻布 。古時多用作喪服 [fine-textured cloth]如:繐帷(靈帳。同繐帳);穗屨(細疏布所制,喪事時穿的鞋子);穗布(細而稀疏的麻布)(7)(Suì)〖名〗姓氏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