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陌影1028
-
2 # 睿讀西遊
第一位給臣子立廟的是商朝的第五代王沃丁,沃丁在位八年後丞相伊尹病逝。
伊尹是商朝最偉大的丞相,他不僅幫助商湯戰勝了夏朝還一手創造了商朝的繁榮,小編上一篇講到商湯死後伊尹一直堅守崗位繼續輔佐之後的國王,直到出現第四代國王太甲不務正業開始胡作非為,接下來小編繼續跟大家講一下太甲被伊尹放逐之後的故事。 太甲是覺得商朝是自家公司是祖上留給自己的產業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前幾代國王可能也是這種想法,只不過前幾代更有責任心覺得既然是屬於自己的產業那就把它做得越來越好將來好傳給兒孫,但太甲不這麼覺得,太甲認為既然是自己的產業那麼享受一下也是應該的,至於將來怎麼傳到兒孫的手中抱歉暫時還沒有想到。 而伊尹是怎樣想的呢,伊尹覺得自己那麼早就跟商湯闖天下,打下這麼一大攤子家業就算不是公司合夥人也得算公司元老吧,自己老闆已經走了留下個曾孫不務正業,自己比他爺爺還大一輩,要功勞有功勞要輩分有輩分,所以自己教訓教訓太甲應該也沒什麼大不了。 不得不說伊尹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商朝,把自己所以的感情都投入在商湯和他的後代中去了,伊尹認為不管自己是站在丞相老師還是長輩的身份自己所做的都是對了,伊尹是真心希望太甲能夠因此能夠認清自我改正錯誤。 但做為國王的太甲似乎並不這麼想,伊尹認為自己是公司元老但太甲只認為伊尹是自己家僱的員工頂多大管家的身份,現在大管家居然把身為商朝主人的自己關了起來還關在一個墓地裡,太甲只覺得無比的委屈和憤怒。 說實話看到這裡的時候小編也覺得伊尹有點過分了,你關禁閉就關禁閉吧非得把人家關在墓地裡,還一關就是三年換誰來也得跟他急啊,雖然可能是伊尹愛之深責之切,但小編始終認為如果伊尹關太甲的時候手段溫和一點,換個好屋子好酒好菜再找幾個人伺候著,說不定太甲就不會那麼恨伊尹說不定還會感謝伊尹。 總之雖然太甲被關在墓地後恨伊尹恨的要死,但人家又不是傻的知道自己現在胳膊擰不過大腿,要是反抗的話絕對沒有好果子吃,於是就認下了懲罰,積極參與改造爭取早日重新做人,在這三年太甲在墓地學習改造整個商朝全權由伊尹管理,這裡不得不感慨伊尹真心膽子夠大,他是歷史上第一個敢囚禁國王的臣子,也是第一個全權處理公司事務的大臣,說實話如果伊尹的膽子敢再大一點直接篡位的話也許是另一個結局也說不定。 過了三年之後太甲一直堅持改造,伊尹一看太甲這麼認真思想這麼端正想必已經認識到錯誤了,於是就將太甲迎回了大殿讓太甲重新掌權,太甲被關久了不知道是真的思想有所頓悟還是覺得伊尹很老了想熬死他,總之太甲並沒有對伊尹下手但也沒活過伊尹,直到第五代沃丁掌權的時候伊尹才去世,死後還享受了奢華級別的典禮,所以小編不得不感慨伊尹的幸運與長壽。
-
3 # 錢多多讀文史
給臣子立廟的皇帝應該是劉禪,舍此之外,似無他人。
劉禪為什麼這麼做?
第一個原因便是:劉禪無“猜險之性”。
封建帝王,最怕大權旁落,對於下面的臣子,不管有沒有二心,一律提防打壓。劉禪雖“闇弱”,然亦有肚量。
後主劉禪,才能不及乃父,但其氣量可與劉備稱美。自承繼帝位,在諸葛亮生前身後,孝順如子,事若親父,始終如一。
劉禪即位後“政由葛氏、祭則寡人”,丞相逝世,李邈上書:諸葛亮倚仗強軍,狠顧虎視,是對國家社稷的重大威脅,如今他死了,邊疆戰事可以停止,皇室宗族得以保全,全國上下當為此歡慶。劉禪聽後大怒,將李邈下獄處死。
諸葛亮逝後,其子諸葛瞻不過8歲,被劉禪視若子侄,嫁女於他,一路擢升,至34歲諸葛瞻已為衛將軍錄尚書事,執掌朝政大權。
這一切,固然有諸葛亮的功績在前,但也少不了劉禪的信任與大度。
二者,諸葛亮為蜀漢鞠躬盡瘁。
常讀三國的人,很熟悉這麼一首順口溜: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據,中軍帳裡變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這首順口溜主要講的是諸葛亮的軍事功績,事實上,諸葛亮對蜀漢的貢獻,更多的在內政方面。他作為蜀漢的丞相,安撫百姓、制定法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利、團結少數民族等方面作出卓越的貢獻,在經濟上,他利用漢中的環境,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保障了蜀漢後勤。
諸葛亮的一生,是為蜀漢兢兢業業的一生。他的功績,可昭日月。蜀中百姓對他推崇備至,劉禪作為一個有肚量的君主,為他立廟旌功,也顯示了君臣的曠古情誼。
回覆列表
元末,一場中國古代史上最大規模的水戰就在煙波浩渺的鄱陽湖上發生了,一場決定了中國幾百年歷史的戰爭,一個王朝就在這裡開始。朱元璋與陳有諒的鄱陽湖大戰陳軍發兵六十萬,朱元璋援軍主力二十餘萬,兩軍於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二十一日在鄱陽湖開始激戰,先是朱元璋作戰不利,本人也幾乎喪命。今天探訪的忠臣廟就與這次大戰有關。
忠臣廟前有一塊石碑,據記載是一位水警小隊長在鄱陽湖上打撈出來的,歷史的記憶因為一個小人物而清晰。鄱陽湖大戰,是兩位風雲人物的對決,又何嘗不是那些史書上一筆帶過甚至是不知名的人物創造的歷史呢?
“廟”,在古代原本是用來供奉祖先的地方,比如家廟。後來被用來供奉鬼神或者是追溢文人武士,比如我們平時提到的媽祖廟、孔子廟、關羽廟和灶王廟等。餘干忠臣廟是中國唯一一個皇帝為大臣將士修建的廟宇,紀念的就是在鄱陽湖大戰中戰死的的三十六位將軍。據<<餘干縣志>>記載,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大戰陳友諒於鄱陽湖,朱取勝後,為祀死難的將領韓成、丁普郎等36人,於至正二十四年春天,建廟於鄱湖岸邊康郎山上。
忠臣廟從1363年開始歷時5年建造成功。此廟建成後也飽經風雨滄桑,經受水災200多次,火災20多起,毀掉重建都有15次。為恢復這座市級文物原貌,餘干縣政府從1995年就開始了重新修繕。一走進這座古廟,你就能看到一個個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將軍塑像,你可以在這裡一邊觀賞,一邊聆聽將軍們的傳奇故事,回味那段久遠的歷史。廟分前後三進,前為定江王殿,中觀音堂,後36忠臣殿。兩旁附屬建築,左有“懷忠樓”和“昭武祠”。
現在的忠臣廟明顯的可以看出前面的幾座建築是歷代翻修的,保留著最原始的面貌。我們看到,有幾位將軍,還有後人前來祭奠。對三十六忠臣人物之英勇、壯烈形象的描寫,《明史》有載:
普郎初為陳友諒將,守小孤山,偕傅友德來降,授行樞密院同知,數有功。及援昌,大戰鄱陽湖,自辰至午,普郎身被十餘創,首脫猶直立,執兵做斬狀,敵驚以為神,時七月己丑也。追贈濟陽郡公。《明史》卷一百三十三,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3886頁。
歷史,總是在傳說中豐富起來,在忠臣廟,還有為一隻大龜建的塑像,在傳說中,它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還有朱元璋曾躲避弓箭的柳樹,也成了一段傳奇,為這段烽火硝煙的歷史增添了一份傳奇色彩。
現在的忠臣廟分前後三進,前為定江王殿,中觀音堂,後36忠臣殿。兩旁設鐘鼓二。除了保留歷代的規模,還用現代化的影音,展品等形象的還原了鄱陽湖大戰的場景。
一場鄱陽湖大戰,改變了中國的歷史,也留下了許多有趣的傳說。朱元璋作戰時曾身負重傷,身中數箭,是康郎山的父老鄉親將他藏在山洞裡,抽箭消毒,敷藥餵飯,幾個月後,朱元璋身體康復,對護理他的康郎山百姓感激涕零。朱元璋臨走時,一位大伯問他:“日後當了皇帝,我們進京可否理應?”朱元璋沉思一會兒道:“到那時你們就說‘康郎山的老表來了’我自會應接”。1368年,朱元璋在萬人簇擁中登上了明朝開國皇帝的寶座,幾年後,鄱陽湖地區發大洪水,康郎山被洪水沖毀了大片良田,百姓飢寒交迫,朝廷不問災情,反而還要向百姓徵收夏秋兩茬的田賦,迫於無奈,康郎山的百姓記住朱元璋臨別時的話語,風塵僕僕進京面聖,進皇宮大門時,他們說:“我們是太祖的康郎山老表”,皇宮的衛士便放他們進了皇廷。這是大明版的“苟富貴,勿相忘”,不過老朱還是顯得厚道一些,朱元璋果真對康郎山的“老表”舊恩不忘,免了他們的田賦。從此,一句“老表”在江西叫開了。
忠臣廟位於餘干縣康山鄉駐地西邊。距縣城30公里。1984年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