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新發現

    在中國大陸,如果要找兩個利潤率相差懸殊的行業配對,相信房地產和製造業肯定是天作之合,前者拿下地皮在一片漲價的聲音中,隨隨便便賺取30%以上的利潤,甚至更高,而後者則要拉訂單、談報價、搞生產、做物流,要同客戶、員工、政府和社群搞好關係,一年到頭來常常僅有個位數的利潤率,最低廉的時候僅有2%,連自尊都給搭上了,而如果出現過度投資或者訂單減量,就非常有可能虧損,所以,在普通人看來,房地產和製造業簡直是判若雲泥,但代工大王郭臺銘,卻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見解。

    前不久,富士康集團Quattroporte郭臺銘出現在央視《財經人物週刊》欄目中,他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以及同蘋果合作的起源。在最早建廠時,郭臺銘手上只有一筆錢,他需要做一個艱難的決定:是去買塊土地,蓋座工廠;還是去租一座工廠,用錢買來模具裝置?顯然,郭臺銘選擇了後者,也由此衍生出一個以模具為基礎的世界500強企業,但這個“衍生”並非一帆風順,早期階段甚至令郭臺銘非常“沮喪”,他放棄購買的那塊土地,價格隨著臺灣房地產經濟發展飆升了20倍,生意上的朋友們都賺得盆滿缽溢,而郭臺銘的首批模具產品卻因質量不合格而遭遇退貨,工廠險些倒閉,好在,郭Quattroporte透過強硬的手腕逐步在模具企業站穩腳跟,成為康柏、諾基亞、蘋果等電子巨頭的供應商。面對央視記者,郭臺銘再次霸氣側漏,他說:“搞房地產只能賺一次,而搞技術則能賺很多次。”

    現在,富士康集團已經從單純的模具、組裝代工發展成為集液晶面板、電商、物流、工業網際網路、自動化為一體的綜合性集團企業,常年積累的資本讓他們可以買到足夠的技術和人才,而房地產又是“最沒有技術含量”,利潤卻最高的行業。在建廠初期,郭臺銘受制於有限的資金,如今Quattroporte富可敵國,又同政府交好,他為什麼依舊不搞房地產呢?事實上,Quattroporte在一次採訪中曾經霸氣地迴應記者:我終身都不踏足中國大陸房地產領域。

    在普通市民看來,房地產應該是一個“技術含量”非常低的行業,但需要大量的資本和良好的社會關係,事實上,刨去一些大型的開發商,大多數的房地產老闆都遭遇過資金鍊斷裂的風險,他們常用的套路就是費盡心思地拿下一塊地,然後,讓購房者向一塊“沙盤”繳納不菲的首付,從而啟動旗下專案,接著又會提前收取暖氣費、管理費、物業費等等一切可能的費用來“維持”產業鏈的運轉,顯然,這種操作模式具有相當的風險性,稍微有些意外,專案就有可能變成“爛尾樓”。其實,隨便去一些城市的郊區就能看到一幢幢孤立的半成品商品樓,等待著新的資金來拯救自己,如此情況,最鬧心的自然是準業主們。

    毫無疑問,富士康在資本規模方面,絕對不是問題,他們的利潤率雖然微薄,但前期投資非常大,相關資料統計,iPhone有40%的成本都需要富士康墊付,等到他們完成出貨時,才能收回成本,就連郭臺銘的個人財富,也遠非普通人可以想想的,筆者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些財富排行榜,彼時郭臺銘的個人身價是68億美元,總之,富士康想要拿下一兩個樓盤專案,資金絕對不是問題,比之收購夏普的難度要小200倍,加之,郭臺銘以及旗下的高管運營團隊,擁有非常豐富的建廠經驗,他們曾經把深圳龍華、河南鄭州、四川成都、貴州貴陽等一片片的不毛之地變成了人聲鼎沸的電子產品製造車間。雖然製造工廠的施工標準,同商用樓的標準不甚相同,但資源之間的相關性,還是非常容易讓富士康找到合格的施工廠商資源。此外,郭臺銘一向同政府保持著良好的關係,特別是內陸地區,所到之處無不夾道歡迎,有一位省長為了爭取到投資,不惜放下身段,親自拎著餃子到郭臺銘下榻的酒店,鼓弄一個“禮輕情意重”的儀式,相關手續辦理甚至披上一兩塊地都不是難事兒。

    綜上所述,郭臺銘涉足房地產似乎已經是萬事俱備的事兒了,但真正的事實是,郭Quattroporte一直堅守著自己的諾言,兢兢業業地耕耘於製造業,賺取著微薄的利潤,同時,加快企業向自動化、工業網際網路轉型,躊躇滿志地建設自己的製造王國。

    現在,郭臺銘已經年過古稀,自己的“精力頻寬”越來越狹窄,估計他現在很難每天工作16個小時,也沒有辦法把一個會議從早上8點開到晚上11點了,幸虧他多年培育起來的經營團隊已經深諳製造業的規則,郭臺銘本人估計更側重於“工業網際網路轉型”或者“去美國找特朗普批下一塊地”之類的高階事宜。

    相信很多人都清楚,富士康有實力做房地產,但社會各方面都不希望他們太過強大,要知道,富士康新建一座工廠,動輒十幾萬人的規模,會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讓當地經濟竄上一個新臺階,而房價也會隨之暴漲,常常能從1000元漲到20000元,如果郭臺銘玩票房地產,他又最清楚自己在哪裡興建廠房,大可以提前囤積商業樓盤,如此生意只能用“恐怖”和“變態”來形容了。基於此,地方政府雖然歡迎富士康到來,但更希望,他們專注於創造就業崗位以及提高出口額,而房地產這麼技術含量低的專案,還是交給相對弱小一些的企業來完成吧,事實上,中央就曾叫停過海爾、康佳的地產專案。

    如果用錢來衡量人生的成功程度,那麼,郭臺銘應該比不上王健林或者許家印,這兩位大佬憑藉地產長期躋身中國富豪榜的前幾名,但問題在於,一旦企業家們實現財務自由之後,“賺取更多的錢”已經是最低層次的追求了。事實上,郭臺銘在採訪中坦言,自己現在年過古稀,本來應該頤養天年,抱著自己的兒子和孫子享受天倫之樂,但他依舊能兢兢業業,全世界的飛來飛去,足以證明其骨子裡的倔強,他統轄的代工行業長期以來都遭受外界非議,卻能持續拿出“改善者”的心態來對待,先不說富士康培養出了大量的中產階級,單就能徹底遵守法律和支付足額的加班費,就已經比大陸一些企業領先太多了。正如郭臺銘所講:做房地產只能賺一次的錢,而做技術能賺無數次的錢,他常常笑稱:工業網際網路是自己的第三次創業,也希望治下的員工能夠逐步擺脫“製造者”氣息,向著商務、技術、研發等更體面的領域進軍,而其本人也取消了退休計劃,要一直要做到最後。

    事實上,富士康有很多地方值得中國大陸房地產商學習,比如遵紀守法、不拖欠工資,堅守SOP等等,最重要的是,富士康一旦向客戶承諾,就一定會:按期交貨。

  • 2 # 李建秋的世界

    我這個人呢,一向是相信商人追逐利益,所以我這個人講究實際,你要跟我整什麼堅守底線不碰製造業之類的說法,我是不相信的,沒辦法,我這個人就是這麼現實

    商人,總是現實的。

    不現實,當什麼商人?去搞慈善業務啊。

    你可能覺得郭臺銘不做房地產是一種良心,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因為富士康做代工業務不知道比房地產強了多少萬倍。

    郭臺銘是一個臺灣人,房地產是有很強的本土屬性的,現在請告訴我,臺灣最強的房地產開放商是誰?來告訴我。

    答不出來對吧。

    好,那麼現在告訴我富士康市值多少?

    富士康在大陸上市了一家公司叫“工業富聯”,這段時間大陸股市特別不景氣,在這個不景氣的情況下,市值多少?

    2241億人民幣,對吧。

    對不起,工業富聯全稱是“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也就是說這還不是富士康的本身,富士康總市值是這個公司的好幾倍。

    那麼中國最最牛逼,最最厲害的房地產企業是誰?告訴我。

    是萬科對吧。

    萬科在A股上市,名字叫萬科A,這是他的市值:

    2272億人民幣,和工業富聯差不多,也就是說大陸最最牛逼的房地產企業的市值,居然和富士康的一個子公司差不多。

    而最近幾十年,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冠絕全球,增幅最快,人口又有13億,在這個基礎上,最最牛逼的房地產企業,也就2272億,而富士康的一個子公司,就是2241億。

    那麼假設郭臺銘是在臺灣,搞的臺灣的房地產,請問他能達到這個數麼?

    絕無可能。

    不要以為房地產企業是多了不起的企業,富士康比中國最最牛逼的房地產企業都要牛。

    美國總統特朗普,房地產巨頭,厲害吧,總身價多少?不過幾十億美元。

    中國幾十億美元的,尤其是網際網路行業的,都不知道有多少了。

    郭臺銘是有大追求的,眼光絕不限於一個小小的臺灣島,他要和全世界做生意,也就是有了這個大氣魄,大格局,所以他才能吧生意做這麼大。

    郭臺銘不願意走房地產,恰恰不是因為房地產賺錢,而是相對於他所在的代工產業來說,房地產根本算不了什麼。

    如果郭臺銘當年在臺灣乾的是房地產行業,現在又有幾個人認得他?

  • 3 # 首幫

    臺灣的房地產開發是嚴格限制的。不像大陸或香港,只要能善樓,遍地開樓花。要不怎麼位居亞洲“亞洲四小龍”後,在房地開發大潮中一滑不振呢?看金門等地,依舊山綠樓稀,且根本看不到高樓。

  • 4 # 毒舌財經

    誰說郭臺銘不搞房地產了?大家有時間可以去廣州增城看一下是怎麼回事。

    郭臺銘是世界最大的代工巨頭,但同時它也是一家隱形的地產大鱷。

    郭臺銘曾經表示過富士康不會搞房地產。

    我們都知道房地產是一個利潤比較高的行業,平均利潤在20%~30%之間,所以稍微有點資金的人都會去搞房地產,特別是過去十幾年,中國房地產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房價也是不斷的上漲,得益於中國房地產的高速發展,開發商們也是賺得盆滿缽滿。在巨大利潤的誘惑之下,很多曾經表示不做房地產的企業或者企業家後來都悄悄地搞起了房地產。

    與房地產高利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最近幾年製造業的利潤非常低,目前絕大部分製造業企業的利潤只有5%~10%之間,就連鴻海這種代工巨頭的利潤率也只有5%左右。比如2017年鴻海精密的營業收入差不多是1547億美元,但利潤只有45.6億美元左右,淨利潤不足3%。

    而據說富士康代工的蘋果手機淨利潤只有2%左右,這個利潤空間跟房地產動不動就30%左右的利潤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然而在房地產高利潤的誘惑之下,富士康的老總郭臺銘傑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富士康不會搞房地產,郭臺銘曾經表示做房地產只能賺一次利潤,而做科技就可以賺取多次利潤。

    對於郭臺銘的這種做法,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因為以富士康的實力去做房地產完全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富士康開發房地產具有天然的優勢。

    首先,富士康具有很大的輻射能力。

    富士康每進入一個城市都對當地的房價以及經濟有很大的影響,富士康工業園一般都比較大,動不動就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員工數量,光一個富士康工業園區就相當於一個小型城市,所以富士康每進入一個城市之後,周邊的房價也會跟著上漲,利用這種輻射能力,富士康開發樓盤是有天然的優勢的,可以以低價購入土地,然後等工業園區建成之後拉動房價,這樣就可以高價賣房。

    其次,富士康有雄厚的資金做支援。

    目前郭臺銘並不缺錢,一年的營業收入近1萬億,淨利潤也有幾百億,從這麼多利潤當中拿個幾十個億出來開發房地產,完全不成問題。

    再次,富士康儲備了很多土地。

    富士康從90年代進入大陸,目前已經在十幾個城市建設了富士康園區,而且也儲備了很多土地,目前富士康在大陸儲備的土地面積估計有幾十平方公里,相當於一箇中等城市的建成區面積。

    下圖是富士康在一些主要城市的土地儲備情況。

    實際上富士康一直以來都在悄悄的涉足房地產業務。

    郭臺銘說不會搞房地產之後,很多人都以為富士康真的不會涉及房地產業務,實際上過去十幾年富士康偶爾都會涉及房產業務,而最近幾年涉及房地產業務更加頻繁。

    只不過富士康涉及房地產業務,並不是以富士康的名義及開發,而是以其他公司的名義去開發,其中總部位於深圳的香港軒盛投資有限公司就是富士康開發房地產業務的主體,從2005年前後,軒盛就在太原、深圳、武漢、上海等多個城市拿下商住用地。

    據公開資料顯示, 自2005年以來,富士康在大陸共有五個商業地產專案,兩個住宅銷售專案。除了上海的“富士康大廈”專案之外,2009年、2012年、2013年以及2015年,富士康分別投資重慶商業地產、長春“玉蘭新天地”、貴州“富士康商貿城”以及樂山商貿綜合體,但這些專案後來並沒有開盤的訊息。目前可以確認已經開盤的兩個專案是武漢“軒盛·灣郡”專案以及武漢富士康工業園區附近別墅專案,這兩個專案分別在2010年和2011年開盤。

    富士康最著名的一個地產專案當屬廣州增城的地產專案。

    2018年1月15日以及2月26日,廣州增城的三塊商住被廣州市碧城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拿下,而這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為富士康和碧桂園,兩家企業共同佔股75%。 這次富士康聯手碧桂園在廣州市增城區連下三地,共耗資59.7億,土地面積總計36.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70萬平方米。

    實際上在目前製造業利潤比較低的情況下,富士康也在積極尋找轉型,而房地產則是富士康尋找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

  • 5 # 守望麥田的守望者

    1、首先,郭臺銘在大陸的地產業務很多,基本富士康工廠開到那裡,他的房地產業務就會做到那裡;

    2、隨便舉例,我們看一下富士康在鄭州的投資主體“鴻富錦精密電子(鄭州)有限公司”名下的地產公司就有河南御品置業有限責任公司、河南茂發置業有限公司、河南佳港實業有限公司,這三家公司名下的土地面積相當大,而且以住宅為主;

    3、富士康依靠自己的產業優勢,能給當地帶來稅收、就業,往往和當地政府都有一些大協議,拿地成本相當的低,所以利潤相當高;

    4、這種模式是可以複製的。

    只是郭臺銘相對比較低調而已。

  • 6 # 山海路

    錢!錢!錢!因為錢。

    郭臺銘為什麼沒有做房地產?你為什麼非要他做房地產?

    我們不要去神化一個人,也不要輕易去否定一個人。

    往往一個人成功了,好像他的一切都罩著光環,說的普通一句話你都覺得越嚼越有味道,其實同

    樣的話可能你老爸老媽在你幼兒園的時候都說過。

    現在我們來還原這個問題的本質。

    第一,商人逐利是天性。

    郭臺銘是一個商人,成名企業家。商人是幹什麼的?是賺錢的,否則不叫商人。是商人就要逐利,賺取最大利益,否則他就不是好商人。

    郭臺銘是商人,他會選擇他覺得最賺錢的行業,追求最高的利益,這是他的初衷,他使命所在,合理合法賺錢又不可恥。合法賺錢的人是應該受人尊敬的。

    郭臺銘沒有去做房地產,是因為房地產在他眼裡不賺錢,或者難賺錢。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和熟悉的領域,所謂耕牛能犁地,渡河不如舟。錢學森去當炒菜大師傅,可能次次被炒魷魚。

    所以郭臺銘選擇代工而不是房地產,主要的考慮是賺錢。

    第二,代工是那個階段比較紅火的產業。

    過去幾十年,包括中國在內的東南亞地區,出於加工出口貿易的黃金期,可以說加工業一騎絕塵,領跑諸多行業。

    我想,在許多老闆眼裡,加工業絲毫不會輸於房地產,甚至在當初,房地產牙根就不被看好,不屬於什麼正經的行業。

    在那個年代,加工業成熟,體系完整,規模化運作成型,這些都是郭臺銘看到的,他選擇這樣一個生機勃勃的行業,自己又得心應手,有什麼不好,我去搞什麼房子,有病!

    第三,房地產不是想搞就搞的。

    今天的房地產業,經過40年的野蠻生長,儼然成為一個行業巨人,連續數年,首富寶座由此而生。現在的房地產業,在普通大眾眼裡,似乎隨便劃拉塊地,搞些挖掘機,找些工人,就賺得金銀滿倉,天天數鈔票。

    可是,大家數來數去,其實也就那麼一些房地產大公司佔據版面,絕大數房地產公司,生生滅滅,無人問沒人管,倒在自己挖掘機旁邊。

    由來只見新人笑,有誰管過舊人哭!

    高利益總是與高風險並存。這些年房地產賺到了高利潤,他在拿地、施工、銷售各個環節,充滿變數,還有國家的政策調控,說來就來,說走就走,更難掌控。

    一個行業,你看著賺錢,你進去做,不一定賺錢。別人賺錢,你不一定賺錢。

    歸結一句話,郭臺銘覺得做代工賺錢,房地產不可掌控。

  • 7 # 洪鐘財經

    現在的房地產太火爆了,以至於各行各業都參與其中。做電器的(格力、美的)、造汽車的(江鈴)、食品加工的(中糧),以及其他各行各業,都想從房地產市場分一杯羹。

    但是也不乏一心一意做實業的企業,比如只“朝著一個城牆口衝鋒”的華為、立足造“新國貨”的小米,意圖“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阿里巴巴。他們沒有染指房地產行業,只做知己擅長的行業。

    在國外,極少有房地產企業能夠做成世界500強。但在中國卻有多家房地產企業成為了500強企業,比如恆大、萬科、碧桂園。你聽說過美國、日本或者歐洲的什麼知名的房地產企業嗎?除了業內人士,絕大部分人不知道。(2018年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中有5家房地產企業,無一例外,全部來自於中國大陸)

    說實話!做實體行業要比做房地產難的多。做房地產最重要的就是拿地和搞好政商關係。只要這兩個搞好了,其他都不是問題。做實驗可就難的多了,技術創新、產品研發、人才招攬、市場營銷每一個環節都很複雜。

    郭臺銘為什麼沒有做房地產行業?為什麼選擇做利潤率相對較低的代工業?要知道房地產行業的利潤是30%,而做代工廠的利潤只有2%。資本是逐利的,這麼簡單的道理,我們都知道,那郭臺銘能不知道嗎?那為什麼郭臺銘寧願拿著代工微薄的利潤率而不涉足地產行業呢?

    最終,他決定購買當時最先進的日本模具機器發展技術實力。但這個決定卻讓他沮喪了很久。當時,中國臺灣經濟剛剛起飛,房地產市場火爆、房價飛漲,身邊朋友賺的盆滿缽滿。

    但最終隨著他的企業不斷成長,郭臺銘就釋然了:“房地產這個東西,只是賺一次的錢;可是你永遠的核心技術,可以賺無數次的錢。”

  • 8 # 福筱航

    還有人問郭先生為什麼不做飯店

    那可以每天賺三頓飯的錢

    其實問這問題郭先生是不得不答

  • 9 # 南寧一手房韋哥

    2018年7月9日,郭臺銘接受央視《財經人物週刊》專訪時說,房地產只能賺一次,搞技術才能賺無數次。在專訪中,郭臺銘回憶了創業初期的往事,當時的代工是租賃廠房生產的,之後廠房租金年年上漲,到現在已增長了10倍。房地產的暴利,讓郭臺銘刻骨銘心。

    一、搞技術有多掙錢

    郭臺銘說的“搞技術”,更多的是指有專利的核心技術。先不說透過核心技術轉讓掙錢,或擁有核心智慧財產權的產品銷售所掙的錢,我們單說收取專利費這一塊,所掙的錢相當於自己買了一臺印鈔機。

    2017年,蘋果手機賺走了全球80%的智慧手機利潤,三星賺了14%,中國產手機僅賺6%。想想是不是很悲哀。中國產手機銷量約佔全球的一半,利潤都哪兒去了?

    原來,大多數利潤都是高通以收取專利費的名義拿走了。世界上每銷售一臺手機,只要支援3G或4G網路,高通按整機售價的65%為基數收取專利費,非全網通的專利收費係數為3.25%,全網通的為5%。2017年中國國內市場手機銷量大約5億臺,銷售額大約8000億人民幣,利潤285億左右。國內銷售的手機大部分是全網通的,所以高通收取專利費約為8000*65%*5%=260億。可以說,國內廠商的利潤與高通專利費差不多持平,可見真正“搞技術掙錢”是多麼讓人羨慕嫉妒恨。

    二、富士康是不是在“搞技術”

    在很多網友印象中,富士康僅僅是代工,與“搞技術”不沾邊,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代工企業成千上萬,為何富士康長盛不衰,而且越做越大?我們應該深知“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的道理。

    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2018年銷售收入1546.99元,世界500強排名24位,僅比國家電網、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差一些。

    2018年1月31日,在鴻海股東臨時會上,郭臺銘表示:“外界都認為鴻海是代工廠,把公司跟蘋果聯絡在一起,但鴻海將從硬體轉型成軟體公司。”在招股書中,富士康把自己介紹成為“全球領先的通訊網路裝置、雲服務裝置、精密工具及工業機器人專業設計製造服務商。”

    截至2018年底,富士康全球專利申請已累計150000件(大陸申請56500件),核准量達到86600件(中國大陸核准31300件)。2005-2013年連續9年名列中國大陸地區專利申請總量及發明專利申請量前列;2003-2018年連續16年獲中國臺灣地區專利申請及核准量前列;2006-2018年連續13年在美國專利核准量排行榜位居華人企業前列;2006-2014年連續9年為國際領先的技術分析機構ipIQ評定為Electronics & Instruments領域第一名。

    三、投資房地產的風險

    相比房地產,“搞技術”,只要與時俱進,避免諾基亞、柯達型別企業的誤區,一旦掌握獨門絕技,就能長久的掙大錢。

    現在搞房地產,投資門檻高,市場競爭激烈,容易受政策和經濟等因素波動牽連,一旦資金鍊斷裂,將意味著崩盤,暴利是與風險共存的,而且隨著城市化程序的不斷加速,市場不斷成熟,房地產行業越來越規範,暴利的程度也在不斷減小。萬達正是因為看到了前景,前幾年果斷成功改行。

    郭臺銘“搞技術”而不投資房地產,是為了“掙無數次錢”。還有哪些企業家是純粹是“佛系”搞技術的?曹德旺算一個。曹德旺曾經在接受電視臺專訪中義正言辭的表示,他否決了公司股東投資房地產的提議,他不掙昧良心的錢。

    看來,每一個不投資房地產的企業大咖都有自己的“隱情”。但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搞技術”才是維持企業長久的王道。

  • 10 # LeoGo科技

    那麼,房地產真的只能賺一次錢嗎?我們可以打個比方。

    1973年2月,郭臺銘出資10萬元新臺幣,成立了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

    而1997年成立的恆大地產比鴻海晚了20多年的時間。

    我們可以看看到底做房地產的恆大?還是鴻海更大?我們可以看到,恆大目前的市值為2671.69億港元。而鴻海精密在臺灣上市的時候,市值曾經高達15000億臺幣,如今,市值在9900億左右,約合人民幣2152億元。

    恆大大概在2361億元左右,雖然和鴻海相當,可是,你也可以知道,並非說房地產就是賺一次錢,只是所走的路不同而已,在現在房地產業已經成了大多數人“前赴後繼”的產業,說明郭臺銘只是找到了他所擅長的產業而已。

    如今,印度工廠因為富士康沒有履行50億的款項,導致了罷工,這就讓想離開中國的郭臺銘,還是得尋求中國市場。

    誠然印度等地的工資低,可是人家不接受加班。所以,不管什麼產業,符合市場需求,才是最主要的。而,脫離了市場需要,富士康也不會是長勝將軍。

  • 11 # stone20182015

    誰說郭臺銘沒搞地產啊。 你知道他在內地幾十個城市拿了多少地麼,他現在用了十分之一都不到。還有上海的富士康總部大樓可以瞭解下。

  • 12 # 惠房產

    在中國大陸,如果要找兩個利潤率相差懸殊的行業配對,相信房地產和製造業肯定是天作之合,前者拿下地皮在一片漲價的聲音中,隨隨便便賺取30%以上的利潤,甚至更高,而後者則要拉訂單、談報價、搞生產、做物流,要同客戶、員工、政府和社群搞好關係,一年到頭來常常僅有個位數的利潤率,最低廉的時候僅有2%,連自尊都給搭上了,而如果出現過度投資或者訂單減量,就非常有可能虧損,所以,在普通人看來,房地產和製造業簡直是判若雲泥,但代工大王郭臺銘,卻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見解。

    前不久,富士康集團Quattroporte郭臺銘出現在央視《財經人物週刊》欄目中,他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以及同蘋果合作的起源。在最早建廠時,郭臺銘手上只有一筆錢,他需要做一個艱難的決定:是去買塊土地,蓋座工廠;還是去租一座工廠,用錢買來模具裝置?顯然,郭臺銘選擇了後者,也由此衍生出一個以模具為基礎的世界500強企業,但這個“衍生”並非一帆風順,早期階段甚至令郭臺銘非常“沮喪”,他放棄購買的那塊土地,價格隨著臺灣房地產經濟發展飆升了20倍,生意上的朋友們都賺得盆滿缽溢,而郭臺銘的首批模具產品卻因質量不合格而遭遇退貨,工廠險些倒閉,好在,郭Quattroporte透過強硬的手腕逐步在模具企業站穩腳跟,成為康柏、諾基亞、蘋果等電子巨頭的供應商。面對央視記者,郭臺銘再次霸氣側漏,他說:“搞房地產只能賺一次,而搞技術則能賺很多次。”

    現在,富士康集團已經從單純的模具、組裝代工發展成為集液晶面板、電商、物流、工業網際網路、自動化為一體的綜合性集團企業,常年積累的資本讓他們可以買到足夠的技術和人才,而房地產又是“最沒有技術含量”,利潤卻最高的行業。在建廠初期,郭臺銘受制於有限的資金,如今Quattroporte富可敵國,又同政府交好,他為什麼依舊不搞房地產呢?事實上,Quattroporte在一次採訪中曾經霸氣地迴應記者:我終身都不踏足中國大陸房地產領域。

    資本、技術、政策...郭臺銘涉足房地產已萬事俱備?

    在普通市民看來,房地產應該是一個“技術含量”非常低的行業,但需要大量的資本和良好的社會關係,事實上,刨去一些大型的開發商,大多數的房地產老闆都遭遇過資金鍊斷裂的風險,他們常用的套路就是費盡心思地拿下一塊地,然後,讓購房者向一塊“沙盤”繳納不菲的首付,從而啟動旗下專案,接著又會提前收取暖氣費、管理費、物業費等等一切可能的費用來“維持”產業鏈的運轉,顯然,這種操作模式具有相當的風險性,稍微有些意外,專案就有可能變成“爛尾樓”。其實,隨便去一些城市的郊區就能看到一幢幢孤立的半成品商品樓,等待著新的資金來拯救自己,如此情況,最鬧心的自然是準業主們。

    毫無疑問,富士康在資本規模方面,絕對不是問題,他們的利潤率雖然微薄,但前期投資非常大,相關資料統計,iPhone有40%的成本都需要富士康墊付,等到他們完成出貨時,才能收回成本,就連郭臺銘的個人財富,也遠非普通人可以想想的,筆者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些財富排行榜,彼時郭臺銘的個人身價是68億美元,總之,富士康想要拿下一兩個樓盤專案,資金絕對不是問題,比之收購夏普的難度要小200倍,加之,郭臺銘以及旗下的高管運營團隊,擁有非常豐富的建廠經驗,他們曾經把深圳龍華、河南鄭州、四川成都、貴州貴陽等一片片的不毛之地變成了人聲鼎沸的電子產品製造車間。雖然製造工廠的施工標準,同商用樓的標準不甚相同,但資源之間的相關性,還是非常容易讓富士康找到合格的施工廠商資源。此外,郭臺銘一向同政府保持著良好的關係,特別是內陸地區,所到之處無不夾道歡迎,有一位省長為了爭取到投資,不惜放下身段,親自拎著餃子到郭臺銘下榻的酒店,鼓弄一個“禮輕情意重”的儀式,相關手續辦理甚至披上一兩塊地都不是難事兒。

    綜上所述,郭臺銘涉足房地產似乎已經是萬事俱備的事兒了,但真正的事實是,郭Quattroporte一直堅守著自己的諾言,兢兢業業地耕耘於製造業,賺取著微薄的利潤,同時,加快企業向自動化、工業網際網路轉型,躊躇滿志地建設自己的製造王國。

    志存高遠,代工大王的倔強和自尊

    現在,郭臺銘已經年過古稀,自己的“精力頻寬”越來越狹窄,估計他現在很難每天工作16個小時,也沒有辦法把一個會議從早上8點開到晚上11點了,幸虧他多年培育起來的經營團隊已經深諳製造業的規則,郭臺銘本人估計更側重於“工業網際網路轉型”或者“去美國找特朗普批下一塊地”之類的高階事宜。

    相信很多人都清楚,富士康有實力做房地產,但社會各方面都不希望他們太過強大,要知道,富士康新建一座工廠,動輒十幾萬人的規模,會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讓當地經濟竄上一個新臺階,而房價也會隨之暴漲,常常能從1000元漲到20000元,如果郭臺銘玩票房地產,他又最清楚自己在哪裡興建廠房,大可以提前囤積商業樓盤,如此生意只能用“恐怖”和“變態”來形容了。基於此,地方政府雖然歡迎富士康到來,但更希望,他們專注於創造就業崗位以及提高出口額,而房地產這麼技術含量低的專案,還是交給相對弱小一些的企業來完成吧,事實上,中央就曾叫停過海爾、康佳的地產專案。

    如果用錢來衡量人生的成功程度,那麼,郭臺銘應該比不上王健林或者許家印,這兩位大佬憑藉地產長期躋身中國富豪榜的前幾名,但問題在於,一旦企業家們實現財務自由之後,“賺取更多的錢”已經是最低層次的追求了。事實上,郭臺銘在採訪中坦言,自己現在年過古稀,本來應該頤養天年,抱著自己的兒子和孫子享受天倫之樂,但他依舊能兢兢業業,全世界的飛來飛去,足以證明其骨子裡的倔強,他統轄的代工行業長期以來都遭受外界非議,卻能持續拿出“改善者”的心態來對待,先不說富士康培養出了大量的中產階級,單就能徹底遵守法律和支付足額的加班費,就已經比大陸一些企業領先太多了。正如郭臺銘所講:做房地產只能賺一次的錢,而做技術能賺無數次的錢,他常常笑稱:工業網際網路是自己的第三次創業,也希望治下的員工能夠逐步擺脫“製造者”氣息,向著商務、技術、研發等更體面的領域進軍,而其本人也取消了退休計劃,要一直要做到最後。

    事實上,富士康有很多地方值得中國大陸房地產商學習,比如遵紀守法、不拖欠工資,堅守SOP等等,最重要的是,富士康一旦向客戶承諾,就一定會:按期交貨。

  • 13 # 物聯網共享經濟體驗館

    既然富士康如此有實力,代工大王郭臺銘為什麼沒做房地產?原因竟是這個!網友們能有此疑問,也是合情合理的。因為現在的房地產行情雖然不去去年,但是從實際的核算結果來看,房地產的利潤率相對還說還是非常高的。房地產作為中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前幾年還是比較萎靡的。全國的很多城市都出現了商品房嚴重積壓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對於開發商來說,資金問題就成了很大的風險。

    隨著去庫存的開始,房地產市場也迎來的發展的黃金時期。各種炒房客開始大量湧入,房價開始飆升,這時的房地產開發商已經基本進入了賣方市場,在這個階段,只要能拿到地,基本就代表著可以賺錢了。對於富士康這樣的實力雄厚的集團來說,郭臺銘為什麼沒有涉足房地產呢?

    有一次,郭臺銘被採訪時,他從自己的實際創業經歷出發,對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原來,當初郭臺銘也經歷過在土地和技術之間的抉擇,而對於一個對製造業尤其是頂尖製造業車動漫希望的創業者來說,顯然技術更有優勢,而郭臺銘也恰恰選擇了技術。當初沒有選擇的地,已經在城市化程序不斷加快的同時價值也瘋漲了近數十倍。

    但郭臺銘並沒有後悔,因為郭臺銘的富士康所掌握的技術,雖然不能在一個專案上達到如此高的回報率,但是技術是永恆的,只要一直掌握了最新的技術,即使是蘋果,也必須要選擇與富士康合作!代工大王郭臺銘為什麼沒做房地產?原因只有一個,技術才是最核心最持續的競爭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更換汽車輪胎?輪胎更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