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穿插游擊隊

    張作霖的確不是個簡單的人。對一般人而言,對張作霖的認知,除了東北王,少帥張學良他爹,早年當過土匪之外,就沒有其他了。確實,從歷史上來看,張作霖的出身不是很好,當過土匪,東北話叫“鬍子”,可以算作是他的第一個社會身份,也算是他扮演的第一個角色,一個江湖的張作霖和真正的老炮兒也由此開始。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東北的遼西成了個“三不管”地帶,各種盜賊土匪就在這一帶蜂起,打家劫舍,無惡不作。鄉民們為了自保,紛紛建立自己的武裝勢力,也就是所謂的“大團”。大團的出現是為了保境安民,但“團員們”要吃喝,他們每天的經濟來源,就多是從保護費中獲得,無論是平頭百姓,還是地主富戶,只要是需要受到他們的保護,就都得交這份保護費。慢慢地,大團就發展的幾乎與土匪無異:你交保護費,我就是治安團;你不交保護費,那我就是土匪,可以說,土匪,和治安團,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可以來回切換。

    1900年,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張作霖在岳父趙佔元的幫助下,在趙家廟成立了個二十多人的大團,他任大團的頭目,負責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儘管多數大團的氣質都很粗獷,但張作霖的大團卻有些別樣的小清新。張作霖的武裝隊伍遵章守紀,他負責的幾個村子,土匪的侵擾逐漸消失,張作霖也因此獲得了鄉民們的好評,名聲也開始不斷外傳。後來,越來越多的村子希望得到他的保護,張作霖的管轄範圍也逐漸擴大,從幾個村子增加到了二十多個村子,相當於今天三四個鄉鎮的規模。因為張作霖的名聲好,當年他被死對頭金壽山殺了個回馬槍,落難至八角臺的時候,當地人都出來挽留他,當地的一個大團頭目張景惠甚至主動讓賢,甘願屈居副職,把團練長這頭把交椅讓給了張作霖。

    張作霖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他從小小的團練長做到東北王,自然有其過人之處,其中,支撐他行走江湖的殺手鐧,就是講義氣。俗話說的好,識時務者為俊傑,張作霖的人情練達就體現在他對時勢的審度上。當年張作霖為了能被政府收編,獲得一個合法的身份,在被新民府知府接見時,就以弟子身份,行了叩見禮,稱其為老師,給對方心裡留下良好的印象,使自己順利的從鬍子,土匪,搖身為政府軍軍官。而在拜見袁世凱時,張作霖則繼續發揚了這點。為了使袁世凱相信自己是個沒見過世面的草包,張作霖在走進袁世凱的辦公地——居仁堂時,就表現的像個鄉巴佬,東張西望,對什麼都驚訝好奇,簡直就是劉姥姥進賈府。在見到袁世凱時,更是表現的誠惶誠恐不知所措,撲倒在地,向袁世凱行了個在官場早已廢止的叩拜大禮。當袁世凱拿出懷錶看時間時,張作霖又抻著脖子左看右看,等袁世凱把懷錶送給他時,他又大喜過望,土包子氣十足。

    情商高,讓張作霖在江湖,民國政界,混的如魚得水,但作為一個江湖老炮兒,講義氣才是標配,與他結拜的兄弟可謂有始有終,兄弟幫助他奠定了一生事業的基礎,張作相主動放棄接班機會,在他死後一心一意輔佐張學良,馮德麟落難之時又全力營救,這不能不說,都是張作霖的義氣投資,所獲得的回報。

    除了江湖老炮兒的角色,張作霖在國家大事上,也不糊塗,稱得上愛國。當然,在軍閥生涯早期,為了自己壯大勢力,張作霖確實積極向日本靠攏過,不過日本人始終感覺梟雄張作霖,是自己吞併東三省的一個障礙,早在1916年5月,就派遣川島浪速,安排浪人,用炸彈暗殺過他,可惜沒成功。後來袁世凱準備簽訂二十一條,換取日本政府支援他稱帝的時候,張作霖就拍發過電報,表示反對。

    後來,張作霖勢力壯大,當上了奉天省督軍,日本人對他的拉攏開始升級,張作霖也從日本購買過軍火,身邊還有日本軍事顧問。但是1916年,發生過一個鄭家溝事件,日本軍隊和中國軍隊在東北起了衝突,日本關東軍趁火打劫,要求在東三省派駐日本警察,還要增加日本軍事顧問、在東北軍裡的人數,這些無理要求,都被張作霖拒絕了。

    日俄戰爭之後,日本的政策,就是要透過駐軍,殖民,經濟滲透,控制東三省,他們叫滿洲,結果張作霖針鋒相對,你移民,我比你移的還多!根據統計,張作霖從關內招攬的移民,超過兩百五十萬,使得日本全面佔領東北的計劃落空。本來日本計劃移民50萬,繁衍至100萬,就可以牢牢控制東北,結果張大帥1927年一年就運進67萬人,日本人只能是欲哭無淚。為了削弱日本控制的滿洲鐵路,對東三省經濟的影響,張作霖還牽頭成立了東三省交通委員會,計劃修建和滿洲鐵路平行的鐵路,開工建造葫蘆島港,東北軍最大的武器製造方,奉天兵工廠,張作霖也特地從英國,德國,丹麥引進工程師,來抵制日本人的滲透和控制。

    1925年,郭松齡起兵反對張作霖的時候,張作霖為取得日本援助,打敗郭松齡,曾和日本締結密約,叫《滿蒙新五路密約》,規定日本可以修建滿洲鐵路的支線,而在鐵路沿線地區,日本可以享有土地商租權和雜居權等條款。但事過境遷,張作霖也明白,這些條件太過苛刻,如果按照這個條約來辦,不但會遭到全華人民的強烈反抗,而且也將使自己在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受制於日本人。所以,張作霖就開始耍滑頭,對上門來的日本人,不加理睬,避而不談,拖延為上策。對此,日本深為不滿,稱張作霖是“忘恩負義”,“背信棄義”,這也埋下了日後皇姑屯事件的導火線。

    總之,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張作霖沒有什麼現代政治觀念,腦子裡的民族大義,也是從江湖義氣裡推演出來的,很粗糙,而且手段也不高明,幹不過日本就抵賴,但畢竟沒有像有文化的汪精衛那樣犯過大錯,稱他是一位江湖上的愛國老炮兒,並不為過。

  • 2 # 生活不在難

    張作霖心狠手辣,做事有一定原則,堪稱曹操性格繼承者,但是從眾多流傳下來事情看他又有人性化一面,是新舊時代交替的典型性格,屬於亂世梟雄人物。但性格細心度有待提高,不然就不會被日本人炸死了。

  • 3 # 本草百曉生

    說起“東北王”張作霖,幾乎人人都知道他目不識丁。雖然是個大老粗,但張打小就有小機靈。

    在他十四的時候,就死了父親。作為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小孩,比別人家的小孩更懂得世事艱難。由於母親,要拉扯他們一家人長大,向鄰居借了不少錢。

    有天,鄰居的家的牛陷入泥潭。要不是小張作霖,及時向村裡報告,牛肯定是保不住。為表彰張作霖“學雷鋒”,鄰居家將張家的債務一筆勾銷。

    可能第一次嚐到了耍小聰明的甜頭,他不再去學堂,放話說“這書,老子不念了”。自此,他要追求一種“短、平、快”的成功之道。

    可現實很殘酷,做買賣折本,接著他又去學獸醫,自然也做不長久,因為他打聽到一個“好門路”。

    自甲午戰後,奉天遼河一帶,到處是遊兵散勇組成的團伙,專事打家劫舍活動,因給人醫馬的緣故,張自然結識很多道上朋友。在這些狐朋狗友的慫恿下,張作霖組織起了一支由幾十人組成的“保險隊”,因能力過人,這支隊伍,日益壯大,吸引了湯玉麟、張景惠等人的歸附。

    要放換別人,估計會在土匪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但張作霖偏不,他想著是,該如何歸附官軍,為自己洗白。

    首先他藉著“日俄戰爭”的機會,當起了日本人的間諜,隨後被編入“八路巡防隊”,逐漸成為官軍隊伍。

    其次,他憑藉出色的見風使舵能力,站在反動勢力一方,鎮壓革命新軍,轉而受到袁世凱的賞識。

    這只是他成功的一部分條件,張作霖雖然讀書少,但他很尊重讀書人。眾所周知,張喜歡罵粗話,心情不爽,或高興異常都會來一句“媽那個巴子”。

    有次,開軍部高層會議,因聽到戰事不利,脫口而出他那句口頭禪,在座的楊宇霆,聽到“媽那個巴子”。自然很不爽。

    立刻質問張作霖“大帥,你說誰!”

    張立刻意識到自己的無心之舉,放下身段,對楊道歉說“我說習慣了,沒別的意思!”

    雖然張前期靠日本人起家,但他懂得分寸,在涉及民族根本利益上,他堅決不讓步,留下“張作霖,手黑寸土不讓”的軼事。

    正因為,張越來越不聽日本人的“話”,終於在1928年6月4日,下午發生震驚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所謂歷史人物不可複製,但張作霖的民族氣節值得我們學習!

  • 4 # 淺憶

    東北那麼多土匪豪強,為什麼就只有張作霖成為了東北王?

    清朝末期,官吏腐敗無能,對外屈膝投降,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並且對外戰爭賠款多如牛毛,而這一切的負擔卻都壓在了百姓身上,老百姓苦不堪言,而東北的局面就更復雜了,有日本的勢力,還有俄國的勢力,外強的壓迫加上清政府的剝削,使得東北百姓多數人沒有活路,因此許多人都不得不走上了,落草為寇這一條路…

    在當時的東北可以說是遍地都是“鬍子”,這是當地人對土匪的一種稱呼,土匪有多股,其中勢力比較大的有:海沙子,杜老炮父子,張作霖等等。但是眾多的土匪中,張作霖的勢力不是最大的,地盤不是最多的,人,錢,槍都不多,但是為什麼只有他成為了東北王呢?接下來小編給大家簡要分析一下。

    張作霖是窮人出身,他親生父親在他小時候就因為付錢被人打死了,扔在河邊沒人收屍,是一家豆腐房的人看他們家可憐才給了一個破蘆葦蓆捲上就找了個地方給埋了,(後來張作霖得勢當了東北王之後,大家都說是因為他爹葬的地方是了風水寶地…)他母親帶著小時候的張作霖,又嫁給了一個獸醫,因此,張作霖也學會了一手醫馬的好手藝,這使他在給許多土匪醫馬的時候認識了許多豪強,為他以後的路,鋪了基礎…

    但是天下大亂,各地的地主都怕被土匪搶了,因此紛紛出錢,在當地成立“保險隊”,而張作霖也藉此機會成立了趙家廟保險隊,有了自己的勢力,保險隊說白了就是保護自己一方百姓的安全,但是對於其他地方的地主富家,還是一個字:搶!因此,張作霖實際上就已經走上了土匪的道路,並且在杜老炮的幫助下,勢力突飛猛進,很快在遼南打出一片天地,可是在他全盛的時候,他卻突然選擇接受詔安,成為了清政府的官兵,掉轉槍口,對曾經自己的土匪同行們痛下殺手,因為他對土匪們實在過於瞭解,因此,他是輕車熟路,並且在杜老炮死了以後,對遼西巨匪杜老炮之子杜立三痛下殺手,並利用從之得來的海量財富擴大自己的實力,並且上下打點最後在清政府中站穩腳跟,成為奉天(遼寧)的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後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袁世凱竊取果實,成為大總統,而對前清的軍隊都是直接改編的,而張作霖也正式成為了民國的一名軍官,並且利用多年的積蓄賄賂上下,最後使袁世凱講他封為中華民國第27師中將師長,這就夠品級了,後來,又經過許多的明爭暗鬥,最終擊敗了28師,成為了奉天的實際統治者,後來的府院之爭,又使他獲得了對吉林和黑龍江的統治權,成為真成為真正的東北王。

    縱觀張作霖的一生,他出身貧苦,為人仗義疏財,對手下,朋友出手闊綽,因此身邊聚集了一大批人為他賣命,而在幾乎所有土匪同行敵視清政府的時候,他卻看到了前面:坐土匪不會有出路的,接受詔安是土匪最好的下場…並且對曾經的同行下去絕不留情,他可以對自己的曾經的恩人的兒子下手說明他夠狠,可以傾家蕩產的為了前途買通上面的人,這一切的一切才造就了東北王

  • 5 # 近看歷史

    張作霖從一個地地道道的草根一路逆襲成為“東北王”、“北洋軍大元帥”,他的人生之路確實非常具有傳奇色彩,而這種“成功”當然與之鮮明的性格特徵聯絡密切,下面我們就從張作霖的幾段“名言”為切入點,開啟這位爭議人物的性格密碼。

    “大丈夫生在天地之間,凡事恩怨分明,我是有恩必報、有仇不饒。”

    眾所周知,張作霖出身貧苦,自幼便受盡白眼,對人情涼薄有著切身的體會,自然也對恩情和仇恨有了相對極端的認識。

    當年張作霖的父親張有財被一王姓鄉鄰毆打致死,只有14歲的張作霖便鼓動哥哥張作孚實施復仇計劃,雖然最終陰差陽錯並沒有殺死仇敵,卻也犯下了人命案,並直接導致他離開家鄉老母,出走大高坎。

    對於“報仇”張作霖向來是快刀斬亂麻,這是他性格上的果敢,那麼對於幫助過他的人,張作霖又是否做到了“有恩必報”呢?

    就在這次逃難途中,張作霖曾到一戶孫姓地主家打工,因為他很會見機行事,所以東家夫人對他格外的好,而且還認作了乾兒子,平時對他噓寒問暖非常照顧,讓張作霖十分感激。後來,張作霖發跡後,仍對這份恩情念念不忘,為了報恩,他多次派人返回故地尋找乾孃,哪知“子欲養而親不待”,老人家早已去世,於是只得拿出重金為其修建了宏偉的牌坊,並厚撫了她的兩個兒子。

    “做馬賊、土匪都無關緊要,成則為王敗則賊,混出了名堂一切好說,但千萬不能做漢奸,那死後是要留罵名的。”

    從馬賊、土匪起家的張作霖,一直有著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則”,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法則”是功力的,說白了就是“活下去,走上去”,但儘管這樣,張作霖仍然有他分明的底線,他知道有些事做做無妨,有些事卻萬萬不能做。

    當年,郭松齡的反奉之舉,使張作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幾乎要燒掉帥府搬家逃難,這時,日本人適時的拋來了橄欖枝,試圖趁此危局逼其就範以簽訂賣國條約。雖然張作霖簽了這些條約,但在他看來也不過是權宜之計,郭松齡兵敗後,張作霖對這些條款百般抵賴,始終沒有讓日本人佔到任何實際便宜,最終使日本人動了殺心。

    “世界的潮流也不能不看一看,現在世界政治的趨勢,還允許共和變為君主嗎?說我要復辟,那是紙上放屁。”

    1917年,試圖復辟帝制的張勳率軍開進北京後,第一個想拉攏的實權派就是張作霖,在他們看來,張作霖是受過皇帝隆恩的,自然要出把子力。可是,面對復辟集團許諾的高官厚祿,張作霖不為所動,始終也沒有派出一兵一卒。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骨子裡的狡猾,確實,張作霖向來狡猾,但是別忘了,能混到這個級別的哪個不狡猾?還不是有一批人跟著張勳走了?所以真正的原因是張作霖的冷靜、是清晰的大局觀、是面對袁金鎧、王永江等智囊時,善聽人言和獨立思考的性格特點,而這正是張作霖這樣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人,能夠最終攀上權利頂峰的重要特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海軍陸戰隊怎麼用英語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