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古代一直使用漢字和中國年號。
至1443—1446年,北韓第4代國王世宗召集著名學者創制出一種拼音文字——韓格爾,逐漸發展成今日的韓文。韓文作為書面符號大規模取代漢字是20世紀特別是七八十年代以後的事,韓語中70%詞彙來自漢語,有時不用漢字難以讀解。南韓為淡化中國文化的影響,大力宣揚韓文是最科學的文字,說“該文字的24個記號能表示出所有的發音”,“對其他文字的解讀率幾乎達到100%的水平”,實則大謬不然,造成學生不認真掌握外語發音,喜以韓文標記,結果不論學習漢語、英語、日語、法語,皆造成平卷不分、尖團不分、兒音與兒化不分、有入聲與無入聲不分等根本性發音缺陷,令我等經驗豐富之外教亦倍感頭疼。
南韓古代歷史皆以漢字寫成,且中古以上歷史皆存於中國史書。今後青年若不寫漢字,必導致歷史斷裂。又韓文每字皆由兩個以上字母構成,間架呆板,搭配生硬,如殘條斷枝兩相拼湊,望之頗有不祥之氣。初見韓文,疑為取自殘龜斷甲之原始符號也。 古代北韓幾乎所有的歷史、典章、文藝、科技書籍都使用漢字記載。新羅神文王時代的薛聰發明了古代的北韓文字“吏讀”,這是漢字以新羅語音標表記,漢文以新羅語判讀的方法。吏讀的創始,使得會解讀中國九經的北韓學者出現了。公元1443年,北韓國王世宗李祹命集賢殿學士創立了由11個母音和14個子音組成的北韓表音文字,這種欽定文字於1446年頒佈之時,稱為“訓民正音”。然而,儒家學者大為反對,認為朝文字母會妨礙儒學研究,統治階級仍然只限使用漢字。婦女、兒童使用拼音字,用拼音字書寫的文章叫“諺文”,受人歧視。官方書面語言仍然是中文,就像拉丁文寫自己語言的手段,創作了謳歌王朝建立的用朝中兩種語言寫成的頌詩《龍飛御天歌》,並把《釋譜詳節》(佛祖生平片斷)一書譯成朝文。這兩本著作為北韓文字的實際使用奠定了基礎。訓民正音的頒佈並未明顯弱化漢字在北韓文化中的地位,直到近代,北韓仍是一個以使用漢字為主的國家。不僅公文如此,日常生活中的文字亦復如此。北韓的統治階級、兩班使用漢字寫信、創作,派到日本的北韓通訊使,選用漢語造詣高的官員擔任。他們與日本的儒學家、僧侶之間用漢字筆談,並即席創作漢語詩詞。
南韓古代一直使用漢字和中國年號。
至1443—1446年,北韓第4代國王世宗召集著名學者創制出一種拼音文字——韓格爾,逐漸發展成今日的韓文。韓文作為書面符號大規模取代漢字是20世紀特別是七八十年代以後的事,韓語中70%詞彙來自漢語,有時不用漢字難以讀解。南韓為淡化中國文化的影響,大力宣揚韓文是最科學的文字,說“該文字的24個記號能表示出所有的發音”,“對其他文字的解讀率幾乎達到100%的水平”,實則大謬不然,造成學生不認真掌握外語發音,喜以韓文標記,結果不論學習漢語、英語、日語、法語,皆造成平卷不分、尖團不分、兒音與兒化不分、有入聲與無入聲不分等根本性發音缺陷,令我等經驗豐富之外教亦倍感頭疼。
南韓古代歷史皆以漢字寫成,且中古以上歷史皆存於中國史書。今後青年若不寫漢字,必導致歷史斷裂。又韓文每字皆由兩個以上字母構成,間架呆板,搭配生硬,如殘條斷枝兩相拼湊,望之頗有不祥之氣。初見韓文,疑為取自殘龜斷甲之原始符號也。 古代北韓幾乎所有的歷史、典章、文藝、科技書籍都使用漢字記載。新羅神文王時代的薛聰發明了古代的北韓文字“吏讀”,這是漢字以新羅語音標表記,漢文以新羅語判讀的方法。吏讀的創始,使得會解讀中國九經的北韓學者出現了。公元1443年,北韓國王世宗李祹命集賢殿學士創立了由11個母音和14個子音組成的北韓表音文字,這種欽定文字於1446年頒佈之時,稱為“訓民正音”。然而,儒家學者大為反對,認為朝文字母會妨礙儒學研究,統治階級仍然只限使用漢字。婦女、兒童使用拼音字,用拼音字書寫的文章叫“諺文”,受人歧視。官方書面語言仍然是中文,就像拉丁文寫自己語言的手段,創作了謳歌王朝建立的用朝中兩種語言寫成的頌詩《龍飛御天歌》,並把《釋譜詳節》(佛祖生平片斷)一書譯成朝文。這兩本著作為北韓文字的實際使用奠定了基礎。訓民正音的頒佈並未明顯弱化漢字在北韓文化中的地位,直到近代,北韓仍是一個以使用漢字為主的國家。不僅公文如此,日常生活中的文字亦復如此。北韓的統治階級、兩班使用漢字寫信、創作,派到日本的北韓通訊使,選用漢語造詣高的官員擔任。他們與日本的儒學家、僧侶之間用漢字筆談,並即席創作漢語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