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研發一條狗
-
2 # 使用者50623762565
目前活躍於智慧製造產業的服務提供商主要有:自動化領域公司、工業資訊化領域公司、工業互聯及物聯網公司、大型製造企業等等,各具優勢:首先是自動化領域公司,從製造企業效益的角度,裝置的自動化改造、控制系統整合應用,往往是最容易想到的切入點,對於智慧製造水平的提升見效快,效益顯性度高;從應用層面上說,裝置是智慧製造的基礎,對於智慧製造的推進有很大的影響力;工業軟體公司的優勢:工業軟體貫穿從設計、工藝、生產、銷售等核心業務環節,深入企業業務,具有天然的需求優勢,作為從CAD、ERP等基礎軟體開始接觸資訊化的中國製造企業而言,對工業軟體的認知上就是先入為主的。另外,製造企業關注新技術、關注新裝置,但最為關注的問題還是企業運營,因此最佳化企業管理運營,提升科學決策能力的工具更容易受到青睞;工業互聯及物聯網公司在大資料、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上的優勢絕對是其在智慧製造產業中盈利的保證;大型製造企業的優勢很明顯,對於行業的市場、業務特性、生產特點、管理需求的瞭解讓其很容易從痛點著手搶佔市場的先機。其次,這些大型的製造企業本身在其行業內甚至是整個製造行業都有這很大的影響力和標杆性作用,因此更容易被製造企業所信任。
從總體的市場來看,工業軟體領域的廠商的綜合優勢更強,例如SAP等。就企業而言則還是需要根據需求選擇合作者,但原則是選擇具有智慧製造支撐能力,智慧工廠構建實力的公司。畢竟,智慧製造和智慧工廠涵蓋領域很多,涉及智慧產品、智慧設計、智慧裝備、智慧工廠、智慧供應鏈、智慧服務等環節,涵蓋了諸多計算機軟體、硬體和工業自動化技術,系統極其複雜,沒有一家公司可以獨大,但是軟硬體實力、行業影響力一定是重點考慮的加分項,例如:在先進技術的研發創新能力、在全球企業應用領域的影響力、應對複雜性挑戰的應變力等等。
SAP資深製造業專家陳曦:建設智慧工廠,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無論是選擇軟體,硬體,裝置,都需要相應的合作伙伴有長期支援的能力。除了考察合作伙伴產品的功能,還應儘可能考察合作伙伴的產品路線圖是否具有前瞻性,合作伙伴的公司是否有持續創新的能力,合作伙伴是否有成功的工業4.0或智慧製造的客戶,以及客戶群的穩定性等。
-
3 # 小雙愛評機
靠企業自身的力量很難完成智慧工廠建設工作,這就需要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幫助企業理清思路,加速程序,那麼製造企業該怎麼選擇智慧工廠建設的合作伙伴?
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猝不及防之間很多原本熟悉的事物,無時無刻不在鉅變,新技術、新概念、新潮流時時刻刻在影響著你的決策。當新事物開始慢慢影響你的工作甚至生活,你將如何選擇呢?逃避?探索?盲從?……
無論你是否接受,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增材製造、機器學習、工業物聯網……這些黑科技正一步步為中國製造的創新提供源動力,製造業的大變革時代已經來臨了。
智慧製造的風潮之下,你是否有這樣的困惑:
大張旗鼓自動化裝置的改造,生產過程始終不“透明”,收效甚微?
投入大量機器人,一個工位或一條產線的效率高了,其他工序卻堆積、停滯不前?
需要的資料很難獲取,大量的資料依舊無法自動從機器、系統中抓取並整合分析?
先進技術五花八門,各種理論鋪天蓋地,什麼是適合自身的智慧製造?
層層倒逼之下,為了智造而智造,如何可以落到實處,帶來實效? ……
在和未來相遇之前,不如搞清楚這些“黑科技”的本質,找到一同戰鬥的“夥伴”,正面迎戰。
今天我們就從大家關心的智慧工廠談起!
通常理解的智慧工廠應該具備裝置互聯、廣泛應用工業軟體、充分結合精益生產理念、實現柔性自動化、注重環境友好並實現綠色製造以及可以實現實時洞察這六個基本特徵。
那麼,建設智慧工廠需要從基礎設施、智慧裝備、智慧產線、智慧車間、工廠管控等不同的層次展開佈局。企業需要完成的建設工作包含方方面面,例如:實現裝置與裝置互聯(M2M),透過與裝置控制系統整合,以及外接感測器等方式,由SCADA(資料採集與監控系統)實時採集裝置的狀態,生產完工的資訊、質量資訊,並透過應用RFID(無線射頻技術)、條碼(一維和二維)等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可追溯。
還有,廣泛應用MES(製造執行系統)、APS(先進生產排程)、能源管理、質量管理等工業軟體,實現生產現場的視覺化和透明化。
再則,結合企業的產品和生產特點,持續提升生產、檢測和工廠物流的自動化程度。再就是,從生產排產指令的下達到完工資訊的反饋,實現閉環。透過建立生產指揮系統,實時洞察工廠的生產、質量、能耗和裝置狀態資訊,避免非計劃性停機。透過建立工廠的Digital Twin(數字對映),方便地洞察生產現場的狀態,輔助各級管理人員做出正確決策等等,總而言之,建設智慧工廠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工程,需要持續不斷的建設與創新。
同時,光靠企業自身的力量很難完成這些複雜的工作,這就需要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幫助企業理清思路,加速程序。
那麼製造企業該如何選擇智慧工廠建設的合作伙伴?個人認為,關鍵點並不是天花亂墜的概念,也不是五花八門的路線圖,而是企業自身的現狀與需求。這兩個因素決定了企業智慧工廠建設的起點。一切從自己現狀需求實際情況出發,不盲目不滯後適時因地制宜的選擇合作者,果斷出手“痛”哪裡“治”哪裡,“缺”什麼“補”什麼,這樣就能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合作伙伴。但原則是選擇具有智慧製造支撐能力,智慧工廠構建實力的公司
回覆列表
智慧工廠的範圍太廣了,現在各種智慧類的火的不得了,但是實力等參差不齊。
做智慧工廠首先得明確你具體要做哪方面,比如你是要為了減少人工做控制類,還是為了最佳化流程做系統類還是為了監控做定位類等等。
那麼明確了具體的需求和方向之後才能下一步選擇合作伙伴。
現在各種智慧工廠的廠家多如牛毛,如果你有具體的需求直接百度能跳出一大堆。不建議把所有都整合在一起做,因為現在各個方面技術發展水平都不一樣,什麼都做鋪的太大。
舉個例子,比如你要做定位類的,百度一搜,隨隨便便幾十家能找到的,那這裡有大廠和小廠之分。很多時候,大廠跟小廠的差別還是挺明顯的,大廠的東西可能質量好一點,售後有保障,但是貴。小廠的東西便宜點,但是可能容易壞。這個具體就得一家一家去聯絡具體看了。這個也沒法講。
我之前做過一年多智慧工廠,當然是攻某一方面。我覺得這行水太深!非一般深。當然需求很多,但是做的好的沒幾家,或者說都不怎麼樣,我覺得現在可能技術還沒發展到那個程度,感覺都是在打擦邊球。沒有真正核心的那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