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Waterkey

    聽過的人多的不計其數。

    見過的人會少一些。

    看過的人就很少了。

    思考過的的極少了。

    頓悟的就罕見了。

    我屬於看過的人!

    我從三個角度分析一下:

    第一:不看道德經不影響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道中。

    第二:世界道理最簡單的一本書就是《道德經》。可是最難懂。

    第三:世界正在重新定義《道德經》。

  • 2 # 南極冰火

    真正將道德經完整的看過一遍的很少,研究的更少了。十之八九的人聽說過道德經。道德經可以說一直影響左右著我們的歷史發展,左右著我們的一言一行,百姓日用而不知。

    比如無為而治,上善若水,柔能克剛,水利萬物而不爭,水因居下而能容等。

  • 3 # 隨緣初心

    《道德經》讀的人多不多我就不敢說了,因為我讀《道德經》,好不好我不敢說,但是《道德經》教會了我許多東西!

    不想讀的可以教給你們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心存善念,口吐善言,身行善事,日行三善!也是不錯的選擇!

  • 4 # Sj51586581987

    從整個思想結構看老莊說是在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哲學、處世之道!這個道具有法則即法治的"無為而治的方法論"貫穿於整個過程。

  • 5 # 劍蘭修竹

    謝邀請!迄今看過《道德經》的華人或港澳臺及海外華人大約有12一13億人,歐美諸國信基督教、天主教的信徒約有25一26億人,綜合估算全球拜讀過《道德經》的約有40億至50億人口,充分說明瞭中國古典文化大道宗源《道德經》已成為繼《聖經》之後的經典之最。

  • 6 # 曉一國學

    在10年前修習的時候,那時每天至少誦讀一遍《道德經》和《金剛經》。記得那個時候還也沒歸屬那個宗教,只是自己在修行。

    如今看《道德經》的人應該不多,真正讀完的人更少,能悟明白的少之又少了。

    我可不敢說我徹悟經文,稍微分享一下我學習的方法吧。

    1. 我當時是先背下來,然後每天誦讀一致兩遍,越讀越熟,越熟越快。

    2. 背下讀熟了,在領悟時可以用前後的經文,相互解釋,以經解經。

    3. 當然要學習前人的解經,既然是道家的經書,那我當然要找呂洞賓、白玉蟾等道家祖師的解經學習。古往今來那麼多解經的,嘿嘿,其他的一概不看,那時就怕別人的誤解把我自己給坑了。特別是現在的那些所謂教授專家,非實修者哪裡知道里面的奧秘,道家本來就是修行的流派,誰有興趣給人家扯一堆沒用的廢話。

    4. 略懂其義之後更要多加誦讀,增進領悟。

    再述一句忠言,以世間凡夫之心,去揣摩修行出世之意,這合適嗎?

  • 7 # 張學紅871

    不知道,我雖然看了,也不過是囫圇吞棗而已,可能是年齡大了,或是腦子裡被現代的觀念思維給裝滿了,也明知道德經不同尋常的智慧,進入不了腦子,化不了供應自己生命的營養。

  • 8 # 能量平衡德行天下

    多少人看過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能夠讀懂的人真的不多。例如,道德經既然是說道,為什麼不叫“道得經”豈不更合理。所以這一定不是傳道這麼簡單,它一定是在敘說某種思想體系,這就是“經”的範疇。讀了書不一定懂得書中的事情,本質上讀書不是為了統一思想,是為了傳播知識。讓讀書人用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來認識社會、服務社會,認識世界、服務世界。這才是讀書的本來面目。道德經是一本傳播華人對自然人文現象的認知行為的思考。就如同佛教對世界的思考一樣。就是告訴你用什麼樣的眼光看世界,就是讓你明白世界的真諦是什麼?這也就是道德經所要傳遞的思想。不能讀書不懂讀書,看書看不出書裡的故事。只知道西天取經的《西遊記》是講取經故事。其實他是告訴你要想得到佛的真諦需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行,還有告訴你佛教真經是無字經,你得到的有字經是人經。就如同神秀大師和惠能大師(六世祖)的對話一樣,(身為菩提樹,心是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不使染塵埃)。(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就是兩種佛道。所以讀書要讀懂書才更重要。尤其是讀懂道德經更為重要。

  • 9 # 了凡四訓誦讀解析交流

    《道德經》現在可能是德國政府建議所有國民都讀的一本書。在德國應該至少四個家庭就有一本《道德經》

    《道德經》在世界上 各種文字版本基本上都有成書,比如拉丁文、德文、法文、英文等等。在世界各國讀學 老子《道德經》的人都非常多,要說《聖經》這本書全世界數量第一,那麼《道德經》這本書全世界數量第二是 絕對可以的。《道德經》全書5000言,上下81卷。內聖外王的觀點把政治、哲學、科學、宗教等領域表達的淋漓盡致。使讀者在修身、齊家、治國、軍事、養生等領域發揮無限的作用。

  • 10 # 半愚心齋

    老子研究的是天地之道、人文之道、生命之道,是宇宙社會的總規律。因為超出社會入於本體,所以當然有出世,也因為涵蓋人文社會,所以又是帝王之學、謀略之學、入世之學。

    所以,老子的思想既出世又入世,既大而無外又小而無內,真稱得上是萬經之王。不然,看歷史上有大功德的改天換地的大人物,都是黃老道家人物,他們才稱得上“功成,身退,天之道”。

    自古以來研讀道德經的人太多了,各種解讀老子的書也是數不勝數。雖然很多普通人未必系統研讀,但卻是“日用而不知”,比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的危機感,比如“功成身退”的自保智慧,比如“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不爭而爭,等等等等,太多的智慧應用了。只是我們可能上升不到老子的智慧層面,但已經融入我們的思想血脈之中,不斷地影響著我們了。

    所以,道德經也不難,老子離我們也不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輪過後,人和,華夏,一方排名倒數,3隊主帥下課呼聲日漸高漲,你覺得誰最先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