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thene-

    第一臺機械計算器,功能:加減法

    17世紀40年代,法國數學家和哲學家布萊茲·帕斯卡(Blaise Pascal,沒錯,就是那個國際壓強單位紀念的傢伙)為了減輕父親在稅務計算上的工作負擔,在22歲發明了能做六位數加減法的機械計算器。

    1652年造的一臺帕斯卡計算器

    每個齒輪的邊緣被刻上了0-9的數字,如果要進行加法或者減法計算,操作員會使用一根撥針在齒輪上撥出相應的數字,就像使用轉盤電話。

    構造圖紙:

    大概的原理猜測:

    數字的輸入(藍色部分):齒輪轉動的不同距離,代表不同的數字;

    數字的計算(黃色部分):不涉及到進位和借位時,兩次的齒輪轉動距離,算成疊加就行。涉及到進位或者借位時,帕斯卡採用了一種小爪子式的棘輪裝置。當定位齒輪朝9轉動時,棘爪便逐漸升高;一旦齒輪轉到0,棘爪就“咔嚓”一聲跌落下來,推動十位數的齒輪前進一檔。

    數字的輸出(紅色部分):齒輪當前距離和初始位置的直觀展示。

    話說帕斯卡也是一個神人

    16歲發現了帕斯卡定理(如果一個六邊形內接於一條二次曲線(圓、橢圓、雙曲線、拋物線),那麼它的三對對邊的交點在同一條直線上);

    16歲造出第一臺機械計算器原型,22歲完成;

    16歲開始研究機率,發現帕斯卡三角(楊輝三角);

    30歲發現流體力學的帕斯卡定律(不可壓縮靜止流體中任一點受外力產生壓力增值後,此壓力增值瞬時間傳至靜止流體各點)。

    改進版機械計算器,新增功能:乘法、除法

    30年後,德國數學家和哲學家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Gottfried Leibniz,沒錯,就是那個和牛頓在微積分上打擂臺的哥們,他使用的微積分符號dx最終戰勝了牛頓的字母頭上一個·的表達方式),嘗試使用步進輪(帶把手的圓柱體)來改進帕斯卡計算器。

    加減法:和帕斯卡計算器類似;

    乘除法:乘法可以理解連續加上相同數的加法,除法可以看作是連續減去相同數的減法,這樣乘法和除法其實就簡化為了加法和減法,但是要額外的記錄這個連續加減的次數,也就是被乘數和被除數的記錄。萊布尼茨設計了步進輪,一個有9個齒的長圓柱體,9個齒依次分佈於圓柱表面;旁邊另有個小齒輪可以沿著軸向移動,以便逐次與步進輪齧合。每當小齒輪轉動一圈,步進輪可根據它與小齒輪齧合的齒數,分別轉動1/10、2/10圈……,直到9/10圈,去記錄被乘數和被除數。這樣一來,它就能夠連續重複地做加減法,在轉動手柄的過程中,使這種重複加減轉變為乘除運算。

    至此,四則運算可以透過機械計算機來完成了。

  • 2 # 葉紅筆記

    以前的機械計算使用的一般是10進位制來製作的,也有特殊進位制的,用於專門計算。

    大家都知道的一個就是機械錶,60進位制。

    當時2進位制雖然存在,但用於機械計算,沒有10進位制有優勢。10進位制的機械結構更簡單,直觀。

    第一臺機械計算,帕斯卡就使用了12和20進位制來計算金額。

    後來的繼電器機械計算器,及現代的電晶體計算機,因繼電器自身的特性,只有開啟關閉兩種狀態,2進位制更適合應用。

    機械計算器看著好複雜,能想出來的人真是天才!

  • 3 # AUTUYG

    機械時代發明了一種或說一類不完全齒輪,

    這種齒輪一面十個齒,一面缺九個,只剩一個齒,

    這種齒輪,叫不完全齒輪,也叫數學進位齒輪,幾個齒就是幾進位,

    參考計數跳繩,的計數器。和汽車裡程表,電度表。

    不完全數學齒輪的發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大事。

    機械計算機還真不是二進位制,

    雙面齒輪一面十齒,一面九個空齒,一個獨齒。

    當然在萬年鐘的機構裡,是12/1,60/1,31/1,7/1,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馮諾依曼計算機體系結構,及各個結構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