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如流水兮逝如風

    文藝復興是西方世界反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資產階級實力增強,自然對教會代表的封建主不滿,新的階級權利的獲得只能從舊階級手裡奪取,不可能寄希望於舊階級的賞賜。文藝復興時期的女人們在教會統治下逐漸解下綁在身上的束縛。當時的女性也受到人文主義精神的影響,出現了一批作家音樂家,藝術家。但是還是被男權主義思想所壓制和控制。她們的思想開始覺醒,開始爭取自己的權利和地位。但是總體來說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的生活和舊時代的生活差別不是很大,主要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

  • 2 # 一老沈一

    說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婦女生活,不得不提到瑪格麗特.金。她是專注於研究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歷史學家,亦很關注當時的婦女狀況。

    她有一段名言—— “在中世紀末和文藝復興初期, 從版畫、肖像畫和玻璃窗畫上, 便可以看到聖母有了孩子以後臉上洋溢位來的微笑。聖母把耶穌抱在懷裡,孩子充滿喜悅,生氣勃物。文藝復興時期文化上的繁榮,正是從這種聖母懷抱聖嬰的畫中進發出來的,它也是15世紀繪畫和哥特式雕刻中所反映的永恆主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就是從這樣的文藝復興時期的婦女身上產生的。”

    她接著說——文藝復興時期人的面貌多種多樣,然而,“婦女幾乎沒有自己的面貌。一個男人可以是君主、士兵、藝術家、人文主義者、商人、教士、散文家或冒險家;而婦女卻很少扮演這類角色,如果扮演,那是另外一些:母親、女兒或寡婦,處女或妓女,聖女或巫婆,瑪麗亞或夏娃或亞馬遜族女戰士。她們被完全淹沒在(僅僅來自於她們的性別的)這些身份中,並且消除了想成為其他任何人物的願望。整個文藝復興時期的婦女,都在為表現自己而奮鬥。但這樣的鬥爭註定不會取得成功,因為自從文藝復興結束以來,在社會和文化的任何層面上,都重新強調婦女在性別特徵上的不可動搖,她們的條件不但未得到改善,而且還在繼續惡化”。

    這是對文藝復興時期婦女生活狀態的總體概括。

    一,母親和孩子。

    文藝復興時期的大部分婦女是母親,這是她們的職業和身份。 一般婦女,從25歲開始,上層婦女則更早,便進入了生育、餵奶、再生育、再餵奶的迴圈過程。上層婦女平均每兩年或兩年半生一個孩子,比一般婦女生的多,這是為了家裡的財富有人繼承。王室、貴族或富商家的媳婦,一生平均分娩12次。威尼斯的馬格達路西婭,一輩子生了26個孩子。

    哺乳期,一般是18-24個月。餵奶、帶孩子是母親義不容辭的責任。生孩子的痛苦,令她們刻骨銘心。初生嬰兒的死亡率在20-50%,母親的死亡率也很高。僥倖免於死亡的母親,除了哺乳,還要照顧長大了的孩子。

    孩子多,催生了奶孃的職業。蒙田,當時的著名作家,他常在農村看到吊在山羊下面喝奶的孩子——母親去富人家當奶孃了。奶孃照看孩子,又造成了嬰幼兒死亡率的提升。 窮人家的孩子被遺棄的很多,於是又催生了八世紀以後歐洲育嬰堂的興起。

    二,妻子和丈夫。

    中世紀的婚姻,是計算出來的產物——首先體現為生產、儲存和傳遞財富的機制——女人是把老一輩財富傳遞給新一代家庭成員的載體。

    當時某些地區,像行會一樣,女人和男人都有財產繼承權。但有些地方,透過長子繼承權或風俗,把婦女排除在財產繼承權之外。不過,婦女都享有因結婚而獲得嫁妝的權利。嫁妝多,往往能吸引到富裕的伴侶。可是,習俗約定,婦女的財產由父親或代理人掌管,本人難以支配。

    總體上,當時的婚姻決定權在父母手裡。也有極少數婦女爭取婚姻自由,如愛德華.科克,被迫嫁給英國國王的弟弟,她堅決不從而逃跑,結局很像中國的“梁祝”。 那時候,法律基本不允許離婚,但允許丈夫拋棄不服從自己的妻子。

    三,工作和妓女。

    被逐出伊甸園的夏娃和女兒們,所受的懲罰是雙重的——分娩的痛苦和工作的無限勞累。除了上層婦女,其他妻子和女兒們都要在家庭中從事某種勞動。在鄉村,她們要看管牛羊和雞舍、撿雞蛋和擠奶;運送稻草麥秸和種植亞麻大麻、紡織加工並做成衣服桌布;剪羊毛,然後紡織並做成外衣和毛毯;種菜、收菜和採集柴草。不少要乾重體力勞動:耕地、捆草、耘地、耙乾草、施肥、播種、收割和拾麥穗。

    城裡的婦女,富裕家庭的,主要是管家——收集、儲存、佈置、調整和看管家裡的財務,不亂花錢,不隨便說話,為取悅丈夫而穿著得體。貧窮婦女的處境就差得多——在北歐,婦女可以從事手工業、開店、擺攤和當流動商販;義大利則不允許。無論有錢人或貧窮家庭的婦女,紡紗、織布做衣服這件事是躲不掉的。英國一個叫斯托特的寡婦,輪流和兩個兒子生活,在84歲去世前,始終在紡紗,從沒停過。

    對於貧窮的女人,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去當妓女——這也是一種工作形式。中世紀一直存在的娼妓,文藝復興時期不僅被接受,甚至還制度化了。在託洛內,14世紀晚期公開開設了妓院。法國南部的蒙彼利埃,專門給妓女們劃出了一個區域,不能把她們從這個地方趕走。15世紀中期起,妓院受到王室的保護。此後,被批准的妓院在歐洲許多地方成為合法存在,妓女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地位。1500年前的威尼斯有10萬人口,公開的妓女約有1200人。當時,還有一本《威尼斯主要名妓目錄》,裡面有215個名妓的地址、價格和聯絡人姓名。這些名妓周圍,簇擁了一批文人,很像中國古時的“青樓”。 這種官方對妓女的寬容,直到幾個世紀後才有減少——無論新教還是反宗教改革的人們,都反對妓女的存在;並且,由於性病的傳播和妓院附近犯罪活動增多,都使支援妓女的熱情大減。

    四,修女和巫術。

    中世紀基督教的男人們,使用了一種控制多餘婦女人口的工具——修道院。15世紀,義大利幾乎13%的婦女是修女。1552年的弗洛倫薩,15-16%生活在修道院裡。對富人而言,把婦女終身送去修道院生活,是防止家庭財產流失的慣常做法。不少孩子多的家庭,把女孩子送去修道院後,甚至把她們忘記了。

    自願和非自願進入修道院的婦女,反映迥異。有些著名文學作品,是被迫進入修道院的女人在憤怒之中寫成的。 新教運動的創始人馬丁.路德強烈反對把修道院變成女子監獄。到17世紀後,強行把女兒送入修道院的局面才逐漸改觀。

    進修道院是需要收錢的,沒有財產的女人如果對宗教有興趣,就只能在外面實現自己的信仰了——出現了兩部分女人:信教的和信巫術的。在後一種女人中,有瓦爾多派、阿爾比派、自由神靈兄弟會、苦修會、貝加爾派、羅拉德派和胡斯派等等的信徒——她們都被稱為“女巫”。宗教裁判所對這些女人極端地不寬容,尤其在西班牙,這些婦女中很多人付出了生命。如果只從文藝復興時期教會的宗教裁判所對待婦女的殘忍行為來看,文藝復興並非是婦女的復興。

    五,戰士和女王。

    其實,在歐洲,只有為數不多的男人和數量更少的女人,參與到了文藝復興運動當中。女人的參與就十倍以上更不容易。童貞和神秘的鄉村女子焦萬娜.達爾科,穿著男人的鎧甲為國王而戰鬥,引起了人們的巨大驚奇、讚賞和恐懼。這個很像中國的“木蘭從軍”。不同的是,她卻被當作女巫用火刑燒死了。還有義大利女人卡泰麗娜.斯福爾扎,她在丈夫被殺害後,堅決地保衛家庭及伊莫拉與弗利兩個城市的利益,她在指揮保衛城市的戰鬥中失敗,被紅衣主教凱撒.波幾亞投進了羅馬的監獄。

    只有極少數的女人,包括顯赫的貴族或王室家庭的婦女,透過努力獲得了權力——一位是法國國王亨利二世的寡婦(是他的繼承人法蘭西斯二世與查理九世的攝政者),義大利女人卡泰麗娜.德.美第奇;另一位是英國的伊麗莎白.都鐸。這兩人成功塑造了文藝復興時期女君主的形象,但這種形象的定位和作用,實際上又模糊不清。 大致就這些了。推薦幾本書——瑪格麗特.金《文藝復興時期的婦女》,東方出版社出版;歐金尼奧.加林主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三聯書店出版;有雅各布.布克哈特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商務印書館出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老了,你會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