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知
-
2 # 白楊樹下談歷史
著名的詩人席勒曾說過:“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勇於不惜一切地去維護自己的尊嚴,那麼,這個國家就一錢不值。”就像二戰中戰敗的法國,面對兇猛的德軍,沒有選擇繼續戰鬥下去,而是投降。這個訊息震驚了全世界,讓全世界的人民都注視著巴黎的淪喪,許多法華人聽到廣播後都哭了。
大多數人都絕望的時候,作為軍人的戴高樂卻隻身來到了倫敦。他要繼續戰鬥下去,他無法忍受幾千萬人民成了亡國奴,更是抵制德國控制下的傀儡維希政府代表法蘭西。
作為一名血性軍人,從拿起槍的那刻起,就該誓死捍衛國家尊嚴、榮譽、利益、和平,併為之奮鬥,不管敵人是誰。一無所有的戴高樂為什麼不聽憑英國的擺佈?身處異國他鄉、寄人籬下的他是如何維護國家的尊嚴和軍人的榮譽?
相互利用,但不卑躬屈膝。
“老謀深算”的丘吉爾十分看重他是國防部官員的身份。他要利用成立流亡政府來號召4000萬法國民眾起來抵抗,在敵後對德軍作戰,牽制進攻倫敦的敵軍。於是,在當時全世界各國都不承認他的時候,只有英國承認。
當然,戴高樂也很清楚的意識到,現在的他僅被視為對抗NC德國的一個工具。但他也需要藉助英國的平臺,來領導抵抗運動。在倫敦廣播電臺的播音室裡,他向全世界、向淪亡的民眾,發表了也許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演說。
“我們並非孤軍作戰,繼續作戰的不列顛帝國就是我們的同盟……我向廣大法軍官兵、軍火工廠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發出號召,請你們和我取得聯絡。”
隨後,他在倫敦發表宣告:維繫政府不能代表人民的真正意願,在英國政府同意下,成立了法國民族委員會。
丘吉爾有所期待的支援他:“你雖然孤身一人,但我只承認你一個人。”
高傲的戴高樂回答:“我要把自由戰士聚集起來。”
向全世界宣告法軍仍然存在。
軍隊是一個國家獨立的象徵,尤其是在當下,如果要堂堂正正的在英國待下去,就必須有自己的軍隊。他借來白城體育館作為招兵基地,很快就有幾百人站到了他的旗幟下。
隨後,200名阿爾卑斯山步兵,以及一些炮兵、工兵和通訊兵來了;兩艘法國潛艇和一艘巡邏艇宣佈追隨他繼續作戰;幾十名飛行員也前來追隨他;米塞利埃海軍中將逃了出來,加入他們的陣營。陸續有人從內陸逃出來,其中有不少是不甘屈辱的中高階軍官,甚至有許多人是從北非來到倫敦,前來追隨他。
同時,他積極與挪威、荷蘭等流亡政府取得聯絡,尋求他們在道義上的支援。因為他的力量有限,為了國家獨立,他必須在政治上爭取別國的支援,永不言敗。
國慶節這一天,他決定舉行閱兵式。他全副戎裝地站在臺階上,7000多人的自由戰士聚集在白城體育館,這即是他的部隊第一次在倫敦公開亮相,也是對德國的公開宣戰。
緊接著,第一批法軍飛行員對德國魯爾區進行了轟炸。
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快失去尊嚴的時候,唯一能夠帶來尊嚴的,就只有戰鬥。
不妥協態度最終贏得國際地位。
一個講原則的職業軍人和一個“老謀深算”的政治家,勢必有一種“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的感受。丘吉爾認為自己幫了法蘭西這麼大的忙,回報是一定要有的;但戴高樂的不妥協態度和獨立姿態卻明確在告訴英國:我代表著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來你這裡只是過渡,兩國是國家間的同盟關係,沒有高低之分。
於是,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出現了。兩人因國家利益即合作又爭吵,即攜手對敵又彼此厭煩,即彼此信任又相互嘲諷,成為並肩戰鬥五年的“冤家”老朋友。
讓丘吉爾感到更厭煩的事發生了。
他要以“國家”的身份與倫敦進行“必要的”談判。透過艱苦的努力,雙方達成一致協議。
首先,在協議中,倫敦必須保證恢復法蘭西帝國的疆界。他以這種辦法從法律上打消英華人懷有的任何攫取國家領土的想法。最終,英國政府承認他們有義務“恢復法蘭西的獨立”。
其次,流亡政府的開支先由倫敦墊付,他堅持表明這只是借貸。所有開支將立賬,以後償還。這一協議的簽訂使流亡政府擺脫了物質困難,同時使英國與其的關係正常化。
有原則的人,因為底線會很固執。沒原則的人,因為貪婪會很可恥。
簽訂協議只是暫時獲得了法律上承認流亡政府的地位,並未徹底斬斷英華人企圖侵犯國家利益的想法。要想獲得國際上的認可,必須離開英國。
不久,戴高樂將總部遷往北非,建立了作戰基地和行政機構,並開始出版報紙,這意味著他在非洲站穩了腳跟。在非洲,流亡政府擁有了70多萬人,同時還避免了廣闊的殖民地受到NC鐵蹄的踐踏。
自此,他徹底擺脫英國的牽制,和其他同盟國一樣,奮戰在反法西斯的第一線。
1944年8月26日,戴高樂率軍向巴黎挺進,行抵凱旋門。香榭麗舍大街和星形廣場上人山人海,法華人又一次站立了起來。
如果說戴高樂領導下的抵抗運動,為反NC的鬥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一定是號召了上百萬法華人拿起武器投入到反FXS戰火中去;要說他們的戰鬥,大大減輕了盟軍在北非作戰的壓力和光復法國的損失,那一定是戴高樂的功勞。
同時,又是法蘭西人民不屈的象徵。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好人與壞人,但用生命來維護國家尊嚴的,一定是好人。
回覆列表
戴高樂是領導法華人民戰勝法西斯的重要領袖,在法國享有很高的地位。同時戴高樂又是一個性非常鮮明的人。
戴高樂小時候,很喜歡和小夥伴兒玩兒軍事遊戲。和其他孩子不同的是,每一次他都要在遊戲中擔任法國領袖的角色。有一次哥哥不想當德國皇帝了,也要當法國國王。戴高樂不同意並說:“法國是我的。”還有一次,弟弟擔任情報工作者時,被敵人俘虜後沒有按照命令吞下情報。戴高樂狠狠地給了他一頓“暴慄”。戴高樂的個子比同齡人都要高出一截,因此他常常喬裝打扮成常勝將軍的形象。在聖西爾軍事學校學習的時候,戴高樂對那些日常操練和削土豆皮之類的瑣事非常不屑一顧,給同學們留下了孤傲的印象。戴高樂不以為意,只追求著自己心目中的目標。
他的座右銘是“風格簡潔,思想精確,遇事果斷。”戴高樂是一個意志堅定的人,這不僅體現在帶領法華人戰勝德國法西斯方面,也體現在生活方面。為了達成目標,他常常不給自己留後路。戴高樂是著名的政壇老煙槍,這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在1947年,他居然把煙戒掉了。有人問他用什麼方法戒菸,他說自己告訴所有人自己戒菸了。也就是說,不給自己任何抽菸的理由。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也是戴高樂的一個性格特點。1946年一月,戴高樂辭職。他的退休金原本應該按照將軍的標準頒發,但是主管這項工作的官員和他過不去,只批准他領上校級別的退休金。豈止戴高樂的脾氣上來了,拒絕了這份退休金。他寧願一分錢不要,也不願意降格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