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泉陽子

    記得電影《指環王》開頭有言:“歷史成為了傳說,傳說又成為了神話”,所以我認為所謂傳說絕不是空穴來風,而是隱藏在神秘面紗中的歷史史實。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典籍浩如煙海,神話更是絢爛多彩,令人神往。大家都知道,中國神話是從混沌開始,正所謂“混沌初開不記年,三皇五帝往下傳”。現在我們講一個造琴的故事。

    在正史中,有“伏羲造琴”、“神農造琴”“黃帝造琴”、“虞舜造琴”等記載與傳說。

    《廣雅》記載道:“伏羲造琴、長七尺二寸,而有五絃。”

    《琴史》記載:“昔者伏羲氏既畫八卦,又制雅琴。卦所以推天地之象,琴所以考天地之聲也。”

    《莊子·天運》曾記載過黃帝論琴,原文如下:

    北門成問於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於洞庭之野,吾始聞之懼,復聞之怠,卒聞之而惑,蕩蕩默默,乃不自得。”帝曰:“汝殆其然哉!吾奏之以人,徵之以天,行之以禮義,建之以大清。夫至樂者,先應之以人事,順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應之以自然。然後調理四時,太和萬物。四時迭起,萬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倫經。一清一濁,陰陽調和,流光其聲。蟄蟲始作,吾驚之以雷霆。其卒無尾,其始無首。一死一生,一僨一起,所常無窮,而一不可待。汝故懼也。吾又奏之以陰陽之和,燭之以日月之明。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在坑滿坑。塗卻守神,以物為量。其聲揮綽,其名高明。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紀。吾止之於有窮,流之於無止。子欲慮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見也,逐之而不能及也。儻然立於四虛之道,倚於槁梧而吟:‘目知窮乎所欲見,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形充空虛,乃至委蛇。汝委蛇,故怠。吾又奏之以無怠之聲,調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叢生,林樂而無形,布揮而不曳,幽昏而無聲。動於無方,居於窈冥,或謂之死,或謂之生;或謂之實,或謂之榮。行流散徙,不主常聲。世疑之,稽於聖人。聖也者,達於情而遂於命也。天機不張而五官皆備。此之謂天樂,無言而心說。故有焱氏為之頌曰:‘聽之不聞其聲,視之不見其形,充滿天地,苞裹六極。’汝欲聽之而無接焉,而故惑也。樂也者,始於懼,懼故祟;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卒之於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載而與之俱也。”

    琴,從篆文可以看出,乃是修身過程中調整內腹金木水火土五氣在肋骨間的升降運動,在胸肺間和鳴產生的心聽而不可耳聞的Teana之音。

    我們都知道,古人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注意,那是“修身”,而不是“修心”。在老子五千言中曾說“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邦,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正是上古先聖至真在修身的過程中發現了琴的本意,才造出了“琴”字以表琴象,造出了“琴”體,從而可以考天地之聲。

    讀古文,一定要把控住八個字“身國同構,天人合一”。其實文體字形都暗含著某種大道,在修身過程中從內而外的過程。現在人,只會從外面去考證,而不能從身上觀天下。老子有言“不出於戶以知天下,不窺於牖以知天道”正是這個道理。

    琴,以考天地之聲,不僅僅是宇宙之聲,更是人身之聲。正因為有琴之聲,才用於調節身上肝心脾肺腎五臟之氣正確執行,才能使得周圍環境金木水火土五氣調和,讓人的身心溶於其中,達到調節人身與周邊環境的氣場變化,使人身心等都得到放鬆甚至是某些疾病的治療。

    不相信,我們再說一個字來確認。那就是“藥”。

    大家看,最早的藥就是音樂的樂字,也就是透過各種樂音來達到治病的效果。而到了篆體,音樂的樂字上面加了個草字頭,說明隨著人類的離道失德,人們已經達不到透過樂來治療人身疾病的功效,只能從草木中去找,這就是“藥”。而現在的簡體字“藥”,其實也說明了現在的藥到底是不是草藥,大約是吧,大約有草藥的功效吧,是不是對人體真的很對症,那也是大約是吧。

    “文以表象”,“文以載道”。願大家還能是咬文嚼字,深入分析某字的根源,看到傳說神話,把控住“身國同構,天人合一”,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視角及看法,說不定更能接觸到事情的本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見米生蟲了是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