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宏文

    巢湖市,是安徽省合肥市代管的縣級市。其西南濱巢湖周邊分別與合肥市肥東縣、滁州市全椒縣、馬鞍山市含山縣、合肥市廬江縣、蕪湖市無為縣接壤。

    商時地屬南疆,故名南巢。《尚書·仲虺之誥》:“成湯放桀於南巢。”

    2011年7月14日,經國務院批准,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宣佈撤銷地級巢湖市,設立縣級巢湖市,並對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原地級巢湖市所轄的一區四縣分別劃歸合肥、蕪湖、馬鞍山三市管轄。

  • 2 # 微吧1146353510

      1、漅湖——本名。巢湖本名“漅湖”,起名於漢末。就現存文獻考勘,始見於《後漢·明帝紀》:“是歲,漅湖出黃金,廬江太守以獻。”是歲,即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曾任合肥知縣的左輔是個作風嚴謹的學者,在纂修《合肥縣志》引輯此載時曾特作提示:“宋範蔚宗追書也。”這個“宋範蔚宗”,即指撰寫《後漢書》的南朝宋史學家范曄。左輔強調“追書”的意思是說“漅湖”得名並非“是歲”,應當晚些時候。

      晚於何時?史籍無考。筆者覓得一個參考資料。中國首部字典《說文解字》為東漢傑出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所著,他博覽經籍,精通文字訓詁,苦歷21年,總結先秦、兩漢文字研究成果,輯解9353個字,其“氵”部盡收筆畫繁多的生冷字,然不見“漅”。許慎大約生於公元58年,卒於公元147年,轟動朝野的“漅湖出黃金”那年他已10歲,即使年幼未聞,但此後70多年中應該知道,況這個大湖離他老家河南郾城、京都洛陽都不為遠。由此可斷,“漅”字是許慎之後才新創出來的。也就是說,“漅湖”之名當晚於公元147年。

      據史籍,漢末文學家阮瑀曾代曹操給孫權擬信:“往年在譙,新造舟舡,取足自載,以至九江,貴欲觀湖漅之形,定江濱之民耳……”文中“湖漅”即漅湖。此信約寫於建安十五年(210年)之前。湖名即用於書信,可見其名起命當早出若干年才是。

      “漅”字是人們緣“巢”加“氵”而創制的,目的是為區別於政名“巢”、城名“漅”而專用於湖,古代習慣於文書中取用地名的簡稱。晉文學家郭璞《江賦》、木華《海賦》賦漅湖均如此,唐學者李善注“漅”時確指:“漅湖在居巢。”《康熙字典》解:“漅:湖名。在今廬州合肥縣。”《漢語大辭典》解:“漅,湖名。即今巢湖。”

      “漅”字讀音也有別於政名“巢”、城名“漅”,據《文選》李善注、《後漢書》李賢注和《康熙字典》等集解,其初讀為zāo(音遭),一讀為zǎo(音早)。

      2、巢湖——正名。“巢湖”作為巢湖的正名始用自三國時期。古今學者向以諸葛亮《後出師表》“四越巢湖不成”為首見,時為蜀建興六年(228年)。筆者見讀漢末名士劉曄《致魯肅書》,說廬江人鄭寶“巢湖擁眾萬餘”而成一方豪傑。此信寫於建安四年(199年)冬之前,早出19年來,還是應當計較的。

      到了晉代,“巢湖”就開始廣泛應用於時文、牘籍,南北朝之後正式進入史書。

      需要提示的是早期“巢湖”之“巢”的讀音,跟巢城、居巢之“巢”讀音不同,並不讀為cháo(音潮),南朝宋學者裴松之注《三國志》特作音標:“巢,音祖了反”。讀為zǎo(音早)。

      這是為何?因巢湖本名漅湖,巢音讀如漅。唐代建巢州、置巢縣,人們棄繁從簡,湖名漅、政名巢、邑名漅,三者合一,以巢通用,遂以政名“巢”音而讀為cháo(潮),並以“巢湖”取代“漅湖”而通用於世。這一點在歷史文獻中看得很清楚,魏、晉及南北朝時期普用“漅湖”,然唐宋之後則少見,《資治通鑑》見用“漅湖”是因其取材史料以尊重原貌。明清之後,“漅湖”一般只出現於字書辭典,是為解釋巢湖歷史和“漅”字音義。這也是我們認定“巢湖”為巢湖正名的歷史依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雅為什麼要和鴻俊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