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口魚和鯧魚的區別:
體形不同,扁口魚大;
口的大小不同,扁口魚口大,而鯧魚口小;
眼睛位置不同,扁口魚的眼睛在一側,而鯧魚在兩側;
產地不完全相同,扁口魚黃海渤海多,鯧魚南海東海多;
產卵期不同,扁口魚一般是12月到翌年2月,鯧魚為5到6月。
簡介:
扁口魚:體側扁,呈長卵圓形,一般體長25~50釐米、體重 1500~3000克,大者可達 5000克。口大、斜裂,兩頜等長,上下頜各具一行尖銳牙齒。尾柄短而高。2隻眼睛均在頭的左側,眼球隆起。鱗小,有眼一側被櫛鱗,體呈深褐色並具暗色斑點;無眼一側被圓鱗,體呈白色。胸鰭稍小;腹鰭基部短、左右對稱;尾鰭後緣雙截形。側線明顯,在胸鰭上方有一弓狀彎曲部。背鰭、臀鰭和尾鰭均有暗色斑紋,胸鰭有暗色點列成橫條紋。
產地:分佈於北太平洋西部。中國黃海和渤海產量較多,東海和南海較少。其主要漁場有石島漁場和連青石漁場,從12月至翌年2月份為漁汛旺季;海洋島漁場的漁期則為5~11月份。
昌魚:應該是鯧魚。
鯧魚屬於鱸形目,鯧科。體短而高,極側扁,略呈菱形。頭較小,吻圓,口小,牙細。成魚腹鰭消失,尾鰭分叉頗深。下葉較長,體銀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殼類等為食。
體型:體短而高,極側扁,略呈菱形,體長約20釐米。
頭:頭較小,側扁而高。吻短、圓鈍,稍突出於下領之前。眼小,側位。眼間隔呈大的弧形隆起,鼻小,每側各2個,前鼻孔圓形,後鼻孔呈裂縫狀,口小,微斜。
頜:上頜骨達眼前緣的下方。兩頜各有1行細齒,排列緊密。
鰓:鰓孔小,鰓耙短弱,排列稀鬆。
鱗:鱗細小,圓形,極易脫落。側線鱗110~130,側線位高,幾與背緣並行。
鰭:背鰭Ⅸ~Ⅻ,Ⅰ-42~48,起點略在臀鰭起點前方。臀鰭Ⅵ~Ⅶ,Ⅰ-41~46。背鰭、臀鰭同形,鰭棘均呈截形,鰭條部前端皆隆起呈鐮刀狀。胸鰭長大,24~27。無腹鰭。尾鰭17,分叉很深。體銀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多數鱗片上有細微的黑色小點。
眼前緣的下方,兩頜各有1行細齒,產卵期5~6月。分佈中國沿海,南海和東海為多,黃、渤海較少。生態環境:為近海中下層魚類。常棲息於水深30-70m潮流緩慢海區內。以小魚、水母、矽藻等為食。有季節性迴游現象,生殖期5-6月。懷卵量11.7-21.8萬粒,卵浮性,徑1.6-1.9mm。
扁口魚和鯧魚的區別:
體形不同,扁口魚大;
口的大小不同,扁口魚口大,而鯧魚口小;
眼睛位置不同,扁口魚的眼睛在一側,而鯧魚在兩側;
產地不完全相同,扁口魚黃海渤海多,鯧魚南海東海多;
產卵期不同,扁口魚一般是12月到翌年2月,鯧魚為5到6月。
簡介:
扁口魚:體側扁,呈長卵圓形,一般體長25~50釐米、體重 1500~3000克,大者可達 5000克。口大、斜裂,兩頜等長,上下頜各具一行尖銳牙齒。尾柄短而高。2隻眼睛均在頭的左側,眼球隆起。鱗小,有眼一側被櫛鱗,體呈深褐色並具暗色斑點;無眼一側被圓鱗,體呈白色。胸鰭稍小;腹鰭基部短、左右對稱;尾鰭後緣雙截形。側線明顯,在胸鰭上方有一弓狀彎曲部。背鰭、臀鰭和尾鰭均有暗色斑紋,胸鰭有暗色點列成橫條紋。
產地:分佈於北太平洋西部。中國黃海和渤海產量較多,東海和南海較少。其主要漁場有石島漁場和連青石漁場,從12月至翌年2月份為漁汛旺季;海洋島漁場的漁期則為5~11月份。
昌魚:應該是鯧魚。
鯧魚屬於鱸形目,鯧科。體短而高,極側扁,略呈菱形。頭較小,吻圓,口小,牙細。成魚腹鰭消失,尾鰭分叉頗深。下葉較長,體銀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殼類等為食。
體型:體短而高,極側扁,略呈菱形,體長約20釐米。
頭:頭較小,側扁而高。吻短、圓鈍,稍突出於下領之前。眼小,側位。眼間隔呈大的弧形隆起,鼻小,每側各2個,前鼻孔圓形,後鼻孔呈裂縫狀,口小,微斜。
頜:上頜骨達眼前緣的下方。兩頜各有1行細齒,排列緊密。
鰓:鰓孔小,鰓耙短弱,排列稀鬆。
鱗:鱗細小,圓形,極易脫落。側線鱗110~130,側線位高,幾與背緣並行。
鰭:背鰭Ⅸ~Ⅻ,Ⅰ-42~48,起點略在臀鰭起點前方。臀鰭Ⅵ~Ⅶ,Ⅰ-41~46。背鰭、臀鰭同形,鰭棘均呈截形,鰭條部前端皆隆起呈鐮刀狀。胸鰭長大,24~27。無腹鰭。尾鰭17,分叉很深。體銀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多數鱗片上有細微的黑色小點。
眼前緣的下方,兩頜各有1行細齒,產卵期5~6月。分佈中國沿海,南海和東海為多,黃、渤海較少。生態環境:為近海中下層魚類。常棲息於水深30-70m潮流緩慢海區內。以小魚、水母、矽藻等為食。有季節性迴游現象,生殖期5-6月。懷卵量11.7-21.8萬粒,卵浮性,徑1.6-1.9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