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瀾鑫語

    你說學柳體有三年時間,我沒見臨習或背臨作品,不知道三年時間你寫到什麼水平。如果隨便說一柳帖裡的字,你能寫出該字的筆畫形狀和結構八九不離十,並得一定神氣;更高一級你能用柳體的筆畫和結構特點組合出帖外任一字,而且有其神韻,這就基本成了,當然後期還得一直鞏固其小成。在這個基礎上可學柳體其它碑帖或趙孟頫的《膽巴碑》《壽春堂》等名帖以破其稜角峻厲和板滯感,向行楷過渡。歐陽詢的書體系列也可寫。王羲之的《聖教序》也是楷行過渡的絕佳碑帖,走二王路。在學習原則上以一家為根,由專而博;楷不離手(練功底),行草並行。自己一點體會,希望對提問者有幫助。

  • 2 # 皇甫荔

    答:首先,要正確把握“柳體”字的特徵。柳公權學書師從王羲之起步,又學習了歐陽詢筆法,後又廣泛從北碑、隋唐諸多名家中學其精髓,然後融會貫通,最後自出新意,獨自成家,被宋范仲淹《誄石曼卿文》稱“延年之筆,顏筋柳骨”,從此與顏真卿齊名的書法大家。宋代大家蘇軾曾對“柳體”評價:“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即楊玉環的豐腴是美,趙飛燕的苗條骨感也是一種美,也就是說顏字如楊,柳字如趙。從字態上看,“柳體”骨架挺立,骨多肉少,挺拔昂揚,這使人視覺上感到神清氣爽,如空曠林野,通明透氣,用清峻來形容《玄秘塔》的氣息是比較恰當的。除了清趣之外,“柳體”更有險峻的一面,從柳公權用筆上可以清晰看出有北朝碑刻的影子,用筆如刀斧,乾淨爽利,斷金裂石,果斷犀利,從不拖泥帶水,特別是稜角的處理更像石刻一般,特別突出醒目,整個給人清潔而險峻的瀰漫氣息。柳公權對點畫的處理更是大氣硬朗,其“點”是真正的高山墜石,撇、捺處理活潑舒展,又如刀似劍,硬氣奪人。結體及取勢大都採取傳統的中宮緊收用筆,比北碑和初唐楷法更顯得精工、細緻,是典型的文人筆法和審美尺度,顯示出一個大臣的斯文、內秀和正氣性格。在結體處理上,字與字之間的避就、參差、穿插、欹正,相背等等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各種不同的造型,不悖法理,不失其生動。總之,《玄秘塔碑》代表著晚唐的楷書精神,柳公權從傳統帖學入學,把楷書法度又帶入了另外一個高度,讓人景仰和敬畏,景仰的是這種精神的孤傲和高潔,敬畏的是讓人仿效途徑的艱辛,他為後人書學者設定了一個心手都難以達到的豐碑。

    最後,要客觀看待學習成果。一是現今練柳體的人確實較少,能練出名堂的則更加少了,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社會主流對歐體宣傳較多,認為歐體是楷書之冠,要練就練第一的。在歷代中推崇王、顏、歐、趙體的也較多,客觀上促進了王、歐、顏、趙的發展。

    二是柳體入門確實較難,很多初學者都感覺無從下手。筆者學習柳體的體會是,需要較好的掌握歐體、顏體以及王體,方能表現柳體“骨力”精神,初學者很難掌握這一點。許多有成績的書法大家,在研習柳體後,大都中途知難而退。

    三是柳體現存的墨跡數量不如王、歐、顏、趙的墨跡多,遇到帖中沒有生字不好處理。從作品效果上看,柳體字如學習不到位其他作品的藝術衝擊力不如王、顏、歐、趙等作品效果。但是,柳體的碑刻效果特別好,但實用的機會較少,這也是必須承認的現實。但如若學習柳體只是為了修身養性,那麼恭喜你,這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只有“難”才能磨練出一個人的品性。

  • 3 # 深藍35363

    從小喜歡柳體,感覺柳體字臨帖難度較大,但是更美更耐看,不像歐體那樣,字型筆畫相似,缺少變化。斷斷續續臨了幾年,感覺有個七八成像,還會繼續臨下去。

  • 4 # 不二齋

    謝謝邀請,看了題主寫的作品,是臨帖作品,寫的是柳體集字,說實話寫了三年寫成這樣並不是太好,結構處理的還算可以,但是也不能細看,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隻畫出了柳體的外形,並沒有寫出柳體的精氣神來,寫瘦了,但是沒有表現出柳體的骨力來,筆畫還是很弱。

    1、筆畫上

    筆畫上問題最嚴重的就是捺畫,沒有寫出柳體捺畫的感覺,比如第三個字“致”字、第四個字“遠”字,柳體的捺畫是非常有力度的,就像大刀片一樣,邊緣整齊流暢,很有力度感,捺畫也是柳體的一個標誌性的筆畫。

    2、結構上

    乍一看上去,整體的結構還是可以的,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每一個字都有一點問題,比如第一個字“寧”字,寶蓋頭寫的就有一點大了,上下兩部分也出現了錯位,整個字寫擰巴了。

    第二行的“梅”字也沒有寫好,另外帶走之旁的字也寫的都有一點問題,走之旁的寫法也不正確。

    3、用筆上

    其實作者最大的問題還是在用筆上,作者每一個字都寫的太輕了,不敢去用筆,寫的粗細均勻,不敢於把毛筆按下去。這是很多初學者都遇到的問題,剛開始學習書法不敢按筆,學習久了又不敢去提筆,我經常告訴學生,你要大膽的按下去,大不了寫壞了再重寫,沒什麼大不了的。

    建議:

    雖然你現在還有一點問題,但是柳體已經寫了三年了,可以換換了,建議換顏體練習,比如顏真卿的《勤禮碑》、《大字麻姑仙壇記》、《顏家廟碑》都可以,嘗試著把毛筆按下去,這樣才能學到真正的筆法,才能在用筆上有所提高。

    另外,學習顏體也要精研結構,把字型的結構再提高一個檔次。

  • 5 # 千年蘭亭

    你的字,從自學的角度看,還是不錯的,基本結構掌握了。但從學習的時間長度看,進步還不大。

    柳字比較難寫。他的書法,既有魏晉風貌,又有隋龍藏寺碑的瘦勁,又更多地吸收了唐代各家之長。

    學習柳字,要掌握它的基本特徵。

    一、由於顏書以豐筋勝,柳書以骨力勝,世有“顏筋柳骨”之稱。正因為此,初學柳字的人,往往偏重於骨力一面,而忽略了其在勁健之外,尚有豐腴妍潤的一面。

    你的字就是如此,臨得過分枯瘦,說明你還不清楚,柳字源於歐字和顏字,盛唐時豐腴的顏字對其也有較大影響。

    二、柳字很強調方筆,其方筆用筆方法,主要是逆鋒起筆,落筆後常用二次轉鋒折筆,比一般會多一個稜角。

    比如橫畫,起筆方整,全用折鋒,在逆鋒向左上起筆後,就要向下落筆,再轉鋒向右行筆,中段要稍提鋒,收筆時回鋒。

    三、柳字圓筆點畫,豐潤而圓渾。起筆後用裹鋒,不讓筆鋒散開,行筆不折不頓,寫到盡處,一住即收,沒有折鋒痕跡。

    學習書法,主要在自學,但同道的指點也非常重要,建議你多參加書法活動,多與同道交流。

  • 6 # 奔跑吧中國43857139

    廢話不多說,練了三年,這個水平確實有些牽強附會,所以建議最好拜個老師,讓老師好好指導一下,起碼入的了書法的門,找得到門道。進步會非常的快。我女兒,學了也就三個月,老師是北師大書法研究生,手把手教,進步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我也是個練了大半輩子書法的人,和女兒的字一比,感覺以前自己真是白練了,瞎耽誤功夫。現在跟著這個老師一起臨摹《九成宮》。老師會帶著你一個字一個字的研習,每個字的特點1.2.3.4.5.6……,給你列的清楚清楚。現在女兒和我臨帖都是在老師的方法指導下,先分析每一個字每一筆的運筆,特點,結構,大小,位置,角度,對照關係,然後才開始下筆。大家覺得可以的話,也可以參考學習。

    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選帖。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好要學書體,那就要好好選一本字帖,選帖的最重要的是要選最接近原來碑帖的拓本,而不是近代書家的臨摹本,切記,不是不好。比如說歐楷,當然首選宋拓本的《九成宮》或者《化度寺》,顏體要選《祭子侄問》或者《顏勤禮碑》,等等。謝謝邀請回答,希望有助於書法愛好者。

  • 7 # 一笑貫長天

    我只能說我自己的感受,我是從硬筆開始練的柳體,等硬筆成型了才付諸毛筆,自我感覺還好!不知對別人是否有幫助!!!

  • 8 # 如石書藝

    書法其實沒有什麼奧秘,一通百通。從你發的書法照片看,你在入帖的方法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我談一點個人觀點,供你參考,互相學習。

    首先,你對柳體的風格的理解還不夠深入,也就是古人所說,讀帖還不夠全面。柳體是極具創造性的,它既不同與於歐體的嚴整,又不像顏體的寬博,也不像李邕那樣放任。它的結字險峻多取歐體,筆法更多源自於顏體,但柳公權汲取百家之長,自成一派,尤其在筆法和結體方面,有其獨特魅力。我把它歸納為“端莊方峻、縝密、奇趣、筆力勁健四射,中宮緊嚴內斂。”由於柳體的這些特點,一直以來,有人認為柳字最難學。其實,只要透過認真細緻觀察和分析,吃透柳體精神,再下筆不難學。

    柳體碑帖存世不多,風格大同小異,在讀懂柳字的前提下,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其中一、二種字帖臨習。根據你的情況,建議先選神策軍碑,因此碑字型比玄秘塔碑略大,刻工精緻,柳體神韻完備,點畫筆法清晰可見。可以糾正你點畫過細、結體不夠緊湊的問題。

    柳體筆法有一個顯著特點,起筆非常特殊,一改顏體蠶頭藏鋒,而多以歐體方切入紙,但又有別於歐體,筆鋒入紙後迅疾有頓挫,故往往在點畫起筆時,呈三角或圓厚之態,而收筆多以圓勢。還有,轉折、踢勾、挑等,往往也都伴有力度加大的頓挫動作,而收筆都帶圓勢。另外,長橫體顯瘦勁,但中斷有提按,極具張力和靈動之勢,短橫粗壯;豎畫粗實,或懸針,或左豎細、右豎粗等;長撇畫輕、短捺筆重等,這些筆法特點,雖不是絕對之理,但有利於理解。

    從你的書作看,多以歐體筆法落筆,鋪毫不夠,故點畫較細,起筆的筆法不對,就很難寫像柳體,一定要用心琢磨,反覆練習起筆。另外,點畫中段沒有提按,顯得單薄和呆板;收筆不夠圓厚;結體過於瘦弱,而緊湊又不夠,這些問題,都是你學柳體存在的共性問題。我發了單字版的神策軍碑,你不妨盯牢少數幾個字型,進行臨習糾正,最好選個別字體進行雙鉤摹帖練習,這一方法雖然比較麻煩,但對你而言應該有效。經過一段時間臨習之後,再臨玄秘塔,把握其細膩的筆法和嚴謹的柳體結構,就方便多了。

  • 9 # 倚齋聽風雨

    我書法入門的時候也是臨柳體,剛接觸的時候感覺筆法很難控制,筆畫少的字還可以,筆畫稍多的字就不行了。尤其懸針豎和垂露豎,很難寫直。

    總是練不好,信心也漸漸沒了。後來我從歷史書上看到了一個詞,叫“顏筋柳骨”,“柳骨”形容的就是柳公權的楷書。我想,會不會是因為柳體的筆畫有著動物的關節和骨頭的特點,才會有“柳骨”之稱呢?

    我想到的是“硬”字,還有“兩端重,中間輕”。但是,我沒有馬上開始接著臨帖,而是從字帖中找到“永”字重複練習到滿意為止。這才發現練“永”字的好處,筆力穩健了不少,豎也能寫直了。

    題主的這幅字,從筆畫上看,有柳體的影子。可是執筆不穩導致筆畫抖動、字型飄浮;有些筆畫寫得不到位,最明顯的是垂露豎和懸針豎,短橫也無力,同一個字裡面短橫要比長橫粗;還有就是字的筆畫都太幼太平均了,注意觀察柳體筆畫的粗細對比,要是筆小了就把字寫小一些,沒必要寫滿格。

    我認為學柳體一定要意會通四個字,那就是“骨力遒勁”!

  • 10 # 臨風閣知書

    從小深愛柳楷,覺得柳體字太美啦!不過沒好好練。後來學了膽巴碑,又學聖教序和米芾的行書。一朋友求字,要劉邦的大風歌,要楷書。我想,一直喜歡楷體楷書,藉此機會好好練一練也不錯。攻了有半年左右,寫出的東西實在不成樣子,最後放棄了。柳楷(初戀情人)太美啦,我真配不上啊!

    字太爛,求您別罵得太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俞敏洪個人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