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這是曾國藩一生謹遵的座右銘。事實上,這句話並非曾國藩首創,而是清代理學大家太常寺卿唐鑑送給曾文正公的一句話。道光二十一年,他將自己所著《畿輔水利》及親筆楷書條幅“不為聖賢,則為禽獸,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善化唐鑑”贈與曾國藩。曾國藩對此聯極為推崇,並將此聯掛於居室。後來在收入曾國藩日記時略加改動,便有了“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的千古絕對。“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這句話聽起來極端,實則是曾國藩先生對自己嚴格的要求,要求自己建立好的品格,容不得一點點苟且。否則,一旦退步則淪為禽獸一般的人物。“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 。告誡人們,不要只想著收穫,如果沒有辛勤的耕耘,那來秋天的豐碩收穫。比喻幹事業做學問也一樣,要有豐厚的積累,時候到時自然會瓜熟蒂落的。這幅聯語作於咸豐元年七月十二日,即公元1851年。此時的曾氏已為禮部右侍郎,是朝廷的二品大員了,他一如既往地對自己嚴格要求。今天的人們很難理解當時的曾國藩,乍看上聯似乎絕對至極,甚至荒謬。 為什麼做不了聖賢,就一定成禽獸呢?不是還有機會做一個非聖非獸的普通人嗎?其實,此聯表明的是曾國藩破釜沉舟的堅決態度,不流於俗的雄心壯志:“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只有做聖賢一條路可走,否則便墮落為禽獸!兩百年來為人稱道和引用,同時也正是抱著這種不為聖賢,便為禽獸的志向,曾國藩得以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農家子弟一躍成為名垂青史的封疆大吏、中興名臣,成就了其非凡人生和“內聖外王”的千秋功業。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這是曾國藩一生謹遵的座右銘。事實上,這句話並非曾國藩首創,而是清代理學大家太常寺卿唐鑑送給曾文正公的一句話。道光二十一年,他將自己所著《畿輔水利》及親筆楷書條幅“不為聖賢,則為禽獸,只問耕耘,不問收穫。善化唐鑑”贈與曾國藩。曾國藩對此聯極為推崇,並將此聯掛於居室。後來在收入曾國藩日記時略加改動,便有了“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的千古絕對。“ 不為聖賢,便為禽獸 ”,這句話聽起來極端,實則是曾國藩先生對自己嚴格的要求,要求自己建立好的品格,容不得一點點苟且。否則,一旦退步則淪為禽獸一般的人物。“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 。告誡人們,不要只想著收穫,如果沒有辛勤的耕耘,那來秋天的豐碩收穫。比喻幹事業做學問也一樣,要有豐厚的積累,時候到時自然會瓜熟蒂落的。這幅聯語作於咸豐元年七月十二日,即公元1851年。此時的曾氏已為禮部右侍郎,是朝廷的二品大員了,他一如既往地對自己嚴格要求。今天的人們很難理解當時的曾國藩,乍看上聯似乎絕對至極,甚至荒謬。 為什麼做不了聖賢,就一定成禽獸呢?不是還有機會做一個非聖非獸的普通人嗎?其實,此聯表明的是曾國藩破釜沉舟的堅決態度,不流於俗的雄心壯志:“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只有做聖賢一條路可走,否則便墮落為禽獸!兩百年來為人稱道和引用,同時也正是抱著這種不為聖賢,便為禽獸的志向,曾國藩得以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農家子弟一躍成為名垂青史的封疆大吏、中興名臣,成就了其非凡人生和“內聖外王”的千秋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