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資時,新基民對風險缺乏直觀感受,一旦買的基金虧了就會倍感焦慮,進而立即贖回止損。
其實基金虧損並不可怕,市場波動常有,即使是最優秀的基金也做不到一帆風順。
那麼基金虧損了,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如何區分是短期正常波動還是要及時止損呢?
今天南南就來給你支支招!
公募基金按照投資策略可以分為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
顧名思義,主動型基金就是基金經理主動挑選上市公司,擇時進入或退出以追求超越市場的業績表現。
而被動型基金被動跟蹤某一指數,試圖複製指數表現,因此也被稱為指數型基金。
因為主動型和被動型基金的投資邏輯不同,所以在產生虧損時也要區分來看。
1
首先主動型基金需關注基金經理的管理水平。
主動基金的業績表現和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投研團隊的實力直接相關。
因此決定是否繼續持有基金,不僅要看市場,更要關注基金經理的主動投資水平。
在單邊下跌的市場,一些優質基金可能表面看業績不盡如人意,但撇開市場因素,主動管理部分的投資收益卻是正的。
同理在牛市中,一些基金雖然業績亮眼,但可能只是市場因素的功勞。
就像電影《艋舺》中鈕承澤對趙又廷所說:
「“你知不知道,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得往哪個方向倒”」
判斷是風還是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基金與其業績比較基準或者上證綜指作比較,如果基金虧損,但還跑贏了業績基準和上證綜指,那麼下跌因素大機率就來自市場不給力了。
如果跑輸了業績基準和上證綜指,那麼這時可以先在心裡對主動管理水平打個問號,再觀察一段時間,如果持續如此就要及時贖回止損或者轉換成其他基金。
2
我們再來看看被動型基金。
前面我們說到被動基金的目標是複製指數的表現,所以被動基金需重點關注市場因素。
指數基金投資是長線投資,當出現虧損時,別慌。短期的市場波動很正常,如果自己對指數的長期表現仍然看好,不妨繼續持有等待市場回暖。
另外跟蹤同一只指數的基金可能有多隻,比如跟蹤中證500指數的ETF基金就有9只。
不同基金由於規模、管理人等差異,跟蹤誤差可能不同。一般而言0.5%以內的跟蹤誤差都屬於控制較好範圍。
如果我們投資的指數基金跟蹤誤差超出了此範圍並且在同類中較大,就可以調換成控制得更好的基金。
跟蹤誤差指標在天天基金網就可以很便捷地查詢到。
其實指數基金產生虧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市場相對高位做了單筆投資。如果對市場長期看好並且跟蹤誤差較小,更推薦大家採用定投的方式投資指數基金。
不僅可以降低風險,還能在下跌時買到更多的基金份額,待市場上漲時盈利空間也就越大。
舉個栗子,假設南南去年1月開始定投南方500,每月15號扣款1000元,年末時發現出現了18%的虧損,而中證500指數全年卻下跌了33%。(wind,20180101-20181231)
仍然採用定投的方式不斷加倉,每當指數下跌時,相同的金額就能買到更多的份額。
今年隨著市場的反彈,很快就扭虧為盈了,截止今年3月31號,已經取得了超8%的正收益。
3
最後基金產生虧損時還要審視自己。
還記得自己的投資初衷和目的嗎?
不同目標的投資對應不同型別的基金產品,並且可承受的波動也不一樣。
如果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閒錢理財,就應該主投流動性好且風險低的基金,如貨幣基金和短債基金;
如果是為了實現長期目標,比如買車、買房、未來孩子的教育等。
眼光也可以隨之放長遠一些,用平常心看待短期的波動。頻繁的切換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配的基金產品,才能讓我們在投資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更篤定。
一句話總結一下:
市場常有波動,基金虧損是件很正常的事情,發生虧損時主動基金我們要觀察基金經理的管理水平,被動基金要看市場表現,最後還要看自己。
基金投資時,新基民對風險缺乏直觀感受,一旦買的基金虧了就會倍感焦慮,進而立即贖回止損。
其實基金虧損並不可怕,市場波動常有,即使是最優秀的基金也做不到一帆風順。
那麼基金虧損了,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如何區分是短期正常波動還是要及時止損呢?
今天南南就來給你支支招!
公募基金按照投資策略可以分為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
顧名思義,主動型基金就是基金經理主動挑選上市公司,擇時進入或退出以追求超越市場的業績表現。
而被動型基金被動跟蹤某一指數,試圖複製指數表現,因此也被稱為指數型基金。
因為主動型和被動型基金的投資邏輯不同,所以在產生虧損時也要區分來看。
1
首先主動型基金需關注基金經理的管理水平。
主動基金的業績表現和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投研團隊的實力直接相關。
因此決定是否繼續持有基金,不僅要看市場,更要關注基金經理的主動投資水平。
在單邊下跌的市場,一些優質基金可能表面看業績不盡如人意,但撇開市場因素,主動管理部分的投資收益卻是正的。
同理在牛市中,一些基金雖然業績亮眼,但可能只是市場因素的功勞。
就像電影《艋舺》中鈕承澤對趙又廷所說:
「“你知不知道,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得往哪個方向倒”」
判斷是風還是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基金與其業績比較基準或者上證綜指作比較,如果基金虧損,但還跑贏了業績基準和上證綜指,那麼下跌因素大機率就來自市場不給力了。
如果跑輸了業績基準和上證綜指,那麼這時可以先在心裡對主動管理水平打個問號,再觀察一段時間,如果持續如此就要及時贖回止損或者轉換成其他基金。
2
我們再來看看被動型基金。
前面我們說到被動基金的目標是複製指數的表現,所以被動基金需重點關注市場因素。
指數基金投資是長線投資,當出現虧損時,別慌。短期的市場波動很正常,如果自己對指數的長期表現仍然看好,不妨繼續持有等待市場回暖。
另外跟蹤同一只指數的基金可能有多隻,比如跟蹤中證500指數的ETF基金就有9只。
不同基金由於規模、管理人等差異,跟蹤誤差可能不同。一般而言0.5%以內的跟蹤誤差都屬於控制較好範圍。
如果我們投資的指數基金跟蹤誤差超出了此範圍並且在同類中較大,就可以調換成控制得更好的基金。
跟蹤誤差指標在天天基金網就可以很便捷地查詢到。
其實指數基金產生虧損,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市場相對高位做了單筆投資。如果對市場長期看好並且跟蹤誤差較小,更推薦大家採用定投的方式投資指數基金。
不僅可以降低風險,還能在下跌時買到更多的基金份額,待市場上漲時盈利空間也就越大。
舉個栗子,假設南南去年1月開始定投南方500,每月15號扣款1000元,年末時發現出現了18%的虧損,而中證500指數全年卻下跌了33%。(wind,20180101-20181231)
仍然採用定投的方式不斷加倉,每當指數下跌時,相同的金額就能買到更多的份額。
今年隨著市場的反彈,很快就扭虧為盈了,截止今年3月31號,已經取得了超8%的正收益。
3
最後基金產生虧損時還要審視自己。
還記得自己的投資初衷和目的嗎?
不同目標的投資對應不同型別的基金產品,並且可承受的波動也不一樣。
如果是為了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閒錢理財,就應該主投流動性好且風險低的基金,如貨幣基金和短債基金;
如果是為了實現長期目標,比如買車、買房、未來孩子的教育等。
眼光也可以隨之放長遠一些,用平常心看待短期的波動。頻繁的切換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配的基金產品,才能讓我們在投資這條路上走得更遠更篤定。
一句話總結一下:
市場常有波動,基金虧損是件很正常的事情,發生虧損時主動基金我們要觀察基金經理的管理水平,被動基金要看市場表現,最後還要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