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許速遞

    在文壇中,我們不難發現,曾有許許多多的名家描寫過苦難的歲月,他們或許表達了人民的不屈不撓,或許表達了時過境遷的感慨,或許像餘華的《活著》透過時代背景烘托主人公坎坷的人生經歷,或像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中描寫“玉器梁”一家在不同歷史時期間的悲劇,或像馬格麗特·杜拉斯《情人》筆下主人公苦難的童年和母親悲慘的命運。題材大同小異,而故事卻各有各的不幸。

    正如本書《飢餓的女兒》中所描寫的六十年代裡一個家庭一個女孩在順應歷史過程發展中的種種不幸,本書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在閱讀完這本書後,會發現這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成長,更是一個民族人民的吶喊,在閱讀的過程中見證了一個女孩由少女成長成女人的過程,正如榮格所說:沒有一種成長是不伴隨痛苦的。故事描寫的是主人公,一個出生在饑荒年代,生活在貧困潦倒的長江南岸嘉陵江畔的,在家中排行老六喚作六妹的女孩一步一步的成長曆程,因為是私生女從小忍受母親地惡罵與冷淡,養父心照不宣地嘆息,以及兄弟姐妹的排擠與不屑,書中曾大段描寫過主人公在那個時期的心理活動,可以說童年的主人公是在一個沒有物質保障,不受重視且沒有愛和被愛的環境下長大,促使主人公在之後的人生裡對於親情格外淡薄,書中寫到:“我從不主動與人提起生日,甚至對親人,甚至對最好的朋友。先是有意忘記,後來就真的忘記了。十八歲之前,是沒人記起我的生日。”在十八歲後透過大姐之口隱約得知自己身世的不尋常,而在對母親的追問下真相從此揭開原來生父一直藏在自己的身後,每月十八塊錢的供養,原來自己卻真是多餘的人,在外表包裝的堅硬的殼裡卻同樣裝著一顆柔軟飢餓急需被愛的心,全書發表以後最為讓人爭議的便是六妹將自己的身心交付給自己暗戀長自己二十歲的歷史老師那段,然而虹影卻在書中這樣描寫到:“當時我不過是一個性衝動中的少女,我只知心裡愛他,卻不知怎樣用語言向他表示。我想以後我也許會愛,但那是“以後”。對他的愛必然會專斷一生,不會有第二次。”不幸的的文革期間歷史老師在巨大的壓力下選擇了自殺,六妹註定是要孤獨的,期間懷孕墮胎到最後的離開了家庭,開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九年後,成熟的六妹於一九八九年回到家鄉,一系列的變故充斥著小心的江畔,生父已經去世,刻薄冷漠的母親也在老後變得格外軟弱溫情結尾處寫到:“我站立床前,把衣服穿在身上,一顆顆布紐扣扣好,母親呆呆地看著我。如果她這時,對我說一句,‘六六你留下,多住幾天,’我會改變主意的。她沒提出,我就堅持原來的打算,一早就走”。

    時過境遷,物是人非,隨著時間的流逝所有的恨也好,痛也好最終都化為一聲嘆息,與眉宇間的無奈。

    與同樣描寫女孩成長小說簡井康隆的《愛的左邊》不同,虹影在整部作品中都運用了極為冷淡的筆觸,沒有娓娓道來的溫情,而叫人讀的心驚膽戰,字裡行間都似乎展現著六十年代長江南岸貧民區的惡臭與汙垢,環境的描寫,人物的對白都展現了在那個特殊時期裡整個社會的縮影絕望冷漠,暗無天日,而在這樣一種社會生長起來的作者卻從未在書中描寫過一聲抱怨,而是用平和的心態寫出真實的境遇。毫無隱瞞,真誠坦率地描寫了“家醜”,和切身的經歷,正如虹影在接受沈星採訪中所說:“如果沒有那樣的一個經歷我也就不是我了,正是這樣的經歷成就了這樣的一個我”。全書看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那種主人公令人抓狂的靈魂拷問,那種煎熬與糾結,而是看似雲淡風輕卻句句深入人心,沒有鋒利的筆觸卻字字流淌著靜水深流的力量。

    時代造就了優秀的作家,在他們的作品中都打下了時代的烙印,和《鴻》的作者張戎同一時期的虹影已經大大超出了那個時代的女作家,他們在經歷過這樣苦難的歲月後,沉澱下的是無比平靜的內心,坦誠率真,不卑不亢,不外溢的寫作風格突出了那個年代,以及生活在那個年代人民的特徵。書中的導語寫到:“你的身世,你千萬不要透露給任何人。不然你以後一生會吃大苦,會受到許多委屈“。看似叮囑的一句話後埋藏了多少不公平的待遇與委屈,沒有說出的都是淚水在心裡流淌,說出來的看似不動聲色卻處處埋藏痛苦的回憶。《飢餓的女兒》將讀者帶回到了那個時期感同身受三年饑荒為了生存的種種不得以,十年文革中的明哲保身。讀者跟著作者的腳步經歷了一段人生,並且堅強勇敢得成長。

    本書傳達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用人到中年的成熟與愛書寫了時代的變遷,不得不提的是續集《好兒女花》更是深入追溯了作者的生世,看到了期間親人間情感的碰撞,看到了最中主人公放下了屈辱與恨與母親和好如初。使人感慨萬分。

    古語: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總之不管在任何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一個年代都少不了痛苦的磨練,而在痛苦中我們感悟真實,抒寫自己的人生。然會堅強勇敢得大步向前,如書中所說“記下這一切,讓人們看著藍天下的生活快樂而堅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四個字是地字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