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涉及到化學中的核心問題:酸鹼理論
阿倫尼烏斯因為酸鹼電離理論而獲得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他指出在水中真正體現出酸性的是水合氫離子,也正是這個水合氫離子讓我們的舌頭感覺有“酸味”。因此同樣條件下,酸電離出的水合氫離子的濃度越高,說明這個酸越強,比如硫酸的酸性明顯強於醋酸。
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倫尼烏斯。
然而,硫酸和硝酸在水中電離的都相當徹底,無法分辨誰更強。而在醋酸作為溶劑時,又可發現幾種強酸的酸性明顯有高低之分,比如高氯酸>硫酸>硝酸。
強酸中的強酸在水溶液中無法體現出更強的酸性,這被叫做“拉平效應”。
為了說明更多的化學現象,後來化學家們又發展處了酸鹼溶劑理論、酸鹼質子理論和酸鹼電子理論,其中最普適的是劉易斯提出的酸鹼電子理論。
20世紀50年代以後,化學家們又發現了前所未見的超強酸,比如魔酸(氟銻酸)、碳硼烷酸等。
一般來說,衡量強酸弱酸我們熟悉的是pH值,也是水溶液中水合氫離子濃度的對數值,而這些超級強酸根本不在水溶液中表現超級酸性,pH值也就沒有意義了。化學家們只好創造出了一個新的指標:哈米特酸度函式(H0值)來比較這些超級強酸,H0值的絕對值越大,酸性越強,跟pH值類似,H0值每相差1,其酸性相差10倍。
我們常見的硫酸H0值是-11.93,高氯酸是-13,而魔酸的H0值是-25,氟銻酸更達到-28,也就是說氟銻酸比硫酸的酸性要強一億億倍。
【日本人的變態實驗,用硫酸浸泡五分鐘的Iphone7(上),竟然還能使用;滴了幾滴氟銻酸的Iphone7(下),瞬間腐蝕。】
至於硝酸,在強酸中根本就不入流,從下圖可以看出,硝酸的H0值(1mol/L)大約在6。這可不是說它的酸性是硫酸的一半哦,而是意味著硫酸的酸性是硝酸的100萬倍。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可以結論了。
這個問題涉及到化學中的核心問題:酸鹼理論
阿倫尼烏斯因為酸鹼電離理論而獲得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他指出在水中真正體現出酸性的是水合氫離子,也正是這個水合氫離子讓我們的舌頭感覺有“酸味”。因此同樣條件下,酸電離出的水合氫離子的濃度越高,說明這個酸越強,比如硫酸的酸性明顯強於醋酸。
190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倫尼烏斯。
然而,硫酸和硝酸在水中電離的都相當徹底,無法分辨誰更強。而在醋酸作為溶劑時,又可發現幾種強酸的酸性明顯有高低之分,比如高氯酸>硫酸>硝酸。
強酸中的強酸在水溶液中無法體現出更強的酸性,這被叫做“拉平效應”。
為了說明更多的化學現象,後來化學家們又發展處了酸鹼溶劑理論、酸鹼質子理論和酸鹼電子理論,其中最普適的是劉易斯提出的酸鹼電子理論。
20世紀50年代以後,化學家們又發現了前所未見的超強酸,比如魔酸(氟銻酸)、碳硼烷酸等。
一般來說,衡量強酸弱酸我們熟悉的是pH值,也是水溶液中水合氫離子濃度的對數值,而這些超級強酸根本不在水溶液中表現超級酸性,pH值也就沒有意義了。化學家們只好創造出了一個新的指標:哈米特酸度函式(H0值)來比較這些超級強酸,H0值的絕對值越大,酸性越強,跟pH值類似,H0值每相差1,其酸性相差10倍。
我們常見的硫酸H0值是-11.93,高氯酸是-13,而魔酸的H0值是-25,氟銻酸更達到-28,也就是說氟銻酸比硫酸的酸性要強一億億倍。
【日本人的變態實驗,用硫酸浸泡五分鐘的Iphone7(上),竟然還能使用;滴了幾滴氟銻酸的Iphone7(下),瞬間腐蝕。】
至於硝酸,在強酸中根本就不入流,從下圖可以看出,硝酸的H0值(1mol/L)大約在6。這可不是說它的酸性是硫酸的一半哦,而是意味著硫酸的酸性是硝酸的100萬倍。
所以這個問題應該可以結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