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Bets》結局讓我哭的一個,《反叛的魯路修》結局也是。看完後感覺身臨其境很想改結局,你們呢?
其實,如果說完全沒有情感融入其中,那麼要看撐著完一部作品恐怕也是不容易的,因此多多少少,觀眾在看番追番的過程中都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在其中,只不過每個人的程度或許有所不同罷了,在一群人中,我們似乎總是可以找到一些人,相對而言更為敏感更易被影響一些,同時另有一些人,則相對外界發生的一切反響更為冷漠平淡一些。
而作為作品本身,我們需要知道,獲得受眾歡迎的基礎其實也是以某種形式創造共鳴,一個無法再觀眾心中形成共鳴的角色或故事,我們也同樣很難想象其成功。而我們和人物共有的生活經歷和感情基礎,包括普遍意義上的成功失敗挫折逃避前進喜怒哀樂等等等等的東西,都是至關重要的聯結點。
關於想改變結局這一說,我想起之前聽到過一個解釋。文學創作界對於故事作者為什麼常會選用悲劇作為故事收場有很多說法,其中有一個說法就是,人腦對於未完成的事會有更為長遠的印象,而悲劇故事總會讓人覺得欠缺點什麼,像是個不完滿的狀態,人們總會想方設法在腦海中想要挽回這個結局,這樣一來,故事就會更加地刻骨銘心,作者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如果這種說法確有其事,作者們確實有這種心思的話,那麼,題主的狀態應該也就不奇怪了吧。
不過,我想,我們總要認清故事和現實的,對於動漫來說,結局一般總是固定的,即便是開放式結局,也同樣不由我們的意願來固定,因此對於動漫的結尾,我們除了接受也無可奈何,但是現實不同,現實攥在我們手裡,珍惜當下,過好我們當下的生活,似乎才更為重要,不是嗎?
文:JOJO
《AngelBets》結局讓我哭的一個,《反叛的魯路修》結局也是。看完後感覺身臨其境很想改結局,你們呢?
其實,如果說完全沒有情感融入其中,那麼要看撐著完一部作品恐怕也是不容易的,因此多多少少,觀眾在看番追番的過程中都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在其中,只不過每個人的程度或許有所不同罷了,在一群人中,我們似乎總是可以找到一些人,相對而言更為敏感更易被影響一些,同時另有一些人,則相對外界發生的一切反響更為冷漠平淡一些。
而作為作品本身,我們需要知道,獲得受眾歡迎的基礎其實也是以某種形式創造共鳴,一個無法再觀眾心中形成共鳴的角色或故事,我們也同樣很難想象其成功。而我們和人物共有的生活經歷和感情基礎,包括普遍意義上的成功失敗挫折逃避前進喜怒哀樂等等等等的東西,都是至關重要的聯結點。
關於想改變結局這一說,我想起之前聽到過一個解釋。文學創作界對於故事作者為什麼常會選用悲劇作為故事收場有很多說法,其中有一個說法就是,人腦對於未完成的事會有更為長遠的印象,而悲劇故事總會讓人覺得欠缺點什麼,像是個不完滿的狀態,人們總會想方設法在腦海中想要挽回這個結局,這樣一來,故事就會更加地刻骨銘心,作者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如果這種說法確有其事,作者們確實有這種心思的話,那麼,題主的狀態應該也就不奇怪了吧。
不過,我想,我們總要認清故事和現實的,對於動漫來說,結局一般總是固定的,即便是開放式結局,也同樣不由我們的意願來固定,因此對於動漫的結尾,我們除了接受也無可奈何,但是現實不同,現實攥在我們手裡,珍惜當下,過好我們當下的生活,似乎才更為重要,不是嗎?
文: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