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會哥161104400
-
2 # 君山話史
我來簡單說說王安石如何得到宋神宗的賞識而成為改革的總設計師。
王安石出生於1021年,二十一歲考中進士,任淮南判官,開始其仕途生涯。二十七歲時,王安石任鄞縣知縣,在任四年,政績卓著,後調任舒州通判。大家都知道,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學問著稱於當世,得到大文學家曾鞏、歐陽修以及宰相文彥博等人的一致交贊,聲名顯於當世。1650年(仁宗嘉佑五年),王安石入京,出任三司度支判官,相當於財政部預算署署長。當時他便向仁宗皇帝上了一道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但是未被採納。英宗皇帝即位後,王安石因母親去世,依舊例守喪數年,暫時離開政壇。
王安石不僅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家,還是一位出色的政治思想家,他對時局有清醒的認識,有非凡的見解,故而即便在野,仍有相當影響力。宋神宗之所以對王安石印象深刻,主要是從韓維那裡得知其政治見解的。
韓維乃是王安石的好友,宋神宗還是太子的時候,韓維是太子府的書記官,經常給太子講學論道,說到精彩之處時,他總是停下來謙遜地說:“這不是我的見解,這是王安石的見解。”正因為如此,宋神宗即位後,試圖振衰起弊,重整國家雄風時,自然想到了王安石。
很快,王安石復出了。神宗皇帝先是任命他為江寧知府,幾個月後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
熙寧元年(1068年),王安石進京,皇帝親自召他入對。
神宗皇帝開門見山便問:“治理國家,以何為先?”
王安石答道:“擇術為先。”
神宗又問:“唐太宗如何?”
王安石回答說:“陛下當效法堯舜,何以效法太宗皇帝呢?堯舜之道,至簡而不煩,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難。只是末世學者不能通達,以為高不可及罷了。”
我們都知道,堯舜在古代被認為是最為聖明的君主,王安石強調,為政就必須向最高的堯舜之道看齊。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變法有兩次,一次是先秦的商鞅變法,另一次便是王安石變法。但是兩人的路是截然不同的,商鞅變法走的是法家路線,而王安石變法走的則是儒家路線。
神宗又問了一個問題:“祖宗守天下,能百年無大變,粗致太平,以何道也?”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此時,王安石變法的思想已經十分明確了。他指出,“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並且矛頭直指“積弱”、“積貧”兩大問題:“兵士雜於疲老,而未嘗申敕訓練,又不為之擇將而久其疆場之權。其於理財,大抵無法,故雖儉約而民不富,雖勤憂而國不強。”
可以說,君臣兩人透過問答的形式,談得相當融洽。宋神宗在王安石身上看到了帝國的希望,而王安石感於宋神宗的知遇,也竭忠盡智輔佐皇帝,推行改革。
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為參知政事,轟轟烈烈的大變法開始了。
回覆列表
應該是王安石是如何走上失敗之路的?其偏聽偏信執拗的行政手段,讓小人有機可剩,讓賢能者遠離廟堂,使國家陷入長期的黨爭混亂之中,在北宋虛假繁華的表面下,埋下了滅國的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