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45657892259

    韓姓按人口數量,在中國排名第二十六位,在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最有影響。當今韓姓總人口大約在760萬,大約佔了全華人口的0.61%。

    在上一期的姓氏專題中,我們介紹了崔氏文化。今天,功德君將和大家一起領略韓氏文化的風采。

    韓的名義和圖騰

    韓的名義

    韓的原字形是由倝和韋組成,為今繁體字韓右上多一“人”,後來俗寫時省去了,當代簡化又成了現在的字形,甲骨文、金文中的韓均有“人”。

    韓氏圖騰

    倝,是形容太陽剛升起時光輝閃耀之狀,是一會意字。韋的本義是獸皮之韋可以束。先民們把皮毛從野獸體上剝離下來,陰乾後鞣製為皮革,再圍在人體上。因為先民們認為皮毛是圍在野獸胴體上的,獸皮鞣製後可以束物,使物體的枉戾之處得以矯正,所以借用作皮韋字。那麼,能穿上這樣獸皮的人一定很精神,吸人眼目。韓的本義是能鞣製皮革,加工皮衣的技能。韓氏族是以鞣製皮革的職業為原始圖騰,以韓作為氏族的名稱和族徽的圖形,尤其在北方,韓人受到人們的敬佩和器重,所以留下了許多帶韓的地名,韓人最終建立了國,並使用韓作為姓。

    韓姓的起源與演變

    構成當代漢族韓姓主要有兩大支:董姓、姬姓。

    源自董姓

    高陽氏顓頊之後。陸終的第二子惠連,亦名參胡,董姓。參胡初居於韓,即今山西汾河下游的永濟縣南的韓陽,其後裔成為董姓中一支韓氏族。韓流是中國韓姓中最早出名的人,據說是黃帝少子昌意之後裔,昌意為顓頊帝的祖父輩氏族,韓流當出自董姓韓氏族。韓在夏朝為侯國,西周初國滅,子孫以國為氏,此為董姓之韓。董姓韓氏至少也有4000多年的歷史。族人向東經河南安陽的韓陵山,北迂到今河北固安的韓城,後又東迂達遼寧昌圖縣,進而由遼河轉入北韓半島,成為北韓和南韓的先民。

    顓頊

    源自姬姓

    西周初,周武王封其第五子韓叔於舊韓城,古南韓之地,故城在今山西汾河下游的永濟縣南的韓陽,此為姬姓南韓。周平王時,南韓被同姓晉國所滅,改封為唐叔虞後裔曲沃桓叔之子韓萬的食邑,韓人西遷陝西韓城南。至春秋末,韓萬的後代與趙、魏三家瓜分晉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南韓。公元前230年被秦國所滅,子孫遂以國名韓為姓。當代韓姓多說出自姬姓韓,姬姓韓氏至少也有3000年的歷史了。

    周武王

    出自外族的改姓

    中國的韓姓同其他姓氏一樣,不斷與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動。主要發生的事件有:南北朝時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定居中原,改代北複姓出大汗氏(即步大汗氏)為韓氏,此為匈奴高車部人血統。而清朝滿洲八旗姓罕扎氏族全部改為韓氏。這些少數民族與漢人長期混居,逐步同化,而轉變成為當地的韓姓漢族。

    韓姓的分佈和遷移

    漢晉南北朝時期

    漢晉南北朝時期,韓姓在河南地區發展迅速,尤其在南韓古都陽翟(今河南禹縣)和南陽為中心,形成了著名的穎川韓姓。同時韓姓向北部、東北地區、山東、江蘇、浙江、甘肅、四川播遷。

    宋朝時期

    宋朝時期,韓姓大約有64萬人,約佔全華人口的0.83%,排在第二十三位。韓姓第一大省是河南,約佔全國韓姓總人口的25.6%。韓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河南、河北、陝西,這三省韓姓大約佔全國韓姓總人口的64%,其次分佈於山東、江西、四川、安徽四省,又集中了24%的韓姓人口。全國形成了以豫冀魯皖、陝川為中心的兩大塊韓姓聚集地。而湖南和兩廣地區是當時韓姓人口稀少的地區。

    明朝時期

    明朝時期,韓姓大約有62萬人,約佔全華人口的0.67%,為明朝第二十九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華人口純增長率是20%,韓姓人口增長比率為負值。600年中韓姓人口不但沒有增長反而減少。面對戰亂和屠殺,受害群體首先應是主體在北方的人群,韓姓是北方地區姓氏,自然受到最慘重的損失。韓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山西、山東、陝西、河北、甘肅、浙江,這六省韓姓大約佔韓姓總人口的70%,其次分佈於江蘇、廣東兩省,又集中了14%的韓姓人口。山西和山東一躍並列為韓姓第一大省,約佔韓姓總人口的31%。其人口主要向西北、東部和南方地區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晉冀魯、陝甘、浙蘇三大塊韓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前韓姓分佈

    當代韓姓的人口已達到760萬,為全國第二十六位大姓,大約佔全華人口的0.61%。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韓姓人口由62萬激增到820萬,增長了13倍多,韓姓人口的增長速度等同於全華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韓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的圖形。在全國的分佈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南、山東、河北三省,大約佔韓姓總人口的35.6%,其次分佈於江蘇、遼寧、安徽、山西、黑龍江、陝西,這六省又集中了32%的韓姓人口。

    河南為當代韓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韓姓總人口的14%。全國形成了以山東中部為中心,向東南、東北、西北以及東方輻射,韓姓人口逐漸減少,長江以南的省份少韓姓。在近600年間,韓姓人口流動由東南部向中原、華北有強勁的回遷,這已經大於由北向東南和南方的遷移。同時,黃河以北的韓姓人群出現向東北地區移民的傾向。

    韓姓在人群中分佈以長江為界分高頻率北方區、低比率南方和西部區。在晉冀魯豫、京津、內蒙古中部和東部、遼吉黑、陝寧北部、皖蘇北部,韓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88%以上,有的達到1.6%以上,這部分覆蓋面積大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7.8%,居住了大約66.5%的韓姓人群。在陝寧南部、甘寧大部、青海東部、新疆西北部、皖蘇南部、上海、湖北、重慶、四川北部、浙贛北端、湘黔北部、海南,韓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4%—0.88%,其覆蓋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21%,居住了大約20%的韓姓人群。

    韓姓傳統文化

    郡望&堂號

    韓姓的郡望主要有潁川、南陽、昌黎等。韓姓的堂號主要有泣杖、畫錦、榮歸、榮事、書錦、繼錦、福廕、恭壽、永思、翕和等,最著名的是昌黎堂號。“昌黎”堂號典出唐朝大文學家韓愈,孟州河陽人。因先祖居潁川,自稱郡望為昌黎,故世稱韓昌黎。他一生從事古文運動,反對駢體文的華而不實,主張恢復秦漢時的散文體。歷史上稱他是“文起八代之衰”故中興大家。同時,韓愈列於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楹聯

    重要的鄭姓楹聯有以下五副:

    名高三傑;文冠八家。

    勇推擒虎;兵罷騎驢。

    堂開畫錦;集著香奩。

    紅葉題詩,喜逢良友;碧輿卻坐,務絕奢華。

    韓氏家訓

    韓姓家訓首推唐朝大家韓愈,他學貫六經百家,尤精於散文。其文雄渾雅健,氣勢磅礴,世稱“韓文”,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思想本質是尊儒排佛,以儒家哲學為處世準則,積極提倡讀書為聖,故其訓子也以讀書明理為要。他指出:“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他提出:“金壁雖重寶,費用難貯儲。學問藏之身,身在印有餘。”他告誡:“人不通今古,馬牛而襟裾。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他強調:“及之而後知,履之而後難。”韓愈的家訓表明只有實踐才能獲得真知的道理。韓愈的家訓思想對後世教子讀書的影響深遠。

    韓姓名人

    韓非

    戰國末哲學家、法家鼻祖

    韓信

    漢初名將諸侯王

    韓擒虎

    隋朝大將

    韓愈

    唐朝文學家

    韓熙載

    五代南唐中書侍郎

    韓琦

    北宋名臣

    韓先楚

    共和國上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信用卡逾期還款,收到律師函、逮捕證和開庭通告是真的還是假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