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文生義
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而且許多源自典故,並且有些成語中還含有生僻的古義,這就加大了同學們理解成語的難度。如果同學們在做題的過程中不仔細辨析,一瞥而過,就容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
例句:
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風險,吃了苦頭,卻沒得到好處。)
二、褒貶不分
有些成語有明顯的褒貶色彩,或讚頌、表揚,或貶斥、指責,如果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都是不恰當的。讀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實際上這就是陷阱!
辯論會上,選手們唇槍舌劍,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場面贏得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帶有貶義的感情色彩。)
三、語義重複
成分贅餘是語言運用中常見的語病,成語的運用中突出存在這樣的問題。雖然成語的意思在句中是正確的,但要防止與句中其他詞語的重複,近幾年高考題中,有所涉及,做題時更應該注意。
某些中學生的語文水平實在低劣,被人貽笑大方,影響了學校的聲譽。(貽笑大方:被大方之家恥笑,已有“被”的意思。)
四、不合語境
成語有其特定的含義,使用是否恰當,關鍵是看其是否符合語境。如果與所在的語境不能協調,使用就是不恰當的。
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一些地區畫地為牢,實行地方保護主義,人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資源。(畫地為牢:喻只許在指定範圍內活動,不合此處語境。)
五、輕重失當
有些成語詞義較重,有些成語詞義較輕,這就要求根據特定的語境選用輕重適度的成語,以避免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
為了出版這本畫冊,他義無反顧地放棄了休息時間。(義無反顧:“道義上不容許徘徊退縮;只能勇往直前”。而句中“為出版畫冊而放棄休息時間”與“道義”無關。)
六、物件錯位
每個成語都有其相對應的使用物件,如果在使用時不分物件,就會張冠李戴,鬧出笑話。
只見演員手中的摺扇飛快閃動,一張張生動傳神的戲劇臉譜稍縱即逝,川劇的變臉絕技贏得了觀眾的一片喝彩。(稍縱即逝:形容時間或機會很容易過去。)
七、謙敬誤用
有些成語是謙辭,只能用於自己;有些成語是敬辭,只能用於他人;如果辨別不準,就會導致謙敬錯位。
張廠長的一席話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許多搞好產品質量的好建議。(拋磚引玉:謙辭,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
八、固定搭配
成語在使用中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搭配方式,若果脫離這種搭配就會出錯。(不合語法)
據介紹,這位盲人並非走後門照顧來的,她在美國女子1500米奧運選拔賽中名列第三,許多明眼運動員只能望其項背。(望其項背:其用法是多用於否定句中。句中要表示的意思是許多明眼運動員比不上她,所以應改為“許多明眼運動員難以(或“不能”)望其項背”。 )
九、不合語法
成語在使用中形成了語法上相對固定的搭配方式,若果脫離這種搭配就會出錯。
我們都司空見慣了那種“違者罰款”的告示牌。(司空見慣: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後邊一般不能帶賓語。)
十、形近混淆
有些成語由於字音、字形或詞義相近,使用時極易混淆,設題者專門找一些極為相近的成語來迷惑大家,因而必須區別近義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眼下,報刊發行大戰硝煙漸起,有些報紙為了招徠讀者而故意編造一些駭人聽聞的訊息,其結果卻往往弄巧成拙。(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多指社會上發生的壞事。此處應改成“聳人聽聞”。聳人聽聞:誇大或捏造事實,使人聽了感到驚異或者震動。)
一、望文生義
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而且許多源自典故,並且有些成語中還含有生僻的古義,這就加大了同學們理解成語的難度。如果同學們在做題的過程中不仔細辨析,一瞥而過,就容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
例句:
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風險,吃了苦頭,卻沒得到好處。)
二、褒貶不分
有些成語有明顯的褒貶色彩,或讚頌、表揚,或貶斥、指責,如果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都是不恰當的。讀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實際上這就是陷阱!
例句:
辯論會上,選手們唇槍舌劍,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場面贏得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帶有貶義的感情色彩。)
三、語義重複
成分贅餘是語言運用中常見的語病,成語的運用中突出存在這樣的問題。雖然成語的意思在句中是正確的,但要防止與句中其他詞語的重複,近幾年高考題中,有所涉及,做題時更應該注意。
例句:
某些中學生的語文水平實在低劣,被人貽笑大方,影響了學校的聲譽。(貽笑大方:被大方之家恥笑,已有“被”的意思。)
四、不合語境
成語有其特定的含義,使用是否恰當,關鍵是看其是否符合語境。如果與所在的語境不能協調,使用就是不恰當的。
例句:
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一些地區畫地為牢,實行地方保護主義,人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資源。(畫地為牢:喻只許在指定範圍內活動,不合此處語境。)
五、輕重失當
有些成語詞義較重,有些成語詞義較輕,這就要求根據特定的語境選用輕重適度的成語,以避免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
例句:
為了出版這本畫冊,他義無反顧地放棄了休息時間。(義無反顧:“道義上不容許徘徊退縮;只能勇往直前”。而句中“為出版畫冊而放棄休息時間”與“道義”無關。)
六、物件錯位
每個成語都有其相對應的使用物件,如果在使用時不分物件,就會張冠李戴,鬧出笑話。
例句:
只見演員手中的摺扇飛快閃動,一張張生動傳神的戲劇臉譜稍縱即逝,川劇的變臉絕技贏得了觀眾的一片喝彩。(稍縱即逝:形容時間或機會很容易過去。)
七、謙敬誤用
有些成語是謙辭,只能用於自己;有些成語是敬辭,只能用於他人;如果辨別不準,就會導致謙敬錯位。
例句:
張廠長的一席話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許多搞好產品質量的好建議。(拋磚引玉:謙辭,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
八、固定搭配
成語在使用中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搭配方式,若果脫離這種搭配就會出錯。(不合語法)
例句:
據介紹,這位盲人並非走後門照顧來的,她在美國女子1500米奧運選拔賽中名列第三,許多明眼運動員只能望其項背。(望其項背:其用法是多用於否定句中。句中要表示的意思是許多明眼運動員比不上她,所以應改為“許多明眼運動員難以(或“不能”)望其項背”。 )
九、不合語法
成語在使用中形成了語法上相對固定的搭配方式,若果脫離這種搭配就會出錯。
例句:
我們都司空見慣了那種“違者罰款”的告示牌。(司空見慣: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後邊一般不能帶賓語。)
十、形近混淆
有些成語由於字音、字形或詞義相近,使用時極易混淆,設題者專門找一些極為相近的成語來迷惑大家,因而必須區別近義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例句:
眼下,報刊發行大戰硝煙漸起,有些報紙為了招徠讀者而故意編造一些駭人聽聞的訊息,其結果卻往往弄巧成拙。(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多指社會上發生的壞事。此處應改成“聳人聽聞”。聳人聽聞:誇大或捏造事實,使人聽了感到驚異或者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