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羅廖夫

    前蘇聯著名的超重型坦克“279工程”創意來自核戰爭的探索,形似UFO。起初在坦克上安裝四條履帶的想法源於德國,以此增加坦克的通行性,減少壓強,讓它落地“不沉”。然而,德國坦克開發忽略了兩個關鍵問題:首先,坦克自重太大,配備六條履帶的通行性不好;其次,塔克沒有炮塔。這兩種互斥的因素讓這款車“非坦克”也“非裝甲”,再加上機動性很差,使得這輛坦克幾乎無法戰鬥。因此德國研發的坦克也就默默無聞了。而英國對待這個問題更理性,決定配備四條履帶來增加坦克的最大質量,英國早在1916年就研製過4條履帶的"飛象"超重型坦克,不懼怕炮火。但不幸的是,這輛重達100多噸、長10多米的鑄鐵巨人變成了廢金屬,原因是忽略了動力裝置。接下來美國接過了接力棒,它是第一個成功建造四條履帶坦克的國家,如著名的T28-T95超重型坦克重達80噸,配備105毫米火炮,但只生產了2輛。與之前坦克不同的是,這輛坦克的戰鬥力相當強。到蘇聯就有了新突破,最著名的四履帶坦克是1950年代建造的“279工程”坦克,由科學家L·S·託洛亞諾夫領導小組研製,發揮了革命性的創意。坦克設計完全不受潛在敵軍坦克和大口徑武器口徑的影響,必須考慮和克服蘇聯重型坦克的缺點,結合強大的裝甲、高火力武器和高機動性,並可在核戰爭中應用。此外“279工程”從零開始建造,而不是現有坦克的改裝。雖然“279工程”坦克佈局經典,但每個新的功能單元都是新的技術,裝甲體積創歷史新低為11.5立方米。車身為4個裝甲隔艙,由懸掛式裝甲加固,車體外圈內部設計很多夾層用來填充防輻射物質。279坦克的裝甲厚度182-305毫米不等,具有有效的大傾角,增加裝甲防護力,使得該坦克在60噸的戰鬥全重時,能防禦當時所有的穿甲和破甲武器。“279工程”坦克的作業系統大多數為自動化,乘員只有4人,得益於現代瞄準系統的使用(其中許多直到15年後1960年代末才開始使用)。武器裝備為一門130毫米口徑坦克炮,14.5毫米高射機槍,半自動裝填系統,射速達到每分鐘7發炮彈,但唯一的缺點是載彈量太少,每輛坦克裝備24枚炮彈和300發機槍子彈。“279工程”坦克配備兩臺功率強大的柴油發動機,每臺功率為1000馬力,公路行駛速度足以達到每小時40-55公里。最後四條履帶集中並且均勻分佈60噸重的車身以及炮塔,只有很小的土壤壓力,0.5kg/平方米,這與輕型坦克相當。“279工程”坦克還使用了罕見的液壓懸掛系統,能夠主動放低車身,以便在遭遇核武器打擊的時候,能夠像螃蟹一樣緊緊貼住地面趴著,讓核衝擊波無可奈何,從而具備正面剛核打擊的能力。不過這臺創意非凡的坦克葬送在政治家的手裡,1960年赫魯小夫取消建造質量超過37噸的坦克,更加關注洲際導彈和核武器的專案,所以當時蘇聯的重型坦克專案包括“279工程”都不得不下馬。但“279工程”坦克多年來依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坦克,是蘇聯武器奇思妙想設計的驕傲門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花枯萎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