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倉子民

    康乾盛世就是個笑話,不論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哪一方面能稱得上是盛世?滿人治國近300年,中國倒退600年也不誇張。歷史上哪個朝代的盛世是不斷割地賠款求和?

    所謂康乾盛世不過是統治階層的自我粉飾,自我安慰。

  • 2 # 使用者56226736358

    日本國土面積僅為中國的4%,而且資源匱乏先天困頓,竟然屢屢侵犯並且意欲吞併陸地面積超過它25倍的中國,未免貪心不足蛇吞象。而清朝入關則完全不同,清朝的發源地東北地區自元,明時期甚至唐朝時期就是中國固有領土,居住在當地的滿族也自然是中國同胞,明朝末年內亂不止戰火連天,政府失去對東北地區的控制,清朝則強勢崛起,首先統一了周邊大小部落並征服了令歷代漢王朝頭痛不已而又無可奈何的塞北草原民族。

    清朝統一中國完全是重新融入中華大家庭,而且雙方邊民早已通商,通婚,經濟往來貿易互補,具有一定的民間基礎,當年清朝軍隊一路進入北京秋毫無犯,百姓生活井然,並且為已經自盡,慘遭凌辱的明朝崇禎皇帝舉行隆重的國葬,這和李自成推翻明朝進入北京之後腐敗成風驕橫殘暴,燒殺搶掠搜刮民財,百姓叫苦連天怨聲載道的情形形成鮮明對比,因而李自成的農民政權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推翻明朝僅僅存在了四十二天就被清朝取代,既是民意也是天意更是歷史的必然!滿族做為中國同胞推翻李自成的大順朝統一全國完全是中華民族之間的江山朝代更替,決不是某些不懂歷史不知地理或別有用心者鼓吹的外國韃虜入侵!

    清朝建國初期,多災多難波瀾起伏,多年戰亂民不聊生,著名傑出的女政治家孝莊皇太后,天姿聰慧力挽狂瀾,不計名利忍辱負重,輔佐三世君主,艱難創業傳為佳話。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幾代皇帝廣施仁政體恤民情,嘔心瀝血苦心經營,為中華民族東征西討開創基業,處心積慮造福後代。康熙皇帝雄才大略知人善任,文韜武略功勳卓著,北征蒙古草原,南克臺灣海峽,平定中原大地,奠定版圖根基,康熙是中國歷史傑出的一代明君,被史學界譽為千古一帝絕非徒有虛名。各民族民眾皆為自己國家忠心效力盡職盡責,湧現出施琅,林則徐,左宗棠,于成龍等優秀漢族官員為國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清朝在中華民族大家庭綿延近三百年,具有不可抹殺的歷史地位,而殘暴的元朝統治者僅僅維持了數十年就土崩瓦解,充分說明了民心所向。雖然中國近代蒙受屈辱,但是罪責在於外國列強的野蠻侵略,應該譴責外國洋人的滔天罪行而不應本末倒置顛倒黑白把矛頭指向中國!

    縱觀歷史放眼未來,任何朝代都難免流血傷人有過有錯,清朝功過相抵功大於過。如今中華民族的後人,不僅沒有理由仇恨汙衊清朝,相反卻應更加慶幸感恩清朝,沒有清朝,何來今日的東三省,內蒙古,新疆,西藏,臺灣,青海遼闊的國土富饒的寶藏。新中國建國初期,國家首批特赦了戰犯,末代皇帝溥儀,並且予以優待安置,充分說明國家對於清朝的功過是非持肯定態度。

    反觀日本侵犯中國的目的卻是要三個月滅亡中國,以滅絕中華民族為目標,實行慘絕人寰的燒光殺光搶光政策,喪盡天良天怒人怨,激起了中華民族的誓死反抗。因此,日寇吞併中國只能是痴心妄想異想天開,斷然行不通根本辦不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實乃永恆的真理!

  • 3 # 庭州行者

    實際上,在史學界,沒有人認為康乾盛世是謊言,持此觀點者,多為網路上的歷史發明家。

    康乾時期,或者說康雍乾時期,的確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盛世。

    康熙時期清朝透過多倫會盟,將蒙古地區納入統治之中;透過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將本來並沒有實際控制的外興安嶺一代納入版圖;康熙皇帝在擊敗臺灣明鄭之後,下展界令,沿海諸多港口開放,海外貿易興盛。更重要的是,康熙晚年頒佈的永不加賦政策,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雍正時期,雍正皇帝連年對西北用兵,擊垮了西北的準噶爾汗國,為乾隆時期拿下西域奠定了基礎;同時,雍正皇帝大規模整頓吏治,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革除積弊,使得社會煥然一新。雍正皇帝採取的攤丁入畝政策,進一步解放了農民,同時也增加了財政收入,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公平。

    乾隆時期,乾隆皇帝用兵徹底消滅準噶爾,將新疆納入統治之中,在乾隆的統治之下,清朝的疆域達到了1300萬平方千米。而社會經濟方面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工商業持續進步,農業產值增加。

    康雍乾三代,由於清政府對於社會有序的統治,使得社會動盪的局面較少發生,中國的人口大規模增長。總體而言,在此期間,社會經濟繁榮,百姓負擔輕,軍事強大,疆域遼闊,可謂是盛世無疑。

    對於盛世的質疑,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人口的增長得益於美洲作物,如土豆,馬鈴薯的引進

    第二,同時代的西方已經開始了近代化

    第三,文字獄

    實際上,康乾盛世人口的增長,和美洲作物的引進關係不大,主要是由於清朝作為少數民族統治者,為了穩固統治,而對社會採取的剋制的統治方式。美洲的作物在明朝末期就已經引進中國,當時並未見人口增長。直至乾隆初期,這些作物的種植率與明末相比並沒有顯著提高,官方也並沒有大力推廣種植。但康熙年間人口已經開始增加。

    所以,是因為人口的增長,導致了官方對於其可能造成糧食不足的擔憂,因而從乾隆中期,也就是人口增長已經開始了五十多年之後,官方開始大力推廣美洲作物的種植,以預防糧食匱乏。

    至於西方,實際上西方自15世紀開始,就已經進入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階段,當時中國尚處於明朝統治時期,最明顯的李子健就是,在西方已經被軍隊淘汰的弗朗機,在明朝被當做了"神器"。而西方的發展,也是按照西方文明發展的正常路徑進行的。中華文化的固有屬性,決定了中國不可能在古代社會取得西方那般的發展成就,因為除西歐之外,其他任何文明都沒有發展出自然科學。故,用這個來指責清朝,可謂無理取鬧。

    最後,關於文字獄。文字獄在古代歷朝歷代都存在,比如宋朝的烏臺詩案。且,古代的文字獄隨時間的推移呈現上升趨勢,故而在清朝達到頂峰,自然不足為奇。不過清朝的文字獄,大多數是和原則性問題有關的,一般情況下不會獲罪,比如曾靜,辱罵雍正皇帝,但雍正皇帝卻赦免他,並且和他認真討論,以期扭轉他的思想。

    至於明史案,放在歷朝歷代,處分都不會輕。試想一下,某人在大陸出版書,最後日期標為"民國某某年",後果如何?

    故,康乾盛世,沒有任何問題。

  • 4 # 被動專家

    不是說蟎清康訖剩柿是謊言,那就是個卑鄙無恥的彌天大謊!蟎清用血腥屠殺與巧取豪奪建立起奴隸制反動政權,它繼承的是明末爛透的儒術醬缸蛆文化,圈地逃人投充遷界禁海諸惡法乃康稀所頒佈,以億萬民眾之膏血奉養一幫巴其籽弟!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廣州十日贛州五日,40多年前廣州舊城區猶有謝恩巷遺址,那是蟎清妖眾屠殺漢民10萬人後所立殘碑,後不知所蹤!不光是漢人,蟎清屠殺各族憤而反抗暴政的人民1億多!苗彝壯傣回等族深記此血海深仇!而苛捐雜稅倍於前明!明皇室用度僅佔國庫收入8%,而蟎清偽酋及賊黨奢侈浪費,從19%一直漲到28%,明朝賦稅嘉靖萬曆年間僅890多萬兩白銀!而蟎清偽酋歷順治康稀雍正幹聾等,從1900萬兩一直漲到3200萬兩白銀每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及使團成員從鎮江下臨清換船,見運訪兩岸乞丐成群,男女老幼衣衫襤褸,多有賣兒賣女者!馬戛爾尼及使團成員乘船離開碼頭,把吃剩的火腿沙拉麵包扔到淺水區,竟有人們去撿拾!英華人見了面面相覷大為詫異,所謂天朝上國的夢幻就此擊碎!川陝白蓮教起義大小金川安南緬甸反抗軍打的蟎清妖眾滿地找牙!嘉慶年間,有300多天理教徒手執刀槍棍棒衝擊紫禁城,從英法聯軍到八國聯軍入侵京畿,漢民百姓為他們帶路,紿他們提供飲食,我在網上看見一個晚清老照片,幾個老百姓給八國聯軍人員提供梯子攀爬坍塌的城牆!而洪門天地會製造朱三太子反清復明傳說貫穿蟎清一朝始終!它267年反動統治,竟有234年陷入農民起義外寇入侵!有人說蟎清開疆拓土?而開闢西域擊潰匈奴為大漢!殲滅突厥大部擴土今新疆外蒙古為大唐!開闢海域擴土東南亞為大明!而割地174萬平方公里賠款19.5億正是爾等念念不忘熱淚盈眶的韃清蟈!

  • 5 # 粵下漁人

    奠定近代多民族國家的格局,這是事實吧?實際上多民族國家行成中華民族也始於清朝。清以前中原王朝就沒有實際統治東北,新疆 西藏。這總是歷史事實吧?今天的華人,我們包容少數民族,也是在強大我們自己。難道就要向日本煽動的一樣,中國的邊界就是長城嗎?

  • 6 # 風中小草59

    英國第一次革命完成的1840年,棉布產量是世界的一半,共二十億碼,而清朝一家的消費量接近英國一倍,其中棉布商品率超過五成

    全球生絲消費五千噸,清接近三千噸

    糖價格是明朝四倍,而消費量十倍

    有專家學者對比乾隆時期江南和英國倫敦區域的人均生活和消費量,結論是差不多

    清朝康乾盛世如果是假的,笑話,等於說整個中國古典歷史時期不存在盛世,甚至全球也都一樣

  • 7 # 娛樂男神驚

    某些史學家不贊同“康乾盛世”的提法。如周思源不同意康乾時期是“盛世”,只能稱“康乾之世”。他的主要理由有:漢唐之所以公認為盛世,與其政治環境寬鬆、精神昂然進取有很大關係。而康雍乾三朝最大的失誤就是禁錮思想,以文字獄為代表的嚴厲的殘酷的禁錮思想。至於“康雍乾時期的經濟發展,是明末以來戰亂頻仍之後的一種恢復性發展。而並不是由於新的生產方式和使用新的科學技術引起的生產力革命性大提高。”史學家戴逸在肯定“康乾盛世”提法的同時,也曾指出其四方面消極因素:閉關鎖國、重農輕商、禁錮思想、輕視科學,稱之為“盛世的陰影”。魯迅說他看了外華人的一些記載,懷疑康乾盛世完全是文字獄吹出來的。魯迅對康乾時期的重要文化成就之一《四庫全書》多次發表批判言論,如“清人篡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因為他們變亂舊式,刪改原文。”“單看雍正乾隆兩朝的對於華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驚心動魄。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清初以敢言而聞名的思想家和政論家唐甄所著《潛書》曾描述:“清興五十年來,四海之內,日益困窮,農空、工空、市空、仕空。”並指出皇帝是一切罪惡的根源,認為“自秦以來,凡帝王者皆賊也”。本來16、17世紀時,中國與西方國家是各有所長,一方對另一方並沒有形成一種優勢。而18世紀,當歐洲已經走出“17世紀危機”的低谷,經濟全面復甦,海外殖民擴張取得輝煌的“戰績”時,中國卻遭受了史無前例的大倒退。此時,“歐洲中心論”瀰漫在整個西方世界,後來西方產業革命以後,“中華帝國”的光環在歐洲人眼中已經失去了往昔的光輝。儘管在18世紀的歐洲一度掀起“中國熱”,但同時對中國的批評已經開始。後來,有了中國社會“停滯”論的一片喧囂……  這是為什麼呢?簡單地說,因為明朝已經於1644年滅亡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朝。這個時期外華人的記錄,有力地駁斥了虛假的所謂“康乾盛世”。經過“康乾盛世”的“勵精圖治、文治武功”,中國最終落後貧窮到什麼程度,引用1793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副使斯當東的話來看便一目瞭然:“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人們衣衫襤褸甚至裸體……我們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詩人唐甄在山西做過知縣,親眼目睹了清朝統治之下的痛苦生活,他著有《潛書》,裡面提到:“清興五十年來,四海之內,日益困窮,農空、工空、市空、仕空。”他親眼看到,山西婦女多無褲可穿,而“吳中之民多鬻子女於北方”。可見所謂的“康雍乾”,其實都是被拔高的侏儒,在滿族的統治下,老百姓的實際生活是相當痛苦的。英國馬戛爾尼使團副使斯當東所謂“人們衣衫襤褸甚至裸體”的描述與唐甄的記載完全吻合,可見確實是實情。  1793年英國的馬嘎爾尼使團訪問清朝,此時距離鄭和寶船出海已近400年(1405年-1433年),距離萬曆年間明軍500艘艦艇殲滅日本海軍450艘戰船於露梁海戰195年,距離明朝水師五度擊敗荷蘭海上馬車伕確立日本到南海的全部東亞制海權154年,中國航海已經衰落到被人看不起,並加以恥笑的地步了……  《愛丁堡評論》文章提到,雖然“乾隆可汗”曾指示:“俟該貢使到時,必須整列隊伍,以肅觀瞻。”但馬戛爾尼還是發現清國的武裝部隊如同一群叫化子,不堪一擊。馬戛爾尼發現社會上普遍的貧窮和不安定——這跟乾隆帝希望他發現清國富庶的目的恰恰相反,因為沿途他看見太多的乞丐和太多的破陋而荒蕪了的建築,以及大多數清華人過著低水準的生活。馬戛爾尼認為,這個“半野蠻的”帝國“聲譽掃地”,清華人生活“在最為卑鄙的暴政之下,生活在怕挨竹板的恐懼之中”,所以人們“膽怯、骯髒並且殘酷”。 關於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是滿清奴隸文化下歌功頌德式的產物,其競不如明末之中國,中國經濟、科學、政治和文化在此期間全面倒退。此外,自古以來,中國只有治世,無盛世之稱,唯有清朝妄稱自我盛世。在英國使臣的眼裡,“盛世”之下清朝,猶如乞丐。康乾時期在“思想活躍”、“文化昌盛”、“經濟繁榮”、“科技發達”這幾方面與明末相比是全面倒退,因此不是盛世:①思想方面 ,政府對漢族知識分子採取文化高壓政策禁錮思想,大興文字獄,肆意屠戮文士,流放關外(著名流放地如寧古塔)計程車人竟高達成千上萬,嚴重製約了社會思想的進步,並扼殺了明末以來的啟蒙思想解放程序;②文化方面,清統治者借修編《四庫全書》之名,趁機銷燬、篡改了大量不符合統治階級觀念的書籍,中華文明面臨滅亡之命運;③外交方面,閉關鎖國,“貿易繁榮”自然也算不上;④科技方面,輕視熱兵器與科技,“科技發達”顯然不是。也有些學者指出康乾時期的缺陷,比如馬克思曾表示“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於現狀,人為地隔絕於世並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詳細見百度詞條康乾盛世,總之,康乾盛世沒有教科書上說的那麼好,那是很貧窮的盛世,是為了民族團結而編造的產物,我們應以客觀實際的態度評價這一時期的功過是非。“康乾盛世”是一個不完美的盛世、平庸的盛世。首先,“康乾盛世”在中國歷史的縱向看,其盛世規模只有量的增加而沒有質的改變;其次,從世界的橫向看,康乾盛世時期的中國的政治制度、經濟(當時的經濟生產總量仍高於西方,但是生產技術卻相對落後了)、文化科技已經落後於西方,這是文景之治、漢武盛世、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當時是世界領先)、仁宗盛治、永樂盛世(當時是世界第一)沒有出現的情況。還有,盛世下的清朝有很多弊端:第一,為了限制明末以來土地兼併的發展和商業資本的發展及恢復農業生產,清政府採取“重農抑商”政策,使得資本主義萌芽受到抑止;第二,大興文字獄,殘害大量文人學士,嚴重禁錮了人民的思想,使得明末繁榮的百家爭鳴,科技發展徹底消失,中國從此進入一個死氣沉沉而昏暗的時代,被歐洲人稱為“中國的中世紀”。   相比之下,當清朝吹噓所謂“康乾盛世”之時,整個社會固步自封,甚至某些方面還出現倒退,歐洲世界卻爆發了工業革命,科技文明跨越式向前發展,大清國和西方資本主義的差距越拉越大。   雍正時代廣泛實行“攤丁入畝”稅制,徹底斬斷了資本主義萌芽發展的可能,加大了對廣大貧苦百姓的人身控制和盤削,至此,中國經濟全面倒退。

  • 8 # 科學與歷史探索

    所謂的康乾盛世,長達130年之久,究竟是盛世,還是滿清奴才們炮製出來的謊言,聽我跟大家講一講。

    首先我們得說說什麼是“盛世”,一般盛世都要有幾個最基本的特點:社會安定,百姓安居樂業,經濟文化發展迅速。

    那麼這個“康乾盛世”具備這種條件嗎?

    答案是:根本就不具備,別說盛世了,就連一般的時期都比不上。

    康熙時期,滿清入關未穩,康熙皇帝在任上打了幾場勝仗,這也讓標榜滿清功績的歷史學家以及文人大書特書,什麼“千古一帝”的詞都上了,但是所謂的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卻將華夏大地推向了飢餓的邊緣。

    封建社會要麼藏富於民,要麼藏富於國,看看康熙年把錢藏在哪了?

    活著這個時期的老百姓,每天唯一能做,也必須得做的就是:填飽肚子;再看看國家,到了康熙皇帝去世的時候,國庫僅僅剩下七百萬兩白銀,估計還沒一個大地主的財產多吧。

    然後國家交到了雍正皇帝手裡,爹是“千古一帝”,兒子是“十全老人”,這位名氣和名聲都差不少的雍正皇帝,卻是三位中最務實,最能幹的一位皇帝,經過他的勵精圖治,國家稍有起色。

    但似乎這三位爺才幹和壽命成反比,雍正沒當多少年皇帝就撒手人寰了,於是國家交給了敗家子兒乾隆手裡。

    乾隆把老爹給他留下的家底基本上敗的差不多了,而且活得歲數還大,“十全老人”乾隆爺,把清朝的元氣傷到了骨子裡。

    有一件事可以反映乾隆年間的百姓生活,那就是在1792年時,英華人為了慶祝乾隆皇帝80歲壽辰,專門來北京賀壽,當時海上輪船顛簸死了一些家畜,英華人就把這些死家禽扔到離中國港口不遠的海里,港口的中國百姓看到後,爭相下水搶奪,然後撈回家裡食用。

    英國使團到達北京,看到的是落後和破敗,百姓衣不遮體,目光呆滯的看著使團,堂堂首都京師的路上屎尿遍地,臭氣熏天。

    所以,英華人的結論是,清國的國力已經衰退,英國也便開始了對中國的掠奪計劃。

    事實上,就這種樣子的乾隆朝,怎麼當得起“盛世”二字?

    要讓我說,掐掉“康”,去掉“乾”,雍正年間的那13年光景勉強算的上中興,盛世?還是省省吧。

  • 9 # 超級視野

    康熙雍正朝勉強可以算是盛世,到了乾隆朝,大多時候就是在粉飾太平了。因為乾隆實在是很不幸運,他遇到的問題靠自身無法根本解決,接下來我們詳細說。

    經濟“內卷化”,使帝國陷入困境

    經濟內卷化的根本原因是人口過剩,以至於勞動力成本降到極低,極大的壓制了消費能力,百姓多半處於勉強餬口的狀態。

    從南宋開始,由於人口密度過高,勞動力成本開始降低,到了乾隆朝,勞動力價格更是直線下降,基本到了只夠維生的邊際。城市裡容不下過多的人口,因此新增的人口大多都被農村吸收,到了農村依然是勞動力過剩,於是就滋生髮展出自給自足小農經濟,這不但毀壞了消費市場,也嚴重的阻礙了技術進步,因為不需要,帝國經濟就這樣陷入一種惡性迴圈。

    國際貨幣秩序遭到破壞

    以乾隆朝為例,給人的整體印象是前期還行,越到後來越糟糕,人們往往把原因歸納為乾隆皇帝寵信大貪官和珅,為了實現自己“十全老人”的虛名,不斷對外用兵,自身生活奢靡浪費等等,拖累了整個帝國。但其實更重要的原因是國際貨幣秩序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白銀流入嚴重減少,這對於銀本位的清帝國是致命的打擊。

    17-18世紀,中國白銀的供應國主要是日本,佔到了3/4的份額。1775年,日本突然中斷了對中國的白銀供應,主要用於自身的發展,接下來中國的白銀供應主要依賴美洲。不久以後,1789年-1794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牽一髮而動全身,整個歐洲亂成一鍋粥,西班牙也受到嚴重的衝擊,美洲的銀礦也就無暇顧及了。接下來拉美國家爭相發生獨立運動,銀的產量就進一步下降了。白銀供應不足,導致市場銀貴銅賤,百姓們賣糧一般是獲得銅錢,再以市價兌換成白銀交稅。稅銀是按照以前的官定銀銅比例來核算,因此相當於百姓比之前多交了不少稅銀,生活陷入極度困苦。

    綜上所述,本來人口的增加,就導致勞動力成本急速下降,消費能力嚴重不足,再加上國際上白銀供應不足,導致銀銅比例失衡,相當於大幅加稅,百姓不堪重負,生活困苦。因此,所謂康乾盛世,名不副實也並不是虛言。

  • 10 # 歷史課課代表

    在封建社會,皇帝一言九鼎,皇帝不僅可以決定所有人的生死,也擁有書寫歷史的權利,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一話是真實的,我們現在品讀康雍乾盛世這一段歷史時,大多也是參照當時的史書內容,透過這些文字記載,彷彿為人們展現了一派勃勃生機的境況,康雍乾盛世的美好景象也讓人心生嚮往。但是與此同時也有很多史學家提出了反對意見,並認為康雍乾盛世其實並不是什麼盛世,這種說法就是彌天大謊。

    當然康雍乾盛世是有一定道理的,這段歷史時期就是指從康熙皇帝到乾隆皇帝的這幾個政治階段,在這段期間清朝無論是人口還是經濟增長都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且康雍乾盛世一共持續了一百多年,在這一百多年間百姓的生活質量有了改善,外部叛亂的平定也很順利,讓清朝進入到了前所未有的盛況當中。但是當時的帝王卻忽視了很多實際情況,所以康雍乾盛世並不是書中所寫的那麼繁榮,更像是一種假象。

    首先當時的社會矛盾激化,這是因為清朝的帝王一直禁錮百姓的思想,在清朝時期還大興文字獄,讓百姓無法自由抒發個人想法,也製造了很多冤案,在康熙皇帝掌權時期,當時爆發的南山案就導致大量的有識之士被殺掉,這種做法只是出於政治階級自私的想法,根本就沒有將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當時百姓們對此只能敢怒不敢言,可是矛盾卻十分明顯。當時帝王不僅禁錮當時百姓的思想,還希望讓後世看到對清朝統治者有利的內容,對此他們開始對《四庫全書》進行大量的增刪,只留下對清朝有利的文字,其餘文字都被刪除了,讓後世無法看到真實的歷史,實際上也從這一方面體現出清朝當時的真實狀況也許和盛世景象沒有任何關聯,而只是掌權者為後世憑空描繪出來的場景。

    其次康雍乾盛世是在閉關鎖國的情況下產生的,所以這種盛世局面的可信度更低,閉關鎖國政策的實施其實對於國家的發展和進步有極大的負面影響,也是在這個時期,西方國家的工業發展正在熱烈進行中,而清朝當時依然做著農業大國的美夢,如果當時清朝政府沒有采取閉關鎖國政策,也許日後晚清不會那麼快滅亡,所以康雍乾盛世這種說法水分不少,所謂的康乾盛世,只是老百姓不捱餓,便是盛世,並沒有得到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滿足。

  • 11 # 國學藝術與文化精粹

    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西方稱"High Qing",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

    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間,中國社會在封建體系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康乾盛世國土遼闊,人口眾多。中國清朝政府統一蒙古、東北、新疆、西藏、臺灣,奠定了如今中國的版圖,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大一統。透過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火耗歸公等一列改革和發明推廣御稻、雙季稻等高產作物,增加了國家的收入,減輕人民的負擔,華人口歷史上首次破億,並連破三億。為華人口大國打下基礎。廢除賤籍制度,解放了社會最底層階級的百姓,子孫代代不得翻身的命運。

    盛世局面下隱藏著巨大危機,政治的腐敗與社會矛盾愈演愈烈,各種衰敗之象逐步顯露出來,而清廷社會統治和管理能力日漸衰微。

    康乾盛世或稱康雍乾盛世,康乾之治、康雍乾之治。關於康乾盛世的說法最早可追溯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康熙帝宣佈實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乾隆帝也宣稱:“比年以來西域大奏膚功,國家勢當全盛”,“方今國家全盛,府庫充盈”。此外,除了清朝最高統治者對此有專門論述之外,當時官員使用“盛世”一詞也較多,如:清政府在統一新疆全境後,戶部右侍郎于敏中賦詩稱頌乾隆帝:“覲光揚烈,繼祖宗未經之宏規;轢古凌今,覲史冊罕逢之盛世”。

    “盛世”,“全盛”等詞彙經常在清朝臣民之口出現,並在乾隆時期的社會輿論中逐漸形成“盛世”意識。“康乾盛世”的這種歷史記憶逐漸成形,也被文人學士廣泛接受,記載下來並流傳至今。

    民國以來,學者對清朝多持批評態度。較早使用“康乾盛世”一詞的是鄧拓的《論紅樓夢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意義》。但當時及之後20年間的學者,大多都對“康乾盛世”這一說法持有否定態度, 認為是清廷御用文人和遺老叫出來的, 只是同時代的清史專家蕭一山卻對康雍乾三朝讚譽有加。

    康乾盛世因為在乾隆帝時期走向頂峰,亦有人成為乾隆盛世,康乾盛世人口暴增的原因是雍正皇帝的攤丁入畝(取消人頭稅)政策。

    清朝初年,由於經過數十年的戰爭,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人民多遭慘殺,田土盡成丘墟”,各地多是“官雖設而無民可治,地已荒而無力可耕”。清朝統治者為了加強集權統治,緩和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不得不實行一些恢復經濟的措施。

    康熙親政後就宣佈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康熙五十年,清廷下詔永不加丁稅即人口稅,只收田租,但有人說此舉只是恢復明朝舊制。康熙還宣佈“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引進外來農作物,使得清朝人口大大提升。他先後任用靳輔和于成龍治理黃河與大運河。在六次南巡期間,康熙考察民情習俗,親自監督河工。因戰亂而遭到嚴重破壞的手工業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為安定社會秩序,他頒行十六條聖諭,要地方人士循循告誡鄉民。此外,為消除士大夫的民族意識和言論管控,實施文字獄,到雍正與乾隆時期這種情況加重。 康熙晚期,由於官員薪資過低以及法律過寬,導致吏治敗壞,而太子一位反覆廢立也導致黨爭的始亂。終在1722年康熙臨終時傳位於胤禛,即雍正帝。

    雍正即位後針對康熙時期的弊端採取補救措施。他任用以幹練、刻覆著稱的張廷玉、鄂爾泰、田文鏡與李衛等。雍正還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表示自己勤於政事,他在中央設定軍機處加強皇權,親自批改奏摺。削弱親王勢力,注重皇子教育,採取秘密立儲制度以防止諸皇子爭位的局面。雍正所派遣的特務遍即天下以監控地方事務,官員們的一言一行都被他掌握在手裡,密摺制度在此時期完善,然而雍正還屢興文字獄箝制言論自由;經濟上實施攤丁入畝,減輕無地貧民的負擔。為解決地方貪腐問題提倡火耗歸公,耗羨費用改由中央政府計算;設定養廉銀以提高地方官員的薪水。然而雍正即位的時候獲得隆科多的協助,賴年羹堯平定青海亂事以穩固政局,後來因故賜死年羹堯、幽禁隆科多。1735年雍正帝去世, 其子弘曆繼位,即乾隆帝。

    乾隆時,清朝的文治武功走向極盛。乾隆帝繼位後介於康熙帝的仁厚與雍正帝的嚴苛,他以“寬猛相濟”施政。此間江南與廣東等地的絲織與棉織業很發達,景德鎮的瓷器都達到歷史高峰。同時,銀號在山西出現。乾隆期間清朝疆域最大,達1300萬餘平方公里,乾隆帝以十全武功自譽,他平定準噶爾與回疆大小和卓之亂,使川黔等地繼續改土歸流。 西方傳教士將中國文化介紹給歐洲人,引發18世紀中國風的熱潮。歐洲人追崇中國文化、思想與藝術。

    到了乾隆晚期,乾隆帝寵信貪官和珅,官員腐化使政治大壞;文字獄也是愈演愈烈;六次下江南所至鋪張過盛,擾民有餘,連年的征戰致使國庫嚴重損耗;閉關鎖國政策使得清朝逐步落後於世界;當時人口暴增與鄉村土地兼併嚴重,許多農民失去土地,乾隆晚期到嘉慶時陸續爆發民變,清朝國力日漸衰落。到18世紀末,康雍乾盛世進入尾聲,西方出現負面評價,與乾隆帝不歡而散的英國特使馬戛爾尼認為清朝已經衰落。 1795年乾隆帝因為誓言,禪位於子顒琰,即嘉慶帝。1799年乾隆帝去世,嘉慶帝得以親政。然而嘉慶帝未能解決弊端,清朝繼續走向衰退。

    疆域:康乾盛世時期,清朝的領土幾經擴張。到乾隆年間平定新疆,整個清帝國版圖達到空前擴張,僅次於元。北起自外興安嶺以南,東北至北海,東含庫頁島,西至巴爾喀什湖以東,繼承了1758年準噶爾汗國的邊界,形成了空前“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史稱“漢、唐以來未之有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區別古樹香榧和小樹香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