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景德鎮小徐
-
2 # 志在旅行
乾隆執政期間,號稱是一個乾隆盛世,但是其實者都是他老爹雍正改革留下來的紅利,而乾隆則沒有把改革進行下去。並且乾隆執政期間發生了兩件著名的事情,而乾隆的處置手段導致了清政府後期的腐敗問題,以及導致中國落後於世界,乾隆無疑是罪人,而且犯下的是不可饒恕的罪過。 第一件事情就是乾隆將進行到一半的雍正改革叫停,以獲取一下貴族大臣的支援,並且者期間大興文字獄,不允許任何人插嘴一句。文字獄雖然說清朝各個時期都有,但如果你去翻閱會發現,乾隆年間處置的文字獄是最多的,一年之內高達三百多次,這還是有記載的大案。這導致了清朝百官不敢討論國政,中央集權加深,並且腐敗問題開始死灰復燃。 第二件事情就是乾隆實行嚴格的閉關鎖國,我一直認為閉關鎖國真正開始於乾隆年間。當時英國使臣團到達中國,送給了乾隆一份大禮,目的就是讓乾隆同意通商的要求。當時中國還是西方公認的強國,但是乾隆卻害怕百姓同洋人過多來往,尤其是漢人百姓同洋人過多來往,會對統治不利,所以一句“以後不必遣使而來”徹底斷絕了清朝融入世界的最後機會。 這兩件事情算是乾隆比較大的過錯,其實乾隆還有很多政策非常不合理的,例如乾隆限制人口的流動,也就是說你從這裡去別的地方,一定要向官府通報,並且海強制一些地區的百姓遷到便於管理的地方。乾隆盛世其實就是“金玉其外,敗絮其內”,乾隆的作為也不過是將愚民發揮到了極致罷了。
-
3 # 探訪古蹟
清朝有個說法 康乾盛世 乾隆在位前期 清朝的國力和經濟達到了巔峰時期 那時候很多別的國家都來進貢 萬國來朝 其實乾隆生在一個很好的時期 前面有他爺爺康熙打下的江山和雍正勤勤懇懇發展的經濟 所以乾隆一繼位就敢上了清朝的鼎盛 生在逢時 但清朝鼎盛也在乾隆 敗落也在乾隆 為什麼會敗也乾隆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1、乾隆文字獄 乾隆為了修訂四庫全書,目的是為了一項非常浩大的文化工程,但是其用意非常明顯,那就是限制文人的思想,以及老百姓的思想,乾隆的目的不單單是打壓文人,連老百姓的思想乾隆都要牢牢的控制住,生怕他們起了造反之心,乾隆在修四庫全書的時候,大肆徵集百姓手中的古書,然後從裡面精簡一些他們認為可以保留的內容,隨後再把一些清朝統治者認為不合理的古人思想刪除,永絕於後世 這樣的話使清朝以前的歷史 史書 字畫大部分都毀在乾隆手裡 很多一些真實的歷史使我們都不知道 這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大損失
2、乾隆中期極為奢侈 大興土木 乾隆六下江南 遊山玩水 浪費了大量國庫金銀 財力和物力、貪汙腐化又再開始盛行整個清王朝
3、閉關鎖國 、清朝乾隆時期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這項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逐漸與世界脫軌,最後完全落後於西方國家 這也影響了後來晚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
所以我認為清朝的最終滅亡 有很大部分都是乾隆的原因
-
4 # 靜逸堂堂主
【乾隆:一直誤以為自己是地球中心】
乾隆元年始1736年,而世界上第一次工業革命從1750年左右開始,一直到1840年左右最終在世界範圍內完成(主要是歐美國家),也就是說:工業革命開始於乾隆15年左右。乾隆很喜歡外邦來朝貢,認為那是蠻夷對核心的恭順,可以說,西方科技貢品沒有對他產生特別巨大的影響,雖然他也沒有完全拒斥科技,但是他沒有重視科學思想帶給社會變革帶來的巨大影響!
【康乾盛世與近代中國的頹勢】
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康熙和乾隆都是比較有作為的好皇帝,他們開創了康乾盛世。只是到了清朝末年,在慈禧的禍亂下,清廷才在和西方列強的交鋒中一敗塗地。事實果真如此嗎?的確,康熙乾隆勵精圖治,平定大小叛亂,發展生產,和之前之後的時代相比好得多。但所謂康乾盛世,放在全世界的大背景下看,就不那麼讓人歡欣鼓舞了。
順治六年,英格蘭資產階級革命,把英王查理一世推上斷頭臺,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康熙四十二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在涅瓦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上搭建一座小木屋,在木屋中指揮大批勞工,建造了一座開放口岸,大量引進歐洲科技成果。雍正十一年,英華人發明飛梭,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乾隆五十四年,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法國爆發大革命。也就是說,當我們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已經天翻地覆。
康乾一百三十年,清朝完成了遊牧文明向農耕文明的轉型,農耕社會的生產方式非常適應當時的生產力,所以沒必要學習工業社會的生產方式。康熙是個科技發燒友,但他並不重視科技的普及,因為科技屬於工業社會。康熙還多次頒佈嚴苛的“禁海令”和“遷海令”,“無許片帆入海”,違者重懲。這種閉關鎖國的政令,全然放棄了海外貿易,讓清朝遊離於世界之外。
康熙有沒有意識到西方的威脅?康熙五十五年在公文中提到:“海外如西洋等國,千百年後,中國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預言變成實現,來得如此之快。而乾隆已全無危機感,口氣比康熙自信,他在《敕諭英吉利國王書》中說:“天朝物產豐盛,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這種大國自信,使中國錯失良機,被西方遠遠落下。中國隨後一百五十年的頹勢,正是由固步自封的康乾盛世埋下伏筆。
【當西方的文明遇到東方的愚昧】
1793年,強大的大英帝國派出隆重的使節團,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給81歲的乾隆爺上壽,順便想搞搞通商。英國派出的是經驗豐富的馬葛爾尼,為乾隆帶來600件禮物,一共裝了90輛馬車。來到中國後,使團毫不意外地得到大清帝國的熱情歡迎,乾隆專門讓兩位朝廷命官在天津大沽口迎接。由於華人給的禮品和食物太多,使團船艦無法容納,不得不退回多餘的部分。
馬葛爾尼本以為會很順利地完成使命,卻沒想到乾隆皇帝不在皇宮接見他,而是在皇家狩獵場的帳篷裡,而且他必須向中國皇上三跪九叩行禮。這對英華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侮辱,馬葛爾尼拒絕下跪,舉國震驚。經過雙方協商,各退一步,英華人同意單膝跪地,晉見勉強舉行。
此後,華人對英華人的態度發生鉅變,他們餐桌上的菜少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也不可口。其他豐富的供給減量一半,甚至英華人住的賓館檔次也降低了一格。當然了,馬葛爾尼提出兩國通商的諸條提議,被乾隆一口回絕。這個英華人很不高興,但自認倒黴吧。
跪拜磕頭這個禮節,從文明社交禮儀的角度來看,的確難登大雅之堂!
那清朝為何如此不給面子?因為它誤以為英國使團來華的目的,只是臣屬向君主國表示恭順,所以想在偏遠的蠻夷小國面前表現一下中央帝國的浩浩天威。為了迎接英國使團,乾隆親自安排接待工作,要大臣在船上懸掛巨幅告示“紅夷進貢”,且為蠻夷們準備了源源不斷的給養和食物,使節團所有技匠、衛隊、僕人都有份例。沒想到這些沒開化的洋鬼子不領情,不但不磕頭,還想締約通商,和中央帝國平起平坐。這就太不識抬舉了!
如此說,如果沒在磕頭問題上扯皮,中英對話就能成功嗎?當然不能,不高興此次有備而來,要求太高,除了正常通商之外,還提出減稅、開發多個貿易城市、“給地”,帶來的禮物中多有槍炮模型,目的無非是展示強大的軍事實力進行暗示和威脅。而沒頭腦根本不管這些,無知者無畏,我們地大物博,要什麼有什麼,你們那點東西,我們根本瞧不上!
【自大與虛胖:乾隆盛世與鴉片戰爭】
說起鴉片戰爭,大多數人似乎存在這樣的思維定勢,清朝前期的皇帝像康熙、雍正、乾隆,個個是“偉光正”,而後期的皇帝像道光、咸豐、同治,一代比一代懦弱無能,最終讓外華人有機可乘。所以經常會有人在網際網路上這樣發問,如果鴉片戰爭在乾隆時期爆發,中國歷史會不會改寫?答案還真不一定。
乾隆治下的中國,無疑是中國歷史上人口最多、國力最盛的時期,但這個自詡強大富庶的天朝上國,在外人看來,卻是外強中乾,虛弱不堪。
1792年,英國馬戛爾尼使團從英國出發前,曾為能否獲得乾隆的接見費盡心機。他們打著為乾隆祝壽的旗號,帶著最能體現歐洲科技的禮物,在使團規模和船艦設計上,也可著皇帝的口味。雙方見面時,雖因下跪問題鬧得不可開交,但考慮到天朝上國的面子,乾隆事後還是表現得很慷慨。據統計,乾隆此次賞賜給英華人的禮品共130種、3000餘件,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清朝接待費,據英國使團事後估算,超過50萬兩白銀,換算成今天的人民幣,超過1億。如此大手筆的賞賜,並沒有籠絡到人心,相反,正是這次近距離地與中國接觸,讓馬戛爾尼察覺到,清朝看似強大,實則虛弱。
馬戛爾尼使團到訪前,乾隆為了宣揚國威,做了精心準備,規定凡是英華人經過的地方,清兵必有全副武裝地列隊迎接。不過,在乾隆眼中紀律嚴明、裝備良好、訓練有素的清兵,卻給英華人留下糟糕的印象。英華人看到,清兵經常拿著蒲扇操練,如果使團出其不意到訪,清兵會一片混亂,“匆忙從營房中拿出節日禮服,他們穿上這些服裝後,與其說像戰場武士,還不如說是跑龍套的演員。他們的繡花背心、緞面靴子、蒲扇,看起來笨拙不堪,又女氣十足,與軍人氣質格格不入”。
更重要的是,清朝武器裝備的落後,讓馬戛爾尼對乾隆帝國起了輕視之心。換句話說,假如鴉片戰爭提前,乾隆並非對手。
馬戛爾尼回國後告訴英華人,中國皇帝和官員自大虛妄而不自知,看誰都是蠻夷,不願與他國進行正當貿易,這個國家看起來強大富庶,內在十分虛弱,是一個沒什麼前途的國家。始終持有同樣觀點的,還有英國下院議員小斯湯頓,這位著名的英國漢學家,跟隨馬戛爾尼出訪中國時不到14歲,因為懂點兒漢語,有幸跟乾隆有交流過,還受過乾隆的賞賜。因為對中國有過最直觀的感受,他在1840年英國下院關於要不要向中國出兵展開激辯時曾說,只有使用武力,才能開啟中國的大門,因為華人向來妄自尊大,你跟他講道理,肯定行不通,“如果我們想獲得某種結果,談判的同時,還要使用武力炫耀”。
最終,英國下院投票,以271票對262票,通過了發動鴉片戰爭的決議。乾隆去世四十一年後,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爆發,古老的中國從此遍地硝煙、生靈塗炭......
-
5 # 使用者6161899116
乾隆四次大規模蠲免賦稅,促進了華人口大幅度增長,累及日本人侵略中國時殺人殺得手軟都殺不完。乾隆第一次從宗祠法理上確立了中國領土的範圍,逼得後世子孫想出賣點領土都不敢。乾隆真是可惡
-
6 # 圖文繪歷史
說乾隆是第一罪人,還是千古的,這個有點嚴重了,最起碼在大局上,乾隆還是有拿得出手的政績的,比如一個較長時間國家穩定的局面,多民族國家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加強,對西北用兵,平定達瓦齊、阿睦納、大小和卓叛亂,結束了對準噶爾的作戰,堅持與沙俄進行不妥協鬥爭,取得勝利,統一新疆。乾隆時,進剿廓爾喀,使其稱臣,保衛了西藏的安全,加強對其管理,提高駐藏大臣的職權,對遏制西方殖民者對藏區的侵略,有積極的作用,僅憑這兩點活動,在當時歷史條件下,乾隆的作為是進步的,應該被肯定。
乾隆時,清軍戰鬥力已陡降厲害,大小金川之戰,僅金川彈丸之地,投入60萬,死傷10萬,花費7000萬兩,才初告平息。但乾隆又有罪,有著無法洗清的罪過,甚至“康雍乾盛世”跟乾隆沒有多少關係,頂多是迴光返照的假象罷了,因為就是在乾隆手上,一個全球積極轉型的時代下,滿清統治危機日益嚴重,階級矛盾尖銳,吏治敗壞,表面繁榮的滿清帝國已經患上不治之症,他自詡“罕有倫比”,結果是譭譽參半,明朝統治者對百姓比對官員好,清朝統治者則是對官員比對百姓好,大的方面不說,單從平民百姓來分析,就能知一二。
乾隆吹噓,明朝皇宮每年花費75萬兩,康熙時每年70萬兩,自己晚年時僅2萬兩,自己過生日的奢侈靡費不算其內。滿清的土地兼併早在順治就開始了,到了乾隆時相當嚴重了,乾隆13年的奏疏中有“近日田之歸富戶者,大抵十之五、六,舊日有田之人,今俱為耕之戶”,全國土地高度集中在官僚、地主階級,乾隆時不但不遏制,還暗中鼓勵,僅皇室莊田就有4萬頃,連和珅都佔田八千頃,京城周邊的懷柔郝氏,膏腴萬頃,廣大中小地主和自耕農民只能被迫破產,租種的田地,要徵收高額地租受剝削,漕運總督顧琮上奏請求限田,被乾隆嚴斥斷不可行,斷不能行。
乾隆時,爆發甘肅冒賑案,幾乎涉及到全省境內大小官員,以賑災名義集體私分鉅額公款,此案前所未有。乾隆時的官僚地主霸佔田地,收成絕大部分上交,迫使廣大百姓忍無可忍,多次舉行抗租鬥爭,比如乾隆11年福建上杭的抗租鬥爭,縱橫9省的白蓮教農民起義,當然乾隆下幾次下令減免錢糧,但他減的是官僚和地主的,而佃戶與業主,絲毫不減,乾隆晚期連江南各省都遍地衣食無著的遊民,大量人湧入四川,湖南乞丐成群結隊,買賣人口相當嚴重,乾隆21年的河南境內,兩個童男僅需500文,而賣兒賣女的地方又何止河南一地,對於此問題,乾隆不採取有效措施解決,還贊同此方法,說貧民既可得有身價藉以存活,其子女有人養育,亦不致有凍餒之患,豈非一舉兩得!
-
7 # 剛日讀史
客觀的說,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有點言過其實,但他對中華民族造成的損失的確不小,這是鐵的事實。
在天下第一清粉閻崇年看來,乾隆號稱“十全老人”,有八大功績,分別是:紡修文化典籍、修築浙江海塘、減免天下錢糧、統一新疆、治理西藏、統一中國、修皇家園林、研究漢族詩詞,似乎是千古一帝啊!
(乾隆)
我們看看乾隆到底幹了什麼?
乾隆在位的十八世紀是以工業革命拉開人類新紀元的世紀,也是奠定現當代世界政治和經濟格局的一個世紀。
此時正是乾隆統治的時期,他固步自封,使中國錯過了向近代和資本主義轉型的最寶貴機遇。
乾隆是個因循守舊的人,他盲目自大,面對提出通商要求的英國使臣馬夏爾,他大言“我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放棄了加入國際貿易的機會,也放棄了帶入近代工商業發展的機會。
編纂《四庫全書》向來被認為是乾隆保護中華文化的一大功勞,其實他的真正目的是搞文化專制,對清朝統治不利的書本全部被他銷燬了,而《四庫全書》作為鞏固其清朝政治地位和統治合法性的工具,是乾隆主導的一項文化政績工程,是滿足其個人的虛榮心的文化暴政。(因為永樂大典在前,這是明顯的在搞修修改改)
在全世界都在研究工業文明的時候,乾隆還在大搞“文字獄”,禁錮人民的思想。
衡量一個人水平的不是他掌握了多少科學知識,不是他代表先進的生產力,而是他的八股寫得好不好,會不會考證出“回”字的四種寫法。
(南巡)
乾隆創造了所謂的“盛世”,但這是站在他的爺爺和父親肩膀上取得的成就。
由於農業科技的發展,糧食產量提高了,餓死的人所以少了,並不是乾隆施政有多少妙招。
乾隆本人對世界大勢和地理一無所知,但又狂妄自大。西方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彈丸小國因地理大發現而成世界級強國。
當西方軍隊普遍裝備火槍的時候,乾隆還在帶頭以“圍獵”的方式發揚女真人的“馬上騎射”功夫。
西方的火器被乾隆當成“西洋奇技淫巧”,只是乾隆眼裡的玩物,根本沒有建設一支世界先進水平的部隊的眼光。(其實是心底怕火器發展,導致女真人的騎射技術被超越沒落,為了保持女真人的壓制性,故抑制科技發展)
乾隆本人奢靡無度,他大修圓明園,多次南巡,勞民傷財。
在他治下,貪官汙吏橫行,出現了史上最大的貪官和大人,而乾隆明知和大人貪贓枉法,卻因為個人喜好而絲毫不加懲處,終於造成整個吏治的敗壞,花光了他爹雍正辛苦攢下來的家當,老百姓的日子更是每況愈下。
(修建圓明園)
乾隆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專制者。
嚴重壓抑了民眾甚至官僚階層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了同時也僵化了專制體制,給以後的發展製造了巨大障礙。
乾隆對當時世界上西方國家的機械化大生產並不是完全不知道,他也有機會踏上這班車。
乾隆身邊有很多來自西方的傳教士,甚至有些還是科學家。
但乾隆對西方文化不感興趣,也不認為西方國家會對他產生威脅。
他自認為天朝無所不有,在世界全球化發展的高速時期,他採取閉關鎖國政策,主動讓大清在世界發展的列車上下車,讓這是一種落後、封閉的思維,乾隆是後來大清國勢衰弱的始作俑者。
記得很多年前我看過一本書,書名叫《河殤》,書中將我們古老的中華文明稱為黃色文明,將西方文明稱作藍色文明。
書中詳細分析了為什麼代表農耕文化的黃色文明為什麼輸給代表海洋的藍色文明,主要是因為黃色文明是保守的、內斂的文明,是不喜歡創新的文明,而乾隆就是這種文明的代表。
也許我們不能說他是千古罪人,但他也絕對不是領導中華民族發展的明君,甚至比他的爺爺和爸爸,也差得太多。
歪眼小史工作室
-
8 # 談談歷史中的那些事
為什麼說乾隆是中國歷史第一罪人?
乾隆皇帝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了,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的大名他也是清朝歷史上第六位皇帝,二十五歲時候登基皇位,在位共六十年,僅次於他爺爺愛新覺羅·玄燁,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第二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在後世人們的評價中,有人說他是大有可為的皇帝,開闢了一代盛世天下,也有的人說他是個好大喜功的人,是導致大清走向衰敗的罪人。那麼關於為什麼說乾隆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罪人呢?不妨往下面看看
第一 、乾隆在位期間大興文字獄,殘害百姓,毀滅文化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起到了破壞性的打擊。
他在位的60年期及總共發動實行了130場的文字獄,其中有某一天之中就發起了6起文字獄,可以說當時的文字獄是相當的殘忍和慘烈的。這一行動直接將影響當時的文化思想,減少了創造力。這導致了清朝百官不敢討論國政,中央集權加深,並且腐敗問題開始死灰復燃。使得整個當時清朝的官員對西方當時先進的科學技術沒有半點的認知度,直到50年後西方列強發動的鴉片戰爭後,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才開始慢慢的傳入到中國致使中國開始逐漸落後於世界水平。
第二、貪汙成風,懶於朝政,好大喜功
乾隆在位期間多次大興土木,六下江南,大量損耗國庫錢財。之後為了能夠有多餘的錢財供於自己消耗,曾實行過一種叫做“議罪銀製度”。結果帶來的後果便是導致朝廷貪汙成性;並且乾隆特別喜愛貢品,各地方的大小官員為了能夠討好乾隆,開始在民間大肆搜刮奇珍異寶,百姓苦不堪言。還有一點他在位期間實行官員買賣,所有在職的官員都是明碼標價,只要你有錢就可以當官。我們知道著名的鉅貪和珅,他就是乾隆皇帝手下最為寵愛、最為信任的臣子。據傳言乾隆駕崩後將和珅賜死,在搜查他的家產時竟然高達8億多白銀,這個相當於當時清朝15年的稅收了,可想而知貪汙腐敗多麼嚴重。
第三、閉關鎖國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來貨物以通有無。”──清乾隆帝致英國喬治三世的信函
原本在乾隆之前當時清朝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還有所緩解,可是到了乾隆這兒又被加重起來,而這一閉關鎖國帶來的嚴重後果,阻礙了中外聯絡,影響了中國吸收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致使中國與世界隔絕,嚴重地阻礙了資本主義的萌芽發展。使得中國和世界脫軌,慢慢地落後於世界。致使當時的清朝官員人人都沉迷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難以醒來。
-
9 # 趣拾歷史妙事
第一乾隆在位時將進行到一半的雍正改革叫停,以獲取一下貴族大臣的支援,並且期間大興文字獄,文字獄雖然說清朝各個時期都有,但如果你去翻閱會發現,乾隆年間處置的文字獄是最多的,一年之內高達三百多次,這還是有記載的大案。這導致了清朝百官不敢討論國政,中央集權加深,並且腐敗問題開始死灰復燃。
第二就是乾隆實行嚴格的閉關鎖國,閉關鎖國其實真正開始於乾隆年間。當時英國使臣團到達中國,送給了乾隆一份大禮,目的就是讓乾隆同意通商的要求。當時中國還是西方公認的強國,還沒有完全落後於西方,但是乾隆卻害怕百姓同洋人過多來往,尤其是漢人百姓同洋人過多來往,會對滿清的統治不利,所以一句“以後不必遣使而來”徹底斷絕了清朝融入世界的最後機會。
-
10 # 來龍去脈a
為什麼說乾隆是清朝的一大罪人?答案:貪圖虛榮!
說到乾隆也不可能不說雍正與康熙皇帝。
康熙做皇帝的時候,清朝還不是很牢固,內患有鰲拜:外患有吳三桂,臺灣鄭氏,蒙古葛爾丹。
康熙花了一輩子來平定四方,每打一場仗都是消耗國財富挺嚴重,對於那些當官的發國戰爭財,自然沒有騰出太多的時間去整理了。
到了雍正上臺的時候,發盡全力把所有的貪官汙吏都整了,國富的錢財都比較充實。
到了乾隆上臺的時候,有錢就懂得揮霍,最大的毛病還有六次下江南,把所有的美風景還畫回來,建在圓明園這裡遊玩。
重用貪官汙吏和坤,說和坤沒有一點本領那也是不可能,懂得拍馬屁的和坤貪官汙吏成了清朝“老大"。
清朝在雍正打擊貪官汙吏的時候比較有錢財,比歐美科技發展還是落後了半邊天。
乾隆捨得用國財富的錢來花銷,不發展科技,當然,老百姓也撿到一點好處,就成為乾隆盛世。
由於乾隆大量的花銷,使清朝國富空虛,到了乾隆晚年,英國已經使用鴉片侵害清朝了,那個時代已經走向衰落的道路。留給後人林則徐燒鴉片的歷史。
到了嘉慶上臺的時候,清朝國財富都空虛了,只好拿和坤來開刀,衰落的道路已經開始走勢,要挽回已經無能為力了。
乾隆的年代,說它是乾隆盛世,其實就是一個享福的時代。說乾隆是清朝的罪人,說對了一半,也不全部是罪人。至少老百姓還有一些飯吃,朝代沒有混亂。
-
11 # 人皆可為舜禹
說到清朝,大家一定會想到的三個皇帝,就是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他們三個打造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從康熙開始到乾隆結束,乾隆也是將清朝的發展推到了最高朝。可是很多人說乾隆是千古罪人是為何呢?
首先我們說乾隆盛世,他雖然是我們中國清朝歷史上的國力和人口最多,也是最旺盛的時代。可是乾隆皇帝他看到的永遠是表面,乾隆皇帝比較好大喜功。而當時的大臣也就抓住這一點。他們喜歡拍乾隆皇帝的馬屁,卻讓乾隆皇帝矇蔽在谷裡,所以當時乾隆時期的國力其實與世界對比還是差很大一截。當時英華人來中國參觀,每個中國的平民百姓都是身著華麗的衣服,其實經濟還是落後別人很大的。
乾隆有哪些罪呢?其實我們說的康乾盛世大部分都是康熙和雍正所留下來的,乾隆皇帝在跟隨雍正之後才將清朝繼續的保持而已,曾經雍正在他生前創立了一項制度,這項制度保證了清朝長治久安的發展,可是乾隆皇帝上任之後,他為了獲得各位貴族大臣的支援,所以他將這項制度給廢了,之前雍正所創立的清正廉明的制度,一下子又回到瞭解放前。這就已經讓清朝的政權走下坡路了。
我們都說清朝後期的政治拖後中國發展,讓中國發展向後倒退了一百年。曾經有一大批的英國考察團來到中國考察,他們帶著工業革命的產物,想和乾隆皇帝通商,可是當時的乾隆皇帝眼界比較渺小。他認為中國乃是天子之國,而且英國又是一個聞所未聞的小國家,所以他依然認為,當時清政府是世界最強,而且天子之中國產物豐盈更不需要與其他的國家通商,所以清朝也開始走上了閉關鎖國的道路。這也是中國停止發展一百年的最先開始。
所以當時乾隆皇帝他的一些盲目的政策,確實是給我們中國帶來了很多阻礙,所以後來很多人說。乾隆皇帝是千古罪人,但是歷史已經是無法改變了,所以我們以後要做的是讓中國跟上腳步領先於世界。 -
12 # 匆匆與那年
之所以說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主要️以下幾個原因。
一、乾隆閉關鎖國
英吉利派人來清朝提出通商的相關要求被乾隆嚴辭的拒絕了,且說,天朝物產豐贏,無所不有,因為他的自大,失去了加入西方近代工業發展的大潮,更是失去了富民強國的歷史機遇。
二、文字獄
剛愎自用,當自由,平等,民主,博愛,的民主精神傳遍歐洲的時候,乾隆卻依舊惦記著修書文字獄。扼殺不同於他的聲音,以此來禁錮當時人的思想維護自己的皇權。
三、奢靡浪費且幾下江南遊玩
大修圓明園,名為維護國家體面,實則為了自己享樂。且在位期間幾下江南,名為巡視工作,實為遊樂玩耍。由於他的種種作為導致下面群臣目無王法貪汙腐化,以至於出現和珅這樣的富可敵國的大貪官。
四、終止其父雍正留下來的政治變革
抵不住貴族的壓力,提前結束了其父給他留下來的大好局面。(政治變革)。
五、戰事不斷
在位期間沒什麼事就大戰,美其名曰,以戰爭來潤滑國家機器以免生鏽。乾隆一生最多間隔12年就有一次大的戰爭。頻繁的時候戰爭不斷,連年戰爭,1747年,平大小金川,1755平準部,1757年再平準部,1759平回部,1769平緬甸,1776再平金川,1788平臺灣,1789平越南,1791平尼泊爾1792再平尼泊爾。不難看出晚年更是戰事不斷。戰爭消耗金錢!
回覆列表
1.乾隆大興文字獄,破壞了中國古文化的發展。 阻礙先進文化發展。2.乾隆六下江南,將國庫耗盡,將人民帶入水深火熱當中,3.乾隆閉關鎖國,整天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使中國在近代落後於西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