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有權433

    收個,是分了單幹,田地也分到戶了!自己種,那是沒有其它的收入,就是種田為主!地上種些雜糧!家家戶戶養幾頭豬!養些雞鴨!一年殺一頭到二頭豬,年底殺一頭好過年!一年的收入非常少!人很累!特別是雙搶!小小年紀的我也要參加雙搶!打穀機是人踩的!忙一天很累!又不通路,用人挑的!到家一動不想動了!在累也得敢快收完!好插二禾!現在回想起來,那是的成景,我是怕了!

  • 2 # 北城以北4752

    我是90後的,小時候經常跟著爸媽去田裡收稻穀,手上腳上被稻穀葉割得到處都是傷口,然後還覺得好玩,還去伯伯嬸嬸家收稻穀,至今都記憶猶新。

  • 3 # 大理小哥生活日記

    80的我,小時候收割稻穀是我父母眼中的大事。每天父母天還沒亮就去割稻穀了我也被他們從夢中叫醒去幫忙。因為收稻穀需要在短時間內打曬收倉,所以收稻穀在農村都會全家上陣幫忙

  • 4 # 重慶麻花鍋

    80後的我們記憶太深刻了,我記得我們那個時候,農村嘛每家每戶都種的有水稻嘛,天沒亮就起床去割水稻因為早上涼快嘛,割到早上10點就回來歇會,下午4點多又去割,當然咯爸爸媽媽他們沒有像我們一樣偷懶咯印象中再深刻的一次是星期天去上學,上午還要幫外婆家割一個上午的水稻,看著好多同學從我們面前路過心都飛到學校去了,只想時間快點過去,哈哈哈現在回憶起來也是一件幸福的事,不過現在再也找不回那種感覺了!謝謝大家。

  • 5 # 川農記憶

    當然記得啦!80後的水稻收割,簡直太有記憶點了。相信今天大部分年輕人都會有這樣的回憶,不管是80後還是90後,對於農村的回憶,都停留在了曾經的兒童時代。

    很多人都說那是小時候,殊不知,小時候的記憶中大多數都是關於童年的純真。就拿割水稻來說吧!

    在那個年代裡,農村的水稻收割季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大工程。畢竟這對於農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且一年只有一次。在這樣的環境中,湧現出的各種地方性民俗,風俗,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

    就拿我的家鄉來說吧,每年到了收稻穀時候,作為農家人,家裡都是老人勞作。一忙就是大半個月,從收割到穀子完全曬乾,到吃上可口的新米,整個過程令人回味。

    通常每年的八九月份期間,是穀子的收割黃金期,這時候都要請左鄰右舍的鄰居來幫忙。年輕力壯的中年人幫忙出力,老一點的婦人便做起了服務,端茶倒水,做飯等等。

    尤其是在稻穀脫粒的時候,那場面簡直是花樣百出。那時候並沒有什麼稻穀脫粒機,有的只有原始農具,依靠牛來拉動,拖著一個石輪子,一遍又一遍的碾壓。現在回想起來,那已經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

    完了之後,還要將稻草捆綁起來,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將捆綁的稻草困在一根常常的樹上。等到冬天來臨時,可以放下來喂牛,或者是給家畜的蝸居新增以一點抗寒“裝置”。

  • 6 # 匯吃小農家

    89年生於農村,對這種辛勤的傳統勞動方式非常熟悉,很多90後都知道。

    小時候是爺爺奶奶那一輩人在做著這些農事,農村鄰里之間相互幫忙割稻穀,今天幫你家,明天幫我家這樣子。

    小時候我們農村人臉上的掛著的都是淳樸的笑容,是秋收帶來的喜悅,那時候的幸福很簡單,只要每一季農作物能得到大豐收,就會很幸福。

    現如今還有很多鄉下都還用這種方式進行收割。部分地區為了節省時間,減少勞動力而採用了機械收割,雖然方便了,但是再沒有小時候稻田一片熱鬧那種景象,再也沒有你一言我一語的那種幸福和諧的場面。現在感覺收稻穀還變成了一種負擔這樣子,每到這個季節都要排出時間來收割,有的還直接外包給別人收割。

    農業發展進步了,現在農村的經濟水平提高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人生觀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都在匆匆忙忙的過著自己的生活,都在為了自身的利益而變得不近人情,鄰里之間也慢慢變得不再那麼和諧,處處充滿著火藥味的樣子,生怕別人佔了自己的便宜。這些都是現今社會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今天的快節奏生活環境就是這樣,人們不再為了豐收而感到喜悅,不再為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而兢兢業業的去管理。現今社會進步了科技產業,但是人民的生活方式反而還倒退了,甚至還可以說成是走偏了。

  • 7 # 農村生活小剛

    記憶猶新,雖然累但是看看滿滿的豐收還是很高興的,那時候都是由人工收割,全家總動員,我們那時候村上有一家開始收稻穀了,村上其他家也跟著開始收割,場面很壯觀,全村都在收,農忙的日子記得顧不上做飯都是吃頭一天煮好的剩飯和泡酸菜。吃了馬上有開始忙,白天太陽很曬,一般都會很早開始收稻穀。我記得自己小時候用鐮刀割稻穀由於操作不當把自己腳割了。現在都是用現代化機械收割,也不會那麼累了。而且跟著時代的進步新農村建設越來越好,我們村這邊基本都沒什麼地種植糧食了。都自己種點蔬菜自己吃。

  • 8 # 珍食田園風

    當然記得,而且記憶中有很多次。

    記得早上準備鐮刀,帶上草帽、手套,和老爸老媽去田裡割稻穀,還記得第一次,不會割,然後老爸教我怎了割,那時候沒有機械化,全靠人工種植水稻,所以種植的每排每行都很整齊,一般是大人都是四到五列割一次,而我那時候還小,就割三列開始,從右往左割,然後順勢倒在左邊田裡。

    上午一般收割完,下午就開始打稻穀了,當時用的是木匠做的那種打穀機,左右兩邊是小齒輪,中間一個大的木板+鐵絲的大輪子。而且是純手動啟動,然後腳踩連貫運轉的,當時自己還小,開始不會打,總是給爸媽遞稻穀或是拾稻穗。在後面自己長大了,從一開始割稻穀到最後的打稻穀都可以自己完成,而且記憶中自己還插過秧,雖然過去很多年,但仍留在記憶中,回想起來很清晰!不像現在全都機械化了。

  • 9 # sunman884

    86年的,小時候收稻穀那是全家出動,那時候還上小學,基本也不大會幹,大點就會用鐮刀割稻穀了。一堆堆的放好,然後爸媽用老式的收稻機把穀子打下來!那會兒完全是體力活,一下一下的錘,完了把稻草堆放到一起。等過段時間綁起來給牛吃!小時候割稻穀是相當痛苦的,穿著長袖的襯衫,但是手上還是會被稻穀割傷,晚上回家洗,那滋味別提了

  • 10 # 養魚的陳小胖吖

    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隨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周杰倫的一首《稻香》,總讓我反覆懷念起小時候在稻田裡玩耍的快樂時光。

    在我的印象中,童年的春天裡,時光總是過得飛快。清明,穀雨,小滿,再很快便是芒種,稻穀要成熟了。村裡地多,單憑父母兩人是收不過來的,須得孩子大人齊上陣,這活兒才幹得熱鬧而緊湊。

    等到稻穀要熟的那幾天,那時候到稻田去看,金燦燦的稻穀垂下了頭,一片片農田連了起來,組成了一個黃色的海洋,晚風輕輕拂過時,麥芽的芳香沁人心脾,這一種香氣是大自然的給予。麻雀們盤繞在它們的頭頂,或是穿梭在它們的身旁,一起享用這自然的饋贈。倒是人們自私了許多,如果是個別家的率先充當了喜悅的排頭兵,總是先會在自家的稻穀田拉上一層網,讓你麻雀下不來,也吃不到,若是敢冒這個險,定要叫你拼死在網上,落得個鳥為食亡的下場。若是全村人的水稻一起熟的時候,那就沒啥,畢竟又不是隻有我一家,縱你這些個小麻雀,絕不可能只在我家的田地裡待著不走吧。

    等到合適的日子,稻穗隱去了青芒,一隻只溢著成熟的喜悅,收割的日子便到來了。家家戶戶,提前半月便磨好了鐮刀,編好了草繩,準備好口袋,牲口喂足了料,車子做好最後的檢修。到了動鐮的那天,幾家約好了一起出發。一路上說說笑笑,趕到天亮前便到了地裡。大人們二話不說,在各家的地裡一字排開,埋頭便開始收割。

    割秸稈有講究,若是蹲的太高了,容易腰疼、腿麻,而且不易割的完整,如果坐著的話,不易移動,而且久了臀部會疼,自然速度也就比別人慢了不少。你只需腳後跟貼著臀部,身體往前傾斜些,作用是不少的,然後一手抓住秸稈的端部,一手揮鐮刀往前一搓,鐮刀剛好貼著田面更好,那樣割得完全,但千萬不能把鐮刀太往前揮,萬一弄到自己的手,就不值當了。

    而彼時的我還小,並不知道,看著這火熱的勞動場面,想要在父母面前好好表現,便拿了一把鐮刀,父親看到,抬頭喊一聲,別割了手!我答一聲,心下卻想,怎麼會!割了腿倒還是有可能的,怎麼會傷了手呢?父親可真會唬人。等到一動手,卻沒想到秸稈怎麼會這麼滑溜,鐮刀順著秸稈往上,噌地一下,差一點點就削到了手,嚇得我呀的一聲。父親他們卻笑了起來,看我沒事,又不再管我。

    我割割停停,間或跑到路邊不遠處的水溝裡看看有沒有好玩的,跑來跑去,一會兒便餓了。喊父親和母親:什麼時候吃飯呀?他們應一聲,卻並不過來;說句什麼,又埋著揮著鐮刀。一直到太陽上到一半,稻穀也割了一半,父親他們才放下鐮刀,過來休息。擦了汗,拿過裝著涼開水的塑膠壺,先喝幾大口水,然後開啟籃子,拿出帶來的煮雞蛋,饅頭,鹹菜,有時買些糖糕,幾根火腿。我不愛吃煮雞蛋,反倒是饅頭鹹菜就著開水吃的津津有味。

    吃完飯後,父親他們就開始將割好的稻穀將匯聚在打穀機旁邊,抓起一把放在機器上脫粒。而在這期間,孩子們最大的樂趣就是抓得個形似螞蚱的飛蟲,無論是生吃還是拿火烤一下,嚼起來都是十分的鮮香的。

    等到父親他們打完谷之後,剩得個剃了光頭的秸稈丟在田地裡,一下子就感覺空蕩蕩了許多,鳥兒們這回落在了土地上,去尋找那些人們收割後遺落下來的穗粒,或是查詢漏網之下孤零零站在枝頭的“遺孤”,倒也算得上自在,起碼不用搭上自己的性命做賭注,吃得也十分的歡愉。時而飛起,時而落下,或在田埂草堆裡亂竄、或在秸稈上立著,這也得賴於鳥兒的天性吧。

    而孩子們最愛玩的還是秸稈。秸稈們被碾的細細的,軟軟的,不扎人了,大人們把秸稈挑在一邊。一塊地的秸稈一會兒就堆起一座小山,正是翻跟頭的好地方。爬上去,閉了眼睛,一個空翻下來,跌到深深的秸稈堆裡,要刨好一會兒才能爬出來。頭上、身上沾滿了秸稈,也不揀去,接著再上去。不一會兒,本來堆的小山樣的,給孩子們趟成了平緩的沙丘。玩累了,就躺在秸稈堆上曬太陽。五月的太陽,暖暖和和,卻並不是很熱,和著秸稈的香味,一會兒就沉沉睡去,直到大人把他抱到車上,也不把他拍醒,就像拉稻穀一樣把他拉回家。

    收回家的稻穀,多少還有些潮氣,要曬幾天的太陽,因此,每家每戶會把稻穀鋪在自己門前的水泥地上,或均勻撒在專用的曬穀席上晾曬。一天中需要不定時對稻穀進行翻轉,以確保所有的稻穀晾曬乾燥。那時候,我家的稻穀就攤在房頂上曬,每天中午太陽正烈的時候,在上面趟幾個來回,就算是翻過了。有時,晚上也跟了父母到房頂上去睡,就躺在稻穀們的邊上。白天吹了南風,太陽把屋頂烤的熱乎乎的,躺在那裡看一會兒天上的星星,聽著父親講他小時候的故事,在不知不覺中睡去。

    現在,每次想起,都會覺得,一輩子要都是這樣的日子該有多好。

    但是,後來由於這幾年家裡的算計,想來耕種也賺不得個啥,就停了播種了,加上現在的機械已是相當的發達,不用人工收割,直接開著機子就給你到了田裡去,過會兒就能幫你把稻穀收了上來。耕田機也不用你割秸稈了,直接碾了去,連同秸稈一起埋進了土裡,還能順便當肥料使,既省時又省工。只是,那些招呼東鄰西舍、一起下地幹活的熱火朝天的場景,也再見不到了。人們匆匆而來,收了稻穀,再匆匆回去,去忙別的事情。當然,科技的進步總是為了方便人們的,只是現在的小孩,怕是連鐮刀都沒有機會操手了,但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樂趣,就讓這些個樂趣連同我們這些個90後的成長,一起深藏在記憶中不也挺好嗎?只是有時候想起,會莫名的覺得開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前CBA的得分王,弗雷戴特在歐洲聯賽場均就只有12分,你對此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