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AO大神

    兩極格局(冷戰)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到60年代初。這一階段蘇聯的綜合國力與美國還有明顯的差距,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因此蘇聯還不足以對美國的霸主地位形成真正的撼動,因此當時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追求的緩和冷戰開始以來僵硬的美蘇關係,希望實現“美蘇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同時又有一些有挑戰性的舉措對外擴張,前者的標誌性事件是1959年赫魯曉夫訪問美國,後者的標誌則是1961年柏林牆的建立和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這一階段美國憑藉綜合國力特別是軍事實力的優勢佔據戰略優勢,典型例子就是迫使蘇聯撤走了在古巴的導彈。

    第二階段

    是從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蘇聯強勢擴張,美國則處於戰略守勢。這一時期,蘇聯縮小了與美國的實力差距,特別是在軍事實力上一舉超過美國。而美國由於長期陷於越戰,加上73年的石油危機以及資本主義陣營內部的分化,霸主地位被嚴重動搖,不得不採取相對保守的戰略,響應蘇聯提出的緩和政策,試圖透過外交手段遏止蘇聯擴張和維護自身地位。在這一階段雙方關係曾經有一段緩和時期,大體是從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主要標誌是兩國領導人的頻繁互訪和簽署關於《美蘇限制戰略核武器條約》。蘇聯的擴張到79年入侵阿富汗達到頂峰,隨後就有了衰退的跡象,而隨著里根的上臺,美國也開始扭轉戰略被動局面,爭霸格局再次面臨改變。

    第三階段

    是80年代中期到蘇聯解體,開始的標誌是戈爾巴喬夫上臺。這一階段的特點是美國重新獲得優勢,而蘇聯則是全面收縮。里根上臺後有效復興了美國的經濟,以此為基礎扭轉爭霸中被動防守的不利局面,以軍事實力擴張為手段,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根本重新獲得戰略優勢。而蘇聯國內經濟此時出現嚴重困難出現停滯,特別是入侵阿富汗帶來了極為沉重的軍事,經濟和外交負擔,無法繼續支撐爭霸戰略。戈爾巴喬夫為了集中精力和財力以解決國內問題,不得不採取全面收縮的態勢,並最終由於改革失敗,導致了蘇聯的解體。冷戰到此也結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推薦能當電腦用的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