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13531

    問得問題似乎範圍不明確,以個人感觸來說,印象深的有反應法國大革命的長篇小說《九三年》,反映領導者三巨頭的革命歷程,其中,描繪了大革命時期的各階層人物的對待革命的不同觀念,最後卻歧途同歸,走向斷頭臺。給現代人如何對於待革命、新生事物等觀念予與啟迪。現代小說浩然的《金光大道》、《豔陽天》,描寫了農業合作社時期的農民的生活、各色人等對待走合作化道路的不同的心路歷程,印象中,肖長春、高大全、張金髮和彎彎繞等人物栩栩如生,彷彿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短篇小說中,個人以為,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印象尤深,在八十年代初,絕對是一篇優秀的短篇小說,甚至是劃時代的短篇小說,因為當時忌諱描寫涉及第三方家庭的愛情的文藝作品,此文裡,以女兒的身份對母親聖潔純粹的愛情進行了解剖,將兩個人內心相愛,而現實裡由於有了各自的家庭,而又不能愛的人的心理狀態,刻劃的細緻入微,令人感嘆不已。報告文學方面記憶深刻的有陳荒煤的《阿詩瑪,你在哪裡?》,將演員楊麗坤受迫害的不幸遭遇披露出來,同時,為電影《阿詩瑪》的解禁予直接推動。而詩朗誦《1976年,中國的十月》,則反應了廣大人民群眾對於四人幫的垮臺而興高采烈的神情和對新時代的企盼。

  • 2 # 琢磨先生去哪了

    感觸最深的書之一,應該是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看這套書時自己正在讀大學。之所以感觸深,是小說中主人公孫少平為了改變命運而不斷與生活抗爭的情節,與從農村走出來考上大學的自己,竟然那麼相似。特別是孫少平打短工時情節,如出一轍。想必每位讀者在讀這部小說時,都能從中找到生活中自己的影子。也許,這就是《平凡的世界》受歡迎的根本原因。

    再有就是豆豆的《天道》,看這本小說是因為看了王志文主演的同名電視劇《天道》。什麼是規律?規律可以被認識嗎?規律可以被改變嗎?書中都有答案!特別是王志文的那段精典臺詞: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大志戲功名,海斗量福禍,論到囊中羞澀時,怒指乾坤錯。其實,精典臺詞又何止這一段!

  • 3 # 小魚大作戰

    好看的名著 看過比較喜歡的

    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作者在近十年間廣闊背景上,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銅城除過河南人之外,從北方黃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區貧困縣漫流來的鄉民也是它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從有了煤炭業,這裡就成了中國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來無數尋找生活出路的人。在這個口音五花八門的“聯合國”裡,由於河南人最多,因此公眾交際語言一般都用河南話。在銅城生活的各地人,都能操幾句河南腔,哼幾句嗯嗯啊啊的豫劇。 這城市四周全是山樑土峁。山上石多土薄,不宜耕作,農業人口遠比不上黃土高原腹地稠密,更不要說和擁擠不堪的中部平原相比了。因為事農者甚微,加之此地又不缺乏燃料,這些山山峁峁竟然長起了茂密的柴草,甚至還有一些樹木梢林,顯得比黃土高原其它地方更有風光。每當入秋之時,有些山上紅葉如火,花團錦簇般奪人眼目…… 山樑土峁間,由於地層深處挖掘過甚而形成空洞,地表時有下陷,令人觸目驚心的大裂縫往往撕破了幾架山樑,甚至大冒頂造成整座大山崩塌陷落,引起周圍里氏三級左右的地震。大山以北一二百華里處就是黃河,它帶著成千上萬噸泥沙沉重地喘息著淌向東方…… 城市在這條狹長的山溝裡只能擺下一條主街。那商店鋪面,樓房街舍,就沿著這條蜿蜒曲折的街道,沿著鐵路兩側,沿著那條平時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鱗次櫛比,層層疊疊,密集如蜂房蟻巢,由南到北鋪排了足有十華里長。 火車站位於城市中心。一幢長方形的候車室塗成黃色,在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裡顯得富麗堂皇。除過南郊軍民兩用的飛機場,火車站不大的廣場也許是市內最為開闊的地方了。 火車從這裡向南,穿越綠色的中部平原,五六個小時就可以抵達省城。而向西,向東,向北,都有公路伸出,一直可以通往鄰近幾個省份。這個火車站每天上下午分別和省城對開兩趟快慢客車,其餘就全都是運煤車了。 從隴海鐵路岔出來的這條支線,它的最後一節鐵軌並沒有在這個車站終止。這鋼鐵階梯又在這裡岔出兩股,一路爬坡穿洞,沿途串起了東西兩面二十多個礦區。 外地人提起銅城,都知道這是個出煤的地方,因此想象這城市大概到處都堆滿了煤。其實,銅城邊上只有一兩個產量很小的煤礦,其餘的大礦都在東西兩面那些山溝裡。 當你沿著鐵路支線拐進這些山溝,便會知道那裡有著多麼龐大的世界。這些相距只有十來里路的煤礦,每個礦區都有上萬名工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幾乎都超過了一個山區縣城的規模。密集的人口,密集的房屋,高聳的井架,隆隆的機聲,喧囂的聲浪,簡直使人難以置信這些小小的山溝山灣,怎麼能承載瞭如此大的負荷?

  • 4 # 非假追真

    感謝問答!。讀書是普天下各人的愛好,在不同的主觀意識文化領域中,能觸動我最感興趣的書是三國演義,還有近代己基本被人們遺忘的陶鑄論“讀書與勞動”的文章。

    因為三國演義不僅是屬於古代兵器戰爭時期類似人們想象基於現實的縮影,在運用人的智慧能力方面始終控制到思維不超乎假想意測的範圍。如孔明借箭,雖然是虛構,但他符合人們對戰爭虛實想象的羅輯,也體現人們的智商在高低的角逐中受益與受挫的現實。在很大程度上更說明了古代人群與人群之間在戰爭較量時勝負大都取決於智者而非力者。還有在平分三國之後的施政方略也基於大同小異,總體以愛民為立政基礎,倡導民生各盡所能,並大都以道義、仁慈、民心為治國基本理念,所以讓後世流傳至今尤為欣慰與羨慕。

    其次,陶鑄的文章論“讀書與勞動”,相關論文有十篇,今天我們不是要探討其數量,而是要著重研究讀書與勞動之間關係的真正價值和實際意義。在陶鑄的“讀書與勞動的論述中曾經有提到諸葛亮空有滿腹經倫,如果沒有被劉備聘請為軍師,其一生只能空有其名而不見得名利雙收與流芳千古。中國曆代功勳卓著的英雄豪傑也大都不是出在儒家文學家之類。所以讀書雖然重要,但勞動和實踐卻比讀書更重要。我曾聽前輩老人說過:“君子苦讀十年書不知天象,不如農夫下田三天知雨降”。這是諸葛亮為求知近期降雨而下野求農夫示教的良方,意思是說近期三天要下雨,潭井水面必出泥鰍打水,農夫此言一說讓諸葛亮自嘆不如,事後,諸葛亮便經常下野考察,以勞動實踐為長智之本。

    如今,人們大都認為讀書是很重要的,並基本以隨各人所好而就讀。有的喜歡武俠小說,有的興趣爰情故事,但這都是人們的主觀意識在文化生活中自由愛好的選擇,至於讀書的受益與見解目前並沒有統一的概念。

  • 5 # 天水趙強

    我最感興趣的第一本書是羊皮卷,剛好我第一份工作是做銷售,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要想把產品賣出去,首先要把自己推銷出去

  • 6 # 你笑起來真好看話心理

    謝謝邀請。看了一篇文章,寫網路噴子的,感觸很深。對人性的思考,網路噴子是什麼,現實中的人,網路俗稱鍵盤俠,只喜歡在手機上動動手指,電腦上敲敲鍵盤看到某件事或者某個人自己都不瞭解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懟人.罵人,沒有經歷過,站著說話不腰疼。那麼這種事對別人的影響到底是好還是壞呢,應該分成2種來看,好影響,不是說噴子,噴人就一定不好,惡劣,而是要看對方說的是什麼話,有沒有意義,某件事,某個人,當然,人無完人,金無赤足,如果當一個人被周圍的甜言蜜語,追捧的時候得意忘形,忘乎所以,喪失了自己的本質,無法理智的自我判斷,爬的越高摔得也可能會很慘,迷失了自我的方向,這個時候,需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意識來提醒自己,那麼這個時候,噴子的反對意見或者指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需要完善的地方往往是最有效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好的建議點子還是需要虛心接受的。當然,看事情很重要。隨便亂噴,進行人身攻擊是不行的,就比如說,最近的重慶公交車事件的反轉,小轎車正常行駛於橋的一邊被突如其來的公交車迎面撞到一邊,整件事後來的影片顯示明明就是公交司機和乘客吵架引發的糾紛導致車毀人亡,小轎車也是相當的無辜的,也是差一點就被撞擊下去了,可是當事故剛剛出來的時候網友,噴子是怎麼說的,一邊倒的謾罵責備小轎車女司機,說她逆行怎麼樣的,有責任怎麼樣的,幸好有後來警方出具的警情報告真相大白,,不然小轎車會被冤枉自殺死都有可能。這就是網路噴子最不好的一面,網路暴力,現實的各種各樣的不順於是就拿到網路發洩,隨便去謾罵言語攻擊別人,發洩不滿情緒,也不管對方是誰,什麼身份。遇到這樣的網路噴子,希望各大網路平臺要出臺規定整頓,整治,維護網路空間的安全和正常穩定的秩序,減少對別人的傷害。

  • 7 # 婁霄霄

    題主你好,首先推薦幾本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書籍,《活著》《人生》《黃葉在秋風中飄落》《在困難的日子裡》《駱駝祥子》《平凡的世界》這些書籍都給我帶來了頗多感觸,因為上面所推薦的書都是與貧苦命運相搏的型別,也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型別,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以一群平凡而可愛的農民在1975——1985年這十年間的生活展現了人心的自尊、自信和自強,同時也展現了人生的奮鬥、挫折與痛苦,也許正是因為小說描寫了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生活才讓它變得真實、吸引人,但我們也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在這平凡中正有一股不平凡的力量從他們的心底噴出。

    儘管在有些人看來他的生活依舊平凡,但我仍固執的認為他的精神世界是充實的、豐富的,這種精神世界的充實終將會帶給他幸福,這也許就是他的平凡而偉大之處!

    《活著》裡所描述的生活,大概就是愛這樣吊著你的胃口,讓你在莫大的苦難裡,看到些許溫暖的東西。

    通篇餘華客觀、平淡的敘述,沒有過矯情的抒情,反倒沖淡了悲劇意味。沒有過多情感的矯飾,直面生活的莫大苦痛,這樣冷靜的敘述引發更多人的深思。不可否認,生活中有許多美好,但是我們也沒必要刻意地去追逐那些夢幻般的美的東西。真實的生活絕不是美的,過於美的東西往往是一場騙局。《活著》並沒有教我們活下下去需要多大的勇氣,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而然。

  • 8 # 沈啟群337

    雨果的悲慘世界,記得在孩提時讀了此大作,對我來說是受益一輩子,知道了人為什麼要來到這個世上,人來世應該做點什麼等人生的終極考問。在職時做領導近三十年,時時在腦海浮現人間的悲慘世界,人活著應更多為別人著想,這樣的人生會覺得活著很愉快,輕鬆。我在想,當代青年人特別是可能會擔大任的年輕人都應該啃幾本世界名著,要把人生終極問題想清楚,這樣去接班會更自在,自信,對人民和社會有益。

  • 9 # 解憂喵原創雙語故事

    《優秀到不能被忽視》——卡爾.紐波特

    “點燃你的激情,勇敢追逐自己的夢想。”你還在被這句話鼓勵著前行嗎?然而,換來的只有頭破血流,開始懷疑人生,究竟是哪裡出了錯?

    這本書告訴你的事實是:你只看到了表面文字的美好,沒發現它背後的本質。

    夢想是靠實力支撐的,沒有這關鍵的一環,只能叫“幻想”。

    什麼是實力?有過硬的一項技能,這項技能的水平,最好達到該領域的前20%,這樣,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技能打磨的過程,也是你激情產生的引子。技能越來越得心應手,你的興趣就會大幅度提升,因為,對於你熟悉的事情,你會越願意去做,也就是所謂的“舒適區”。

    用“工匠精神”去深挖你的技能,容易形成付出-反饋-收穫,這樣的正迴圈,自然而然就有了激情,勢必要讓自己成為該領域的頭部。

  • 10 # 老傑森的幸福生活

    我讀過的感觸最深的書,是楊絳先生的兩部作品,並且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一是《我們仨》,這是她93歲時的散文隨筆,風靡海內外,出版印刷達百萬冊,再就是96歲時出版的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

    一個人的一生,必會在古今中外作家中,尋找到一位心靈與之相似的,楊絳先生便是我今生找到的那一位。

    在民國才女之中,她是最從容優雅的精神貴族,生於亂世,經歷苦難,心中卻有一份與世無爭的寧靜。不管是解放後,知識分子第一次經受思想改造(當時泛稱“三反”,即“洗澡”,這是個雅稱,楊絳先生在她的小說《洗澡》中,描述的一些人物,想必有她自己的影子和對此的看法)。還是在動盪的十年中,人們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過自己的生活,楊絳先生更是被改造的物件,期間居然還被派去打掃公共廁所,一個大家閨秀、教授,平靜的接受了這一切。

    她從不為自己做過多的解釋,她覺得,知道我的人反正知道,不知道的,隨他們怎麼想去吧。

    她喜歡英國詩人蘭德的一句詩: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堅強和淡定陪伴了她的一生。

    《我們仨》,是我很早的買的書(2003年9月第7次印刷的版本),卻只讀了幾十頁,就付之高閣了。

    直到二零一五年十一月,我當時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現在已不記得初衷了),特別希望自己能成為“讀書人”,冥冥之中選到書架上的這本書,它成為我多年廢棄閱讀能力後,真正閱讀完的第一本書。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錢鍾書夫婦的女兒)去世,一九九八年末,鍾書去世。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每每讀到此,眼睛便是溼潤的,字裡行間感受到楊絳先生巨大的悲痛,但她卻用她一貫平靜的筆鋒,展現著他們真摯的情感。

    書中的一幕幕好像就在我眼前,他們相互用英文開玩笑;錢瑗跟爸最“哥們兒”,鍾書先生愛說女兒像她;三人各自工作,各不相擾;錢鍾書先生與楊絳先生相互理髮。

    這引起我深深的共鳴,對家庭的眷顧和深深的愛。

    沒有親人的家,就像一個客棧。

    楊絳先生用她的筆,表述著她對親人的愛,那深深的愛是一種責任。

    她平靜的面對這一切,她要完成默存(錢鍾書先生的字,她很喜歡稱他默存)的讀書筆記的整理。

    還要寫《我們仨》,完成女兒的遺願(這本書是錢瑗生前,擬好提綱準備要寫的書)。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現在他們又可以在天堂相聚,這便是《我們仨》的夙願,家永遠在我們的心中。

    《走到人生邊上》,是與世人探討人生價值與靈魂去向的作品,是楊絳先生在96歲高齡時推出的。

    《寫在人生邊上》是錢鍾書先生的一本書,楊絳先生想必是想對錢先生說些什麼。

    錢先生在序言中,“人生據說是一部大書。......假設人生是一部大書,那末,下面幾篇散文只能算是寫在人生邊上。這本書真大!一時不易看完,就是寫過的邊上也還留下好多空白。(錢先生在1939年2月18日寫於序言中)

    楊絳先生的書除了引經據典,例證了她的觀點外,我想她還用接近百年的人生經歷,提出了走在人生邊上的思考。

    這部書再次觸動了我,開始認真深刻地思考人生的意義,書中的兩個觀點改變了我的人生。

    首先,如果是願意思考哲學問題的人,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人生一世,為的是什麼?”

    楊絳先生在書中說,只求知道,人在世界上,生活了一輩子,能有什麼價值。

    人是為其信仰而活著,這裡的信仰不是單純指狹義的宗教信仰,而是我們每天願意堅持去作的事情。

    一個人有了信仰,對人生才能有正確的價值觀。沒經鍛鍊,信心也是不會堅定的。

    我用通俗的話講,人想要活得明白,信仰就是必須的。

    我剛開始跑步時,根本不會想到信仰,半點聯絡都會有,但隨著堅持,跑步讓身體有了顯著改變,生活方式也隨之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重要的是,真正懂得了堅持,生活中的麻煩,工作上的挫折,人生路途的迷惘,都在信仰堅持中慢慢清晰。

    閱讀更幫我打開了人生新的一頁,從起初的混沌,到追求數量,尋找存在感,到閱讀習慣的養成。

    思考方式改變了,邏輯思維提高了,溝通方式的嘗試,記憶力的訓練,甚至到今天的寫作,一扇扇窗被不斷開啟。

    堅持就是我的信仰,堅持並快樂著。

    其次,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我們唯一可以改變的,就是我們所謂的“修養”。

    這為改變人生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和辦法。

    這也是我後來去讀很多關於提高“修養”書的原因,希望透過對研究,讓自己有所改變。

    我甚至讀了朱光潛先生的《談修養》(一本寫給年輕人的書),後悔為何沒在年輕時就讀到它,不過還好,至少補了一課,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我終於清楚理想與事實的衝突,錯不在事實,而在理想,我們必須接受事實,理想與事實背馳時,我們應該改變自己的理想(至少是學著從新評估自己的理想開始)。

    起念頭,有方法,再下決心。

    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怕了這困難,讓它成了心中不可逾越的山。

    普通人的毛病在於“責人太嚴,責己太寬”,還做普通人,“責己宜嚴,責人宜寬”,修養的改變定會讓我收益頗多。

    一個有理想的人,須有德、有學、有才,德與學需要冷靜,才是處事的能力。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歷練換來的平靜,讓人不願放手,還須有所為,有所不為。

    對鍾書先生和楊絳先生最重要的,一直都是一件事,讀書。

    大抵修養的入手功夫在也於讀書明理,讀書不在多,最重要的是要選得精,讀的徹底,我和很多人的問題一樣,讀書不多,想得太多。

    哲學家們所有的觀點都在爭論,只有“人生最高的目的是幸福”,沒有任何爭論。

    感謝楊絳先生給我這兩本書,讓我明白如何幸福的活著。

  • 11 # 老魚帶你玩王者

    我想就是卡耐基的《語言的突破與溝通的藝術》,不僅教人為人處世,也教人工作成長。讀完受益匪淺,有演講技巧,有溝通技巧,也有做事策略,更有有靈魂拷問,真是無所不有,讀後情商智商都會大有改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hysical review E是什麼期刊?